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是检测锚具质量最重要的试 验,它能综合反映出锚板、夹片的硬度、强度、锚固能力 等方面的性能。由于操作原因而造成试验失败的也不在少 数,试验中发现影响锚具静载锚固性能的因素很多。 影响因素:1)钢绞线母材的试验最大力;2)初应力 的均匀程度;3)加载时间;4)标准中对抽检数量规定不 明确。 1) 钢绞线母材的试验最大力与试验夹具有关,除 非断口离夹具钳口30mm以外,否则试验结果直接影响 到锚具静载效率系数的计算,使得静载效率系数偏高。 2) 锚夹具安装时的初应力的均匀平衡是试验成败 的关键。多孔锚具中各束钢绞线受力状态不均,往往 造成个别钢绞线提前破坏,导致试验失败。
在荷载达到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95%之后释放荷载, 锚板挠度残余变形不应大于1/600;在荷载达到预应力筋抗拉强 度标准值的1.2倍时,锚板不应有肉眼可见裂纹或破坏;
b)低回缩锚具回缩量要求
夹片式低回缩锚具普通夹片式锚具和外套螺母组合而成,应 实现锚固后预应力筋的回缩量小于1mm。
d)热处理要求
试验过程中应按规范CRCC/T 0005-2007 5.2.2规定的项 目进行测量和观察。对于仅要求达到“合格”标准的试 件,可以在 ηa , εapu满足要求后停止试验。
5.2.2试验Leabharlann Baidu程中应测量和观察的项目及要求如下:
a) 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根预应力钢材,按施加 荷载的前4级逐级测量其与锚具之间的相对位移( Δ a)。Δ a应随荷载逐渐增加; Δ a与预应力筋的 受力增量如不成比例,应检查预应力筋是否失锚 滑动; b) 选取锚具若干有代表性的零件,按施加荷载 的前4级逐级测量其间的相对位移( Δ b )。 Δ b应 随荷载逐渐增加;Δ b与预应力筋的受力增量如不 成比例,应检查相关零件是否发生塑性变形;
(4)周期荷载试验
1)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的周期荷载试验,可 以在试验机或承力台座上进行。以约100MPa/min的速度 加荷至试验应力上限值,再卸载至试验应力下限值为第一 周期,然后荷载自下限值经上限值再回复到下限值为第二
个周期,重复50个周期;
2)经疲劳试验合格后且完整无损的预应力筋-锚具(或 连接器)组装件,可用于周期荷载试验。
(3)疲劳试验
1)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的疲劳试验应在疲劳 试验机上进行。当疲劳试验机能力不够时,可以按试验结 果具有代表性的原则,在实际锚板上少安装预应力筋,或 用本系列中较小规格的锚具组装件,但预应力筋根数不应 少于实际根数的1/10( CRCC/T 0005-2007 中规定1/5)。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有代表性,直线形及有转折(如果锚具 有斜孔时)的预应力钢材都应包括在试验用组装件中; 2)以约100MPa/min的速度加荷至试验应力下限值,在调 节应力幅值达到规定值后,开始记录循环次数; 3)选择疲劳试验机的脉冲频率不应超过500次/min。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目的:测试钢绞线、锚具、夹片组装 件共同工作性能
参考规范: 1、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片和连接器》 2、 CRCC/T 0005-2007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 器技术条件
判定标准: 用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 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来判定锚具 的静载锚固性能是否合格。
(5)辅助性试验
1)锚具的回缩量试验 可用小规格锚具配合预应力筋,在不小于5m长的台 座或构件上张拉和放张,直接测得锚具夹片的回缩量(以 mm计);张拉应力为预应力筋的0.8fptk。用传感器测量 锚固前后预应力筋拉力的差值,也可计算求得回缩量。试 验用的试件不应少于3个,取平均值。 2)锚口和锚垫板摩阻损失试验 可在混凝土试件或张拉台座(长度均不小于4m)上 进行,混凝土试件锚固区配筋及构造按结构设计要求布置 ,锚垫板及螺旋筋应安装齐备,试件内管道应顺直。试件 两端安装千斤顶及传感器,张拉力按预应力筋的0.8fptkAP
锚具(夹具)锚板应进行调质热处理,表面硬度不应小于 HB225(相应HRC20) {HB251(相应HRC25) };工作(工具)夹片 应进行化学热处理,表面硬度不应小于HRA78( HRA81 )。
10)CRCC/T 0005-2007规定:
f)锚垫板要求 锚垫板长度应保证钢绞线在锚具底口处的最大折角 不应大于4°;锚垫板的构造尺寸(包括承压面厚度、 壁厚、肋板等)应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垫板下须设螺 旋筋;如使用单位有要求或对锚垫板性能质量有疑义时 ,可参照国际标准《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验收建议》( FIP-1993)中的有关规定对锚垫板的承压性能进行检验; 锚垫板底口直径与橡胶抽拔管直径配合间隙不宜大于 5mm,锚垫板端面的平面度不应大于0.5mm。
MLW型微机锚固静载拉力试验机
2)加载过程
加载之前应先将各种仪表安装调试正确,各根预应力 钢材的初应力调匀,初应力可取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 的5%~10%。测量总应变的量具标距不宜小于1m。
CRCC/T 0005-2007中规定:如采用测量加荷千斤顶活塞 伸长量(Δ L)计算εapu时,应减去承力台座的弹性压缩、 缝隙并紧量和试验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实测内缩量。 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为两端锚具(夹具或连接器)夹片小 端起夹点之间的距离。
10)CRCC/T 0005-2007规定:
g) 锚具的辅助性能及其它要求 锚具夹片的回缩量不应大于6mm;锚具的锚口摩阻 损失和喇叭口摩阻损失合计不宜大于6%;夹片式锚具的 限位板和工具锚应采用同一锚具生产厂的配套产品,不 得分别使用不同生产厂的产品;工作锚不应代替工具锚 。
a)支承垫板及辅助支承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减小变 形。加载之前应先将测量挠度的仪表支抵安装在锚板中心 和支承垫板内径边缘,试验装置上的支承垫板内径应与受 检锚板配套使用的锚垫板上口径一致。 b)测试仪表的精度不应大于0.5%。 高强锥形塞可以用夹片内加高强栓杆替代,高强栓杆的直 径为Φ15±0.1mm,硬度不小于HRC56。 c)每种型号锚板均需进行强度试验,试验用的试件不应 少于3个,三个试验结果均应满足CRCC/T 0005-2007的 规定,不应进行平均。
i)静载试验应连续进行三个组装件的试验,全部试验结果 均应做出记录。
据此应进行如下计算分析和评定:
1) 计算锚具的锚具效率系数ηa; 3) 按性能要求进行评定;
4) 最后对试验结果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三个试验结果均应满足本规程的规定,不得进行平均。 检验单位应向受检单位提出完整的检验报告。
静载锚固性能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满足下列两项要求:
a
apu
锚固效率系数η a : ≥95% 极限拉力总应变 εapu :≥2.0%
此时,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破坏形式应当是预应 力筋的断裂(逐根或多根同时断裂),锚具零件的变 形不应过大或碎裂,且应按 CRCC/T 0005-2007 5.2.2 的规定确认锚固的可靠性。
6)用于锚固直径15.2mm钢绞线的锚具,1~21孔锚板 的最小直径和最小厚度的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2 孔及以上锚板可参照设计文件执行,生产锚板用的原材 料性能指标不应低于45#钢的要求。
7)锚具零件表面裂缝应采用磁粉探伤的方法进行检测。
10)CRCC/T 0005-2007规定:
a) 锚板强度要求
整机组成: 由主机框架、空心 液压缸、空心负荷传 感器、液压站、微机 测量系统、附件(锚 板等)部分组成。 1.机架是由前后横梁 ,四根承载支柱组成 的刚性框架。 2.液压站由油泵、电 机、油箱、溢流阀、 手动控制阀、预紧装 置组成。 3.微机测量系统部分 :由计算机、试验机 数据采集卡、负荷传 感器、位移传感器、 专用试验软件组成。
锚具、夹具及连接器的检验
1、一般要求
1)生产厂应有设计文件、产品合格文件,该类文件应 具有可追溯性。 2)预应力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 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 3)锚具或其附加上宜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灌浆孔孔 位及孔径应符合灌浆工艺要求,且应有与灌浆管连接的 构造。采用封闭罩时锚具或其附件上应设置连接构造。 4)锚具生产厂家应给出钢绞线直径为15.2mm时限位板 的限位高度,提供钢绞线直径每增加0.1mm时限位高度 的具体参数(CRCC/T 0005-2007)。 5)用于锚固直径15.2mm钢绞线的锚具,1~5孔、6~12 孔、13~17孔、18~21孔锚板最外侧锥孔大口外边缘到 锚板边缘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11、13、15、17mm。
锚具效率系数 按下式计算:
a
Fapu Fpm
F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Fpm-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钢材 试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得出;
静载试验 1)试验装置
1 2 3 4 5 6 7 8 9
≥3000mm
1—试验锚具; 2—对中垫圈;3—穿心式千斤顶;4—承力台 座;5—测量总应变的装置; 6—预应力筋; 7—测力传感器; 8—对中垫圈;9—试验锚具
加载步骤为:按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20%、40%、60%、80%,分4级等速加载,加载 速度每分钟宜为100MPa;达到80%后,持荷时间不 少于30min;随后用较低加载速度缓慢逐渐加载至 完全破坏的最大值Fgpu。
用试验机或承力台座进行单根预应力筋-锚具组 装件静载试验时,加荷速度可以加快,但不超过 200MPa/min;在应力达到0.8 时,持荷时间可以缩 短,但不应少于10min。应力超过0.8 后,加载速 度不应超过100MPa/min。
5.2.2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和观察的项目及要求如下:
f ptk
c)在预应力筋应力达到0.8 f ptk时,在持荷30min 期间,Δa、Δb如不能稳定,表明已失去可靠锚固 能力; d)试件加载至破断时,应记录极限拉力 Fapu 和预应力筋受力长度的总应变 apu 。
f) 对试件的破坏部位与形式,应做出文字描述。必要 时可做出图像记录。 g)夹片在预应力筋应力达到0.8fptk时不允许出现裂纹 和破断;在满足性能要求第2条后允许出现微细纵向 裂纹,不允许横向、斜向裂纹及碎断。因受预应力筋 多根或整束破断的冲击引起夹片的破坏或断裂属正常 情况; h)预应力筋在未达到性能要求第2条之前发生破断时 ,如是预应力筋存在对接焊并被拉断的情况,此试件 不作判定用,另补试件重做试验;
取值,用两端传感器测出锚具和锚垫板前后拉力差值即 为锚具的锚口摩阻和锚垫板摩阻损失之和,以张拉力的 百分率计。试验用的试件不应少于3个,每个锚具进行二 次张拉测试,取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3)张拉锚固工艺试验 可在混凝土模拟试件或张拉台座上进行,混凝土模拟 试件中应包含锚垫板、弯曲或直线管道。用张拉设备进行 分级张拉锚固、多次张拉锚固和放松操作。最大张拉力为 预应力筋的0.8fptkAP。通过张拉锚固工艺试验应能证明: a)预应力体系具有分级张拉或因张拉设备倒换行程需 要临时锚固的可能性; b)经过多次张拉锚固后,同一束内各根预应力筋受力 仍是均匀的; c)在张拉发生故障时,有将预应力筋全部放松的措施。
3)夹片式低回缩锚具的回缩量测试采用两次张拉锚固方 法(需用配套的低回缩千斤顶),试验的张拉力为0.8fptk 。第一次张拉到0.8fptk时,回油夹片跟进锚固;第二次张 拉到0.8fptk时,旋紧螺母后回油锚固。回缩量根据第二次 张拉锚固前、后预应力筋拉力差值计算出。试验用的试件 不应少于3个,取平均值。组装件中预应力筋受力长度应 大于等于3m。 4)锚板及其锥形锚 孔不允许出现过大 塑性变形,锚板强 度应按右图的方法 进行静载承压试验。
解决办法: 办法一:用26t的小千斤顶逐孔预紧各束钢绞线,由 于各孔间距很小,操作比较困难,必须在千斤顶前端加 一条延长管。 办法二:用工具锚限位板的方式,如GB/T143702000 第6.2条图3所示。
3) 加载时间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 试验中发现在80%持荷之后,尤其是90%荷载之 后加载必须以极缓慢的方式进行,否则难以得到满意 的试验结果。 原因:在90%荷载之后,钢绞线开始进入屈服阶 段,初始状态下钢绞线长度的不均、受力不均、夹片 内缩量不同造成的应力差别此时才开始进入调整阶段, 只有经过充分的塑性调整之后,各条钢绞线受力才会 趋于均匀,从而准确地测量出锚具的静载锚固效率系 数。
在荷载达到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95%之后释放荷载, 锚板挠度残余变形不应大于1/600;在荷载达到预应力筋抗拉强 度标准值的1.2倍时,锚板不应有肉眼可见裂纹或破坏;
b)低回缩锚具回缩量要求
夹片式低回缩锚具普通夹片式锚具和外套螺母组合而成,应 实现锚固后预应力筋的回缩量小于1mm。
d)热处理要求
试验过程中应按规范CRCC/T 0005-2007 5.2.2规定的项 目进行测量和观察。对于仅要求达到“合格”标准的试 件,可以在 ηa , εapu满足要求后停止试验。
5.2.2试验Leabharlann Baidu程中应测量和观察的项目及要求如下:
a) 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根预应力钢材,按施加 荷载的前4级逐级测量其与锚具之间的相对位移( Δ a)。Δ a应随荷载逐渐增加; Δ a与预应力筋的 受力增量如不成比例,应检查预应力筋是否失锚 滑动; b) 选取锚具若干有代表性的零件,按施加荷载 的前4级逐级测量其间的相对位移( Δ b )。 Δ b应 随荷载逐渐增加;Δ b与预应力筋的受力增量如不 成比例,应检查相关零件是否发生塑性变形;
(4)周期荷载试验
1)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的周期荷载试验,可 以在试验机或承力台座上进行。以约100MPa/min的速度 加荷至试验应力上限值,再卸载至试验应力下限值为第一 周期,然后荷载自下限值经上限值再回复到下限值为第二
个周期,重复50个周期;
2)经疲劳试验合格后且完整无损的预应力筋-锚具(或 连接器)组装件,可用于周期荷载试验。
(3)疲劳试验
1)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的疲劳试验应在疲劳 试验机上进行。当疲劳试验机能力不够时,可以按试验结 果具有代表性的原则,在实际锚板上少安装预应力筋,或 用本系列中较小规格的锚具组装件,但预应力筋根数不应 少于实际根数的1/10( CRCC/T 0005-2007 中规定1/5)。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有代表性,直线形及有转折(如果锚具 有斜孔时)的预应力钢材都应包括在试验用组装件中; 2)以约100MPa/min的速度加荷至试验应力下限值,在调 节应力幅值达到规定值后,开始记录循环次数; 3)选择疲劳试验机的脉冲频率不应超过500次/min。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目的:测试钢绞线、锚具、夹片组装 件共同工作性能
参考规范: 1、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片和连接器》 2、 CRCC/T 0005-2007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 器技术条件
判定标准: 用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 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来判定锚具 的静载锚固性能是否合格。
(5)辅助性试验
1)锚具的回缩量试验 可用小规格锚具配合预应力筋,在不小于5m长的台 座或构件上张拉和放张,直接测得锚具夹片的回缩量(以 mm计);张拉应力为预应力筋的0.8fptk。用传感器测量 锚固前后预应力筋拉力的差值,也可计算求得回缩量。试 验用的试件不应少于3个,取平均值。 2)锚口和锚垫板摩阻损失试验 可在混凝土试件或张拉台座(长度均不小于4m)上 进行,混凝土试件锚固区配筋及构造按结构设计要求布置 ,锚垫板及螺旋筋应安装齐备,试件内管道应顺直。试件 两端安装千斤顶及传感器,张拉力按预应力筋的0.8fptkAP
锚具(夹具)锚板应进行调质热处理,表面硬度不应小于 HB225(相应HRC20) {HB251(相应HRC25) };工作(工具)夹片 应进行化学热处理,表面硬度不应小于HRA78( HRA81 )。
10)CRCC/T 0005-2007规定:
f)锚垫板要求 锚垫板长度应保证钢绞线在锚具底口处的最大折角 不应大于4°;锚垫板的构造尺寸(包括承压面厚度、 壁厚、肋板等)应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垫板下须设螺 旋筋;如使用单位有要求或对锚垫板性能质量有疑义时 ,可参照国际标准《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验收建议》( FIP-1993)中的有关规定对锚垫板的承压性能进行检验; 锚垫板底口直径与橡胶抽拔管直径配合间隙不宜大于 5mm,锚垫板端面的平面度不应大于0.5mm。
MLW型微机锚固静载拉力试验机
2)加载过程
加载之前应先将各种仪表安装调试正确,各根预应力 钢材的初应力调匀,初应力可取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 的5%~10%。测量总应变的量具标距不宜小于1m。
CRCC/T 0005-2007中规定:如采用测量加荷千斤顶活塞 伸长量(Δ L)计算εapu时,应减去承力台座的弹性压缩、 缝隙并紧量和试验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实测内缩量。 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为两端锚具(夹具或连接器)夹片小 端起夹点之间的距离。
10)CRCC/T 0005-2007规定:
g) 锚具的辅助性能及其它要求 锚具夹片的回缩量不应大于6mm;锚具的锚口摩阻 损失和喇叭口摩阻损失合计不宜大于6%;夹片式锚具的 限位板和工具锚应采用同一锚具生产厂的配套产品,不 得分别使用不同生产厂的产品;工作锚不应代替工具锚 。
a)支承垫板及辅助支承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减小变 形。加载之前应先将测量挠度的仪表支抵安装在锚板中心 和支承垫板内径边缘,试验装置上的支承垫板内径应与受 检锚板配套使用的锚垫板上口径一致。 b)测试仪表的精度不应大于0.5%。 高强锥形塞可以用夹片内加高强栓杆替代,高强栓杆的直 径为Φ15±0.1mm,硬度不小于HRC56。 c)每种型号锚板均需进行强度试验,试验用的试件不应 少于3个,三个试验结果均应满足CRCC/T 0005-2007的 规定,不应进行平均。
i)静载试验应连续进行三个组装件的试验,全部试验结果 均应做出记录。
据此应进行如下计算分析和评定:
1) 计算锚具的锚具效率系数ηa; 3) 按性能要求进行评定;
4) 最后对试验结果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三个试验结果均应满足本规程的规定,不得进行平均。 检验单位应向受检单位提出完整的检验报告。
静载锚固性能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满足下列两项要求:
a
apu
锚固效率系数η a : ≥95% 极限拉力总应变 εapu :≥2.0%
此时,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破坏形式应当是预应 力筋的断裂(逐根或多根同时断裂),锚具零件的变 形不应过大或碎裂,且应按 CRCC/T 0005-2007 5.2.2 的规定确认锚固的可靠性。
6)用于锚固直径15.2mm钢绞线的锚具,1~21孔锚板 的最小直径和最小厚度的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2 孔及以上锚板可参照设计文件执行,生产锚板用的原材 料性能指标不应低于45#钢的要求。
7)锚具零件表面裂缝应采用磁粉探伤的方法进行检测。
10)CRCC/T 0005-2007规定:
a) 锚板强度要求
整机组成: 由主机框架、空心 液压缸、空心负荷传 感器、液压站、微机 测量系统、附件(锚 板等)部分组成。 1.机架是由前后横梁 ,四根承载支柱组成 的刚性框架。 2.液压站由油泵、电 机、油箱、溢流阀、 手动控制阀、预紧装 置组成。 3.微机测量系统部分 :由计算机、试验机 数据采集卡、负荷传 感器、位移传感器、 专用试验软件组成。
锚具、夹具及连接器的检验
1、一般要求
1)生产厂应有设计文件、产品合格文件,该类文件应 具有可追溯性。 2)预应力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 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 3)锚具或其附加上宜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灌浆孔孔 位及孔径应符合灌浆工艺要求,且应有与灌浆管连接的 构造。采用封闭罩时锚具或其附件上应设置连接构造。 4)锚具生产厂家应给出钢绞线直径为15.2mm时限位板 的限位高度,提供钢绞线直径每增加0.1mm时限位高度 的具体参数(CRCC/T 0005-2007)。 5)用于锚固直径15.2mm钢绞线的锚具,1~5孔、6~12 孔、13~17孔、18~21孔锚板最外侧锥孔大口外边缘到 锚板边缘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11、13、15、17mm。
锚具效率系数 按下式计算:
a
Fapu Fpm
F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Fpm-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钢材 试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得出;
静载试验 1)试验装置
1 2 3 4 5 6 7 8 9
≥3000mm
1—试验锚具; 2—对中垫圈;3—穿心式千斤顶;4—承力台 座;5—测量总应变的装置; 6—预应力筋; 7—测力传感器; 8—对中垫圈;9—试验锚具
加载步骤为:按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20%、40%、60%、80%,分4级等速加载,加载 速度每分钟宜为100MPa;达到80%后,持荷时间不 少于30min;随后用较低加载速度缓慢逐渐加载至 完全破坏的最大值Fgpu。
用试验机或承力台座进行单根预应力筋-锚具组 装件静载试验时,加荷速度可以加快,但不超过 200MPa/min;在应力达到0.8 时,持荷时间可以缩 短,但不应少于10min。应力超过0.8 后,加载速 度不应超过100MPa/min。
5.2.2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和观察的项目及要求如下:
f ptk
c)在预应力筋应力达到0.8 f ptk时,在持荷30min 期间,Δa、Δb如不能稳定,表明已失去可靠锚固 能力; d)试件加载至破断时,应记录极限拉力 Fapu 和预应力筋受力长度的总应变 apu 。
f) 对试件的破坏部位与形式,应做出文字描述。必要 时可做出图像记录。 g)夹片在预应力筋应力达到0.8fptk时不允许出现裂纹 和破断;在满足性能要求第2条后允许出现微细纵向 裂纹,不允许横向、斜向裂纹及碎断。因受预应力筋 多根或整束破断的冲击引起夹片的破坏或断裂属正常 情况; h)预应力筋在未达到性能要求第2条之前发生破断时 ,如是预应力筋存在对接焊并被拉断的情况,此试件 不作判定用,另补试件重做试验;
取值,用两端传感器测出锚具和锚垫板前后拉力差值即 为锚具的锚口摩阻和锚垫板摩阻损失之和,以张拉力的 百分率计。试验用的试件不应少于3个,每个锚具进行二 次张拉测试,取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3)张拉锚固工艺试验 可在混凝土模拟试件或张拉台座上进行,混凝土模拟 试件中应包含锚垫板、弯曲或直线管道。用张拉设备进行 分级张拉锚固、多次张拉锚固和放松操作。最大张拉力为 预应力筋的0.8fptkAP。通过张拉锚固工艺试验应能证明: a)预应力体系具有分级张拉或因张拉设备倒换行程需 要临时锚固的可能性; b)经过多次张拉锚固后,同一束内各根预应力筋受力 仍是均匀的; c)在张拉发生故障时,有将预应力筋全部放松的措施。
3)夹片式低回缩锚具的回缩量测试采用两次张拉锚固方 法(需用配套的低回缩千斤顶),试验的张拉力为0.8fptk 。第一次张拉到0.8fptk时,回油夹片跟进锚固;第二次张 拉到0.8fptk时,旋紧螺母后回油锚固。回缩量根据第二次 张拉锚固前、后预应力筋拉力差值计算出。试验用的试件 不应少于3个,取平均值。组装件中预应力筋受力长度应 大于等于3m。 4)锚板及其锥形锚 孔不允许出现过大 塑性变形,锚板强 度应按右图的方法 进行静载承压试验。
解决办法: 办法一:用26t的小千斤顶逐孔预紧各束钢绞线,由 于各孔间距很小,操作比较困难,必须在千斤顶前端加 一条延长管。 办法二:用工具锚限位板的方式,如GB/T143702000 第6.2条图3所示。
3) 加载时间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 试验中发现在80%持荷之后,尤其是90%荷载之 后加载必须以极缓慢的方式进行,否则难以得到满意 的试验结果。 原因:在90%荷载之后,钢绞线开始进入屈服阶 段,初始状态下钢绞线长度的不均、受力不均、夹片 内缩量不同造成的应力差别此时才开始进入调整阶段, 只有经过充分的塑性调整之后,各条钢绞线受力才会 趋于均匀,从而准确地测量出锚具的静载锚固效率系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