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
曹操是我国建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受乱世和他本人渴望统一和建功立业的志向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虽仅存留20余篇,但多呈现出两种情怀,一是对乱世中世事无常、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悲鸣”;二是渴望打破常規,在乱世中成就霸业、实现抱负的“壮阔”。

这两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交融,呈现出了独特的“悲壮美”。

标签:曹操诗歌民生豪情惜才悲壮美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形象时而像一个“英雄”,时而又像一个“奸雄”。

而我国众多文学作品由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虽然也肯定了曹操在奠定全国大一统局面、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成就,但更多的是表现他残忍、多疑、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在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同时,还是我国魏晋时期文学论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被推崇为建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蒿里行》等,他的诗歌气势恢宏、苍茫悲凉,充满了悲壮美。

毛泽东称“曹操的文章诗歌,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表达了对曹操文学作品的赞赏。

一、曹操诗歌呈现悲壮美的原因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大汉王朝在政治上陷入了黑暗、腐败的境地。

特别是在王莽篡政之后,外戚擅权、宦官专政,地方豪强占据一方,恶性膨胀,战乱不断,百姓生活痛苦不堪,致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汉王朝里里外外都散发着腐朽的气息。

曹操就出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他作为时代的政治领袖,置身于战争之中,戎马不解鞍,亲眼目睹了战争造成的惨状。

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一方面给他带来了世事无常、朝不虑夕的人生感受,造就了他思想中“悲情”的一面;另一方面又给他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和可能,成就了他经历中“壮阔”的一面。

这两种风格就这样在曹操的诗歌中融合了起来,使得曹操的诗歌激昂却又沉稳、质朴却又深沉、极为本色却又气势磅礴,在多个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悲壮美。

二、曹操诗歌中的悲壮美
1.悲壮之民生
曹操作为他所在时代的见证人,写出了“史诗”性质的作品。

他的《薤露行》、《蒿里行》被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1]《薤露行》中的“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抒发了诗人对百姓流落失所的悲伤;《蒿里行》中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则写出了诗人对百姓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

除此之外,在《苦寒行》中,“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把士兵行军的艰苦用道路的崎岖、车马的劳顿、树木的萧瑟、北风的呼啸和士兵的饥寒交迫情景交融、极其悲壮的表现了出来,
使悲凉慷慨的气氛贯穿全篇,浓郁地表现出了诗人对士兵的怜悯和同情和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

2.悲壮之豪情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复杂且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他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豪情。

[2]在曹操的诗歌中,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进取心和实现天下大一统的雄心展露无疑。

在《观沧海》一篇中,诗人东行登上碣石山,居高临下,把壮观浩荡的苍茫大海尽收眼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这里运用想象,暗含一种要像大海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全诗的基调苍凉慷慨,蕴含的意境开阔、气势恢宏,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此外,我们在课本中接触到的曹操诗歌《龟虽寿》中,首先通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开篇两句,说明了死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之后急速转为激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两句,则把曹操不信天命、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要永不停止的追求理想的积极进取精神跃然纸上,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对生命有限的悲鸣和对壮志无边的歌颂贯穿全诗,可谓霸气纵横。

3.悲壮之惜才
曹操能够获得统一中国北部和促进民生安宁的伟大成就,与他求贤若渴的一面的分不开的,这在他的诗歌中也多次感受得到。

在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中,诗人对酒当歌,因时日不多但却功业未成忧虑,不得不借酒浇愁。

但诗人的情绪并没有停留在借酒消愁中,而是进一步表明:“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写出了对贤才的渴望,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引用的诗句的后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还含蓄地提醒“贤才”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曹操求才的急切和周到,在诗篇中表现的着实感人。

并且在诗歌末尾四句,曹操以周公自比,决心效法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求贤精神,让人敬佩。

在《短歌行》中,曹操将对人身的感慨与求贤若渴的心态融为一体,感情波澜起伏,情真意切,有高山的气魄和大海的胸襟,是一曲典型的悲凉雄壮的乐章。

曹操的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与一体,脱胎于汉乐府,不仅古朴苍凉,而且慷慨顿挫,自我风格明显,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壮美。

他的作品虽然现存仅20余首,但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与民众,抒发自我情感,[3]把在乱世中由民心激发出的浓郁的壮志雄心和慷慨情怀展露无疑,富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值得后人斟酌学习。

参考文献
[1]向泽国.莽苍悲凉气盖一世——略论曹操诗歌中两种风格的融合[J]. 沧桑,2011,(04):105-107.
[2]霍雅娟.悲凉慷慨沉雄顿挫──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4):69-72.
[3]董峰.雄心慷慨背后的悲凉情怀——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J]. 甘肃教育,2016,(2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