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李春颖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讲师、博士
大家好,这一讲我们开始讲《周易》的智慧和其现代价值。
课程前言
《周易》这样一部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还有没有什么具体影响?它对我们现在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当然是有。很多人觉得《周易》是那么老的一部书,它的创作据现在来说,从伏羲算起有七千多年了,七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对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影响吗?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有着远远超越古人的便利,比如我们可以坐飞机,使得过去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现在几天就到了,比如我们有电话,跨越千山万水我们只要打一个电话,然后就能进行便利的沟通,当然在这些科学技术上,我们确实远远超越于古人了,但是我们在关于人生的理解上就能超越古人吗?恐怕不一定,我们恐怕很难有哪个人说,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安顿得很好,自己把自己心灵安顿得很好,好到可以和周公、文王齐名,和孔子齐名,同等境界,恐怕没人能这样说。关于科技的发展,当然是后代比前一代更好,它是一个这样上升的过程。
但关于人生的智慧,关于人生的哲学并每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从生到死,而人的生命的经验是没法继承的,每一个父亲都愿意把自己一生中所有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细细地讲给自己的儿女,但有多少儿女真正是在父亲经历的高度上重新去生活呢?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幼稚到青春期的叛逆,到中年的迷茫,然后可能又到晚年,对这一切有了总结和回顾。关于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我们是不能完整地传承的,我们不可能像科技那样,我们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人,就比巨人更高,远不是这样的。关于生活的经验,关于世界的理解,关于宇宙真谛的把握,这需要我们有一个敏锐的头脑和一个敏感的心灵,并且我们要有一个深邃的,善于思索的这样一种思维系统,这样一种思考系统。所以,在当今社会上,我们再讲《周易》,它仍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着指导意义的。
一、注释《周易》的客观性和创造性
(一)注释《周易》的客观性问题
讲到《周易》,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对《周易》都有无数的阐发和解释。我们在上一讲讲到很多,比如在魏晋时期很多人重视《周易》,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很多关于《周易》的注解,我们现在去翻一翻《四库全书》,仅仅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对《周易》的记载就数不胜数,既然有这么多人曾去注释过《周易》,我们在当前再去阅读《周易》的话,我们要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是不是要读出前人没有读出的新意?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在其中寻找到《周易》创发最初开始要写的是什么,又或者,我们反过来说,如果关于《周易》有这么多不同的记载的话,有这么多不同的阐发的话,那我们现在还能否知道《周易》本身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这是关于经学客观性的问题。
中国学术史上有一个划分,这个划分分为,冯友兰先生是这么说的,在先秦时期,那是一个创发的时代(子学时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从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被采纳之后,这时候中国整个的思想史开始了一个经学时代,在经学时代不再提倡思想的创发,你不能再自己去建造一套理论,这个不符合我们的传统,通常的传统是我们通过去注释经典,通过阐发经典,来发挥我们的思想。
那在这样的注释之中,是不是遏制了我们民族的创造性?是不是遏制了每一个人的创造性?这又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问题。所以,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学术和现在学习的两个核心问题——客观性和创造性。在我们现在学一个知识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思考,首先会在脑中有疑问说,这个东西是真的吗?是真理吗?有没有论证,有没有证据证实?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我们就会在想,这个东西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性,所以我们现在提起来培养人才经常说要培养有创新性的人才,可见我们当前社会上对客观性和创造性这两点的重视。这就要问,我们如此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有如此多的人去注释《周易》的话,那《周易》这个注释本身有客观性和创造性可言吗?
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看一下客观性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不断地去注释和理解、阅读一个经典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它本来是什么含义。有一个历史学家说过,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大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有点诧异,历史就是历史,它为什么是当代史?那是因为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当我们再去写作历史和阅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有不一样的关注点。
比如我们现在看《史记》,《史记》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它在向我们刻画一个什么样的世
界?在《史记》中孔子是《孔子世家》,然后道家和法家连在一起叫《老庄申韩列传》,为什么司马迁会把他们放在一起?为什么孔子是世家,而老子和庄子就只能是列传?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对先秦历史的一个总结和看法,而在我们现在来看,我们是把孔老称的,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巨大的差异,这个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看法。
再比如,我们现在去学历史,我们首先看它的改革史、政治经济史,然后看其每一次朝代更迭过程中的战争,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又和前代看待历史的方式不一样,前代看待朝代更迭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王政,还是一个霸政,这是不是一个合乎道义的战争,而我们现在不是。我们看它的兵法是不是够奇特,我们看它在战术战略上的掌握是不是正确的,这个是我们当代人的关注,我们带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再去阅读历史,我们说读是有学问的,其实不是通过史书摆在那儿,我们就能直接有学问的,而是我们带着学问,并且通过去阅读历史这些书籍,从历史中挖掘一些对我们当前适用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历史都是在我们当下人的重新解读中,然后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发挥作用。
对《周易》的解读也是一样,历朝历代人去解读《周易》的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要去追求七千年前的《周易》什么意思,五千年前的《周易》是什么意思,不是。我们要追求通过阅读《周易》,是否能解决我们当下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所以这样来看这就是一个翻转,不是我们去解释《周易》,而是我们通过对《周易》的阅读,把我们当下的生活,当下的问题与经典建立起联系,我们希望在经典中寻求到解决我们当下困惑和社会问题的一些方法和一些借鉴。这是我们阅读经典的真正用意,这是我们现在说复兴传统文化的真正用意。我们不是要去复兴一个传统文化,我们是要通过复兴传统文化而解决我们当下遇到的困惑,这才是所谓复兴传统文化的真正用意,它的用意仍然是落实在我们今天,所以这样来看,客观性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否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
(二)注释《周易》的创造性问题
另外一个,创造性问题。创造性的问题是说,在一种对经典的注疏中阐发我们的思想中我们是不是更少有创造性?那我们还要问一下,什么是创造性?其实从每一个文明,它最初的文明之光照耀开来之后,从它的这个语言、思维方式奠基之后,这个文明后来所有的发展都必不可少地带着它最初创发时的那样一种思维方式,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不光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也是一样。我们看现在西方很多哲学家,仍然在遇到困惑的时候说我要回归古希腊,我要去通过阅读柏拉图、苏格拉底重新寻求智慧,这难道不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