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
发表时间:2018-07-27T10:16:36.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邓健儿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受到了广泛热议,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环境管理制度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以环境保护为指导思想,参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则,构建新的环境管理思路,创新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小榄分局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受到了广泛热议,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环境管理制度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以环境保护为指导思想,参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则,构建新的环境管理思路,创新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关键词:环境管理;创新;制度
1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环境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环境质量的需求
我国传统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的方面有两个,分别是污染减排和控制污染排放量,但是对于当前的环境问题,明显地感觉到“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于排污许可证这项制度的执行没有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有些地方污染依旧十分严重,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存在漏洞;二是各地方政府对于地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三是目前只能够对一些常见的污染物进行控制,对于一些不常见、容易潜藏的污染物还缺乏相应的处理办法和处理意见。
1.2 目前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整体要求与原环境管理制度不协调
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既不能够从整体上宏观的解决相关问题,也不能从局部对地方的问题进行解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由于其特殊性无法进行宏观调控,对污染的源头也缺乏治理,环境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都比较低;二是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低,在使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还产生了很多废弃物和垃圾,加剧了环境的破坏;三是对于地方环境保护的责任人没有落实,相关政策也没有执行下去,问责机制被架空。
1.3 目前的环境管理制度不能够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总体呈现分格管理的现状,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就会造成权利和责任的不明确,无法满足我国对于环境管理的监管要求和具体内容。从生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中的山水湖田缺少统一的管理。从预防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部门间都有相对独立的执法权,对于环境的工作都有着分工,从来都是各自管各自的,并没有进行有效地交流互相配合工作。这样就会造成管理工作的分格,从而无法使工作统一协调,无法形成机动性。
2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方向
2.1完善污染排放许可制
在进行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时,要把污染排放许可制当作污染源管理的核心,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污染物排放纳入到法律体系内。此外,政府要尽快推出更加完善的污染排放许可制管理条例和相应的处罚条例,明确许可证发放的条件、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监管机构等等。
2.2改革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仍然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效果有着较大差异,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存在反弹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不断改革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逐步转变控制模式和控制指标,比如,在对污染物进行控制时,要根据本区域环境控制的具体要求,将那些有毒、有害污染物列为控制重点。此外,还要加强对盲点地区的污染物控制,比如工业开发区、农村地区等。
2.3建立健全面向质量控制的环境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是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为了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必须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防经济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具体来说,质量控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红线的制定要细比如,要制定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等等。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严防区域发展逾越生态红线。其二,建立长效的自然资源监测预警机制。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为了确保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性,政府必须要建立长效的自然资源监测预警机制,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进行长期的监测。
2.4建立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制
地方政府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又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力军,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虽然明确了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职责,但内容却不够具体。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继续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在《环境保护法》中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国家要适当放权给地方政府,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不同的引导指标、控制要求和环境政策,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成为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5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的了解,还能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具体化。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明确各种资源的特性和价值,辨识哪些资源需要进行重点的保护等等。通过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可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链条,创新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和方法,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6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
生态环境是统一的、不可割裂的整体,要想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效果,就必须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各个区域、部门要协同合作,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比如,黄河流域的治理不可能只依靠某个地方政府或某个部门来完成,而是要建立起联动机制,将流域内的各个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起来,为黄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提供行政、法律等各方面的保障,水利局、环保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