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思考

文章摘要:“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在“创设情境”中出现的误区以及引发的深深思考。

主题词:情境创设误区思考

正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适当的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教学中探索实践,激发联想。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然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弄巧成拙,陷入情境创设的沼泽而不能自拔,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一)创设的情境远离教学目标

一次去外校听课,某老师在教学WORD工具栏的使用一课,创设了《三星智力快车》的情境。他先让大家认识主持人,还和学生一起学习闯关的动作,表演魔术等等。然后,这位老师设置了四关,让学生通过闯关学习字体、字号、下划线、底纹、加粗、倾斜等的使用,其中有一关,老师把工具栏的名称用纸的形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记忆,然后遮住这些名称,让全体学生背诵刚才记忆的工具按钮。结果,课堂上背诵声朗朗,学习气氛也不错,可到了最终老师抽查的时候学生还是有很多说不出来。

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这位老师却没能把握住教学目标,整堂课学生的情绪异常高涨,但是部分闯关任务的设置,只是为了拼凑任务而强加于上的,意义不大,忽视了教学目标。就如上面提到的记忆工具栏按

钮这一环节,现实意义并不大,学生没有必要背出工具栏按钮的名称,在实际操作中,看见按钮知道它的作用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信息的来源,一是来自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信息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干扰和弱化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创设的情境仅仅流于形式

还有一次某教师在教学“制作自己的名片”一课。老师引入了福娃“妮妮”,先是“妮妮”的自我介绍,接下去整堂课都是由“妮妮”提出不同的任务,比如:“妮妮想做一张名片,先要怎么做呢?”“妮妮”想在名片中输入名字和联系方式,这又该怎么办呢?”……在教学过程中还出现“妮妮”苦恼的、“感激”的视频。结果,学生兴趣不大,学习效果也不明显。

一个成功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孩子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融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并通过情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然而,某些教师费尽心思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让人感觉只是“花架子”,忽略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让人感觉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这些神似的“情境设计”,实际上是对新课程理念的错误理解,.我们不应该为了情境而情境,而要让情境真正为教学实际服务。

(三)创设的情境远离学生生活

情境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再注意其时间性、地域性、实用性和机动性。创设情境过于呆板,学生很难明理,自然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有位老师在教学“放大——缩小”时设置了这样的情景:老师打开了一张图片,图片上出现了一个小房子和一个高大的灰姑娘。老师设置情境道:“同学们,小屋子太小了,灰姑娘没有办法住,我们能不能利用画图软件中“放大——缩小”的功能,把屋子放大,让灰姑娘住得舒服点吗?”……

帮灰姑娘把房子变大没有围绕在生活的周围,没有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学完之后学生不会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意义。信息技术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老师们完全可以把情境现实化,比如把刚才的情境设置成:小明要去看奶奶,但是家里的篮子太大了,他拿不动,让学生帮小明把篮子缩小(放大和缩小)等等。越是接近现实也就越能体现应用性,更不会闹笑话。作为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选取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来创设情境。这样才能使情境的创设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中的两点思考:

(一)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知识,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

我们知道,一堂好课,不在于刻于制造什么,更不能做作,好比厨师烧菜,主要是菜能合人的胃口,味道好,大家吃了满意。好的情境也是如此,需要设计,但设计不等于作秀,情境的创设应是为提高教学实效而服务的。所以我们的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2、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