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指导-仿写——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通用版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措施探讨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措施探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开始广泛的联系起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舞台上不可缺少并且有着着重共享的一部分,那么顺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开始逐步重要起来,很多学校更是加大了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了尽早的适应英语课程,学生们大都是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从小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素养相结合,实现联合培养。
那么对于学校来讲,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语问阅读能力,追求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写出逻辑严密、情感丰富的作品是关键。
本文基于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性作用展开讨论,对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架设阅读能力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架设阅读;写作;桥梁小学六年级正是小学阶段最关键的一年,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开始逐步学习掌握高年级阶段的知识和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比较低阶的语文知识,要开始真正理解阅读,真正领会写作。
那么在这个阶段,架设阅读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它真正做到了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领悟。
学生在阅读前先根据文章题目、目录等内容做一个架设预判,并在心里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尝试从作者的视角审视阅读的通篇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非常好的习作习惯,即能够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将优秀的作品手法进行铺陈。
一、架设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性作用(一)情感与思维的共通作用不同的作者的思维也是不同的,他们写出来的作品出来一定的手法和技巧,更多来源于他们的认知、他们的经历,而所有的文字和语言都是人们思维模式下的产物,因此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一种感受、一种思想、一种理念,那么就必须在小学六年级这个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阶段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们通过架设阅读的方式尝试换位思考,对文义、文风等等进行自我预判,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架设阅读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写作思维,即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相融合;另一方面则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即能够对优秀的习作记忆深刻,从而为学生们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巧设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巧设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摘要】阅读和习作,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性行为。
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
随着年级的升高,往往是有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阅读,然而有不少的学生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喜欢习作,甚至是讨厌或害怕习作。
如何使阅读与习作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同步发展,正是笔者所困惑和要探究的问题。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可取之道:在阅读教学中,巧设小练笔。
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变换角度,抓改写。
空白之处,抓扩写。
事例模仿,抓仿写。
奇思妙想,抓续写。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训练、文本留白、小练笔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训练。
巧妙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缓解学生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习作表达的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设小练笔。
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变换角度,抓改写所谓的变换角度,抓改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之后,围绕文章主旨进行语言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生产出学生版的优秀作品。
从而使得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能入情入境地进行习作表达。
语文教学往往会在阅读课上收获了学生妙笔生花的佳作。
收到了“读写,互为促进,同步发展”的效果。
特别是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适合学生改编文本。
笔者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的教学中曾收获了“以读促写”的喜人效果。
在探究“花园变化和巨人前后行为变化的原因”这一环节中。
基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童话故事本身的魅力,课堂进行得一帆风顺。
学生的朗读达到了入情入境、有声有色的效果;对巨人的“知错、后悔和自责”的心理体会得淋漓尽致,也懂得了快乐要与他人来分享的道理。
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出人意料的是:学完课文后,学生的突发奇想又给课堂补上一个环节——小练笔。
现将课堂教学片段还原如下:【师:今天的课真是开心,王尔德的童话真是精彩。
仿写—阅读与作文的桥梁
仿写——阅读与作文的桥梁主要内容概述: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在学习语言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中,首先主要借助模仿为阶梯,用模仿写架起阅读与作文的桥梁,可达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形成驾驭汉语言文字的“能力”之目的。
具体途径是以文为范,进行句子仿写、构段仿写、细节仿写、写作技巧仿写。
关键词:模仿以文为范修辞构段细节技巧谋篇布局实践创造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深感作文教学之难。
而小学作文的起步教学,更是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
众所周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贫乏,所以在学习语言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借助模仿为阶梯。
据此,我认为仿写未必不是作文起步的一种好方法。
用它来架起阅读与作文的桥梁,达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形成驾驭汉语言文字的“能力”之目的。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我们应很好地凭借这个“例子”进行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的训练。
因此,以文为范仿写即一条有效教学途径。
一、句子仿写在学习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领略其精妙之处,并进行迁移模仿。
如叶圣陶经典美文《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
在引导学生“品读”之后,引发他们种种感悟。
时机成熟,以“小练笔”的形式安排仿写自己喜欢的花,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学生写起来都得心应手。
二、构段仿写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且在写作中常会运用到的句段连贯方式,这些典型的句段连贯方式可适当地让学生进行仿写。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可用“我的家乡风景优美,特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开头,模仿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简要地写一段话。
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也可模仿课文按春夏秋冬四季时序描述的方法概要性地说写一个地方的四季景物。
仿写——架起随文练笔的桥梁
楷模·KaiMo仿写——架起随文练笔的桥梁文/毛 云仿照课文学结构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课文中既有总分结构又有并列结构,所以是学生模仿练习写作的最佳范例。
教学片段一※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学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教师:作者围绕这句话来写来具体写了海水的颜色多而且很美,这句话就叫做中心句。
※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教师示范:根据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师出示:“西沙群岛的海底物产真丰富啊!岩石上长着……”※出示句子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春天真美呀!……”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学生:小花、小草、小树、小鸟、风姑娘……教师:把你刚才说的围绕着春天真美呀!写下来,把片段写具体,写流利。
以上教学片断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了总分结构段的训练,以写片段的方式,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段写具体、写清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突出结构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片段训练,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
仿照课文学语言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很多表达方式是值得习的。
如《孔子游春》中的第二节写春景:大自然多么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清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作者用一系列的比拟的手法讴歌了美丽的大自然。
学生品味完了,让学生用同样的句式,展开联想来描写大自然母亲,既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深刻,又让他们对比拟手法的运用更熟练。
当然表达方式还有很多,如:描写表达式、议论表达式、说明表达方式、抒情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中就多处运用了诗化的抒情式语言。
教学片段二学习13小节,赏景物之自由。
※这真是一个热闹的充满生机的园子啊!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自由读一读13小节。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
谈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谈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摘要:语文作为一门教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努力提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效率,能够逐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出必要的阅读与写作技巧,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引言: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对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
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逐渐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技巧与写作的技巧,能够促使学生激发出语文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拓展视野学生只有具备必要的阅读兴趣,才能够增强语文阅读的动机,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
如果学生觉得阅读文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会集中,语文学习的效率也不会提高。
再加上文章的字数较多的原因,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耐心。
由此可见,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兴趣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与课堂相关的影片,让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提高学习语文的注意力。
影片播放完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回到课堂,朗读语文文章。
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当的要求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有助于学生逐渐意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增强语文阅读积极性,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
二、边读边写,掌握写作技巧学生想要掌握必要的语文写作技巧,必须采取有效的写作训练。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有效的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仿写——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仿写——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作者:杨颖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4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相对牢固,可是在感悟理解和实践表达中就顯得举步维艰。
其原因就是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常常会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造成人为地读写分离。
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仿照性练笔的契机,来构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通道,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迁移置换,让学生在仿照性练笔中强化感悟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在讲授文本内容宜粗不宜细,要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尽可能的创造自然阅读的空间。
当学生困惑时,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入手,基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行适时的点拨。
另外,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读写结合,将习作训练和阅读教学有效融合,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去写,运用仿写训练替换教师繁琐的分析。
用仿写将读与写相结合两者串联,推动写作水平提升的同时,增加自主阅读的理解能力。
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老舍先生在内容顺序的构思上,在遣词造句的斟酌上,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中,都展现了一位大家深厚的语言功底。
教师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对文本分析,而是迁移,向学生提出了写自己家乡雪景的要求,并从这篇课文中吸收方法。
于是,看似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却正好完成了教材文本经典语段的感知,让表达练笔替代了繁琐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维整合,让学生在仿照性练笔中推动实践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选自名家名篇,短小精悍,文情并茂,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师要运用这些经典作品,举一反三,练就学生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怎样用好这些典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表达技巧,学会写作运用呢?就是抓牢仿写这根纽带,推动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以严谨的创作思路、规范的说明语言,再现了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壮观和设计特点。
这类典型的说明文对学生运用准确语言描述事物特点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资料收集、图片整理、视频观摩等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并要求学生绘制故宫博物院的结构示意图,配置简要的说明性文字。
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作者:蒋晓霞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7期摘要:1.挖掘课文空白,进行扩写训练;2.内化文本语言,进行改写训练;3.利用文本资源,进行仿写训练;4.结尾再掀波澜,进行续写训练。
关键词:小练笔;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096-001苏教版小学语文写作教材的编写突出了三个特点:第一,小学习作教学定位于“小”,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工夫;第二,习作教学要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第三,小学习作教学要从模仿起步。
针对这三个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下面谈谈几点做法:一、挖掘课文空白,进行扩写训练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中作者都会留有“空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
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扩写。
1.省略号——意犹未尽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叶欣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句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叶欣在科室里的一系列忙碌的情景。
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写出叶欣强忍着身体的疲倦和疼痛抢救患者的感人情景,使人物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形象更完美高大。
2.课文插图——变“画”为“话”如《特殊的葬礼》一课,插图画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再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写一写此时此刻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可以是对昔日大瀑布壮观景象的回忆,可以是对今日大瀑布日益衰竭的痛惜,也可以是对人们保护环境的号召……通过这一“补白”练习,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灵动起来,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仿写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指导仿写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仿写——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小学生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模仿大自然各种鸟叫的声音,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许多孩子还模仿得惟妙惟肖。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而且还有自己的独创性。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小学生充分练习仿写,仿写句子,仿写片段,仿写文章,让仿写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仿写句子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枯燥,语句平淡,毫无文采可言,许多平时学过的好词好句都不能应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材料积累不懂学以致用。
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组词、造句、读书或背诵……都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言熏陶,而仿写句子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如学习了三年级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后,文章有这样的描写:“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后,试着模仿写一句早晨同学们上学的情境,许多同学激情高涨,跃跃欲试,有的说:“清晨,从稻田边,从小溪旁,从一条条开着杜鹃花和油菜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说:“清晨,太阳红彤彤的,从宽阔的水泥路上,从美丽的乡间小路上,走来了许多聪明活泼的小学生……”有的说:“清晨,太阳露出了可爱的笑脸,从山坡上,从稻田旁,从开着黄色金针菜花和喇叭花的小路上,你来了,我来了,他来了……”许多学生觉得有课文的语句可模仿,说出相仿的语句容易多了,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学生在课文语句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创新,让语言更丰富了。
二、仿写片段仿写,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仿写句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对课文优美片段的仿写。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片段,或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是作者充满神奇的想象。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阅读与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界的公认。
阅读为写作做出典范和创作的模本,有助于积淀语言材料,开阔写作视野,拓宽写作的手法;写作也成为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升华的结果,也是学习并使用技能、模仿并创新的试验田。
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本人就尝试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从“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技能,让读与写紧密结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破常规阅读途径的枷锁,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方法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下面,介绍几种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以作探讨:1.“好书大家读,美文共欣赏”的推介活动作家介绍、作品背景、作品内容、名家点评、精彩语段摘评、我之所见、总结报告。
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栏目,学生每两周完成一个栏目的内容。
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
2.开展“设计读书剪报,记录我的体会”主题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整理,这正如胃肠消化一样,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揣摩、比较和思考一系列手脚并用的练习(历练)起到内化作用,把所学的知识经过融化,沉淀在自己知与行的图式中,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与行为习惯。
”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随笔或笔记式的深度开发与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发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本学期我们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课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新闻速报”“早间30分”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仿写——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仿写——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作者:孙红伟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第09期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写作难、无从下手的问题,很多家长问到我怎样才能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其实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离不开范文,只有提供模范文章,让他们学习研讨,他们作文时才有学习的方法。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作者仿照他人文章(或词句)的立意、布局、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面展示。
模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天性。
作文是一种技能,存在着客观规律。
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文仿写开始,通过对句式、结构、片段以及描写方法的仿写,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的技能,提高写作能力。
一、仿写的途径与方法(一)句的仿写语句是构成文章的基石,准确使用好词语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撷取课文中极富生命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句式训练。
1.抓住描写手法突出人物品质,人物描写得心应手。
例如:鲁教版四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主要写了一位工作劳苦但又十分疼爱孩子的母亲。
那么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位母亲的?学生找句子“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外貌和神态描写突出母亲工作的劳累;“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褶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这是一处动作描写,另外文中还有大量的语言描写。
在描写人物时,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的描写手法就能让人物形象变得丰富。
那么,接着问学生“你的母亲是怎样的?”也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法突出母亲的一种或两种品质。
2.运用修辞手法,引导迁移模仿如《威尼斯小艇》一课中“从远处看形态像新月,走近点像独木舟,行走起来又像水蛇般灵活”有三处比喻,“新月、独木舟、水蛇”表现了小艇的独特风格,学生在不同的审美情趣之下引发出种种感受。
随文仿写,架起读写的桥梁
随文仿写,架起读写的桥梁作者:黄小转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9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85-02小学中低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倘若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可能会有点困难。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我们的语文教材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利用我们的教材开展仿写训练,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1.关注课文中的新词语根据课标要求中不同学段的侧重点,第一学段主要是字、词、句的教学,第二学段主要是词、句、段的教学,第三学段则主要是句、段、篇的教学。
教学时不能盲目拔高和越位,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主要关注的应该是词语和句子的教学。
所以,教师要首先进行简单词语的仿写,像“沉甸甸、绿油油”,以及一些正反义词:安静对热闹,正如寒冷对温暖等,让学生来进行模仿。
以统编本二年级教材为例。
如《妈妈睡了》一课中出现了“明亮的眼睛”一词,让学生模仿练习()的眼睛,学生会说出水汪汪的眼睛;《日月潭》一课中有“点点灯光、蒙蒙细雨”这种AABC的词语,让学生试着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井井有条,津津有味等;语文园地四中关于颜色词语的描写,《北京》一课中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川流不息”等四字词语都比较好,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定的手段重点理解,并通过仿说、仿写的训练实现对这些词语的掌握,达成教学目标。
当学生词汇量足够多的时候再扩展到对简单句子的扩写、仿写,就会水到渠成。
2.关注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式段落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
板书,架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桥
【摘要】课文是很好的习作范文。
为了让学生充分把握课文结构,迁移写法,教师不妨借用学生熟悉的板书,架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桥,使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习作教学;板书;小学高段板书,架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桥□李秀丽从事小学习作教学多年,深感小学生写作文有话难说。
其实,教材中的课文是很好的习作范文。
为了让学生充分把握课文结构,迁移写法,教师不妨借用学生熟悉的板书,架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桥,使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借助板书,厘清思路小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前后矛盾、重复啰唆等通病。
借用板书,可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教师呈现了如下板书。
课文上完后,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参观斯宅千柱屋。
千柱屋是由8个四合院组合在一起的大院。
参观结束后,许多学生习作时感到无从下手。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本,看抄写在《故宫博物院》一文旁的板书,然后仿照板书,按地点转换顺序列出线索式提纲,并且把参观时印象最深的两到三个地方标上“详”,以便写作时进行详细描述,其余地点则标为“略”,可以做简单描述。
学生列出了以下提纲用于写作。
学生借用课堂上所学的线索式提纲,抓住最有特色的大门上的装饰及第二井照墙上的砖刻浮雕,把它们作为重点内容,所写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二、借助板书,仿写片段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习作训练也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段到篇。
如何进行片段训练,由此拓展到篇呢?教师可以借助板书,随文练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总分段式训练总分段式的写法在小学教材中出现得较多。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文按总分结构来写,先总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接着从“动植物、大地、人”三个方面来分述,而且写动植物的段落也运用了总分段式。
鉴于此,在教学此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表格式板书。
动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飞快的长,跳跃的长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苞蕾,今天鲜花,明天果实个把月、妈妈一半大教学月刊·小学版2021/1·2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90课堂上,学生仿照板书,用总分结构来写一写园子里的动植物。
微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天桥
微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天桥作者:魏田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2013年第07期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
长期实践证明,读练结合,相得益彰,读练分离,两败俱伤。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读练结合?“微练笔”是个不错的尝试。
《荀子·大略》有云:“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积微成著即是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微练笔”立足“微”字,追求“积微成著”,日积月累,将微小的练笔见缝插针到阅读教学中,融汇于文本的细微之处、空白之处、亮点之处,短平快,易评价反馈,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微练笔”形成了以下的操作模式。
一、聚焦“微练笔”,落实一课一得目标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崔峦老师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微练笔”便是对“一个中心”的落实。
若让“微练笔”落到实处,就必须将其列入课时目标中,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力求一课一得。
教材上每篇课文只要细致解读都会找到练笔的切入点,教师要在课堂上拿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微练笔”训练。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为例,可以将“微练笔”列入第二课时目标之一:想象自己是文中的作者,写下当父亲让“我”放掉鲈鱼时你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父亲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经历了先急切地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地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的心理历程,这让每个学生感同身受。
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微练笔”,学生会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文字也会真实、生动,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即便是在习字课、练习课上,我们也可以设置“微练笔”。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每到习作课,总会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课太难教了!真的是学生不会写作文?习作课太难教吗?笔者认为未然,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语文教师错把教语文当成教课文,把书教死了。
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孤立地放到作文课上,而忽略了学生最宝贵的习作资源::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源,导致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两相分离,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说白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表达和运用。
因此,要把习作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当中,在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才能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架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一、在阅读课中积累习作语言课文是学生学习、获取习作语言的最好的资源,如果把作文教学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必须扎根于阅读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
试想,从习作最小单位::字词起,哪一样不是在阅读中学会的?至于如何造句、写段、谋篇等有关作文的基本知识,也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才定下来的,这些课文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无疑是学生积累语言习作的主要来源。
因此,教师要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品赏词句,遣词造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如三年级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举世闻名、夜幕降临、奔流不息、璀璨无比、光彩夺目等等,明确本文的内容价值取向后,我把训练学生运用积累本文词语作文主要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后,接下来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词语的环节了,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学生幻灯片播放乐东县的旅游风景、夜景、文化广场、商场等图片。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语文个性化教学学习体会卫东学校王艳梅上学时就对写作感到头疼,每次写作文时都会想尽办法,翻找作文书,绞尽脑汁拼凑文章。
毕业后来到学校校长安排我教语文,我一听就发憷,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文采有限,不敢担此重任。
总觉得语文老师应该出口成章,字字富有文采。
后来硬着头皮接了任务,也只能全力以赴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所占分值最大,而这恰恰是我的弱项,我该什么做呢?后经过和其他老师的反复探讨,我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的教学是基础,阅读教学是关键,写作教学是终极目标,但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处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我在教学中,狠抓阅读教学,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想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也疲惫地感到积累的语言材料在写作中用不上。
真可惜那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那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那奇特感人的风物风情,那精辟智慧的人生妙论,读时令人舌底生津,荡气回肠,用时搜肠刮肚,难觅难寻,这是为什么呢?我反复思考,后来经老教师指点这才知道是我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训练。
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这两座相离不远的桥连接起来呢?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无疑是最省事省力而又高效的“天桥”。
一、抓住机会,仿写优美语段。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时,我就提出仿写要求,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处于高潮阶段,正是仿写的好机会,这时候只有让他写出来,他才能获得释放的轻松,面对自己的“大作”产生成就感,反之则不吐不快!例如《下棋》中“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最新文档资料
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本人认为小练笔就是一座在吸收中进行倾吐的平台。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安排多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文取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本文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讲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①发挥想象,空白补写。
②情感共鸣,感悟拓写。
③有特点的句、段?仿写。
④词句优美处创写。
一、发挥想象,空白补写任何一篇文章,作者在遣词造句、谋局布篇时,将内容与思想内化在文本中,但往往言不尽意,留给读者许多的空白点。
文章自身的这些“留白”,给了我们想象创造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空白补写,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教学《给予树》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小女孩对洋娃娃“一直盼望”的迫切心情,我设计了这样的随文小练笔:“是啊,小女孩多么希望有个洋娃娃,像亲人一样陪在身边。
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她希望洋娃娃可以();晚上,面对黑漆漆的屋子,她盼着洋娃娃可以();甚至连做梦呀,她都梦着洋娃娃()。
”通过随文练笔填补空白,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小女孩就是那样,从白天到夜晚,从清醒到梦中,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通过想象补写,小女孩对洋娃娃的那种渴望,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乐于动笔。
三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描述,如:《卢沟桥的狮子》对狮子形态各异的生动描写;《五彩池》中大大小小水池的不同形状;《海底世界》对海底动物发出了各种有趣的声音的描写等。
这些描写都有一个共同点,富有趣味性,最后都使用了省略号,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抓住省略号让学生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连接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促使学生描绘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学生在体验趣味性中实现了“乐于表达”的目标。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者:李华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巧引妙导,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品析优秀文章,着眼经典词句,解读文本内涵,指导学生会阅读、会动笔,在阅读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个人的阅历和经验,提高写作技巧。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做课堂的有心人,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从而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走入阅读,投入写作,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桥梁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墨客、专家学者不断从实践中感悟,一些至理名言至今犹在耳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矛盾的“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大量阅读,能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还能够给学生心中植下一颗爱写作的种子,从而进一步推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推动思维逻辑以及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笔者就此做一浅谈。
一、“四到”架起桥梁基础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基本阅读要求,成为贯穿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旨,甚至可以说也是一个人终身阅读的“标配”。
同时,也为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打好第一层地基。
从初次接触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熟悉里面的生字词,这一点可以先粗读后详读,粗读过程实际上就是知道文本的大概表述意思,并将其中的生字词勾画出来,通过字典等工具将这一阶段的“绊脚石”搬走。
之后,可先静心默读,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不能缺少。
有的教师急于要引导走入到对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的解读和品析之中,但是需要给学生一个与阅读对象对话的过程和时间,这一时间,是帮助学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达成阅读的视觉交合,心灵契合,情感融合。
先行梳理自我对整个文章的印象,从而感受其中印象深刻的词句、段落抑或是细节描写。
而在此时,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园丁沙龙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徐少华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阅读与写作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搭建两者间的桥梁,不仅可以实现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桥梁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对知识的吸收,写作是将头脑中的知识做输出,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而通过写作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化吸收。
因此,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然而,对我国当前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同学阅读量的提升并没有引发写作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学生在阅读中并未深入理解文章,也没有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为此,本文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展开讨论,以期研究出促进二者结合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作为学生词汇、语句积累的重要方式,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实现写作素材库的丰富,可以有效改善写作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积累素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批注、记录的习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深入理解和分析,进而使得学生将积累的素材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结合《山雨》开展教学,先让同学对于《山雨》一文展开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手法,同时关注重点段落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手法的素材积累,同时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然后联想自己曾参观过的风景名胜,整理自己的感受,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以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并且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写——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小学生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模仿大自然各种鸟叫的声音,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许多孩子还模仿得惟妙惟肖。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而且还有自己的独创性。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小学生充分练习仿写,仿写句子,仿写片段,仿写文章,让仿写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仿写句子
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枯燥,语句平淡,毫无文采可言,许多平时学过的好词好句都不能应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材料积累不懂学以致用。
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组词、造句、读书或背诵……都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言熏陶,而仿写句子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如学习了三年级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后,文章有这样的描写:“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后,试着模仿写一句早晨同学们上学的情境,许多同学激情高涨,跃跃欲试,有的说:“清晨,从稻田边,从小溪旁,从一条条开着杜鹃花和油菜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说:“清晨,太阳红彤彤的,从宽阔的水泥路上,从美丽的乡间小路上,走来了许多聪明活泼的小学生……”有的说:“清晨,太阳露出了可爱的笑脸,从山坡上,从稻田旁,从开着黄色金针菜花和喇叭花的小路上,你来了,我来了,他来了……”许多学生觉得有课文的语句可模仿,说出相仿的语句容易多了,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学生在课文语句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创新,让语言更丰富了。
二、仿写片段
仿写,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仿写句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对课文优美片段的仿写。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片段,或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是作者充满神奇的想象。
如《桂林山水》一文,写漓江的水,写桂林的山,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比喻句,抒发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我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过后,细细品位其中的优美文采,感受语言的魅力。
我问大家,你能模仿文中作者写山的写法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露出为难的神情。
有的说:“写一段话挺难的!”“一下子想不出那么多的排比句!”我说,老师也学学作者的写法,来写一段话,让大家来评一评,看写得怎么样?大家来精神了,都伸长了脖子。
我说:“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
”这样一来,同学们来劲了,兴奋十足,跃跃欲试,一个学生写道:“我家的黄狗多漂亮呀,光滑闪闪的毛,乌溜溜的眼睛,大而长的尾巴;我家的黄狗多勇敢呀,要是哪个坏人胆敢侵入我家,或是欺负我家的鸡鸭鹅呀,它准会勇敢地扑上去和坏人搏斗的;我家的黄狗多尽职呀,看到主人回来,准会热情的摇尾巴,晚上,它总是守候在院子的门口……”
三、结构仿写
构思一篇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大难题。
尤其是刚升入四年级的小学生,因为他们要从片段的写作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写作。
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哪些部分该详细写,哪些部分该略写,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
此时,如果给她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
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
比如六年级语文《索溪屿的野》,其写作特点十分明显,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式。
开头总写索溪屿“野”的特点。
接着分述索溪屿的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并且每一段都有中心句。
在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之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仿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同学们就心中有数,水到渠成了。
且看一个同学是这样写《五龙河的美》的:开头这样写道,五龙河的一切都是美的。
主体部分从五龙河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物是美的,游人也是美的。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文笔流畅,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四、创造升华
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臧克家曾说:“模仿,这在刚踏上习作初步的阶梯时,是无可非议而且有时还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必需的,有益的。
世界文学史上有多少独放异彩的“星斗”,在最初的时候,往往借了前人的光辉来照耀自己,好似月亮借了太阳的光辉一样。
”仿写,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一条捷径,并不是学生作文学习的全部。
因此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
作文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只不过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老师对学生仿写作文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以范文为例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
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学会选材,从而有效地完成作文从仿写到创造的跨越。
总之,仿写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