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资料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第一节概述食品的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的制定政策和法律,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什么是食品安全呢?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是个共性问题,它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律、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欧洲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①疯牛病;②转基因食品;③抗生素抗性食品;④辐照食品;⑤肉品中的生长激素;⑥食品中污染物。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为:1、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重;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严重;3、生物性污染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最主要因素,并主要发生在餐饮消费环节;4、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5、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存在上述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总的来讲,我国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表现在:①食品安全合格率达90%以上;②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处于低水平(中国饮食烹调方法为加热);③拥有一批先进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A 级单位);④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⑤食品供应有保障。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须忧心忡忡,全球没有100%的食品安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我们的操作行为和程序,落实好各种制度,尽量降低食品的风险,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节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任何一种食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到成熟的过程中,从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条件和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物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按来源分这些有害物质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主要来自:⑴环境污染物(农药、工业有害污染物、兽药、饲料等);⑵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豆角、黄花菜、发芽土豆等);⑶滥用食品添加剂;⑷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工具、管道等材料中的有害物质;⑸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热解物、氧化物等等.如:3.4—苯并芘、亚硝铵等。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没有受到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符合卫生标准和法规要求。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环节:1.农药残留: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控制虫害、杀菌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农药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危害食品安全。
2.兽药残留: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使用动物药物控制动物疾病的常见做法。
激素药物的滥用和非法添加会导致肉类、乳制品等食品中激素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抗生素滥用:在养殖业中,为了增加动物生产效益,一些养殖户通过添加抗生素等药物来促进动物生长,导致了抗生素滥用和滥用引起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把人类和动物暴露在了潜在的健康风险中。
二、加工环节:1.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稠剂、漂白剂等,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会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2.加工条件卫生不达标: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车间、设备和人员的卫生条件不达标,容易导致食品被污染,从而影响食品安全。
三、储存和运输环节:1.储存温度不当:食品在贮存期间,如冷藏、冷冻等环境温度不达标,容易导致食品腐坏和食物中细菌的繁殖。
例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食品受到恶劣环境和高温微生物的侵袭。
2.航空运输事故:在长途运输中,航空器的事故或者机件故障可能导致食品运输受到污染,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3.食品包装破损: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包装破损,容易导致食品受到外界污染,从而降低食品安全性。
四、销售环节:1.无证经营:一些小商贩或者摊贩在无证的情况下销售食品,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中的弊端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食品走私、假冒伪劣、掺假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3.餐饮业卫生问题:部分餐饮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可能导致食品污染,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知识点整理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第一章——绪论•食品安全定义•Food safety•指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现实的或潜在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简答)•天然毒素•动物毒素•动物中的肝脏毒素•甲状腺素•海豚毒素•动物组织分解腐败产生的组氨•海洋贝类带有的雪卡毒素•植物毒素•氰苷•杏仁、桃仁、枇杷仁、亚麻仁、李子仁和木薯中的有效成分•龙葵素•发芽马铃薯•红细胞凝结素•大豆、菜豆等•棉酚类•粗制棉籽油•皂素•植物凝血素•秋水仙碱•黄花菜•银杏粉•白果•毒蕈•毒性成分复杂,可含有多种毒素•天然过敏物质•过敏原通常是蛋白质•常见8类过敏原•蛋类•牛奶•花生•黄豆•小麦•树木坚果•鱼类•甲壳类食物•欧盟确定14种过敏原:芹菜、羽扇豆、软体动物、芥末、芝麻。
•生物性危害•微生物•细菌性•沙门菌•复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肉毒梭状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等•真菌性•黄曲霉•病毒性•疯牛病(BSE)•SARS(非典)•口蹄疫•寄生虫•蛔虫•旋毛虫等•昆虫性•蝇类•蟑螂等•化学性危害•1、农药残留及化肥污染•2、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残留•3、重金属超标(铅、镉、砷、汞等)•4、添加剂滥用或非法使用•5、其它化学性危害•事件•二恶英(Dioxins)事件•荧光猪肉•苏丹红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塑化剂事件•物理性危害• 1.杂质:玻璃渣、金属碎片、石头等• 2.放射性物质•第二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考察要求•明白毒素,存在于那种食品当中,如何预防•定义•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或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植物毒素•龙葵素(茄碱)•最早从龙葵中分离出来•化学性质•本身具有毒素•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秋水仙素•主要存在于黄花菜中•化学性质•本身无毒•但当他进入人体并存在组织间被氧化后,迅速产生毒性较大的二秋水仙碱•对人体胃肠道、泌尿系统具有毒性并产生强烈刺激作用,引起中毒•植物凝集素•毒蕈(毒蘑菇)•动物毒素•河豚毒素•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之一•主要毒素:河豚毒素和河豚酸•主要在肝脏和卵巢有剧毒,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预防措施•1、加强监督管理,水产品收购、加工、供销等部门应严格把关,禁止鲜河豚流入市场或混进其他水产品中销售•2、新鲜河豚必须统一收购、集中加工。
第二章影响餐饮业食品安全的因素
(二)苍蝇 苍蝇是比蟑螂危害性更大的昆虫,其种类繁多。苍蝇有家蝇、 腐蝇、丽蝇、大头金蝇、绿蝇、麻蝇、厕蝇等。我国至少有1300种 。苍蝇的结构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苍蝇吃东西时也会吃进大 量病菌,因而它的肠道里也充满了病菌。 苍蝇被认为是最脏的昆虫。这与它喜食的食物种类有关:人畜 粪便、脓血、痰液、汗液、动物尸体、腐败食品,也时常光顾人类 厨房里的饭菜、瓜果、糖类、牛奶等。而且有边吃边吐边排便的习 惯,毫无疑问,它们粪便和肠道的细菌会污染到人类食物上。家蝇 能传播60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较多见的疾病有细菌性痢疾、阿 米巴痢疾(由一种原虫引起)、伤寒、副伤寒、霍乱、肝炎等。此 外,炭疽、结核病、蛔虫病、绦虫与囊尾蚴病以及破伤风(由一种 厌氧梭菌引起)等均与苍蝇有关。
2023/2/10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 产物。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已有200种左右。一种霉菌毒素往 往可以由多种霉菌产生,这种霉菌产毒的不专一性与细菌产毒 有很大不同。
霉菌产毒往往只限于少数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 一部分菌株产毒。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观上并无霉 变迹象,但随食物被人体摄入后,其中毒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如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典型霉菌毒素中毒有霉变甘蔗中毒、小 麦赤霉病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等
2023/2/10
1.带绦虫和囊尾蚴病 虫有两种:无钩绦虫,见于牛;有钩绦虫,见于猪 。带绦虫是成虫,其幼虫叫囊尾蚴或简称囊虫。猪囊尾 蚴,肉眼可见白色、绿豆大小半透明的水泡状包囊,包 囊一端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头节。有大量囊尾蚴寄生的猪 肉,乍一看就像是米粒,故一般俗称为“米猪肉”或“ 痘猪肉”。人因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米猪肉”被感染 ,进入小肠,囊壁破裂,头节伸出,吸附于肠壁,经2 ~3个月发育为成虫即绦虫。人即出现绦虫病症状:贫 血、消瘦、腹泻或便秘。成虫可长期寄生,有的长达25 年以上。在人粪便中能不断排出虫卵。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doc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控制第一节概述了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制定政策和法律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 食品无毒无害,符合所需营养要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它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律、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欧洲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1)疯牛病;(2)转基因食品;(3)抗生素抗性食品;④辐照食品;⑤肉中的生长激素;⑥食品中的污染物。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如下:1.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污染源日益威胁着食品安全。
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严重的问题;3.生物污染是导致急性食物中毒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发生在饮食消费环节。
4.食品工业中新原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5.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总的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这体现在:(1)食品安全合格率90%以上;(2)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较低(加热是中国饮食中的烹饪方法);(三)有一批先进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甲级单位);(4)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5)保证食品供应。
尽管食品安全不容忽视,但没有必要担心。
世界上没有100%的食品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规范经营行为和程序,落实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风险,改善食品安全因素,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在生长至成熟的过程中,任何种类的食品(动植物)从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饪到食用,由于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某些有害物质会进入动植物或直接进入食品造成污染,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首先,根据来源,这些有害物质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主要来自:(1)环境污染物(农药、工业有害污染物、兽药、饲料等));⑵食品(豆类、黄花菜、发芽马铃薯等)中自然存在的一些有害物质。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CHAPTER 06
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一:地沟油事件
总结词
地沟油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中存在的不当行为和监管 不力的问题。
详细描述
地沟油事件是指不良商家将废弃的食用油脂经过加工 处理后,再次销售给消费者,给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食品产业链中存在的不透明 环节,以及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够。
非法使用禁药
有些生产者可能会非法使用禁药,以提高产量或防治病虫害,这也是农药残留 的一种来源。
添加剂过量
添加剂使用不当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添加剂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添加剂 过量,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为追求感官效果而添加
为了追求食品的感官效果,如色泽、口感等,有些生产者可能会过量添加添加剂 ,如增味剂、着色剂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三聚氰胺事件
总结词
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了食品检测环节的漏洞和不良商家为追求利润而忽视食品安 全的行为。
详细描述
三聚氰胺是一种工业原料,由于其高蛋白含量的特性,被一些不良商家用于食 品中,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食品检测环节 的漏洞和部分商家的道德缺失。
案例四:塑化剂事件
存储与保管条件
温度控制
食品的存储和保管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控制不当可能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湿度控制
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引起食品发霉或虫蛀,影响食品安全。
光照条件
某些食品对光照条件有要求,光照不当可能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 全。
CHAPTER 05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国家法规
食品安全法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法,保障公众 的健康和安全,规范食品生产和经营活动, 强化监管责任。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有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 法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预防控制方法
04
总结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具体措施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 污染途径:水源、原料、加工过程等 危害:引起食物中毒、传染病等 预防控制方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等
添加项标题
培训员工: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 解并遵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添加项标题
定期检查: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卫生标准的 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添加项标题
记录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记录,包括原料采购、 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记录,以便追溯和监控。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知识 和技能水平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准入制度, 确保从业人员具 备相应的素质和 能力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教 育,提高其责任 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考核和奖惩 机制,激励其积 极履行职责和义 务
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毒素进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标准
建立食品安 全监管机构,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监管
建立食品追 溯体系,确 保食品来源
可追溯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卫生管理, 确保食品卫
食品安全控制知识点总结
一、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二、影响加工食品安全性的因素:(1)食品加工原辅料的安全性:A生物性危害(细菌性,真菌性,病毒,寄生虫)具体如下:B化学性危害(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真菌毒素,添加剂,调味剂等)(2)生产加工过程A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如:杀菌后,要避免二次污染;添加剂等使用剂量;进行烹调过程中产生新的有害物质等。
)B加工环境的卫生条件(如:原料水,设备,案台,加工人员服装等)具体如下:C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卫生三、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1、生物性危害(细菌性,真菌性,病毒,寄生虫)具体如下:1、细菌性: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志贺氏菌等四种致病菌;2、真菌性:黄曲霉毒素;3、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疯牛病病毒、禽流感病毒、诺沃克病毒、口蹄疫病毒等;4、寄生虫:如猪绦虫,华纳睾吸虫病,弓形虫,旋毛虫等。
2、化学性危害(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真菌毒素,添加剂,调味剂等)具体如下:1、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危害(1)植物食品中的天然毒素: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素,氰苷,生物碱,硫代葡萄糖苷,白果酚和白果酸,棉酚;(2)动物食品中的天然毒素:(a)河豚毒素(b)动物腺体和内脏中的毒素:甲状腺素,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变性淋巴腺,动物肝脏中的毒素,胆囊毒素。
2、环境污染导致的化学危害(1)有毒金属:汞、砷、镉、铅、铬(2)二噁英(3)N-亚硝基化合物3、农药残留: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4、兽药残留: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剂和除草剂,激素类药物5、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化学品:(1)禁用的化学物:甲醛,硼酸,硼砂,硫酸铜等。
(2)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等。
6、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危害:杂环胺化合物,脂质氧化物,胆固醇氧化物,烟熏、炭烤和烧烤产生的毒性物质,反式单不饱和脂肪酸7、来自容器、加工设备、用具和包装材料的化学危害:(1)塑料制品的卫生(2)橡胶制品的卫生(3)陶瓷、搪瓷的卫生(4)金属食具容器(5)玻璃食具容器(6)食品包装用纸(7)复合包装袋(8)食品容器涂料3、物理学危害:玻璃、金属等硬物,食用时易引起口腔、牙齿甚至消化道的损伤。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一)食品生产1、了解食品生产中容易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1生物性污染: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主要是细菌及细菌毒素,真菌及真菌毒素等;病毒对食品的污染也正引起重视;寄生虫及其虫卵;2化学性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是化肥、农药、兽药动、植物生长促进剂等农业化学品;有害金属、二恶英等工业化学品,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N-亚硝基化合物等污染物;食品包装物、食品添加剂等也是食品化学污染的因素;3物理放射性污染:食品可以吸附或吸收外来的放射线核素,主要以半衰期较长的Cs铯和60Co钴最具卫生学意义;食品生产中容易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原料:农药,化肥;兽药,激素;生物毒素生产过程:腌制中亚硝胺;加热产生苯并芘;杀菌不彻底引起的肉毒毒素中毒;包装:包装材料中的一些杂质和有毒可能进入食品中,如纸类包装中的涂料、油墨等的污染;生产环境:厂区水源含有病原菌,或者附近有污染源;厂房消毒卫生设施不齐备;工作人员卫生状况不良等;2、了解亚硝胺的来源及危害;来源: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咸鱼等在腌肉中,若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它们易生成NO,和肌红蛋白反应而成为鲜红色的一氧化氮肌红蛋白,肉食加工中利用这一原理来赋予肉制品以鲜艳的红色,但亚硝酸盐过多时,在肠道中和二级胺易于结合,形成致癌的亚硝胺,故国家对亚硝酸的加入量有严格控制,为≦70mg/Kg;亚硝酸盐的危害:急性中毒: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致使组织缺氧,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多见于当作食盐误服;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人体摄入-0.5克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3克则可致死;亚硝酸盐的致癌性及致畸性: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只是使人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因此,我们应多吃一些大蒜、绿茶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可以防止胃中亚硝胺的形成或是抑制亚硝胺的致癌突变作用;另外,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据研究表明,五岁以下儿童发生脑癌的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斑;亚硝酸盐中毒原因及预防:中毒原因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此时原来菜内的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2.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于腌后20天亚硝酸盐含量减至最低;3.有些地区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这样的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4.食用蔬菜特别是叶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若肠道消化功能欠佳,则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5.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6.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加入食品;7.奶制品中含有枯草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针对主要的中毒原因,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严把“病从口入”关,做到“五不吃”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吃隔夜菜和变味的剩饭剩菜,不吃在冰箱放置过久的食品,不吃劣质熟食品特别是外观鲜红的肉制品,不吃腌制时间不足20天的腌菜;2.不饮用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6种水在炉灶上烧了一整夜或放置了1-2天的不冷不热的温吞水,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开水,经过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盛在保温瓶中已非当天的水,蒸过馒头、饭、肉等食物的蒸锅水,有苦味的井水;3.购买熟肉制品注意观察肉制品的颜色是否正常,是否颜色过于鲜艳;(二)微生物的食品安全1、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特指微生物;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一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品质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官指标等品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如鱼肉的腐败、油脂的酸败、果蔬的腐烂、粮食的霉变等;2、了解常用的防腐保鲜技术;1.加热杀菌法:杀灭微生物、破坏酶活性、抑制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时间;不同微生物耐热性不同;大部分微生物营养细胞在60C停留30min便死亡,但细菌芽孢耐热性强,需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才能杀死;高温杀菌:需要较长时间保存的食品采用;为避免破坏食品营养成分,鲜奶、果汁等采用巴氏杀菌后必须于低温保存;2低温保藏法降低保藏温度,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酶活性和食品内的化学反应;食品冷冻前,应先灭酶,避免低温下酶催化反应的发生;使用-32C或更低温度进行快速冷冻被认为最理想的保藏方法;冷冻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和类型反映出食品污染的程度、加工厂的卫生条件及管理状况;对于果蔬原料采用低温保藏可使营养和质地得到保持,但低温下一些微生物仍然缓慢生长,会造成食品腐败变质,因此低温保藏也有一定期限;3脱水干燥法食品中水分含量降至一定限度以下,微生物和酶活性被抑制;为了延长干制品的贮藏时间,需进行严密包装,防止微生物污染和吸收水分;因此,贮存环境的湿度也很重要,吸湿过多,食品将发生黏结以至结块,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微生物生长引起变质;4增加渗透压保藏微生物在含有大量可溶性物质的溶液中,由于溶液的渗透压高,导致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代谢停止,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酵母菌和霉菌抗高渗透压的影响较强;果酱由于含糖量高,很少受细菌影响,但暴露在空气中果酱表面会生长霉菌;炼乳、腌肉5化学添加剂保藏法食品防腐剂包括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乙酸、乳酸、丙酸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加入腌肉,发色抑菌;山梨酸和丙酸加入面包抑制霉菌;6提高食品氢离子浓度以下,大多数致病菌可被抑制或杀死;这种方法多用于保存蔬菜;向食品中加酸,或进行乳酸发酵,如酸渍黄瓜,泡菜;7辐照食品保藏用60Co\Cs等放射形同位素发出的y射线直接辐照食品,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破坏,延长保藏时间;紫外线可以减少一些食品的表面污染,肉类加工厂冷藏室常安装紫外灯减少表面污染;8超滤除菌3、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食物在制备、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污染受到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37C下存放,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被污染的食物未煮熟烧透或熟食又受到生食交叉污染,从事餐饮服务人员中的带菌者造成污染,食用后引起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牲畜宰前、宰中和宰后的卫生要求,防止污染;食品加工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控制细菌繁殖的主要措施是冷藏和冷冻;冷藏温度控制在2-8C,即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繁殖;熟食品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以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形成,在冷藏中应避光、隔氧、防止二次污染;高温灭菌是食品制作及烹调过程中主要消毒措施,可彻底杀灭细菌;食品食用前要充分加热,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食品加工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就业前体检和录用后定期体检制度,健康检查合格后方能上岗;经常接受食品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三) 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1、掌握HACCP系统的概念、基本原理;HACCP的危害分析方法与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定义:HACCP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技术管理体系;它运用食品工艺学、微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质量控制和危险性评估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对整个食品链,即食品原料的种植、饲养、收获、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危险性评估,找出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的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危害发生之前就控制它,从而使食品达到较高的安全性;二HACCP包含七项基本原理:1进行危害分析;危害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是HACCP原理的基础,也是建立HACCP计划的第一步;企业应根据所掌握的食品中存在的危害以及控制方法,结合工艺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CCP是能进行有效控制危害的加工点、步骤或程序,通过有效地控制--防止发生、消除危害,使之降低到可接受水平;CCP或HACCP是产品/加工过程的特异性决定的;如果出现工厂位置、配合、加工过程、仪器设备、配料供方、卫生控制和其他支持性计划、以及用户的改变,CCP都可能改变;3建立关键点的控制限值;关键限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应该合理、适宜、可操作性强、符合实际和实用;如果关键限值过严,即使没有发生影响到食品安全危害,而就要求去采取纠偏措施,,如果过松,又会造成不安全的产品到了用户手中4建立关键点监控体系,应用监控结果来调整及保持生产处于受控企业应制定监控程序,并执行,以确定产品的性质或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关键限值5当监控发现关键控制点偏离控制限值时采取纠偏措施当监控表明,偏离关键限值或不符合关键限值时采取的程序或行动;如有可能,纠正措施一般应是在HACCP计划中提前决定的;纠正措施一般包括两步:第一步:纠正或消除发生偏离CL的原因,重新加以控制第二步:确定在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并决定如何处理;采取纠正措施包括产品的处理情况时,应加以记录;6 验证程序用来确定HACCP体系是否按照HACCP计划运转,或者计划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再被确认生效使用的方法、程序、检测及审核手段;7 记录保持程序企业在实行HACCP体系的全过程中,须有大量的技术文件和日常的监测记录,这些记录应是全面的,记录应包括:体系文件,HACCP体系的记录,HACCP小组的活动记录,HACCP前提条件的执行、监控、检查和纠正记录;2、了解HACCP的计划实施过程与要求;组建HACCP实施小组→产品说明→确定产品用途及消费对象→描绘流程图→确认流程图→进行危害性分析→确定CCP→确定关键限值→建立监控措施→建立纠偏措施→建立验证措施→建立记录档案制度及体系→评论验收1组建HACCP小组多学科专家组成:生产专家\工程师\质量控制专家\其他专家;领导者带领讨论,秘书记录;2产品描述各种原材料和终产品的详细信息;原材料的类型、来源、购买说明书、所占比例;进入车间前所有处理、贮藏条件及附加条件;终产品的成分、结构、加工条件、影响稳定的内部因素pH、防腐剂、包装、贮存和销售条件、保存日期、销售标签、使用说明书等;3食品用途预测主要指预期用途,应该以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正常需求为基础;4绘制流程图描述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选择到加工、包装、最终贮存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以及每步的故障等;流程图应伴有具体的技术信息,包括工厂、生产线和设备;产品流动条件;材料、器具等的移动路线’空气、水的流向;人员的路线;以及对低风险和高风险的隔离收集每个加工操作的记录5确证生产流程图对于已存在产品,信息收集应在生产运行之中进行;评估一个新产品开发时,开发部门提供资料尽可能全面,投入生产时进行确认并修改;6施行危害分析收集和估计与食品相关危害的信息;这种危害是指有潜在健康问题的物质、环节或程序;通过分析决定哪个是与食品安全有重大关系的,并在HACCP计划中对其作详细说明;包括危害确定和危害评估两个环节;危害确定:将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微生物学上的危害列表,对导致微生物污染出现的条件编写一份说明书;这样的条件可能出现在食品加工中的每步,它或是引起微生物生长、残留有机物、或是导致毒素产生或污染;或造成原材料、终产品的再污染;危害评估:表中列出的导致微生物危害出现的条件都应受到控制,但也有必要决定对终产品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危害;应考虑:导致危害发生的条件出现的频率和可能性;如果这些条件出现的话,则要评估它们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和损伤的严重性;其结果为将重大危害排一个等级次序,预测危害出现条件的频率和严重性;7确定关键控制点CCPCCP是个可以用控制手段防止、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减低到可接受程度的环节、阶段或过程;实际生产中分为两类:CCP1可以消除和预防危害;CCP2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降低或延迟危害,但不能保证对危害的全部控制;对于每一个CCP,都可以拟订对各种危害的控制方法,它们都应该被确认和记录下来;8确定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限值临界限值被认为是区分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标准;临界限值的确定为CCP的控制提供了一个评价控制手段有效性和控制效果可接受性标准;具体要求:临界限值表明了应用于CCP的控制方法的绝对忍受程度,并且绝对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当一个临界限值被突破以后,CCP就会失去控制,并且产品有可能成为不合格品;临界限值应该能快速容易地观察和测量,并提供是与否的回答;一个临界限值必须与终产品要求的标准相一致;9确定关键控制点的监测系统监测是对每个CCP及其临界限值进行有计划的测量和观察;合理的监测能力为判断CCP是否处于控制之下提供证据,同时,如果出现失控状况能很快被发现,并快速采取纠正行为;所有的监控资料都应该记录下来,并具体指明负责人;10确立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当监测结果表明CCP中的操作不符合临界限值时所采取的措施,这样的纠正措施应该事先确认并且制定一个纠正计划;记录纠正行为计划对可疑产品的处理包括确认、隔离、检查、适当处理预防偏离的再次出现11确定验证程序HACCP计划一旦执行,就应当对HACCP计划以及HACCP系统是否正常运转进行评价;该过程称为验证;有操作者执行,确定HACCP计划的元素是否处于适合的位置,按计划运行的HACCP系统是否发挥了作用;12记录保存和记录文档HACCP计划的文档执行HACCP计划必要的文档在HACCP系统操作中获得的记录3、了解HACCP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水产品、乳品、果蔬汁、焙烤食品。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03
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范
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清 洗和消毒
确保食品原料新鲜、无污染
加强员工卫生意识培训,提高 卫生水平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定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 一种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 储存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记录 和追踪的管理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常态化工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 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意识 培训食品生产经营者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 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定义和目的:对食品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警,确保食品安 全
评估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 进行全面评估
预警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监管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法 律法规培训,提 高监管人员的法 律意识和执法水 平
定期开展食品安 全知识培训,提 高监管人员的专 业素养和技能水 平
建立食品安全监 管人员考核机制, 对不合格人员进 行培训和调整
加强与国际食品 安全监管机构的 交流与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经 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食品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 并处理化学污染源。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ppt课件
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01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食品安
全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
市级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02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
执法工作。
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03
负责对农村地区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农村
销售陈列
合理安排食品的销售陈列,避 免食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销售许可
确保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相关 法律法规要求。
售后服务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 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和反馈。
食品消费环节控制
01
02
03
消费者教育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储存
指导消费者正确储存食品, 避免食品变质和交叉污染。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 •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与行为
01
CHAPTER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
微生物污染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常见于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可能导致 食物中毒。
存在于肉类、蔬菜中,可能引发腹泻、呕 吐等症状。
制定全球公共卫生标准、政策和 指南,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水平的
提高,保障人类健康。
食品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在食品安全方面制 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标准和指南, 如《食品安全规范》等,为各国 政府和食品企业提供了指导和参
考。
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HACCP)
简介
HACCP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 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
化学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农药残留:长 期摄入含有农 药残留的食品 可能导致慢性 中毒、致癌等
健康问题。
添加剂滥用: 过量或滥用食 品添加剂可能 导致过敏、中 毒、致癌等健
康问题。
重金属污染: 长期摄入含有 重金属污染的 食品可能导致 贫血、神经系 统损伤、肾损 伤等健康问题。
化学物质污染: 长期摄入含有 化学物质污染 的食品可能导 致免疫系统损 伤、生殖系统 损伤等健康问
物理污染
定义:物理污染是指食品受到物理性因素(如放射性物质、电磁波、噪声 等)的污染
常见来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磨损、食品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等
对人体的危害:可能导致人体受到辐射伤害、重金属中毒等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监控,选择符合标准的食品包装材料, 避免食品受到物理性因素的污染
天然毒素
第六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国内案例: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 国际案例:疯牛病事件、沙门氏菌污染等 危害因素: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等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监管、提高检测技术、加强宣传教育等
事件原因分析
食品生产环节问题: 生产过程中操作不 当或设备故障导致 食品受到污染
食品储存环节问题: 储存环境不卫生或 储存时间过长导致 食品变质
事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
危害因素识别:加 强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等环节的危害 因素识别,及时发 现并采取措施。
监管力度:加大对 食品安全的监管力 度,确保食品生产、 加工、运输等环节 符合安全标准。
培训教育:加强食 品从业人员的培训 教育,提高他们的 食品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
信息公开透明:及 时公开食品安全事 件信息,加强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和信任。
有关食品安全的原因有哪些
有关食品安全的原因有哪些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国家和个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升温,究其原因是因为食品安全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去检验所买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的原因有哪些,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
2、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
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
3、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
由于无公害食品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大,加之人民群众对其认同度的不高,致使无公害食品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优质得不到优价,多数生产者及经营者没有见到明显的实惠。
4、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
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将城区市场已经过期或者将要过期的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致使农村牧区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牧区消费者。
5、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
6、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
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一些检测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简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
简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并且采取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基于此,本文简述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重要性;影响因素;措施
4、严格食品质量检验验收。在食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监管部门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加工完成的食品进行检验验收,比如加强对食品包装质量和食品原材料质量等方面的检验验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监管部门会进行分批次的验收工作,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产品,那么相关部门要责令相关食品企业进行整顿。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在日后的工作中对食品质量进行不定时抽检,从而保障食品质量。
三、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1、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用的宣传,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认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性,这主要是因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所涉及的环节较多,所以稍微不慎便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便需要充分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用的宣传,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当前农产品生产的主攻方向。通过采取多元化的途径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农产品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氛围。
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及方法分析
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及方法分析目录一、食品质量控制的概述 (2)1.1 食品质量控制的定义 (3)1.2 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4)二、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5)2.1 原料控制 (7)2.1.1 原料的质量标准 (8)2.1.2 原料的来源管理 (9)2.2 生产过程控制 (10)2.2.1 生产工艺的控制 (11)2.2.2 生产设备的管理 (12)2.3 质量检验与测试 (13)2.3.1 检验方法的科学性 (14)2.3.2 检验频率的合理性 (16)2.4 包装与标识控制 (17)2.4.1 包装材料的选择 (18)2.4.2 标识内容的准确性 (19)2.5 储存与运输控制 (20)2.5.1 储存环境的控制 (21)2.5.2 运输过程中的管理 (23)三、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分析 (24)四、食品质量控制的实践案例 (25)4.1 某知名食品企业的质量控制实践 (26)4.2 案例分析 (28)五、结论 (29)5.1 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总结 (30)5.2 食品质量控制方法的分析 (31)5.3 对未来食品质量控制的展望 (32)一、食品质量控制的概述食品质量控制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
食品质量控制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最终销售的每一环节,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卫生性以及感官性状等方面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消费者期望。
食品质量控制涉及的关键因素众多,包括原料控制、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与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等。
原料控制是食品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只有选用合格、优质的原料,才能为生产高质量食品奠定坚实基础。
生产加工过程控制则是对生产流程中的各项操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工艺参数等符合质量要求。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和控制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和控制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食品安全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1. 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中的卫生条件、原料选择、加工过程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不合理的生产流程、不符合标准的原料选择以及不合格的生产设施都可能导致食品污染和安全问题。
2. 运输和储存环节食品的运输和储存环节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储存条件不当,食品就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等污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 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洗手不规范、未经食品处理手段等,都会导致细菌和病毒传播,从而威胁到食品安全。
4.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之一。
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生长和生产,进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控制措施1. 严格管理生产环节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管理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对于生产流程、原料选择、生产设施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
2. 加强运输和储存管理在食品的运输和储存环节,需要加强管理,确保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同时,要保持适当的储存条件,避免食品受到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3. 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大力宣传和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规范洗手、穿戴卫生衣物等,可以有效降低食品污染的风险。
4. 加强环境治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工作。
重点治理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的污染问题,确保环境不会对食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共同为创建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作出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第一节概述食品的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的制定政策和法律,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什么是食品安全呢?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是个共性问题,它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律、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欧洲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①疯牛病;②转基因食品;③抗生素抗性食品;④辐照食品;⑤肉品中的生长激素;⑥食品中污染物。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为:1、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重;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严重;3、生物性污染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最主要因素,并主要发生在餐饮消费环节;4、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5、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总的来讲,我国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表现在:①食品安全合格率达90%以上;②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处于低水平(中国饮食烹调方法为加热);③拥有一批先进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A 级单位);④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⑤食品供应有保障。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须忧心忡忡,全球没有100%的食品安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我们的操作行为和程序,落实好各种制度,尽量降低食品的风险,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任何一种食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到成熟的过程中,从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条件和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物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按来源分这些有害物质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主要来自:⑴环境污染物(农药、工业有害污染物、兽药、饲料等);⑵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豆角、黄花菜、发芽土豆等);⑶滥用食品添加剂;⑷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工具、管道等材料中的有害物质;⑸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热解物、氧化物等等。
如:3.4-苯并芘、亚硝铵等。
二、按性质分食品的主要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①细菌及其毒素1.微生物:②霉菌及其毒素③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㈠生物性污染 2.寄生虫:常见的有蛔虫、绦虫、囊虫、旋毛虫等3.昆虫:甲虫类、蛾类、螨类1.农药(有机磷、有机氯等及抗草剂、催熟剂)2.兽药:抗生素、生长激素3.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如瘦肉精、甲醛、孔雀石绿、苏丹红4.工业污染(废气、废水、废渣):氯、砷、㈡化学性污染铬、酸、多环芳烃等,这些危害最大5.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食用色素等①主要是金属容器中的铅、锌⒍食品容器和②塑料、橡胶制品中的防老剂、包装材料:增塑剂、色素、单体及石蜡、油墨等㈢放射性物质污染: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国防工业以及放射性核素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和意外泄漏,通过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污染食物。
其中I131(碘)、Sr90(锶)、Cs137(铯)是可能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核素。
水生生物转移农用作物食物链动物体动植物人体,引起人体慢性损害及远期的损伤(如: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乌克兰的核爆炸事故等)。
三、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1、急性中毒——即食物中毒2、慢性中毒:诱发慢性疾病3、致突变:影响人的生长发育4、致畸作用:导致畸形5、致癌作用总之,食品污染物是复杂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防止食品污染。
第三节细菌性污染及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也逐渐由个人、家庭而过渡到社会化(餐饮业、集体食堂),这给食品的细菌污染和繁殖增加了机会,使具有丰富营养物质的食品成为细菌生长发育的良好培养基,在温度、水分及其他条件(PH值等)适宜的情况下,迅速增殖,使食物内积蓄着大量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既损坏了食品质量,又危害人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食品的安全监督与管理。
一、细菌污染的来源细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及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会大量繁殖,各种食品就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很多培养基。
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污染:原料食品在采集、加工前已被细菌污染。
如速冻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
2、产、储、运、销过程中的污染:这是细菌污染几率最多的一些环节。
如:①某县政府招待处8月15日职工集体用餐牛肉引起的中毒;②某县发生的鹌鹑蛋中毒,××县发生的凉皮中毒,××县发生的炸鱼块中毒。
③某大型餐饮单位承办婚宴引发的海茸中毒事故等。
3、从业人员的污染:食品从业人员不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范,通过手、上呼吸道而造成食品的污染。
如:①某地烧鸡连续中毒事故——葡萄球菌;②七十年代农校中毒事故——痢疾杆菌。
4、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能严格贯彻烧熟煮透、生熟分开等安全要求,再加以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使食品中已存在或污染的细菌大量繁殖生长,从而损害食品质量、危害人民健康。
(我们要求凉荤菜必须本单位自己加工,不得外购;剩余食物必须冷藏且再次食用前必须加热彻底。
)食物中的细菌种类和污染来源、环境情况、食品的理化性质以及污染细菌间的共生和拮抗作用等密切相关,因而不同食品其细菌会有所不同,但同一食品由于放置时间、温度和环境的不同,其细菌相也可能有异。
因此,无论是餐饮业还是集体食堂,我们要求蔬菜、肉类、水产品从粗加工到切配再到冷藏,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容器、清洗水池、加工用的刀、案板以及冷藏设施都必须严格分开使用,其原理就在于此。
二、食品的细菌污染指标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在索取产品检验报告时,常常会出现以下检验项目:一是细菌总数、二是大肠菌群、三是致病菌,这三项指标是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
1、细菌总数:代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数目。
它反映了食品的一般卫生质量,以及食品在产、储、运、销过程中的卫生措施和管理情况。
细菌总数越低,表明上述四个环节是在符合安全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反之则表明未能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2、大肠菌群:这是食品的粪便污染指标,它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它也是条件致病菌,必须引起重视。
3、致病菌:是指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这类细菌当随食物进入人体后,能引起食源性疾病,所以该类细菌的卫生学意义显然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有所不同。
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这项指标要求特别严,规定不允许检出。
三、污染细菌的增殖、产毒与危害1、细菌污染食品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水分、PH值、营养成份)会大量繁殖。
一般地温度高、繁殖快,温度低、繁殖慢。
2、细菌的产毒与危害污染细菌不仅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有的还可产生毒素物质。
毒素一般可分为耐热和易热两种。
耐热毒素虽加热100℃亦不被破坏。
如:葡萄球菌肠毒素、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米饭);易热毒素,在一定温度下(不超过100℃)即可破坏。
如:肉毒毒素等。
当食品中的污染细菌生长繁殖并蓄积大量毒素时,则不仅损坏食品质量,并严重地危害着人体健康。
总之,对于餐饮业和集体食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特别是夏秋季节,更应该高度重视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防止因温度高而造成大量细菌繁殖,甚至导致产毒的发生,而引发细菌性及其毒素造成的食物中毒事故。
四、细菌污染的防护与卫生管理细菌污染食品以后,不仅损坏食品质量,而且可通过食物危害人类健康,所以防止食物的细菌污染就成为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1、选址: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其周围25米范围之内,不得有开放式渗水坑、旱厕、垃圾处理站、传染病医院等。
2、生产加工间布局:必须严格按照由一般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洁净操作区这个顺序进行布局,防止原料、半成品、成品所用的工具、容器、设备、冷藏设施等交叉污染,以及空气、下脚料、污水的污染。
3、食品原料:在食品原料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尤以不卫生的原料更甚,所以食品原料一定要经过严格选择,并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原料加工前,是否消毒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如:生吃蔬菜、水果等,就应该进行彻底消毒。
餐饮业、食堂所用的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若为自建式集中供水系统,必须对水质进行消毒;若为经蓄水池再加压供水(即二次供水),对蓄水池每半年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以保证水的卫生质量。
其他食品原料必须索证索票和建立采购记录,并保证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要求。
4、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空气、土壤中含有许多种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病毒等,它们可以通过对动植物的附着、飞尘、空气等污染食品,所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防护,是防止细菌污染,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关键,这包括卫生防护设施和卫生防护条件。
对餐饮业和食堂来讲,卫生防护设施包括厂房布局合理,上下水设施齐全,防蝇、防尘、防鼠、防腐设施适应并有效,通风、采光设施良好,地面、墙壁、吊顶符合卫生要求;从业人员更衣、洗手消毒设施齐全等。
安全防护条件是指从食品原料到成品再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应满足安全要求,规范操作、合理贮藏和加工,避免交叉污染、避免工用具混用,对工用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餐饮具必须清洗消毒,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细菌的污染,保证食品安全。
5、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健康检查,是否有传染病和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上岗前的洗手消毒、个人的四勤,专间的特殊操作规范等,必须满足。
(冷拼间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将手洗净、消毒,带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学校炊事人员在售饭时也必须将手洗净、消毒,带一次性手套和口罩。
)6、食品的烹调安全食品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应做到烧熟煮透,彻底杀灭食品中的污染细菌,对于烹调后的熟食品,必须保证2小时内食用完毕,若达不到,要么温度高于60℃,要么温度低于10℃贮存,在存放过程中,严防生熟交叉污染。
对于剩菜剩饭(食堂)要加热处理后再存放,下次进食前应再次加热彻底,以防污染的细菌的繁殖和产毒。
综上所述,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周围环境,由于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和管理,通过空气、飞尘、不洁净的原料和人的双手,在食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污染食品。
为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应根据上述几方面,加强食品的安全管理,以做好细菌污染的防护。
第四节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一、肉品及鱼贝类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寄生于肉用动物(包括畜类及鱼贝类)的寄生虫,有的可通过肉品、鱼类而传染给人。
㈠畜肉常见寄生虫及危害1、囊尾蚴(囊虫)——人畜共患疾病①人吃了未经煮熟的患有囊尾蚴病的猪肉后,会得绦虫病和猪囊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