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模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程开发PPT课件
评价课程
一、课程目标确定
(一)课程目标内涵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 意图。
课程目标的功能 第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二,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第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课程目标的组成
认知类
技能类
课程目标
情感类
应用类
大象
我的身体最最壮, 站着好象一堵墙。 我的分量最最重,八头老牛难拉动。 我的腿脚最最粗,稳稳当当迈大步。 我的叫声最最响,大号喇叭比不上。 我的牙齿最最弯, 再厚盔甲能刺穿。 我的耳朵最最大,煽起凉风“扑嗒嗒。” 我的鼻子最最长, 吃草喝水靠它忙。 我的眼睛最最小,不好看来却好瞧。 我的尾巴最最短,整天闲着没事干。 我的习惯最最好,从不吃肉只吃草。 我的性情最温柔,帮人拉货搬木头。 我的态度最讲理,狮子见我没脾气。
课程内容的选择
1.体现目标与超越目标 2.学科知识与经验知识的统一 3.共性化与个性化的整合 4.知识与价值观念的统合 5.世界性与民族性 6.现实性与长远性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含义的代表观点 1.将预期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2.教学
课程实施的认识
1. 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2. 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 3. 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动作领域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知识对先前材料的认识领会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运用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情境评价对材料做价值判断分析分析所学整体材料理解其组织结构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合为系统知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接受感知某种情感的存在反应投入到某种情感价值判断确信某种情感是有价值的并内化价值组织将诸多价值观念组成系统树立价值观个性化形成完成个性动作领域
课程设计与开发PPT课件
确定课程 内容
“T”型漏斗确定重点内容 (课程内容有详略、深浅之分)
2024/10/15
22
2024/10/15
练习
全面、完整、结构清晰
23
2024/10/15
练习
主次、详略、深浅之分
24
课程设计方法论(课程内容的确定)
1 课程内容与主题高度贴切
2 课程内容必须完整
确定课程内容的标准与原则
3 每节课程内容需有完整清晰 的解析
K
A
S
知识
态度
技能
典型教学方法 阅读、讲授、举例、讨 论、案例分析、练习
典型教学方法 拓展训练、现场参观、 视频资料、自我分析、
典型教学方法 录像观摩、示范、练习、 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现
关键教学方法 举例、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关键点 参与体验、正反对比、 反思总结
场参观关键教学方法 示范、练习、反馈
2024/10/15
2024/10/15
8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概述
课程设计与开发指的是从培训需求调研开始一直到培训结束后的评 估的整个过程,它包含需求调查与分析、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
估调研四个部分。
2024/10/15
9
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型
定向
为什么 1.必要性分
析
定位 培训什么 2.主题确定
定标
达到的程度 3.确定目
20
课程设计方法论(课程目标的验证)
“KAS”对应的目标分解
K
A
S
知识
态度
技能
1、知道——事实性信息的回 1、接受——自在地面对刺激;1、模仿——按照指示和在指
忆;
2、反应——自愿地对刺激做 导下从事简单的技能;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课堂PPT
课程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 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目标即有意识的选择的目的,也就是学 校教职员所向往的结果。”
三个来源: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Page 8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目的: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 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
为什么:因为教育目标是使学生的行为模 式产生所需要的变化,所以研究学生自然 是确认这种变化的前提。
选择学习经验既要确定学习经验的种 类,又要安排学生学习的情境。
Page 14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n 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 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 隐含的内容
n 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 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n 应该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其心理倾向 n 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
Page 5
泰勒原理
四个基本问题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Page 6
泰 勒 模 式
Page 7
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出发点
教育哲学的选择,并与教育目标的其他来源相权衡。
Page 11
学科专家的建议
学科专家的建议一直是教育目标的重 要来源,教科书通常都是由学科专家 撰写的,并主要反应他们的观点。
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 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出发提出教育目标。
Page 12
教育目标的甄选与陈述
甄选 哲学:教育目标与哲学观相一致 心理学:能通过学习实现的目标 特定年龄阶段可行的目标
“目标即有意识的选择的目的,也就是学 校教职员所向往的结果。”
三个来源: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Page 8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目的: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 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
为什么:因为教育目标是使学生的行为模 式产生所需要的变化,所以研究学生自然 是确认这种变化的前提。
选择学习经验既要确定学习经验的种 类,又要安排学生学习的情境。
Page 14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n 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 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 隐含的内容
n 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 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n 应该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其心理倾向 n 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
Page 5
泰勒原理
四个基本问题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Page 6
泰 勒 模 式
Page 7
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出发点
教育哲学的选择,并与教育目标的其他来源相权衡。
Page 11
学科专家的建议
学科专家的建议一直是教育目标的重 要来源,教科书通常都是由学科专家 撰写的,并主要反应他们的观点。
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 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出发提出教育目标。
Page 12
教育目标的甄选与陈述
甄选 哲学:教育目标与哲学观相一致 心理学:能通过学习实现的目标 特定年龄阶段可行的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课件
03 未来趋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校本课程 开发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多元化评价和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0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课程理论
课程设计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 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确 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
实用性。
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设计,通过有效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将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 ,并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01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 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0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实 施和评价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
情感学习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 学生感悟和体验。
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建 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 和促进者,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
构。
行为主义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强调通过刺激反应机制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作为控制者和指导者,帮
注重实践与体验
详细描述
该小学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开发了一系列实践性强的校本课程,如“小小园丁”、“烹饪 小能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案例一:某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总结词
跨学科整合
详细描述
该校注重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入校本课程中,如将语文与美术 结合,开设“绘本创作”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培养了他们的艺 术创造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校本课程 开发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多元化评价和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0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课程理论
课程设计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 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确 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
实用性。
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设计,通过有效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将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 ,并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01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 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0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实 施和评价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
情感学习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 学生感悟和体验。
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建 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 和促进者,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
构。
行为主义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强调通过刺激反应机制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作为控制者和指导者,帮
注重实践与体验
详细描述
该小学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开发了一系列实践性强的校本课程,如“小小园丁”、“烹饪 小能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案例一:某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总结词
跨学科整合
详细描述
该校注重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入校本课程中,如将语文与美术 结合,开设“绘本创作”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培养了他们的艺 术创造力。
课程开发教学教程课件
第一,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知识的 本质在于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进行创造性思维) 第二,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 本质。(目标模式想通过明晰化的目标而该改 善实践,但实际上做不到。理想的做法是帮助 教师改进教学,发展他们在课程实践中的批判、 反思意识和能力)
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基本内容:
综合课程的组织
综合课程的组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编写好综合课程的教材。 要落实综合课程的师资工作
核心课程的组织
核心课程的组织要注意如下: 第一,核心课程对教材的安排是由近及 远,逐步扩展; 第二,核心课程要求制定全面的课程纲 要,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第三,核心课程可以随时补充教学材料,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
开发任何课程都必须回答四个问题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第一,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 标?(选择学习经验) 第一,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组织 学习经验)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 教育计划)
塔巴的课程开发理论
诊断需求 陈述目标 选择内容 组织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确定评价的对象与方法 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
教育目标的设计
通过分析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此制订学校教育 的目标,将学校教育目标分解为课程目标,并以此作 为课程编制的依据。
教育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 目标之间以及目标与其他积极的非预期效应 的相容性。即目标之间不能冲突,并尽可能地有利于 各种积极效应的实现。 第二, 正确地分配目标的权重。即确定目标的相对 重要性。 第三, 充分考虑教育活动对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性。 第四, 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教育目标在表述中的基本要求
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基本内容:
综合课程的组织
综合课程的组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编写好综合课程的教材。 要落实综合课程的师资工作
核心课程的组织
核心课程的组织要注意如下: 第一,核心课程对教材的安排是由近及 远,逐步扩展; 第二,核心课程要求制定全面的课程纲 要,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第三,核心课程可以随时补充教学材料,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
开发任何课程都必须回答四个问题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第一,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 标?(选择学习经验) 第一,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组织 学习经验)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 教育计划)
塔巴的课程开发理论
诊断需求 陈述目标 选择内容 组织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确定评价的对象与方法 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
教育目标的设计
通过分析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此制订学校教育 的目标,将学校教育目标分解为课程目标,并以此作 为课程编制的依据。
教育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 目标之间以及目标与其他积极的非预期效应 的相容性。即目标之间不能冲突,并尽可能地有利于 各种积极效应的实现。 第二, 正确地分配目标的权重。即确定目标的相对 重要性。 第三, 充分考虑教育活动对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性。 第四, 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教育目标在表述中的基本要求
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课件
目标分类
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素 质等不同方面,以便于后续的课 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制定课程大纲
制定课程大纲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章节、知识点、学习目标等。
调整大纲
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适时调整课程大纲,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编写课程教材
编写教材
根据课程大纲,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教 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课件
目录
• 课程开发模式一:基于课程内容的开发 • 课程开发模式二:基于学习者的开发 • 课程开发模式三:基于教师发展的开发 • 课程开发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01
课程开发模式一:基于 课程内容的开发
确定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特点 ,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为后 续的课程开发提供指导。
优点
注重反馈和调整,能够及时响应需求变 化;有利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VS
缺点
开发周期较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 源;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课程开发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快速响应变化,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 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缺点
对团队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快速学习和协 作的能力;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为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激励教师持 续进步。
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提供教学支持
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素 质等不同方面,以便于后续的课 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制定课程大纲
制定课程大纲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章节、知识点、学习目标等。
调整大纲
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适时调整课程大纲,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编写课程教材
编写教材
根据课程大纲,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教 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课件
目录
• 课程开发模式一:基于课程内容的开发 • 课程开发模式二:基于学习者的开发 • 课程开发模式三:基于教师发展的开发 • 课程开发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01
课程开发模式一:基于 课程内容的开发
确定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特点 ,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为后 续的课程开发提供指导。
优点
注重反馈和调整,能够及时响应需求变 化;有利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VS
缺点
开发周期较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 源;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课程开发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快速响应变化,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 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缺点
对团队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快速学习和协 作的能力;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为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激励教师持 续进步。
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提供教学支持
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45页PPT
• 目标: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 优势,和国家课程形成互补 关系,共同致力于培养健康 完整的人
功能:通过校本课程学习过 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策划、设计、组织、 分工、合作、领导与被领导、 观察、想象、操作、采访、 归纳、整理、反馈、评价、 调整等)
• 通过校本课程的专题性与特 色性,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 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 性成长
• 2 资源开发主体
• 个人开发(适合散点分布型) • 备课组开发(适合主从型) • 专题组开发(适合单一专题型)
• 以专题组为主开发,各方面力量协 同
• 3 资源存储
• 文字存储形式:教案、案例、课 程纲要
• 音像存储形式: 录像带、光盘、 电脑资料包
• 存储与使用原则:归档管理,共 享资源,滚动发展
• 组织同行和专家,对校本课 程方案进行论证
• 2 资源开发阶段(搭建课程框架)
• 组织编制校本课程纲要或实 施计划
• 纲要一般以单元为单位编制,主要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时间安 排、教学建议等
• 就课程纲要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 善
• 创设课程资源包,包括收集到的各 种课程相关参考资料
• 3 课程实施阶段(优化课程教学) • 校本课程教师培训、上岗 • 保证校本课程学习时间(上课程
• 四 校本课程内容结构模式 • 单一专题型(如集邮校本课程)
• 主从结构型(如多样化美育校本 课程)
• 散点分布型(如锡山中学校本课 程)
• 五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1 资源来源: • 教师资源(最重要资源) • 社区资源 • 家长资源 • 社会资源 • 历史文化资源 • 学生资源(最大资源)
• 通过查询及分析施耐庵资料,学习分析 与研究历史人物的技能
• 初步掌握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其中重要 人物赏析方法
功能:通过校本课程学习过 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策划、设计、组织、 分工、合作、领导与被领导、 观察、想象、操作、采访、 归纳、整理、反馈、评价、 调整等)
• 通过校本课程的专题性与特 色性,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 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 性成长
• 2 资源开发主体
• 个人开发(适合散点分布型) • 备课组开发(适合主从型) • 专题组开发(适合单一专题型)
• 以专题组为主开发,各方面力量协 同
• 3 资源存储
• 文字存储形式:教案、案例、课 程纲要
• 音像存储形式: 录像带、光盘、 电脑资料包
• 存储与使用原则:归档管理,共 享资源,滚动发展
• 组织同行和专家,对校本课 程方案进行论证
• 2 资源开发阶段(搭建课程框架)
• 组织编制校本课程纲要或实 施计划
• 纲要一般以单元为单位编制,主要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时间安 排、教学建议等
• 就课程纲要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 善
• 创设课程资源包,包括收集到的各 种课程相关参考资料
• 3 课程实施阶段(优化课程教学) • 校本课程教师培训、上岗 • 保证校本课程学习时间(上课程
• 四 校本课程内容结构模式 • 单一专题型(如集邮校本课程)
• 主从结构型(如多样化美育校本 课程)
• 散点分布型(如锡山中学校本课 程)
• 五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1 资源来源: • 教师资源(最重要资源) • 社区资源 • 家长资源 • 社会资源 • 历史文化资源 • 学生资源(最大资源)
• 通过查询及分析施耐庵资料,学习分析 与研究历史人物的技能
• 初步掌握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其中重要 人物赏析方法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PPT课件
教师评价
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促进 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
04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效果
学生能力提升
技能掌握
通过项目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实 际工作中所需的专业技能,提高
就业竞争力。
团队合作
项目课程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 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
通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项目课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
课程内容选择
行业调研
通过深入行业调研,了解 行业发展趋势和技能需求。
知识技能点分析
对所需技能进行分解,确 定知识技能点,为课程内 容选择提供依据。
内容整合
根据知识技能点,整合课 程内容,确保内容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
课程结构设计
模块化设计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 每个模块对应一个知识点或技能
点。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效果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决方案并实施。
教师专业成长
实践经验积累
教师通过参与项目课程,能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在项目课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 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促进教学创新。
跨学科知识整合
项目课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教师需要整合 不同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影响与贡献
促进产教融合
项目课程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促进 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
04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效果
学生能力提升
技能掌握
通过项目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实 际工作中所需的专业技能,提高
就业竞争力。
团队合作
项目课程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 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
通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项目课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
课程内容选择
行业调研
通过深入行业调研,了解 行业发展趋势和技能需求。
知识技能点分析
对所需技能进行分解,确 定知识技能点,为课程内 容选择提供依据。
内容整合
根据知识技能点,整合课 程内容,确保内容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
课程结构设计
模块化设计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 每个模块对应一个知识点或技能
点。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效果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决方案并实施。
教师专业成长
实践经验积累
教师通过参与项目课程,能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在项目课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 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促进教学创新。
跨学科知识整合
项目课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教师需要整合 不同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影响与贡献
促进产教融合
项目课程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课件]校本课程开发PPT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关键词: (1)“校本”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 (2)“开发” 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过程,具有持续、
动态的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自编教材?
2、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导向性。 (2)发展性。 (3)开放性。 (4)地方性。 (5)独创性。 (6)民主性。
而开设的课程,实现了因地制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 设置都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地方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地 方特色,而校本课程则体现学校特色。
2、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不是互不相干的“三套” 课程,而是彼此关联、内在整合的,因为国家、地方、学校 这三类课程决策的权力主体是相互交往的,三者在交往中形 成了课程变革的“共同体”。三级课程不存在说哪一级课程 是高级的或重要的 ,哪一级课程是低级的或次要的。它们都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我 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整体,各级课程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和互补性。
5、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 (2)情境和需要分析 (3)拟定目标 (4)设计方案 (5)讨论与实施 (6)评价与修订
(一)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国家课程开发具有基础性、统一性和稳定性特点,但缺点
是课程单一、时效性差。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表现出多样 性、灵活性、差异性和直接的实践性等优势,这是对国家 课程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2、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校本课程开发讲座ppt课件
整理课件
14
校本课程是由教师编制、实施与评价的课 程。这里所指的教师,既可以是本校的教 师,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师。就是说, 校本课程包括校际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 程。
虽然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 程形式,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整理课件
15
3、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它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诸多不足。
课程不是教材,也不是学科 课程是安排机会而不是安排知识的过程 课程所带来的结果:既有过程,又有成果,
还有表现机会
整理课件
5
回答3
课程是一致性解决四个基本问题,即为什 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与教到什么程度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课程是一种完整的、复杂的教育专业活动, 是思辨教育+科学思潮+实用主义的产物
8.5%
普 语言与文学
语文 外语
通
数学
数学 政治
高 人文与社会
历史
中
地理
课
科学
物理 化学
程
生物
10
10 10
每个科目都在 学校根据当
8
必修的基础上 地社会、经
6
设置了若干个 济、科技、
6
提高的选修模 文化以及自
6
块,供学生根 身条件开设
6
据自己的学习 的校本课程,
6
兴趣和未来发 供学生选择。
结 构
技术 艺术
整理课件
17
4、校本课程的现状
1)校本课程在各个学段的情况
小学
初中 高中
开发校本课程的 94.9% 75.5% 87.6% 学校比例
教师对校本课程 84.6% 75.4% 42.9% 的认同
园本课程开发ppt课件
2021精选ppt
6
(一)用生态的眼光看
事实层面的“园本”指的就是每个具体幼儿 园在其独特的内外条件相互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 课程的独特性质特征。尽管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管 理体制下,幼儿园课程从设计、实施、评价,到 内容、手段和标准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但无 论规定、管理和督促检查工作做的多么具体、细 致和严格,每个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多么努力达标, 其具体的事实课程仍旧只能是独一无二的。
设计方案是幼儿园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的粗略 描述,包括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与规划意图、该课 程理论基础、本课程所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课程总体 目标、内容结构、组织实施与评价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
2021精选ppt
36
★组织与实施
将课程推向幼儿的关键。课程组织实施有两个方面: 一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是指知识技能和学习 经验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例如综合课程、活动课 程。二是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三方面的选择与 组合:教育途径,活动的形式,教与学的方法等。
(五)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才素质和学校特色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是打造特色、经营品牌,提升自己
幼儿园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21精选ppt
14
( 六)从园本课程开发的功能来说
❖ 园本课程是有效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保证 ❖ 园本课程建设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
手段 ❖ 园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是课程理论的重要生长点 ❖ 园本课程开发是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
(三)1.理论运用实际,请同学自主开发园本课程 2.反思:园本课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
2021精选ppt
2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 校本课程是一个偏正词组,“校本”从字面上理解是"以 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意思。于是有研究者就 把校本课程简要概括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最低层次
▪ ①课;②课题;③单元。
4. 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
▪ 确定课程组织的一般框架; ▪ 确定每一课程领域的组织原则; ▪ 确定低层次组织的方式; ▪ 制定灵活的 “资源单元”; ▪ 师生共同设计活动。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 在得到实现?
▪ 评价的含义
▪ 评价过程实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 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的应用
方程
应用题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 目标?
▪ 学习经验既不等同于一门学程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
教师所从事的活动。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
应的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
习者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
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 从泰勒模式走向实践取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
施瓦布
▪
斯滕豪斯
一、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
(一)“范式转换”的背景 1、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失败
▪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 《国防教育法》颁布; ▪ 伍兹霍尔会议。
一、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 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 注重学科结构。 ▪ 课程的两个目的:一是利用课程所占有的知识容量,在学
生有限的接受能力之内,最大程度地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 ;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训练迁移,培养学习的能力。
▪ 提出“螺旋式”课程组织。 ▪ 倡导“发现法”。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
2、“泰勒原理”的困境以及由此遭至的批评
▪ 课程的普适性:自上而下的国家主义课程开发模
3. 二维图表:一元一次方程课程目标
内容
行为
一元一次方程 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法
能够说出一元一次 能够用自己的话
议程的概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的解
给出一些代数式 ,能够判断其是 否是方程
会应用代入法进 行检验
一元一次方程 会正确地设未知数 能根据题意列出 能够用方程解答
▪ 1. 学习经验组织的两种方式 ▪ 2. 学习经验组织的原则 ▪ 3. 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 4. 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
1. 学习经验组织的两种方式:
▪ 纵向组织:即不同阶段或时期的学习经验之间
的联系。
▪ 横向组织:即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
2. 学习经验组织的三条原则:
▪ 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 ▪ 序列性:即使每一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 ▪ 整合性:即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
泰 勒
确定教育目标
原
理 示
选择教育经验
意
图 :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目标的三个来源:
▪ 学生、社会、学科专家
▪ 选择目标的两个筛子:
▪ 教育与社会哲学、学习心理学
▪ 目标的表述方式:
▪ 二维图表(内容与行为)
1. 课程目标的来源
▪ 博比特 ▪杜 威 ▪ 布鲁纳
获得满足。
▪ 3.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 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 四个特征:
▪ 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 有助于获得信息; ▪ 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 ▪ 有助于培养兴趣。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 验?
第四讲 课程开发模式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麦克唐纳认为,这一培养人的活动是由教育目标系统、课程 系统、教学系统和评价系统构成的。如何确定可行的教育目标、选择教 育内容、安排教育途径、设计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等,都是与 课程有关的问题。所以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学校育人的有效载 体,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 1.具有实践可能; ▪ 2.使学生获得满足; ▪ 3.力所能及; ▪ 4.多种经验→同一目标; ▪ 5.同一经验→多种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 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
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 所隐含的内容。
▪ 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2
主要内容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1 泰勒的目标模式 2 施瓦布的实践模式 3 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 34 其它实践模式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3
一、泰勒的课程理论
Ralhp Tyler
▪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 ▪ 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949)
▪ 评价的一般程序
▪ ①界说教育目标;②确认评价情境; ▪ ③设计评价手段;④利用评价结果。
泰 勒 模 式 示 意 图
泰勒原理的意义:
▪ 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 ▪ 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 ▪ 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课程领域很幸运,因为有了拉尔 夫·泰勒。课程领域很悲哀,因为拉 尔夫·泰勒久久不能被超越。
’ 社会 ’ 儿童 ’ 学科专家
1. 课程目标的来源
▪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 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 学科专家的建议
2. 选择目标的两个筛子
▪ 教育与社会哲学
▪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 什么是良好的生活? ▪ 什么是良好的社会?
▪ 学习心理学
▪ 可能目标与不可能目标 ▪ 目标的年龄阶段问题
泰勒确定教育目标过程图
▪ 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泰勒模式
☆目标模式:
▪ 目标模式(the objectives model)是以目标为课程开
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 、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泰勒模式&泰勒原理之四个问题:
▪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 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
▪ 逻辑组织反映学科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 的看法;
▪ 心理组织体现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习 者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
3. 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 最高层次
▪ ①具体科目;②广域课程;③核心课程; ▪ ④完全未分化的结构。
▪ 中间层次
▪ 按序列组织的学程; ▪ 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
▪ ①课;②课题;③单元。
4. 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
▪ 确定课程组织的一般框架; ▪ 确定每一课程领域的组织原则; ▪ 确定低层次组织的方式; ▪ 制定灵活的 “资源单元”; ▪ 师生共同设计活动。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 在得到实现?
▪ 评价的含义
▪ 评价过程实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 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的应用
方程
应用题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 目标?
▪ 学习经验既不等同于一门学程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
教师所从事的活动。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
应的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
习者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
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 从泰勒模式走向实践取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
施瓦布
▪
斯滕豪斯
一、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
(一)“范式转换”的背景 1、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失败
▪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 《国防教育法》颁布; ▪ 伍兹霍尔会议。
一、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 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 注重学科结构。 ▪ 课程的两个目的:一是利用课程所占有的知识容量,在学
生有限的接受能力之内,最大程度地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 ;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训练迁移,培养学习的能力。
▪ 提出“螺旋式”课程组织。 ▪ 倡导“发现法”。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
2、“泰勒原理”的困境以及由此遭至的批评
▪ 课程的普适性:自上而下的国家主义课程开发模
3. 二维图表:一元一次方程课程目标
内容
行为
一元一次方程 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法
能够说出一元一次 能够用自己的话
议程的概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的解
给出一些代数式 ,能够判断其是 否是方程
会应用代入法进 行检验
一元一次方程 会正确地设未知数 能根据题意列出 能够用方程解答
▪ 1. 学习经验组织的两种方式 ▪ 2. 学习经验组织的原则 ▪ 3. 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 4. 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
1. 学习经验组织的两种方式:
▪ 纵向组织:即不同阶段或时期的学习经验之间
的联系。
▪ 横向组织:即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
2. 学习经验组织的三条原则:
▪ 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 ▪ 序列性:即使每一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 ▪ 整合性:即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
泰 勒
确定教育目标
原
理 示
选择教育经验
意
图 :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目标的三个来源:
▪ 学生、社会、学科专家
▪ 选择目标的两个筛子:
▪ 教育与社会哲学、学习心理学
▪ 目标的表述方式:
▪ 二维图表(内容与行为)
1. 课程目标的来源
▪ 博比特 ▪杜 威 ▪ 布鲁纳
获得满足。
▪ 3.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 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 四个特征:
▪ 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 有助于获得信息; ▪ 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 ▪ 有助于培养兴趣。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 验?
第四讲 课程开发模式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麦克唐纳认为,这一培养人的活动是由教育目标系统、课程 系统、教学系统和评价系统构成的。如何确定可行的教育目标、选择教 育内容、安排教育途径、设计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等,都是与 课程有关的问题。所以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学校育人的有效载 体,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 1.具有实践可能; ▪ 2.使学生获得满足; ▪ 3.力所能及; ▪ 4.多种经验→同一目标; ▪ 5.同一经验→多种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 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
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 所隐含的内容。
▪ 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2
主要内容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1 泰勒的目标模式 2 施瓦布的实践模式 3 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 34 其它实践模式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3
一、泰勒的课程理论
Ralhp Tyler
▪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 ▪ 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949)
▪ 评价的一般程序
▪ ①界说教育目标;②确认评价情境; ▪ ③设计评价手段;④利用评价结果。
泰 勒 模 式 示 意 图
泰勒原理的意义:
▪ 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 ▪ 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 ▪ 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课程领域很幸运,因为有了拉尔 夫·泰勒。课程领域很悲哀,因为拉 尔夫·泰勒久久不能被超越。
’ 社会 ’ 儿童 ’ 学科专家
1. 课程目标的来源
▪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 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 学科专家的建议
2. 选择目标的两个筛子
▪ 教育与社会哲学
▪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 什么是良好的生活? ▪ 什么是良好的社会?
▪ 学习心理学
▪ 可能目标与不可能目标 ▪ 目标的年龄阶段问题
泰勒确定教育目标过程图
▪ 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泰勒模式
☆目标模式:
▪ 目标模式(the objectives model)是以目标为课程开
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 、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泰勒模式&泰勒原理之四个问题:
▪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 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
▪ 逻辑组织反映学科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 的看法;
▪ 心理组织体现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习 者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
3. 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 最高层次
▪ ①具体科目;②广域课程;③核心课程; ▪ ④完全未分化的结构。
▪ 中间层次
▪ 按序列组织的学程; ▪ 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