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内部分析

蒙牛的内部分析
蒙牛的内部分析

蒙牛的内部分析

小组成员:付林杰(组长)朱显圣解东成朱晓雪

李芊高卓亚

目录

1.蒙牛的业务基本情况----------------------------------3

2.蒙牛实力分析(CPM矩阵分析)-------------------------3

3.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力-----------------------------4

4.蒙牛的优势和劣势------------------------------------5

5.蒙牛的战略扩张--------------------------------------6

6.蒙牛的市场分析--------------------------------------9

7.蒙牛面临的威胁与对策--------------------------------9

8.蒙牛未来的需求-------------------------------------10

1.蒙牛的业务基本情况

蒙牛2014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4%;净利润达到23.5亿元,增长了44.1%。

具体到产品来看,液体奶在报告期内的营收为约430亿元,占总收入的86%,和2013年相比略有下调,其中,UHT 奶营收约为237亿元,占液体奶收入55.1%,和2013年相比,同样略有下调。

年报中在对液体奶的表述中,提及了多项在2014年推出的新品,认为这些新品的顺利进入市场,为巩固公司高端牛奶品牌领导地位、填补细分行业市场等事项作出了贡献。

除液UHT 奶之外,对营收贡献最大的是乳饮料,约为119亿元,占营收比率的情况和去年持平。

2015年上半年,蒙牛营收255.64亿元,同比略降1.1%;净利润同比增长27.7%至13.39亿元,净利润率也由2014年的4.7%提高到5.24%

2.蒙牛实力分析(CPM 矩阵分析)

总结:从矩阵中可以看出,蒙牛企业的加权分数为2.89分,处于伊利和光明之间,说明其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上还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本企业应当继续发挥自身内在优势,并向同行学习借鉴其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因素

权重 蒙牛 伊利 光明 评分 加权分数 评分 加权分数 评分 加权分数 市场份额

0.15 3 0.45 4 0.60 2 0.30 产品质量

0.25 3 0.75 2 0.50 3 0.75 广告

0.10 3 0.30 4 0.40 2 0.20 价格竞争力

0.05 3 0.15 3 0.15 2 0.10 设备能力

0.06 2 0.12 3 0.18 3 0.18 资源能力

0.09 3 0.27 4 0.36 3 0.27 技术优势

0.08 3 0.24 2 0.16 4 0.32 财务状况

0.10 3 0.30 4 0.40 2 0.20 管理水平

0.05 2 0.10 3 0.15 4 0.20 用户忠诚度

0.07 3 0.21 4 0.28 3 0.21 总计

1.00

2.89

3.18 2.73

3.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力

蒙牛是以人力资本起家而非资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团队的创新能力。董事长牛根生1999年创建蒙牛时,已在伊利工作了16年。此外,作为民营企业,体制上的优势又成了人力资本优势发挥的载体。

1999年,牛根生去职伊利创建蒙牛公司,而蒙牛作为公司的所有要素都不具人的闲置资产为蒙牛生产。蒙牛为合作方出标准、出技术、出品牌。此后,这一方式又被延伸到蒙牛运营的各个方面——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牛根生采取了逆向经营思维“先建市场,后建工厂”,整合了哈尔滨、包头等地多家工厂为蒙牛做“代工”,事实上是说服别方面。孙先红告知记者,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700多辆,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掏钱买的,全部由外部资本构成。这仿佛耐克一样———全世界都在穿耐克鞋,但耐克并没有一家工厂。这种整合外部资源的方式,牛根生为此创造了一个名词“虚拟联合”。

除了经营方式的创新,在成长过程中,蒙牛不断地创新营销策略,2003年从3月的美伊战争,4月的非典,8月的皇马来华到10月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蒙牛从未离开消费者的视野。

在新产品研发上,2013年就推出了蒙牛纯甄系列两种产品。先上市的是常温纯甄酸牛奶,它采用六层复合乐利钻包装技术,属于搅拌型酸牛奶,秉持无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的原则,简单纯净的配方,引进进口丹麦菌种发酵,常温下密封可保存5个月,口感浓郁,营养丰富。高端产品定位与崇尚简单纯粹的理念,一经上市即获广泛好评,深受消费者喜爱。而后,在同年12月低温纯甄酸牛奶新装上市。其选用银卡纸加镭射效果的杯型包装,为国内杯型包装酸牛奶首款采用此技术的产品。低温纯甄酸牛奶依旧秉持无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的原则,2-6摄氏度环境下冷藏,保质期为21天。

如今蒙牛集团已拥有投资12亿元建设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并且蒙牛集团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国际顶级乳品研发中心,结合蒙牛集团自身原有的一流研发部,形成了一条国际领先的完整研发生产链。此外,蒙牛集团还在世界乳业生产先进国家开设了海外工作站,整合全球先进技术为消费者服务。

蒙牛集团通过发力科技创新,目前蒙牛产品已经有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品、奶酪等5大类400多个品项,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细分的牛奶矩阵。几乎每个消费者都能在这个牛奶矩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并且蒙牛集团的研发机构联合了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科研力量,共同合作开发新品。前不久,蒙牛集团与内蒙农大合办小学也已经开学招生,蒙牛集团还与农大签署了

合作协议,携手产学研。而准时化项目的推行,通过对工艺流程各环节的协作与效率的长效分析、改善,从而减少以至消除过程中的一切浪费,实现了精准生产。

4.蒙牛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战略优势:总体战略“蒙牛,中国牛,世界牛”,成立初期采取跟进战略,提出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实施媒体营销,曾依靠超级女声效应拉动蒙牛酸酸乳的销售业绩,密集式投放的广告宣传和娱乐明星,体育健儿等的形象代言,宣传公益事业“送奶工程”等活动也为蒙牛的知名度也作出了贡献。

产品研发创新优势:2006年推出高端奶特仑苏,冠益乳酸奶等产品,大力研发冰淇淋等创新,并占据了广大消费者市场。

成本优势:蒙牛地处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自建奶牛基地和奶站,极大地节省了原奶成本,选址定在了呼和浩特市较贫困的和林格尔县,享受了一般企业难以享受的政府免税等各种政策支持优势,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产品质量优势:蒙牛严把质量关,国家免检食品,QS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等足见其产品质量优势。

战略联盟优势:与国际丹麦科汉森公司形成战略联盟,推出蒙牛优益C 等富含活性乳酸菌的产品并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文化优势:蒙牛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都非常高。

经验优势:蒙牛集团的高管大多在伊利集团工作多年,乳业营销,市场开发等方面经验十分丰富。

劣势

经验论的局限性:蒙牛的很多管理人员都来自于伊利,致使其创新能力

下降,会自然而然的将以前的工作经验照搬到今天的蒙牛集团。

人才晋升劣势:蒙牛集团“裙带关系”较严重,当初创业的一些人已不能适应企业如今的高速发展,另外注重品牌价值重于个人价值,只是一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

超越竞争对手的高额成本:蒙牛若想超越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资金投入。

蒙牛国际化的挑战:蒙牛要想走向世界面临着五大国际认证,面对国外高端奶制品市场仍有很大挑战。

5.蒙牛的战略分析

①战略扩张

下图是蒙牛集团的资产负债表: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蒙牛集团具备良好的资产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这充足的资产,2013年,蒙牛的战略既包括对上游产业链奶源的掌控,也通过与外资公司的战略合作接轨国际,实现从质量管控到技术管理的全面提升。蒙牛为了应

中国乳制品行业整合及国际化的趋势,积极拓展业务及延伸产业链,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蒙牛与多家国内外领先企业进行了并购及战略性合作,以保障原奶供应、拓展低温业务及建立奶粉平台。

为了应对国内奶源紧张的局势,蒙牛继13年5月以约31.775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股本至约2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后,于11月再以6,000万美元(约4.698亿港元)成为原生态牧业的基石投资者,保持在奶源的领先优势。按畜牧群大小计算,现代牧业及原生态牧业均为中国领先的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更是蒙牛最大的原奶供应商,

②双赢战略

蒙牛集团采取“双赢”战略与其他企业互利双赢,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如2013年5月20日,集团通过营运子公司与全球第一鲜乳制品企业Danone 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合并重组双方在中国的低温乳制品业务,透过合资公司在中国产销低温酸奶、低温酸奶饮品和可勺型乳品甜点。

借鉴Danone集团全球领先的酸奶研发技术、品牌管理和市场推广经验,蒙牛将进一步挖掘中国酸奶市场的潜力,同时提升蒙牛在乳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酸奶产品。

蒙牛于2012年引入欧洲乳品企业Arla Foods为战略股东,借助中丹乳品技术合作中心的平台,从丹麦引入了先进的乳品技术及质量管理体系。13年,蒙牛与Arla Foods及同样来自丹麦的FOSS Analytical A/S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原奶指纹图谱”检测技术,通过筛选异常原奶的光谱数据,有效监控及预警异常原奶。

针对迅速崛起的高端乳制品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质素日益严格的要求,蒙牛逐步引入Arla Foods的有机产品。四月推出超高端的Baby & Me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九月,蒙牛在上海及主流电子商贸平台引入Arla Foods的UHT有机奶,未来,蒙牛将陆续引入ArlaFoods奶酪及黄油等更多优质产品。

③人才战略

为了抓住21世纪最为稀缺的人才资源,蒙牛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公司的人力资源。首先体现在蒙牛文化和蒙牛理念中:蒙牛文化五大特征中的阳光文化,动车文化,多元通和文化皆为抓住人才优势。阳光文化是給人才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动车文化是激励人才,多元通和文化则是创建包容性大家庭。蒙牛理念专门为人力资源开了一扇窗--人才理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创造条件育人才,提供舞台用人才,长效激励用人才。

这选、育、用、留缺一不可。选:企业需求是多元的,人才也是多元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拘一格才能互补共荣。育:与企共振,与时俱进。用:用

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使用是最大的培养,要广泛的为人才提供舞台。留:要让人才与企业形成战略依存关系。

通过两大激励体系来吸引人才。

股权激励体系:

通过股权分派和期权激励,整个蒙牛团队业已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蒙牛的执行力往往是自动自发的。蒙牛的成功充分诠释了“一个企业的成功,必然是一个团队的成功”的道理。

目标激励体系:

蒙牛实行目标激励方法,对各个经营实体实行层层的目标管理。蒙牛从经营战略出发,将企业的总体目标一级一级的分解下去,确定各个层级的目标任务。同时目标的实现情况与绩效、奖惩完全挂钩。

④品牌战略

2015年11月12日,蒙牛获得“2015消费者最喜爱的食品品牌”奖项。

蒙牛为扩大自己的品牌优势,首先产品品质上下足功夫。蒙牛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携手法国Danone、丹麦Arla Foods两大战略股东,聚焦品质管控、产品研发的升级。同时,蒙牛引入新西兰AsureQuality,建立食品安全的第三方独立认证体系,逐步实现从奶源到全产业链的国际标准。今年9月,蒙牛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在营养健康创新以及食品安全领域展开全球合作,以此保证品牌质量。

蒙牛为保证消费者喜欢,持续不断的进行营养产品创新。其推出的中国首款二维码可追溯牛奶精选牧场,和羽泉联手打造的定制化牛奶嗨milk,国内首创的兼具美味和营养的蒂兰圣雪酸奶冰淇淋,都不断为消费者带来颠覆传统牛奶的消费体验。与此同时,蒙牛还借与NBA、迪士尼、《十二道锋味》等国内外大平台的合作,打造了“美食、运动、娱乐”三大幸福平台,以更实质、多元、丰富的牛奶幸福场景,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和心里,加大自身的品牌竞争力。

6.蒙牛的市场分析

1,蒙牛在羊奶市场的投入:随着羊奶脱膻技术的发展和羊奶的全面营养,蒙牛在羊奶市场的前景较为客观。

2,乳品企业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在前些年由于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牛奶质量广受关注,这也给一直保持良好形象的蒙牛提供了机会。

3,国家政策:现阶段政府极力扩大内需,扶持国内乳品产业发展,大力救助国内乳业,为蒙牛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有了更大发展空间。计划生育政策也不断开放。

4,国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城镇化趋势明显,人们对营养均衡更加注重,必然推动蒙牛等大型乳业的发展。

由上几点可知:虽然牛奶行业的整体形象受到冲击,但是技术不断发展,国家政策不断鼓励的情况下,乳制品行业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大家对高档乳制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因此,蒙牛接下来的市场机会应该会在高档乳制品上。

7.蒙牛面临的威胁与对策

威胁

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伊利乳业依然是蒙牛在乳制品市场上最大的威胁,加之乳制品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很多中小企业获利,缩小消费者市场。

信誉威胁:相继的奶粉安全事件使得人们对国内乳制品产生怀疑,引发了乳业信誉危机,加之一些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对蒙牛日后的发展产生了威胁。

资金威胁: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蒙牛股价受损,曾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外资企业恶性收购事件。

供应威胁:国内奶源小而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也会影响牛奶的收购成本及效率等问题。

对策

相继的奶粉安全事件,蒙牛可以依靠其质量优势取胜,依靠其良好的商誉和内部凝聚力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但蒙牛集团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超乎寻常的研发速度会使

其有能力与之竞争。

国内奶源小而分散,蒙牛依靠其大品牌和管理经验和强大的领导力可使状况改观。

8.蒙牛未来的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饮食结构的变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乳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巨大的市场需求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客观条件与蒙牛的内在实力共同促进了蒙牛的成功。平均1947.37%的发展速度强有力的支持推动蒙牛急速扩张。在全国范围内圈地建厂,兼并收购其他企业后,蒙牛的霸业处见倪端。但是做大并不一定能够做强。

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视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在培育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见其核心左右,谁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谁将拥有竞争优势。

蒙牛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其创造力上,而其自身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研发人员始终缺乏。蒙牛拥有比较优秀的营销团队,为其成长发展保驾护航。却缺少一直在行业中保持和提升蒙牛竞争优势的科研队伍。

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今天的行业巨头,蒙牛的人才战略与公司的飞速发展是极不相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而知识则是有人创造同时又通过人努力转化为企业价值的。因此,企业必须培育出自己的人力资源,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乳业市场逐渐发展成熟后,企业的竞争将更依赖科技管理企业文化的积累。人力资源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缺乏将会削弱蒙牛的持久竞争力。在市场产业政策等有利因素消失后,蒙牛迫切需要弥补自己的人力资源,迫切需要增强自己的核力。

蒙牛营销策略分析

王行尾200906012227 蒙牛营销策略分析 在中国,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牛奶也就迅速的进入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牛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牛奶企业开始注重营销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牛奶行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于是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2007-2008年中国乳制品市场调查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显示,未来的5-10年内行业收入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区域性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将增大。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品牌,比如伊利,蒙牛,三元,维维,雅士利等等。 牛奶行业的微观环境 竞争者 自“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消费者对国内品牌产生信任危机,转而消费外资品牌产品,外资品牌成为国内液态奶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不少在中国已经攫取高额利润的外资品牌,在中国中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会进一步加强;而近些年国产品牌辛辛苦苦争取到的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喜人局面因此次事件而受到破坏。2008年9月21日,日本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的朗日啤酒宣布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该公司宣布在山东筹建100公顷的农业园饲养乳牛,每天只加工制造1—3吨液态奶,但是售价是国内普通牛奶的1.5—2倍,而此前的高端液态奶市场份额主要由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占据。而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巨头法国达能在全身退出光明乳业后,早些时候已经拿下民营乳业妙士。 在国内液态奶市场,一线品牌包括伊利、蒙牛等均采用细分市场战略,为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产品。如伊利为高收入人群设计的高端奶产品营养舒化奶及金典牛奶,对中老年人群推出高钙奶产品,对喜爱不同风味的年轻人推出调味奶;而蒙牛则为25—35岁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推出特仑苏系列等。在品牌定位上,蒙牛将自己定位于“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蒙牛企业战略分析

一、 中国奶业的现状: 1、实力不强(中国虽是产奶大国,但它决不是产奶强国。我国的平 均年单产水平连4吨/头也达不到,奶源质量也与发达国家相差一定的 距离,人均牛奶消费也只有世界人平的四分之一。) 3、危机与发展并存(用另外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混乱无序中快速发 展”,中国奶业2008年“9·11”大地震,也就是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奶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所幸的是,在跌跌撞撞中,2009年它还是从三聚氰胺的阴霾中有惊无险地走了出来。但是今年8月又爆出了圣元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的事件,这使得我国的奶业危机重重) 奶业面临的问题: 1、消费者信心问题(即便官方明确表示“性早熟”事件与圣元奶粉无关,但消费者的信心却没有因此而快速恢复,对整个国产奶粉的发展前景,乃至对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不利影响,给外资奶粉,甚至给原材料进口再一次提供抢占市场和扩大份额的机会。) 2、行业监管问题(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地推进奶牛规模化,而实际上仍是散养。还有,对产品的检测标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乳品行业的监管,给不少人的感觉是:出事了,稀里糊涂迈一步;不出事,永远在原地踏步;“监管”一词根本没有落到实处。所以说,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与监管水平的提升,也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3、原材料价格问题(乳品行业第二大问题,就是原材料的价格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程度,似乎不亚于一次危机事件。因为,原材料的上涨不仅影响企业利润,更加影响消费者利益。) (从农业部全国原材料周价监测数据来看,原料奶价格,从2010年1月6日2.65元/KG疯涨到8月25日2.95元/KG,而且,从趋势上看,似乎看不出任何下降的迹象,这是个大问题。因为,我们同时又知道,国际奶粉价格是继续回调的,这就与国内原料奶价格持续上涨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之间的性价比差异日益缩小。这样至少会带来两个后果:第一,采用国内奶源的生产企业成本直线上升,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第二,更多的乳品加工企业会更多的选择国际奶源,本土奶源的竞争力减弱。) 4、盈利模式问题(是选择利用企业全部资源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占据重大份额,还是像蒙牛一样在多个细分市场上全面发展,走多元化道路,而且能不能在所选的道路上走好,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抉择) 二、蒙牛简介 1、董事长的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2、公司的宗旨:为每一个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优质奶食品。 3、公司的事业定位: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做一个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 2.2.1宏观外部环境(PEST分析) E: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每年人均用于乳品消费的支出为40元左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许倩倩 何佳飞 田琳琳 王萍萍 翟利娟 胡娟 孙飞

这时,风险注资还未开始,壳公司架构搭建已经完成,壳公司的结构和预计注资完成后的股权结构如下图。 这样设置壳公司结构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税,一方面是为蒙牛将来上市做准备 ②风险投资的进入 2002年9月24日,在完成了壳公司结构搭建后,风险投资正式开始。 第一步,股本结构准备:中国乳业开曼公司扩大股本1亿倍,即从原来的1美元扩大到1亿美元,共计1亿股,并将股本分为A类股5200股和B类股99999994800股。其中,A类股每股拥有十票投票权,B类股每股拥有一票投票权,另外规定了AB类股票的分红权,中国乳业同时规定,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原先持有的1000股为A类股。这些关于投票权和分红权的规定为双方之后的对赌协议提供了条件。 第二步,注资过程开始:摩根士丹利、鼎辉和英联三家风险投资机构以530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7332705美元、5500000美元、3141007美元,认购了中国乳业公司32685股、10372股、5923股的B类股票,合并持有B类股票48980股。三家金融机构总计为中国乳业开曼公司注入资金2597.3712万美元。 第三步,注入蒙牛公司资产:中国乳业将得到的全部资金以增资的方式,转移给毛里求斯公司,毛里求斯公司使用这笔资金(2597.3712万美元)购入内蒙古蒙牛66.7%的股份。中国乳业是毛里求斯公司的母公司,因此,中国乳业间接成为了蒙牛乳业最大的股东 第四步,股权分配,金牛公司与银牛公司以1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134美元、2968美元认购了1134股和2968股的A类股票,加上以前各自持有的500股旧股,“金牛”与“银牛”合计持有A类股票5102股。第一轮注资后,蒙牛股份的股权结构如下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只为优质生活。(For a bitter life.) 每当听到这两句话,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想到蒙牛集团,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民族企业。下面我将对蒙牛集团进行详细分析介绍,让我们树立民族意识,为我们的民族企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无比自豪吧! 一.蒙牛集团简介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 目前,蒙牛乳业集团正按照确保在 2011 年跻身“世界乳业 15 强”的既定目标,为中国乳业的发展,为国人体魄的强健,为内蒙经济的腾飞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蒙牛产品包装品牌定位策略分析【精选】

关于蒙牛的分析

一.蒙牛的产品分析及策略 1.产品分析 (1)蒙牛LABS益生菌系列 “酸酸乳”奶味香浓,口味酸甜牛肉雪松 酸酸乳(草莓)松仁玉米 酷爱(香草) 随变玲珑装 (2)奶粉系列产品 蒙牛慧聪婴幼儿系列奶粉 蒙牛婴幼儿系列奶粉 天然系列奶粉 M系列奶粉 (3)奶食品系列产品 中式奶酪 ET浓心奶球 (4)民族风情系列产品 奶茶粉 香米奶茶粉 (5)鲜奶干吃片系列产品 乳钙系列奶片 迷咔系列奶片 无蔗糖奶片 普通系列奶片 2.产品策略 产品创新、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开发各种功能奶、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价格战。“公益”营销 2000年之前牛奶市场都是被伊利统治的,但蒙牛的横空出世,准确的投资:首先赞助了“超级女声”,从此扬帆起航,后期在公车的视频上,路边广告牌上撒广告,可谓名声大作,后期以环保姿态出现在人民面前,2010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环保食品会议,这定位了蒙牛在国内龙头老大的实力,现在蒙牛也主办些环保活动,扶贫活动,广告形式主要以新产品的广告为主,多元化的雪糕牛奶种类,和奶粉;市场反应效果相当不错。蒙牛可谓是一家很有战略眼光的投资公司,现在已打开了外贸市场,支持蒙牛,多赚外国钱,富强国家。

二.蒙牛品牌定位及策略 1.品牌定位 蒙牛从产品的推广宣传开始就与伊利联系在一起,从蒙牛的广告和宣传册上可以解读出蒙牛的品牌定位是一种比附定位策略,如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宣传册上闪耀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在冰激凌的包装上,蒙牛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这与阿维斯出租汽车公司强调“我们是老二,我们要进一步努力”的定位策略是一致的。蒙牛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蒙牛这种谦逊的态度、宽广的胸怀,让人尊敬、信赖,获得了口碑。 蒙牛认为,一个品牌并不单单是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一个地域的问题,内蒙古就是一个大品牌。因而蒙牛没有把目光局限在自身的成长上,而是高瞻远瞩,根据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全国第一、牛奶增速全国第一的状况,提出了“建设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倡议。从2000年9月起,蒙牛投资100多万元,投放了300多幅灯箱广告,广告正面主题为《为内蒙古喝彩》,下书:“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辉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背面的主题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蒙牛把自己和内蒙古的一些著名企业放在一起,提出共建中国乳都,这与“高级俱乐部策略”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实,蒙牛当时无论从历史、地位、和规模上都不足以和这些著名品牌相提并论,然而蒙牛把自己和他们放在一起,是想让消费者认为,蒙牛和它们一样,也是名牌。而且“建设中国乳都”、“为内蒙古喝采”这样的宽广视野和高尚情操又体现出蒙牛的博大胸怀,为内蒙古积聚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不会招致反对,反而会提高人们对蒙牛的好感,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2.品牌策略 蒙牛运用比附定位策略 (1)、甘居第二赢口碑,使人对其产生一种谦虚诚恳的印象,同时也向人们展示,我们虽然是老二,但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我们会做得更好。这一招既回避了竞争者的锋芒,又赢得了市场的同情,更赢得了广泛的口碑。 (2)、攀龙附凤立口碑,承认同类中已有卓有成效的品牌,本品牌自愧不如,但在某些方面还可以与这些最受消费者欢迎和信赖的品牌并驾齐驱。“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蒙牛此举不知攀了多少龙,附了多少凤呀。正是这种社会大局观,使蒙牛迅速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3)、高级俱乐部传口碑,公司如果不能取得第一或攀附第二,便退可采用此策略,借助群体的声望和模糊数学的手法,打出俱乐部式的高级团体牌子,强调自己是这个高级群体的一员,从而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传播自己的口碑。

案例一: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资料

案例一: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 (一)企业及其网络经营现状的概要介绍 1999 年8 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总 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一一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拥有总资产100多亿元,职工近3 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 万吨。 十年来,本着“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企业定位,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蒙牛乳业集团累计投入科研资金上亿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从创业初“零”的开始,至2008 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39 亿元,年均递增104%,是全国首家收入过200亿元的乳品企业。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5% 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 (二)、企业网站运行情况介绍 1. 蒙牛官方网站的类别 蒙牛官方网站从类别上(信息发布型、网上销售型)来说属于信息发布型的,是企业网站的初 级形式。网上销售的部分主要是由蒙牛商城网站承担的。 2. 蒙牛官方网站的功能 蒙牛官方网站的功能分为:品牌形象,塑造良好的蒙牛品牌形象;产品/服务展示, 网站公布了蒙牛集团所推出的所有产品, 对其产品的规格等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展示;信息发布,对企业的各类信息如公司信息、产品信息、企业荣誉、中期年报、企业新闻等等;顾客关系, 顾客服务, 网页中的联系我们下设了呼叫中心方便网上直接对用户服务, 邮信地址以 及可以直接从网上反馈意见;网上调查是对顾客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调查, 联系我们中的意见反馈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起到网上调查的作用;资源合作, 和其他企业建立投资合作、业务合作、技术合作、招标信息也在网站上有相应公告。 3.蒙牛官网的网站内容进入蒙牛企业的网站首页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它采用的是“三”字形布局,整体比较简洁,色彩分明,采用的是一种浅色的基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明亮整洁的感觉。在页面最主要位置(“F”型网页浏览注意力现象中的最上一横)鲜明的标出公司的LOGC图标和网 页导航系统, 在导航系统下面是幻灯片广告, 在首页的左半部分设有蒙牛的新闻中心, 可以让浏览者迅速的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 以及生产的流程简图, 是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蒙牛的产品,同时在首页中还有站内搜索系统, 便于浏览者快速有效地寻找需求信息。企业网站采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使直观性更强。企业的导航菜单清晰明了, 易于导航, 首页是上方横向的导航栏, 进入子页面后, 侧面又有竖向的导航将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能够较好的引导访问者快速进入要访问的页面。而且网站中内链书较多, 可以实现从一个界面到达任意界面的功能。主栏目清晰并且全站统一, 使浏览者可以得到很好地感受。

蒙牛的战略分析报告

蒙牛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tags:中国乳业 据悉,中美在2000年达成的农业协定中,美国要求中国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到今年降至17%。而中美农产品贸易协定中要求,乳制品关税从2000年到今年减让的幅度分别为:奶酪的平均关税由50%降至12%;酸奶的平均关税由50%降至10%;乳糖的平均关税由35%降至10%;冰淇淋的平均关税由45%降至19%;奶粉的平均关税由25%降至20%;其他乳制品的平均关税由25%降至1%。 根据这一协定的要求来衡量我国现行的乳业生产和贸易政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乳制品进口关税减让。原因是,在我国乳制品进口环节中不存在进口限额或国家垄断贸易等非关税措施贸易壁垒;在我国的奶业生产中,基本不存在按单位生产量或其他形式的对生产者的直接支持;我国是乳制品净进口国,出口量不大,鲜乳制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且不存在出口补贴。 我国乳业面临新的挑战,降低乳制品进口关税后,可能造成乳制品进口量增加,从而冲击市场。 2:社会因素:目前国内乳产品人均占有量在10公斤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在百公斤左右。我国人均乳类消费量为13公斤,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7%。这说明我国现在的乳产品生产、消费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也说明我国乳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期,我国乳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奶牛存栏和原料的产量继续增加,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化程度和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乳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加大,并将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产业环境分析 1:新加入者分析:2002年,资金雄厚的新希望集团全速发力,以强力姿态进入中国乳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8个省先后收购了11家乳品企业,目前已经形成12亿元的产业规模,新希望以资金支持为后盾,成功地进入了中国“乳品王国”的第一梯队。 2:新加入者分析新希望从宣布进入乳品业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了资本运作的平台上,它的进入打乱了中国乳业缓慢的发展节奏,对中国1000多家乳制品企业来说,从容发展已成为过去。以至目前国内各大乳品企业纷纷寻找资金,扩大资本投入,以应对竞争。资本运作方式正在中国乳业巨头中全面展开。 3:奶源分析在乳业生产上,我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500多万头存栏奶牛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150万头,剩下300多万头都是改良牛,产奶量相对很低。 4:现有竞争者分析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乳制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359家,突破亿元的只有12家。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仅选取三家:伊利,光明,三元。 对三者的经营情况分析:(单位:万元) 1、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分析(2004中期) 主营收入同比增长主营成本同比增长毛利率同比增长 ─────────────────────────────────── 液体乳及乳制品418304.31 48.75% 283775.34 53.48% 32.16% -2.09% 制造业 混和饮料制造业12968.15 80.87% 11531.28 80.17% 11.08% 0.34% 方便食品制造业3092.04 -27.52% 2721.82 -4.90% 11.97% -20.94%

蒙牛公司战略分析_公司战略管理

蒙牛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分析 学院: 信息科技学院 专业: 市场营销 班级: 11541102 组员: 廖茉馨封华亮鲁迪

王凯李博文柏宇二○一三年十月

目录 一、公司概况2 1.1公司简介.2 1.1.1蒙牛历年发展状况2 二、公司环境分析3 2.1外部环境分析3 2.1.1人口环境3 2.1.2经济环境4 2.1.3自然环境4 2.1.4政治法律环境4 2.2内部环境分析(优劣势)4 2.2.1优势4 2.2.2劣势5 三、蒙牛公司战略类型6 3.1蒙牛的战略目标6 3.2蒙牛的战略定位6 3.3蒙牛乳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对策7 3.3.1贯彻绿色理念,加强绿色管理7 3.3.2产品策略7 (1)绿色奶源及生态产业链7 3.3.3价格策略8

3.3.4 渠道策略9 3.3.5促销策略9 3.3.6推行绿色管理9 四、公司核心竞争管理10 4.1企业核心竞争力10 4.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10 4.2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10 4.2.1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10

4.2.2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10 4.2.3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地位11 4.2.4企业文化的难以模仿强化了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11 4.3蒙牛公司企业文化11 4.3.1蒙牛公司企业文化11 4.3.2蒙牛企业文化特征12 4.4、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思考12 4.5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原则13 五、公司竞争优势分析15 5.1现有企业竞争力分析16 5.2潜在入侵者分析17 5.3供应商的力量分析18 5.4消费者力量分析19 5.5替代品分析20 六、公司新型战略选择20 6.1行业危机20 七、蒙牛的公司战略实施的控制22 7.1蒙牛之战略22 7.1.1集中战略22 7.1.2国际化战略22 7.1.3营销战略22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案例分析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案例分析 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登陆香港股市,公开发售3.5亿股,在香港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一次性冻结资金283亿港元,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全面摊薄市盈率达19倍。尽管如此,蒙牛携手境外资本的发展路径也仍是毁誉参半。 一、案例简述 (一)蒙牛为何选择PE融资 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他们也尝试过民间融资。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它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而把这事搁下了。 2002年初,蒙牛的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香港二板。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蒙牛发展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见了面之后,摩根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众所周知,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二)外资进入蒙牛进程 2002年6月5日,摩根士丹利在开曼注册了两家壳公司:China Dairy Holdings和其全,第一家作为未来回收自己对蒙牛投资资金的帐户公司,第二MS Dairy Holdings资子公司. 家作为对蒙牛进行投资的股东公司。 2002年9月23日,蒙牛在英属维京群岛(BVI)注册了两家新公司:Jinniu Milk Industry Ltd.(金牛公司)和Yinniu Milk Industry Ltd.(银牛公司),两家公司注册股本5万股,注册资金5万美元,每股面值1美元。 2002年9月24日,China Dairy Holdings扩大法定股本1亿倍,并开始对外发售股份,股份从1000股扩大为1000亿股,分为一股十票投票权的A类股5200股和一股一票投票权的B类股,并规定原来的1000股旧股算作A类股份,包含于5200股A类股份之内。 2002年10月17日,“金牛”与“银牛”以1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134美元、2968美元认购了1134股和2968股的A类股票,加上以前各自持有的500股旧股,“金牛”与“银牛”合计持有A类股票5102股。紧随其后,三家金融机构以530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7332705美元、5500000美元、3141007美元,认购了32685股、10372股、5923股的B类股票,合并持有B类股票48980股,三家金融机构总计为China Dairy Holdings提供了现金2597.3712万美元(注:2002年税后利润7786万元乘以8倍市盈率得出当时“蒙牛股份”的总价值应该是6.5亿元,6.5亿乘以1/3得2.16亿元即2597.3712万美元)。China Dairy Holdings其余A类股票和B类股则未发行。

蒙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蒙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蒙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述评提到蒙牛,我们不得不提到牛根生,可以说是牛根生成就了蒙牛,也可以说是牛根生创造了一个神话,的确,蒙牛的崛起是一个超越了伊利的一个神话,但是,这个神话是如何创造的,它的形成条件;他的战略部署;它每走的一步;下面我们就为您解读蒙牛的创造神话。 说道蒙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伊利,不光是因为它们的市场战略的相似,也不是因为牛根生和伊利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因为伊利的存在即阻碍了蒙牛的发展,也成就了今天的蒙牛,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蒙牛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今天的蒙牛的企业愿景是争做行业第一,但是,蒙牛初期的口号并不是这个。蒙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自己制定了不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及规划,也正是它的正确规划也才让蒙牛有如此神奇的成长,下面我们就来解析蒙牛的成长过程。 1、家有小牛初长成-----------蒙牛创立之初蒙牛刚刚创立时,只有1000万的启动资金。而且由于牛根生与伊利的关系,更使得蒙牛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初期发展时的蒙牛,并没有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也没有把矛头指向伊利,而是打出了“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

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这让很多人记住了蒙牛,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 在别人眼里,似乎蒙牛在为伊利打广告,其实,蒙牛是凭借着伊利的名气,提高了自己的身价,显性上,似乎蒙牛在学习伊利,伊利是乳品行业的龙头老大,而实际上,这样的广告也给蒙牛带来了实际的意义:其一,在成立之初,蒙牛和伊利的关系就很不愉快,这样在外部环境上,给蒙牛带来不少的困难,而这样的口号打出来,一下子就降低了伊利的敌意,变被动为主动。其二,蒙牛刚刚兴办的时候,启动资金较少,不能做大规模的宣传,但是利用伊利的名声来宣传自己,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人们记住自己。 2、小牛长成了蒙牛---------蒙牛逐渐成熟蒙牛接着伊利的声望,逐渐座上了行业第二的位置,这个时候的蒙牛应该算得上是羽翼丰满了,因此它的宣传口号也随之变化了,此时的蒙牛已经和伊利并驾齐驱了,因此把发展的重点逐渐向全国扩大,在宣传上,蒙牛投入300万引进灯箱广告的宣传方式,这种宣传方式在中国尚属首家,而此时的宣传口号也变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蒙牛在此提出了一个“乳都”的概念,什么叫乳都,顾名思义,乳制品的出产的首都,给消费者一种呼和浩特出产的牛奶就很好的暗示,让消费者潜意识中就承认了蒙牛的质量比别人的好的思想,可以说这是蒙牛战略中的一大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第一次作业: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杨帆1201212159,汪乙戈1201212088,孔团有1201211927, 陈磊1201211831,谭清1201212077,陈天鹏1201211835 1、创业的初始资金来源何处?为什么? 牛根生和他的创业伙伴跑遍全国,费劲艰辛筹措到了900万元。这些钱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和信任,所以说这也相当于自己的钱。 创业期,创业者依托的更多是创意、技术专利和人脉,而这些创业者认为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很难像固定资产一样度量。企业实力小,没有固定资产,就很难从银行等传统资金渠道获得融资。凭借一纸创业计划书,创业者的领导力、管理能力、市场前景等都不明确,投资风险极高,所以创业者基本都是靠亲朋好友筹得创业资金的。 2、蒙牛引入风险投资时的估值大约是多少?可能的估值方法是什么?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 (2)可比交易法: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 (3)现金流折现: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4)资产法: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比如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根据其石油储量对公司进行估值。 蒙牛2001年税后净利润3344万元,2002年为7786万元。3家投资机构投入资金约合人民币2.1亿元,间接获得大陆蒙牛60.4%的股权,对蒙牛的估值为3.5亿元。其测算方法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许倩倩 何佳飞 田琳琳 王萍萍 翟利娟 胡娟 孙飞

一﹑蒙牛简介 牛根生,生于1954年。从1992年开始,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到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随后,自立门户,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蒙牛集团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在2001年,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刚起步,还未进行过大规模融资。作为零售行业,蒙牛急需提升其生产能力、铺开其物流链来占领市场,对资金有大量需求,而这些资金主要通过融资市场来取得。蒙牛选择了引入风险投资者,计划在企业取得一定的成长后,再到主板上市。对蒙牛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有三家,为摩根士丹利(美国),英联(英国),鼎晖投资(中国)。 二﹑投资背景 国际风投公司在退出了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后,把目光逐渐转向了风险较低的行业,其中餐饮食品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好、风险较低而被看好。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营业额只有3700万元。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摩根等投行进入了蒙牛使其近10年快速发展,仅2008年上半年蒙牛的营业额即达到137亿元,其中仅2002年蒙牛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0倍。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三、风险投资实施过程 1.第一轮投资计划实施 2002年12月,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和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注资蒙牛2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获得了蒙牛乳业49%的股权。这个注资的过程,可分为壳公司结构的搭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对赌协议的签订三个过程。 ①壳公司结构的搭建 2002年6月5日,在摩根斯坦利等三家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蒙牛在境外注册了几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公司作为将来上市的主体壳公司,MS Dairy 、CDH、CIC3家壳公司分别作为3家风险投资方持股的代表公司,这四家公司均位于开曼。另注册有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分别作为蒙牛管理层和蒙牛相关人士(供应商等)持股的代表公司。金牛、银牛均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另外还注册了毛里求斯公司,作为连接中国乳业控股(上市主体)和蒙牛乳业(实质资产)的壳公司。三家风险投资机构将分别通过MS Dairy 、CDH、CIC3家壳公司间接持有中国乳业控股的股份,而蒙牛则将通过持有金牛乳业和银牛乳业的股份来间接拥有中国乳业的控股权。 这几家壳公司的初步股权结构和注册资本如下: 中国乳业控股公司注册股本1000股,注资1美元,每股面值0.001美元。 金牛乳业公司和银牛乳业两家公司注册股本5万股,注册资金5万美元,每股面值1美元,此时,金牛乳业和银牛乳业分别以分别以0.5美元购得中国乳业控股公司50%的股份,即合计100%控股。毛里求斯公司100%的股权都由中国乳业控股开曼公司持有。

蒙牛SWOT分析

蒙牛企业优劣势内部因素 优势:蒙牛的文化内涵 蒙牛的管理思想 蒙牛的强势宣传 蒙牛的公益营销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的个人魅力 劣势:发展过快带来企业漏洞 绩效导向的管理体系 自我独立扩张的成长模式 蒙牛国际化的挑战 蒙牛企业机会与威胁外部因素 机会:企业面临市场洗牌 国家进行土改,扩大内需 国家救助国内乳业 呼和浩特“乳都”称号受到全球认可 国务院通过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威胁: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中国乳业信誉危机 国外品牌进驻国内市场 国内奶源小而分散 蒙牛SWOT分析 SWOT矩阵优势 劣势ST战略SO战略

WT战略WO战略 威胁挑战 1、优势 (1)机制优势:蒙牛所以能快速发展的诀窍是拥有一个先进的机制优势,蒙牛是纯粹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非常高。 (2)研发优势:蒙牛研发能力非常强,仅冰淇淋公司就有三大研发中心 (3)营销优势:蒙牛的营销管理层大多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熟谙乳业营销,在市场开发运作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4)速度优势:蒙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员工工作效率的“缩影”,蒙牛的工作理念是“鱼不是大的吃小的,而是快的吃慢的”。在蒙牛,你必须是一个快速的工作狂,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5)利润优势:蒙牛在对待经销商方面,推行严格的独家总经销政策,保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从几万元起家到几百万元资产的客户比比皆是,蒙牛保护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赢得了经销商强大的支持。 (6)网络优势对手“伊利”的营销网络非常清楚,产品一经上市,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7)政府支持优势:蒙牛选址定在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较贫困的和林格尔县,享受了一般企业难以享受的政府免税等各种政策支持优势。 (8)广告优势:度运作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产品差异化定位和请消费者免费品尝,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宣传,以产品知名度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因为中国消费者心中有一定律:产品质量等同于产品形象与企业形象;另外,蒙牛通过央视广告的密集投放,不断营造品牌拉力,用牛根生的话,

蒙牛伊利品牌定位

蒙牛与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纵观现在中国的乳业市场,看得见的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莫过蒙牛与伊利了,同是内蒙古大草原走出来的牛奶无论是其经营还是发展都不可避免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乳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食品企业本来就是微利经营,加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的乳业市场的巨大影响,能从此次危机中存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实力之将。蒙牛与伊利两大乳业巨头一其强大的实力与活力终于走出了危机的影响。企业对于市场的运作,定位,分析每一步都是关键,两企业的成功与壮大,品牌策划功不可没。现就两品牌在品牌策略——品牌定位策略,品牌传播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创新策略等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品牌定位 1999年蒙牛开业之年危机四伏,当时的蒙牛,资金缺,名气小,势力薄,想做牛奶连起码的奶源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工厂设备,还有市场!更恐怖的是蒙牛当时正在伊利的势力之下,同城而居。正所谓,一山不可有二虎,做为从伊利走出来的一员老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路不好。,伊利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经营管理正规,市场稳定,无论如何与他竞争都是不明智的。适者生存,不适者亡!求其次,甘为其次。虚心学,认真听,不会就问!敏而好学!蒙牛给自己定的位就是——做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内蒙古乳业第一品牌当然非伊利莫属,那么第二大呢?不知道,蒙牛语出惊人,“第二大”如此定位即将对手甩在了脑后,又将名不见经传的蒙牛一举提到了乳业的巅峰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等的气魄。其实,蒙牛不承认赶不上伊利是绝对的自欺欺人,伊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蒙牛是何许人也,敢与之竞争?但是意识到不一定能做的到,现在社会,每个人都强调我最,我第一,虽然明知实力不行,但非得争口气不可,谁知这样却把自己推向竞争之巅,上不去下不来。牛根生,就出其不意,踏实,虚心的做他的第二,向伊利学习,伊利看到如此诚恳又顺从的竞争对手,防范之心全无,反正蒙牛只做第二,我是第一,不关我事。正是伊利初期的忽视,给了蒙牛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其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长起来。 现在来看,谁说,谁还敢说,蒙牛是第二?商场如战场,蒙牛与伊利的市场之战打的就是空位,心里。侧面反超,出其不意。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 ?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 ?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 ?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 ?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 ?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 ?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 ?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 ?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 ?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 ?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 ?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 成立仅仅10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蒙牛集团销售收入(单位:亿元)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

(一)蒙牛的融资 1.蒙牛第一次融资 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 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了。本次共发售3.5亿股,股价3.925元。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这笔资金将通过增资大陆蒙牛的方式注入。 不断地筹资使蒙牛的资金流超越了“环绕速度”,从而成功使企业避免了面临困境、险境、绝境乃至死境的局面。 (二)蒙牛的投资 1.虚拟联合 1999年蒙牛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蒙牛搞“虚拟联合”,与中科院联合,开发产品,塑造品牌;与中间商联合,开辟全国大市场。 后来蒙牛将“虚拟联合”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通过虚拟联合,蒙牛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2.财务资源向营销及产品质量倾斜 四、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的评价与分析

蒙牛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蒙牛品牌竞争力的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产品同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在全球市场,一方面不断地大量涌现出新品牌,另一方面强势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目前乳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其品牌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国际市场,同样国内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品牌是品牌竞争力的主体,品牌竞争力涵盖了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品牌竞争力同样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部分,并且是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的体现。 【关键词】品牌品牌竞争力竞争力模型 The Brand Competi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f Mengniu 【Abstract】With products becoming more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mainl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brands. In the global market, on the one hand constantly a large number of new brands have emerged, on the other hand a strong brand market share is growing. Dairy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t present, the performance of its brands more competitive, not onl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s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market is fierce. Brand is the main brand competitiveness, brand competitiveness covers competitors better and faster to meet market demand, to improve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Brand Competition is also a major part of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and i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embodiment. 【Key words】brand brand competition model of brand competition

蒙牛企业战略分析

一、中国奶业的现状: 1、实力不强(中国虽是产奶大国,但它决不是产奶强国。我国的平 均年单产水平连4吨/头也达不到,奶源质量也与发达国家相差一定的 距离,人均牛奶消费也只有世界人平的四分之一。) 3、危机与发展并存(用另外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混乱无序中快速发 展”,中国奶业2008年“9·11”大地震,也就是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奶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所幸的是,在跌跌撞撞中,2009年它还是从三聚氰胺的阴霾中有惊无险地走了出来。但是今年8月又爆出了圣元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的事件,这使得我国的奶业危机重重) 奶业面临的问题: 1、消费者信心问题(即便官方明确表示“性早熟”事件与圣元奶粉无关,但消费者的信心却没有因此而快速恢复,对整个国产奶粉的发展前景,乃至对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不利影响,给外资奶粉,甚至给原材料进口再一次提供抢占市场和扩大份额的机会。) 2、行业监管问题(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地推进奶牛规模化,而实际上仍是散养。还有,对产品的检测标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乳品行业的监管,给不少人的感觉是:出事了,稀里糊涂迈一步;不出事,永远在原地踏步;“监管”一词根本没有落到实处。所以说,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与监管水平的提升,也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3、原材料价格问题(乳品行业第二大问题,就是原材料的价格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程度,似乎不亚于一次危机事件。因为,原材料的上涨不仅影响企业利润,更加影响消费者利益。) (从农业部全国原材料周价监测数据来看,原料奶价格,从2010年1月6日2.65元/KG疯涨到8月25日2.95元/KG,而且,从趋势上看,似乎看不出任何下降的迹象,这是个大问题。因为,我们同时又知道,国际奶粉价格是继续回调的,这就与国内原料奶价格持续上涨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之间的性价比差异日益缩小。这样至少会带来两个后果:第一,采用国内奶源的生产企业成本直线上升,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第二,更多的乳品加工企业会更多的选择国际奶源,本土奶源的竞争力减弱。) 4、盈利模式问题(是选择利用企业全部资源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占据重大份额,还是像蒙牛一样在多个细分市场上全面发展,走多元化道路,而且能不能在所选的道路上走好,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抉择) 二、蒙牛简介 1、董事长的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2、公司的宗旨:为每一个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优质奶食品。 3、公司的事业定位: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做一个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 2.2.1宏观外部环境(PEST分析) E: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每年人均用于乳品消费的支出为40元左 右,不足其收入的1/50,而农村居民乳品消费支出还不到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