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课题二来自石油和煤油的两种基本化工
原料(课时1)
乙烯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化学
年级:2013级
姓名:
乙烯(第一课时)
一、教学理念
化学学习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是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化学中的STS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就是引导学生要从化学视角来关心、关注身边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引入对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烷烃性质,提高对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把握能力。
(3)通过从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到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比较、归纳等方法和手段对学习化学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了解乙烯的用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
(2)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成反应原理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七、教学过程
介绍乙
烯的用
途
乙烯可以催熟果实,在我们
生活随处可见乙烯制品。
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
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乙烯
制品。
(聚乙烯丙纶防水材
料)
(聚乙烯保温制品)
(聚乙烯塑料袋)
学生看图片展示和资
料,学习兴趣浓厚,感
受乙烯的重大作用。
将物质的性
质与用途联
系,以用途
展开教学。
烯烃结构的探究【科学探究】
石蜡油主成分是烷烃,实际
加热石蜡油还有一种物质生
成。
(实验装置)
播放石蜡油分解实验视频。
让学生讨论实验所得出的结
论。
【解释】
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石
蜡油的分解产生了可以使酸
性高锰酸钾和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褪色的气态产物,由此
可以推出产物中含有与烷烃
性质不同的烃。研究表明,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
观察实验,思考探究实
验的结论。
学生可能会回答:
这种物质会使酸性高锰
酸钾和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褪色,是不同与烷烃
的一种烃。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理
解结构决定性质。
以石蜡油的
分解实验来
引出一种不
同于烷烃的
烃—乙烯。
让学生理解
到结构决定
性质。
烃和烷烃。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就是最简单的烯烃。
【过渡】
结构决定性质,烯烃的性质与烷烃的差异是由其结构决定的,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下乙烯的结构。
乙烯的结构
【一、乙烯的结构】
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 参
照乙烷分子结构模型以及碳
的四价理论,搭出乙烯的球
棍模型,并写出乙烯的电子
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电脑模拟:演示乙烯结构
小组交流合作,利用乙
烷的球棍模型,拿掉两
个“氢原子”,重新成键,
搭出乙烯的球棍模型。
(电子式)
根据自己搭
建的球棍模
型和教师提
供的比例模
型,从共面、
键角角度进
一步理解乙
烯的结构。
学生亲身体
验乙烷的立
体模型转变
【归纳总结】
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为平面型分子,键角约为120°。
(结构式)
(结构简式)
认真听讲,做好笔
记
为乙烯的平
面模型的过
程,化抽象
为感性,加
深碳四价理
论的理解,
从电子式和
结构式及结
构简式的书
写和电脑模
拟进一步巩
固乙烯的结
构。
深入了解乙
稀的结构
【二、乙烯的物理性质】
【提问】学生思考,可能回答:
通过现象看
本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