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体验 促进和谐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情感体验促进和谐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心学生接受信息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让学生接纳与内化。
1、激发兴趣,调节情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是学生活动的内驱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洒彩。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
比如,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
教师要尊重并关爱学生成长和发展,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心的主渠道,让每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从老师“亲近的言行中”读到信任、激励与期待;都能从同学尊重的表情中读到认可、鼓励与崇拜;并且在师生之间、生生间能相互用动态的观点看待他人与自已,对于他人或自已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赏识与鼓励,把真诚和爱撒向他人也授予自已。
当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已存在的价值时,他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种“享受”,同时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体系提出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2.自我探索,激发情感
我国心理学家何先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自我概念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综合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自我概念是指学生个体在长期的对
于自已的认知。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个体对其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可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感的相互作用,来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也是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之后,设计一道开放题:“在1、2、3、4、5、6、7、8这八个数中,哪些数能组成比例,组成怎样比例?”学生有的写出题中所有可能组成的比,再根据比例的意义,看哪些比的比值相等而组成比例。
有的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看哪几组数的乘积相等来确定是否能组成比例。
他们根据1x8=2x4、2x8=4x4、3x8=4x6、1x6=2x3 2x6=3x4、1x4=2x2中的每个等式再写出近20个,少的也能写出6个不同的比例。
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了应用多种策略决数学问题之中,并且学生想出一种方案后总想再换一种,这不仅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表现的心理需求,而且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之中,其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概念将交互作用,逐步提高。
这样他们对自已的能力才能准确的判断,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已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的目标,增强了自信和能力。
这正好叶澜教授曾指出的:“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主动的、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已发展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标志。
”这种积极学习的情感激发,有利于学生丰富的个性的展现。
3、联系生活,丰富情感
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的数学经验,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
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
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创设趣味化的导入情境。
从已有的生活现象,熟知的生活事例与常见的社会现象中导入新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价值。
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正是生命涌动与发展的“前奏”。
第二,创设自主化的探索情境。
如教“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请学生先到商店调查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价钱,让他们了解一些常用物品的实际情况,待学习了它们的进率之后,为了深化理解,可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不同币值的人民币的等量交换活动,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这间进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等量”、“对应”等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设计一个到超市采购常用学习及生活用品的游戏,这样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产生内在学习乐趣,这正是生命涌动与发展的“主旋律”。
第三,创设多样化的练习情境。
应用数学知识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着眼点,因此数学练习内容要紧扣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后,可结合美化环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一次“美丽花园的设计”,并计算其相关的绿带长度与花坛、草地的面积,让学生感受到可用数与形描述现实世界,获得对数学的”再创造”。
而这正是生命涌动与发展的“交响乐”,这样,就能在丰富学生学习情感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心理的和谐发展。
总之,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我的感触很深,在今后的教学之中应更加努力,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自我,丰富学生情感体
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