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集团战略分析

巨人集团战略分析
巨人集团战略分析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案例分析报告

题目巨人集团经营管理分析报告

院系商学院

班级10级经管1班

姓名第一小组

教师关雪梅

学期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巨人集团战略分析

一、引言

巨人集团命运多舛,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巨人集团演绎了中国知识青年史玉柱冲浪市场经济最惨烈的悲喜剧和最为传奇、商业史书般的财富故事。掌门人史玉柱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福布斯》排名大陆富豪第八位;然后在遭受几乎是毁灭性的失败后,又从负债2.5亿元之巨的全国“首负”,迅速崛起甚至超越过往的成就,成长为身家500亿元的内地新“首富”。下面我们就新巨人集团的环境进行分析,看看赌徒史玉柱是如

何在危难中绝地逢生的!

一.巨人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2.1pest分析

新巨人集团以“脑白金”起家,想必大家都听过“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词吧!从2002年到现在也有近十年的光阴了,脑白金凭着这一句前后矛盾却又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广告走进了千家万户。所以起家时的巨人集团PEST分析也就是中国保健行业的PEST分析。

政治和法律因素

保健品标准和各种规定不完整且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但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保健品行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价格虚高等现象严重化。企业在现有法规下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触犯法规。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用到保健食品里就不能宣传了,似乎治疗作用全没了。

经济因素

从经济角度看,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早已成为保健品行业领头羊。过去的保健品市场,国外跨国公司一直很少涉足,市场基本上被国内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着。不幸的是,在90年代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占领了国内市场,实现了年销售额3亿元的惊人业绩。想想这么大的一个巨头一插足,那脑白金的市场销售额务必遭到了巨大的影响。但众所周知的是,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入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再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个应该算是就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保健品厂商在观察现如今的市场情况下,在产品的销售上做了很大的改进。比如以前的保健品只是自己单位固定销售还有一小部分在药店销售,而现在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甚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这个提高了保健品和消费者的接触机

会,大大促进了保健品市场的需求量。第二个就是产品开始趋向两极分化。以“功能”为主的产品:多用于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因此这类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主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保健品有被人们纳入基本生活用品的趋势。这简直就是保健品行业的一个质的飞跃。第三个是传播方式的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广告宣传力度不够、而且价格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能够直接掌握消费者的第一手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说:“广告,广而告之,是为销售做的最基础的铺垫。”

社会和文化因素

虽然保健品行业在运营过程中市场起伏不定,但是随着日益壮大的消费群体使得保健品的发展潜力大大增加。从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入“信任危机”,这使得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天堂落入地狱。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飙升,想的不再是怎么解决温饱问题,而更多的是怎么才能健康的生活着。所以到2002年3月后,销售额逐渐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我想这可能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吧!

生活水平的变化促使了保健品行业的大力发展。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9%和5.%,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人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在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压迫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了避免不健康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利的影响,人们把目标锁定在了保健品身上,以为靠着保健品就可以万事ok,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还有就是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人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再多者就是越来越多的保健品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带之物。华丽的包装,传奇的疗效已是对更多消费者最大的诱惑,送礼既体面又吉利!

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可创造竞争优势,所以现如今加大科技投入是保健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会和新兴行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使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和开辟新的市场。当前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的变化。WTO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

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国内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在科技含量上,加强科技投人已经迫在眉睫。新技术使企业更多的注重安全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成长的问题,这使得企业饱受各方面的压力!社会上出现的好多负面事件更使得保健品行业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产品。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新型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冲向世界的前列。

五力模型分析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对于巨人集团来说,虽说市面上的保健品屡见不鲜,但脑白金凭着它独特的广告和让客户放心的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得信赖。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屹立在保健品行业的前方,这可能就是由于他良好的功效和独一无二的服务吧!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脑白金等的销售,要依赖于大型超市和连锁保健食品商店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这些连锁机构网点多,销量大,也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脑白金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品质好,不同于一般的标准化产品,并且新产品不断推出,使得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大打折扣。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将努力在现有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脑白金产生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对现有企业反应情况的预期。由于保健食品行业前景看好,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所以总的来说,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比较大。但是对于脑白金目前所处的保健品细分市场,其进入障碍比较多。再说脑白金已有近十年的科研历史,技术含量肯定相当丰厚,难以模仿不说,在品牌效应这个层面上其他企业就逊色了不是一星半点。

(4)替代品的威胁

对于脑白金来说,其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保健食品行业内部。一些天然植物和中草药、真菌等的保健治疗作用,可能会与脑白金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脑白金的售价以及获利潜力,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替代品的出现,使得脑白金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

(5)既有竞争者的竞争

在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常常表现在价格战、广告战、服务战等形式。但是这种状态不会维持太久,当这些厂家的产品线逐渐完善,产品高度雷同时,或者当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兼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竞争格局和激烈程度将发生巨大变化。

2.内部环境

2.1战略与经营目标

对于原来巨人集团的失败,史玉柱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全面冒进的多元化战略方向的失误。老巨人集团先后开发出的服装、保健品、药品、软件等3O多类产品,最后大都不了了之。都没能善始善终,到底是自己野心太重还是管理战略出了问题?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总结出投资产业需要慎重考虑的三个条件:第一应该判断该项目是否为“朝阳产业”;其次是人才储备够不够;还有资金是否足够,目前的现金是否足够;如果失败了是否还要添钱,如果要添钱是否准备得足够多。

因此,新“巨人”业务的发展一再强调安全。第一个项目做成功后,再考虑做第二个项目,一点点往前推进。在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新“巨人”环环相扣地进入保健品、金融行业全面取得成功,史玉柱因此也被成为当时罕见的商业奇才。

l998年,新巨人集团开始运作脑白金项目,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市场打开以后,又把赚到的钱投入其他市场的启动,滚动操作。1998年底占据了全国1/3的市场,1999年底打开了全国市场,2000年成为保健品的状元,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

保健品行业的成功使“巨人”得以重塑信用。并拥有了投资其他行业的财力。随着规模增大,一般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会逐步减少。而行业的利润则呈现爆发性增长的势头!由于自有资本比例较少,一边吸纳储蓄、一边发放贷款,规模增大不仅不会降低自身资产的收益率,反而会提升其收益率。按照以上逻辑,2003年新“巨人”投资3亿元买入银行的法人股股票,所持的华夏银行、民生银行股权价值已经超过130亿元,而且随时可以变现。坐拥上百亿元的市值,新“巨人”完成了重返IT行业的资本积累。于是2OO4年,新“巨人”杀入网游业,开发的《征途》在IT行业同类网络游戏中排名第一。拥有了打造“巨人”的平台。2007年,史玉柱凭借自己超强的商业能力和对网络游戏产品的把握。把新“巨人”推到全球规模最大、规则最严格、历史悠久的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达到42亿美元,成就了近几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商业奇迹。

如今,新巨人集团做百年老店、专注于网络游戏主业的战略意图已十分明确。史玉柱明确表示:反对多元化。下辈子就靠做网络游戏,不会再盖巨人大厦了,上市募集的资金也不可能用来支持保健品业务的发展,总之宁可错过100次机会,不瞎投一个项目。

2.2风险控制与监督

由于有了巨人大厦的失败,史玉柱自称变成了“完全的保守主义者”。为自己制定了铁一般的纪律:“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每时每刻提防公司明天会突然垮掉,随时防备最坏的结果,让企业永远保持充沛的现金流。新巨人集团最在乎的事情,就是公司的现金流和时刻保持财务健康,他所谓的健康状态就是负债率维持在5%的标准上。

史玉柱锻造队伍执行力的第一步,就是从管理好现金流量开始的。“款到提货”是脑白金销售的市场规矩,总部把货卖给各地的经销商,而且大小经销商一视同仁,全部先付款后提货。货款是经销商与总部之间的事情。绝不许分公司染指。每个销售经理的背后,附带多人信用担保。为了提高执行力,新“巨人”为脑白金建立了一个5 0人的纠察队伍,一旦发现分公司弄虚作假或者隐瞒问题。就会对分公司进行处罚。除了这支总部的纠察队伍。省级分公司也有纠察队查市级市场,市级纠察队再查县级市场。实行各级管制制度,内部牵制。正是这种安排,让脑白金的营销团队在各终端非常强势,摆脱了一般保健品企业对于经销商的严重依赖。

2.3信息与沟通

从以前的失败中,史玉柱决定了一件事儿:“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把要他研究透。”十分专注地研究消费者、琢磨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打破以前那些陈旧的规则。自己琢磨规则、创造规则,特别是盯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新巨人集团的产品“脑白金”卖健康,“黄金搭档”卖聪明,他坦然回应:“我的成功没有偶然因素,是我带领团队充分关注目标消费者的结果。”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在脑自金上市前,史玉柱一次次地跑江阴的商场、农村,与300位潜在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江阴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很多老人想吃保健品,但不舍得自己买。于是,史玉柱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使脑白金成为惟一能让自己的营销网络覆盖县级市场的保健品。这种营销管理模式收到了奇效,以至于人们把它称为“脑白金式营销”。这种成功源自于沟通,源自于信息的传递,当然在这一切的事项中信息的收集过程和信息质量的准确性也至关重要。当然,新巨人集团的运营历史有限。在管理与管理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wot分析

(一) 内部优势(S)

巨人集团拥有杰出的组织高层管理者,巨人集团具有杰出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高层管理者史玉柱。俗称“史大胆”,一个商界史书般的创业青年,拥有独特的思维、冒险的精神、和惊人的营销能力。王牌产品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至2007年脑白金连续8年夺得中国保健品单品销售第一名。2003至2007年,黄金搭档在“同类产品销量

排行榜”上折桂,拿到中国组合维生素类产品销量“五连冠”。2007年,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分别获得中国保健品品牌销售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产品的年销售总额达17亿元。公司产品受到全国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创造了一个个销售业绩的神话,成为保健品市场中的领军品牌。黄金搭档团队的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企业凝聚力被业界广泛称颂,有国内保健品界的“梦之队”、“王者之师”之称,是当今中国企业界最具市场营销实战能力的团队之一。公司的不少商战案例被编进MBA教材,众多营销策略被中国的企业界广泛模仿和学习。公司具有以张金龙为首研发团队,已经研制开发出黄金血康等10 多个产品,部分产品已经在试销。如黄金蜂胶、氨基酸口服液以及黄金酒。巨人集团在中国社会上具有较为优秀的品牌形象和良好的商誉,这是成功的一张巨大王牌。

(二)内部劣势(W)

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司是采用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史玉柱一个人说了算。当其决策失误就会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行业不稳,保健品行业内,产品的销售易受其他公司影响,比如在“巨能钙事件”之后,保健品行业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中,下滑幅度在30%左右,脑白金、黄金搭档的销售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下降幅度在10%左右。新产品的影响力:虽然公司也是在研制新的产品,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远远不能跟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相比,应该加大新产品的宣传力度。虽然广告轰炸的效果比较明显,销售增加。但是这也会势必造成人们听觉的污染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会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这就显示了事物的两面性。同时一味靠广告的轰炸也会造成销售的不稳定。集团在实施转向网游的多元化战略后,其各项资源相应发生了转移,从而削弱了在保健品行业持续发展的资源。

(三)外部机会(O)

一般环境中,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中国的孝道文化的底蕴,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消费人群会越来越多。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青年的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多,其消费者人群就会扩大很多,消费需求增长强劲,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

特定环境分析,顾客消费群体的相对稳定。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顾客都会想到购买礼品或保健品去孝敬老人父母。而巨人集团保健品的礼品功能的定位,就使得这一市场相对稳定。

竞争对手的缺陷,保健品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如蜂胶和昂立一号,它们在销售网络、产品功能定位和定价方面存在不足。新市场的成功开发,黄金搭档和五粮液公司一起开发了保健酒和礼品酒合一的黄金酒,并且在春节时期开始打响了广告战役,创造了另一个新的市场。

(四)外部威胁(T)

一般环境下,世界金融危机对市场的冲击。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保健品市场萎缩,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突发事件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其他的一些未预料到的突发事件,如突发的食品保健品等安全事件带来的影响,不利于集团保健品的销售。

特定环境下,顾客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心理也越来越成熟,保健品广告效应减弱。再者就是保健品行业本来就存在很多的竞争产品,他们相互之间都是替代品。如果其他公司的产品或者是在销售以及研发上加大投入,那么就会对黄金搭档公司造成重大的影响。新的竞争对手,保健品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在从事制药的企业它们要是进入保健品行业那也是很容易的。所以公司还必须密切关注其他制药公司的投资动向。

4.战略选择

1.加强自主研发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生物研究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使生物保健品的开发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充实生物保健品的产品链,不断开发具有新的功效的品牌保健产品,扩展产品链条,使产品能满足不同消费主体的需求。提高保健品产品质量,保证保健品的产品质量可靠,功能具有普遍实效,使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

2.营销战略

整合市场渠道,将保健品的主要代理经销商纳入集团客户管理体系中,整合市场销售渠道,保证营销网络畅通高效运转。开发新的细分市场,拓展产品业务覆盖范围。农村市场和特定群体。例如学生也可以作为未来细分市场的主要着眼点。积极扩展产品在二线、三线城市和农村乡镇的覆盖范围。并针对目标市场,实行特定的市场营销组合。逐步实现营销策略转型,打造品牌知名度,发展网络营销。减少低俗广告营销,摒弃“做产品不做品牌”的做法,在重视功效宣传的同时大力进行品牌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发挥团队的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企业凝聚力,培养国际化营销人才,有计划的拓展海外市场。

3.财务战略

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制度,从而保证公司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围绕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制定投资行为约束制度、筹资行为约束制度、成本费用约束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告制度、预算约束制度、现金集中存储和调度制度等财务控制制度。使得企业能够利用财务信息准确的做出决策。

4. 人力资源战略

明确目标人才定位,建设一支多层次、复合性、高效能的团队。最上层是善长资本运营,经营管理专长精英 .第二层是既能写又能说,又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第三层是敬业爱岗,有一定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骨干人员。转变人力资源开发理念,从原始和简单的培训转变到建立现代的人力资源制度。公司视人力资源为最大财富,坚持“以人为本,唯才是举,努力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理念,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完美结合。公司应该为每位新员工量身定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通道,提供丰富的技能与管理类培训,不断沉淀每位员工知识层面的含金量。

5.品牌战略

走多元化、国际化品牌发展道路。在脑白金、黄金搭档的基础上,开发黄金酒;向网游领域进军有:征途、巨人等。2007年,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提升品牌在国际范围类的知名度、美誉度。

5.结束语

从保健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哪个企业,只有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才能够真正的成功。没有哪个是绝对正确的,合适才是硬道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大的方向:一是选择没有竞争对手的产业。也就是开创新的品类市场,唯一的不足就是这种战略具有很大的风险;另外一种竞争战略就是采取差异化策略切割已有的竞争市场。在大方向的领导下派生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新创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财务管理-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一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 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但施

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按原合同,大厦施工三年盖到20层,1996年底兑现,但由于施工不顺利而没有完工。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000万元,其中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三年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而当1996年底大楼一期工程未能完成时,建大厦时卖给国内的4000万楼花就成了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1402孙宇琦 一、背景 案例陈述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学位,有着相当专业背景,敢于在那时辞去公职单干创业,是件很不容易的决定。89年,史玉柱承包了深圳科技工贸公司电脑部,并利用买者信息不对称大打市场广告,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也为创业巨人集团奠定了基础。随后91年,他创业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借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大肆利用广告推销,利用买者缺乏选择性、判断性和比较性的环境,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到93年,巨人就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巨人”企业,年销售额近5亿元,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随后史就成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93年是中国电脑行业遭受“外敌入侵”的一年,随着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94年史玉柱进行第二创业,跳出电脑行业,走多元化发展的扩张之路。四大方面: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个方向。95年,发动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战役,大规模的闪电战术创造出了奇迹,30多个产品上市后15天内,订货量就突破了32亿元,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96年,开始建造巨人大厦,同时伴随着保健品市场的普遍下滑,导致资金短缺,天灾原因,没有能按合同完成大厦20层,4000万楼花成为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债主上门。同时巨人员工停薪两个月,一批骨干离开公司,整个公司人心惶惶。接着舆论哗然,巨人集团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二、史玉柱创业的成功之处 1,抓住了市场需求,敏锐的嗅到了国内市场上缺乏一种中文操作系统,从而推出了汉卡。 2,营销成功,将身上所有资金投入广告,气魄宏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善于整合资源,巨人集团创立之初,家小底薄。史玉柱便邀请全国的电脑经销商座谈,让利推销产品。使其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公司规模 急剧扩大,迎来了巨人集团的第一次腾飞。 4,巨人集团的预期正确。史玉柱看中的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项市场需求都眼光独到,正蓬勃发展。事实也证明,在不同的时期, 这些预期都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5,企业家精神。史玉柱性格果敢,敢于尝试、创新。毅然辞去公务员的职位,转而下海经商。这些,都是其成功必不可少的。 6,不断推出新产品,利用广告、媒体曝光,保持新鲜度,利用消费者选择的盲从性,接受到大量订单,从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 利润。 三、巨人集团衰败的原因 1,史玉柱过于看重负债率,轻视了资金链对企业来说生死攸关的作用。 2,受政府影响过大,不断加高巨人大厦的楼层,脱离了公司实际。 3,规模过大,史玉柱野心勃勃,想要多点开花,导致公司一直张力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巨人集团SWOT分析

巨人集团SWOT分析 (一) 内部优势(s) 1.高层团队 (1)杰出的组织高层管理者 (2)巨人集团具有杰出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高层管理者史玉柱。 “史大胆”——独特的思维、冒险的精神、营销天才 2.业务分析 王牌产品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至2007年脑白金连续8年夺得中国保健品单品销售第一名。2003至2007年,黄金搭档在“同类产品销量排行榜”上折桂,拿到中国组合维生素类产品销量“五连冠”。2007年,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分别获得中国保健品品牌销售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产品的年销售总额达17亿元。公司产品受到全国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创造了一个个销售业绩的神话,成为保健品市场中的领军品牌 3.职能分析 (1)营销能力 黄金搭档团队的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企业凝聚力被业界广泛称颂,有国内保健品界的“梦之队”、“王者之师”之称,是当今中国企业界最具市场营销实战能力的团队之一。公司的不少商战案例被编进MBA教材,众多营销策略被中国的企业界广泛模仿和学习。 (2)研发能力 公司具有以张金龙为首研发团队,已经研制开发出黄金血康等10 多个产品,部分产品已经在试销。如黄金蜂胶、氨基酸口服液以及黄金酒。 4.资源分析 (1)充足的资金来源。一家注册资本为1亿港元的外商独资企业,由巨人投资公司所属健康产业经整合而成,2004年3月以17亿元的身价重组成为香港上市公司四通控股(0409)的子公司。有四通作为其公司的后台,再加上其产品的销售产值等,所以公司的资金来源试较为充足的。 (2)无形资产优势 巨人集团在中国社会上具有较为优秀的品牌形象和良好的商誉。 (二)内部劣势(W) 1.管理团队 管理问题公司是采用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史玉柱一个人说了算。当其决策失误就会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产品组合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以巨人集团为案例 学号:I11514024 姓名:尹会琼专业:经济学年级:2015级 摘要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本人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比较感兴趣。本论文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利弊分析,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从而得出结论:企业进行多元化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战略目标,有稳定的业务基础,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在选择行业时要注意与原行业的相关性;多元化企业的领导要具有驾驭多元化实施过程的能力,还要打造一支与新产业相关的人才团队。本人以巨人集团的案例详细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优势与风险;前提条件;巨人集团案例 引言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这个案例,感想颇多,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是个很有魄力、说干就干的领导者。他感兴趣的领域很多,在这样一个领导者的带领下,巨人集团涉猎许多新领域,有的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后,巨人成功了,后来又失败了。在这样的认识下,本文就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解释 (一)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二)来源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1]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来源,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三)内容 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答案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刘泽辜和平王斌斌李政施崴 一、史玉柱当年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 M系列产品的开发。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销售业绩突破百万大关。而后,成立巨人新技术公司,继而推出M-6401汉卡,实现纯利1000万元。1993年,巨人集团成立8家全资子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最终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2) 有效的促销手段。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后,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使其产品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得到消费者青睐。1992年7月,巨人公司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至珠海,同年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使得内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发展。 (3) 充分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19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所以国内计算机行业竞争小,史玉柱抓住市场机会,开发的M系列产品成为皎皎者,成为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使巨人集团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从案例中可知,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M—6401汉卡销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得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2.8万套,销售量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8月,巨人集团开发出M-6401排版系统,巨人财务软件等13个新产品。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综上所说,巨人集团是在以M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 1994年8月巨人集团提出“二次创业”的构想。其第二次创业属于抓住快速增值消费战略,规模和范围都是非常宏大的。正如案例所说,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元兴建巨人大厦,投资4.8亿元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巨人集团原有的核心资源都具有很大的行业差距,不相匹配,投资风险加大。 三、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集团进行分析,从你的分析来看,它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多元化本质上是对人类能力有限性的一个挑战,专业化是企业自己向着熟悉的领域逐步纵向发展的,相反多元化是企业向着横向发展,推出不同于企业原有的产品甚至是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巨人在实行多元化战略初期即获得惊人的利润,但也给巨人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下面以SWOT理论对巨人集团初期的多元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优势(S)在于:当时的巨人集团从1989年到1993年,已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实力与财力于一体的大集团。正如案例中所说的,1993以后集团仅在一年时间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实现销售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其次,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劣势(T)在于:在巨人开始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候,内部管理秩序由于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而变得混乱。正如案例中所指出的那样,“史玉柱已经预感到了大集团的管理隐患。由于资金的规模急剧膨胀,管理上随之进入“青春期”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特别是1994年初巨人集团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北办事处主任贪污和挪用巨额资金;另一件是参与6405软件开发的一位员工,在离职后将技术司卖给另一家公司,给巨人造成很大损失。这些因素都是巨人在实施多元化扩张中的自身劣势所在。 再次,从外部机会来看(O):伴随国内电脑业务步入低谷,对巨人集团来说此时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产业支柱,当时全国正值房地产热,对于巨人集团来说是一个发展机会。正如案例所说的

分析巨人集团成败的原因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 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巨人以做电脑软件发家,后来又进入房地产,生物工程,每一次扩张的唯一理由都是短期的“高利润”,而忽视了高利润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并且一个产业的高利润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只要该产业没有很高的壁垒,竞争者必然蜂拥而入,而巨人又缺乏在该产业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没有长期的规划,产品研发;脑黄金的成功只是一个好主意加上成功营销的战术上的胜利,巨人对这一胜利明显感到无所适从,管理层,营销网络,生产系统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这样“脑黄金”的成功其实是替巨人揭开了疮疤。“脑黄金”虽然火爆了一把,但究其根本,这只是一个很短期化的投资活动,不是一个在企业远景框架下,基于市场需求树立顾客心中位置的战略扩张。巨人在生物工程领域,把一切都寄托于一个产品,(与案例不符,案例中提到已开发系列产品) 没有长远的诉求,“过把瘾就死”,更难以协调各经营产业间的资源竞争,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控。这种“什么赚就做什么”缺乏大局观的做法无疑是以企业的资本作为赌注的冒险行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巨人

从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条件和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快速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被国际大多数企业实施,我国对于该战略的引进也有二十余年历史,其中成功的典型案例很多,但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因为并非每一个企业都适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 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常常很复杂。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多元化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指市场或政府,内部是指企业自身。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企业内部条件 1.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 量力而行。首先,企业必须拥有剩余资源,并根据剩余资源情况选择适当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一下子涉足过多项目会分散企业资源,特别是超过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就容易造成管理不当导致项目流产。其次,要求原来经营的业务情况良好,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 2.多元化经营要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开发独特 产品、独特技术、独特营销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是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多元经营的重要内部条件。企业在通过多元化经营,在扩宽业务领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或者获得新的核心能力,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巩固现有业务的竞争地位或开拓新的业务。 3.企业多元化扩张取决于企业实力。多元化经营时企业规模扩张的典型形式,企业追求多 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企业内部成长更鼓励关联性多元化,反对非关联性多元化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知识、技能为代表的能力体系,企业科持续成长的能源是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外部条件 1.旧产品需求趋向停滞,新产品或行业处于成长期。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都是有一 定的限度的。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所承担的特定产品市场的劳动分工的份额也是有限的。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企业享受社会分工所造成的收益就会递减。此外,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当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市场需求增长率就会停滞甚至变为负数。企业必须在衰退期到来之前,就进行研究开发,更新换代产品,或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做准备。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摘要 该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巨人集团在投资过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分析了其在投资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通过广泛的查阅文献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方法的要求,较为系统,全面,完整和准确地 进行分析,针对投资决策中的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解决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综合案例分析练习,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系统、准确地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学所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以财务决策为主的管理决策能力。 关键词:巨人集团巨人大厦投资投资决策筹资和融资多元化扩张市场目录 论文正文 (1) 1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 2涉足生物工程领域 (4) 3下面是对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综合性分析 (7) 参考文献 (9)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巨人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商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理所当然,巨人的创始人——史玉柱也成为了商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风云人物。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巨人集团”在成立不到6年就陷入了财务危机,这个噩耗很快传遍了全国,对此人们不仅仅是惊讶,还有更多的是可惜。正因为是这样,很多人对其失败的原因甚为关注,并且展开了许许多多的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投资房地产(巨人大厦)和涉足生物工程领域的失误引起负债结构中出现了恶性债务,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不善,最终陷入了财务危机;有些人认为是由于史玉柱个人的独断专行引来的决策失误导致财务危机;有些人则认为是因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总之,大家各抒己见,自己都有自己所持的原因,本文我个人主要从投资决策问题切入,然后深入浅出的谈一谈具体的解决方法。通过仔细的阅读老师所给的案例后,我发现巨人集团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巨人大厦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二是在生物工程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下面我具体分项分析一下以上两个方面的投资过程和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一、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多番改动施工计划,致使工程预算越来越高,工期也越来越长 本来大多数计划是为了自用才准备建设巨人大厦,原计划 18 层的自用楼后来出来的方案是38 层,当时并没有想到要进军房地产业,因此设计的楼层面积也不是很大。直到1992 年9 月27 日,当时的国务院某位领导视察巨人集团,看到这个楼的位置特别好,就建议由自用楼专为开发房地产上。于是把设计又改为 54 层,后来改到 64 层,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设计单位说 54 层改到 64 层对基础影响不大;二是由于巨人集团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10级 陈佳伟 摘要: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创业的代表,它的兴衰,对于当代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多的启示,而在经济领域也是值得分析的案例。本文就“巨人集团”的兴衰的主要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针对现代年轻人创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阐述,以及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由衰而盛 史玉柱——巨人集团创始人。其集团从事经营的网游、生物科技产品两个行业,曾名噪一时,后来因脱离市场实际以及错误的决策,盲目进行产品和项目投资,特别是斥巨资兴建全国最高的巨人大厦,使他及其集团陷入困境。而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巨人集团”,也成为商界发展史中的经典案例。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的角度分析“巨人集团”兴衰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 一、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的分析 (1)战略规划的失误:当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在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并成长成一个“巨人”时,这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便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管理者战略决策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了激进的外放战略,导致企业资本空虚,资源流失的发生。

(2)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企业打造核心能力,必须要有战略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在这些战略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资源整合,开发出一种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价值资源,而这个价值资源又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这样的企业才可以在市场上持久的发展。巨人集团的发展有三大核心资源:第一,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是巨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第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计算机技术;第三,就是史玉柱第一次创业的核心资源——M-6401桌面排版系统,而这些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前期发展壮大后也随之渐渐流逝。 (3)发展战略的陈旧:在日益开发和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能否长盛不衰关键就在于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在巨人集团遭遇衰落的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战略转变,而是一如既往的实施旧的发展战略,而这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了。 (4)广告的负面效应:史玉柱一直重视广告的宣传,而他对于广告的痴迷也是其他企业家所不及的。虽然广告轰炸的效果比较明显,销售增加,但频繁外加单一的宣传,也会负面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只单单一味的靠广告的轰炸是无法稳定增长销售量的。巨人在保健品行业面对外部诸多威胁的时候,将注意力很多放在广告的营销上,这也让原有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5)缺乏严肃的管理机制: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大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际上实行提一个人说了算的高度集

财务管理-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投资决策案例分析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一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 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

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但施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

对巨人集团的分析

对巨人集团的分析

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堪称商业界的一大奇葩。其集团从事经营的网游、生物科技产品两个行业,曾名噪一时,后来因脱离市场实际以及错误的决策,盲目进行产品和项目投资,特别是斥巨资兴建全国最高的巨人大厦,使他及其集团陷入困境。后来经过改革,在逆境中重生,又从负债2.5亿元之巨的全国“首负”,迅速崛起甚至超越过往的成就,成长为身家500亿元的内地新“首富”。而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巨人集团”,也成为商界发展史中的经典案例。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分析“巨人集团”兴衰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 从几千元起家到荣登《福布斯》大陆富豪榜,顷刻间财富灰飞烟灭,沦落为负债2.5亿元的“中国首穷”,到凭脑白金“咸鱼翻身”,再到踏上网游征途成功赴美上市,史玉柱在商业界的经历堪称传奇。 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在日益开发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企业却日益壮大,长盛不衰。这就关系到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问题。经营单位的战略选择通常有两种。第一种,同心多元化、横向多元化、集团多元化、收缩、剥离-清算;第二种,集中多元化、横向多元化、集团多元化。当巨人集团的电脑行业遭到外敌入侵后,他们开始采用产业多元化的战略。我们认为他们采用的事集团多元化的战略。他们

发动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战役。具体的战略是发展生物工程、房地产等。 盲目多元化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巨人集团本来就是这样的例子。本来,芯片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巨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产业,但这些产业还没做强的时候,巨人集团就盲目涉足生物工程、房地产等产业,最终的结果是矛盾不断暴露,集团不复存在。企业在刚刚起步,能力不是很强时候,不要贪多求大。 此外,公司一直比较重视广告的宣传。虽然广告轰炸的效果比较明显,销售增加,但是这也会势必造成人们听觉的污染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会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一味靠广告的轰炸也会造成销售的不稳定。同时,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心理也愈加成熟,保健品广告效应自然随之减弱。巨人在保健品行业面对外部诸多威胁的时候,它采取这种利用优势、规避威胁的做法,即采取一种多元经营的战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然而,多元化经营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集团无法集中全部资源提升本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巨人集团选择了两个相关性不强的产业,不利于产品的集中研发。 更为重要的是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大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际上实行提一个人说了算的管理机制,全新的行业使其管理效率下降。 对于老“巨人”的失败,史玉柱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全面冒进的多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之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治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缘故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缘故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依旧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如何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进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峻失误导致的,能够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治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儿?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进展的企业,动身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进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差不多要求:资金充足同时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能够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专门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确实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进展往往要通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筑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那个决策做出之前治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巨人集团的兴盛 ①初期资本积累 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产品由于国内技术水平限制都十分匮乏,加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却供给严重不足。此时史玉柱自己开发出来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大大简化了办公排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手头上仅有4000元的情况下,史玉柱“赌”了一把,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做了一个8400 元的广告。后又将获得了的第一桶金10万元全部投入广告。在当时拥有 (1991年4月) ②迅猛发展 主打M—6401汉卡,同时借汉卡打出的名气开发计算机的周边产品。 1993年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万套,销售产量共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紧接着巨人集团在该年内连续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③战略转型: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知名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市场。国内电脑业步入低谷,史玉柱赖以发家的本行也受到重创,巨人公司被迫进行战略转型。 1,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兴建巨人大厦,投资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上海浦东买下了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兴建上海巨人集团总部. 2,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产值总目标是:1995年达到10个亿,1996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100亿。 3,闪电营销--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 1995年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令”,这一天,巨人产品广告同时以整版篇幅跃然于全国各大报。由此“三大战役”全面打响。霎时间,巨人集团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其中保健品一下推出12个新产品。继而,广告宣传覆盖50多家省级以上的新闻媒介,营销网络铺向全国50多万个商场,联营的17个正规工厂和100多个配套厂开始24小时运转,各地公司召集200名财务人员加班加点为客户办理提货手续,由百辆货车组成的储运大军日夜兼程,营销队伍平均每周增加100多名新员工。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从38个发展到228个,人员从200人发展到2000人。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而且很是幸运的是,银行没有完全陷入进去,否则是相当危险和后果严重的。 走向悬崖的第二步险棋 1995年,一个名为“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被提出: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史玉柱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下设八大方面军和30多家独立分公司,各级总经理都改为“方面军司令员”或“军长”、“师长”。 对巨人集团来说,生物工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对这个市场的开拓中,由于不了

管理学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经济学原理分析巨人集团的兴衰 多元化是一般民营企业在第二次创业时所喜欢采用的战略,他们往往认为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在短期内扩大企业规模。但他们忘记了他们涉入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基本上没有经验、人才,只拥有一定的资金。而把资金投入一个未知的黑洞,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带来财务危机,而使时髦的"多元化"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的"滑铁卢"。巨人集团在短短几年中的兴衰为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本案例适用于"战略管理"课程中,用于考察和培训学生对战略选择、相关多元化战略及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认识和运用。也可用于企业管理学课程中,考察和培训学生对"民营企业的第二次创业"的理解。 如何用“计划”方面的知识去分析此案例 最佳答案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外部环境:巨人的失败,最根本的,可以说是没有一套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战略。所谓“量身订做”就是战略选择没有适应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没有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决策没有溶化在环境中,而是孤立于现实的。二广告适量就好,倾听下属建议,选择性的制定比较完善的决策 1) 史玉柱是管理者还是管理人员?处于何层次?职责是什么? (2) 史玉柱具备什么技能?其当年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该集团陷入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 巨人集团面对的环境始终是什么?在集团浮、沉过程中的关系何在? (4) 巨人集团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5)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其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 (6) 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进行分析,此时应采取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