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文化》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审美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职业方向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 60 实践学时:4 主撰人:周俏亭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审美文化》是研究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所涌现出来的新的审美文化形态,以及其不同于传统审美文化的新的品质。这门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认知当代消费社会的新的文化形态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品位。
课程任务: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
1.加强对当代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特征的领会,尤其是最近涌现出来的新的形态,剖析其发生的文化社会学,以及理论方面的原因。
2.对当代各种审美文化现象加以分类把握,尤其要与传统的审美形态进行比较进而能够从感性与理性两个层面进行体认。
3.密切加强与当代社会的实践联系,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当代社会的新情况结合起来考察,从而为大学生打开另一扇洞察当代社会的窗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主要培养学生提高对当代以大众文化为代表的审美文化的认知能力,从而能较为熟练地分析当代各种新涌现出来的审美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和鉴别能力,进而形成大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小康”文化(大众文化)的审美形态与品质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当下美学的发展趋势
(二)掌握“小康”这种文化形态结构的几个特征
(三)了解“小康”文化体现出商业(消费)社会的某些特征
(四)掌握“小康”文化的审美形态
重点与难点:“小康”文化的审美形态
二、讲授内容:
1、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当下美学的发展趋势
2、“小康”文化的定义
3、“小康”文化形态结构特征
4、小康”文化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的异同
a、主导文化
b、精英文化
c、“小康”文化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
5、“小康”文化审美形态的变化
a、“小康”文化带来的艺术和非艺术,以及文化和商业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
b、“小康”文化带来的雅俗文化界线的模糊,这是上述艺术和非艺术,以及文化和商业之间的界线消解的必然后果。
c、“小康”文化导致虚构和真实的边界发生了消解。
d、“小康”文化导致文化地域界线的日益模糊甚至消失。
e、“小康”文化导致文化中年龄界线的消失。
f、“小康”文化导致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界线的消失
三、思考题:
1、中国当代审美文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谈谈小康”文化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3、“雅”“俗”之间关系如何?
4、“小康”文化带来怎样的审美形态变化?
第二章“小康”文化的媒介化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康”文化媒介化的两个方面
(二)掌握文化技术化的内涵
(三)了解技术文化化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文化技术化的内涵
二、讲授内容:
1、文化技术化的主要体现
a、技术进步给审美文化生产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其生产力的飞跃。
b、技术的介入导致了人类审美、文化的对象和形态的拓展。
c、技术的介入导致了人类审美、文化的对象和形态的拓展。
d、技术的介入导致了文化、审美自身的更新
2、文化技术化的负面效应
a、媒介文化的传播虽然比传统文化扩大了许多,但在信息源上却更加垄断化了。人们可以自由地接触信息,却无法接触信息源。
b、传播出来的文化信息,已经不再是原初的自然形态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过滤的信息。
任何媒介化的信息都是被媒介配置体制所解释过的信息,不存在本原性的未经解释的原初信息。这对文化的消费者来说,就必然构成强制性的意识形态功能。由此可见,媒介化的文化的多元化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选择”。
c、、媒介化的文化传播改变了传统文化那种面对面的互动模式,使传播变成一个单向的过程。这特别表现在电子媒介文化上,比如电视。
三、思考题:
1、为什么“小康”不只是一个经济范畴,它同时还是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文化范畴?
2、“小康”这种文化形态结构有哪些特征?
3、结合现实,谈谈“小康”带来哪些新的艺术文化现象?
4、文化的技术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日常生活的美学化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美学化的源头。
2、了解日常生活美学化与现代性的悖论性关系。
3、掌握日常生活美学化具体表现形态是什么?
4、理解日常生活美学化和消费社会的关联。
重点与难点:日常生活美学化与现代性困境
二、讲授内容:
1、概述
2、日常生活美学化的源头
3、日常生活美学化与现代性困境
4、日常生活美学化的具体表现形态
a、美学的兴起意味着肉体的觉醒和感性的崛起,审美体现了与理性的对立与互补。
b、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还指的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
c、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还指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
5、日常生活美学化与消费社会
a、个体的美学化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体的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美化。从美容到形体美化,再到心灵的美学精神化,当代美学为个体的美学化提供了许多方案和可能。第二,个体的美学化还涉及到个体间的互动和交往。
b、生活的审美化在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是一个外观的改造,同时也是一个内在逻辑的转化。这种转化体现在一系列层面上:
首先,视觉的优先性在当代文化中被空前地强化了,视觉对听觉,形象对文字都构成了统治的暴力。语言(无论是书写抑或言语)作为一种话语形式将面临着深刻的变化,也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