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c小调钢琴练习曲》音乐赏析与演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c小调钢琴练习曲》音乐赏析与演奏【摘要】本文通过对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的介绍以及对其作品《c小调练习曲》(op10,no.12)的音乐赏析与演奏要点分析,使读者对此著名的练习曲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对肖邦的作曲风格和演奏方法有更彻底的把握。
【关键词】肖邦;革命练习曲;音乐赏析与演奏
一、作者生平简介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列德里克·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一生始终将祖国和民族视为自己的生命,通过钢琴抒发爱、倾诉痛苦、发泄愤怒,将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渗透入自己的血液,通过钢琴欢笑、哭泣、歌唱、呼喊,用钢琴作为武器去激励人们,因此被舒曼誉为“藏在花丛里的大炮”。
肖邦,在他那如诗般的音乐中,包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炙热的情怀。他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绝大多数是钢琴作品,而且体裁十分广泛。包括4首叙事曲、3首奏鸣曲、37首练习曲、4首谐谑曲、以及大量夜曲、玛祖卡、波罗乃兹、幻想曲、协奏曲、回旋曲、室内乐等。肖邦的音乐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他突破了传统形式的束缚,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富于个性的创作艺术,丰富了浪漫主义音乐,肖邦既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者。在一生的创作中,为发展波兰民族音乐,丰富世界钢琴音乐的宝库,做出了伟大而不朽的贡献。
二、《c小调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一生共写了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即作品第十号于作品第二十五号的各十二首以及无作品号的三首。它的每一首练习曲既有明确的技术课题,又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完全突破了长期以来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写法,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肖邦练习曲中最吸引人注目之处不在于华丽的炫技性,而在于五光十色的和声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变换,这是他所有成熟音乐的共同特点,但是却最突出的表现在了他的练习曲中,他的练习曲是钢琴练习曲史上的里程碑,它极大的影响了肖邦同时代以及后世的作曲家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及德彪西。肖邦练习曲之所以受到钢琴家的喜爱,就是因为这些练习曲都各有其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容,都表现了浪漫派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
其中,作品第十号又称《十二首大练习曲》,是肖邦题献给李斯特的,《c小调练习曲》(革命)是其中最末一首,同时也是流行最广的一首。它创作于1831年9月,时值肖邦离开祖国前往巴黎,在经维也纳、慕尼黑到德国斯图加特途中,听到了华沙起义失败而陷入俄帝之手的消息,内心沸腾着剧烈的愤怒。肖邦在其日记中写到:“啊!上帝,你还在吗?你活着却不去报仇雪恨!俄国人的罪行你以为还不够吗?——或者,或者你自己也是一个俄国人?!”《c小调练习曲》(革命。op10,no.12)正是在这种万分悲痛的心情下写的,表达了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这也是此曲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的缘由。
三、《c小调练习曲》演奏注意
《c小调练习曲》(op10,no.12)是热烈的快板,4/4拍,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复三步曲式。全曲沉浸在愤怒的激流中,左手上、下行音阶的奔腾音流奏出了热血沸腾的音调,,犹如狂涛;右手的旋律则表现出了作曲家内心的刚毅。
这是一首力度很强的乐曲,前面有九小节类似引子的音乐,一开始就从一个强而有力的且并不协和的属九和弦进入,给人以十分突然与强烈的感觉,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一跃两个八度下行,形成了一种不可抑制的音流。
乐曲开头表现出了肖邦在听到自己祖国厄运时内心中掀起的情感狂澜,无比的愤怒迸发而出,随之而来的是急转直下的情感,仿佛作者直坠入地狱般的痛苦与无助。折扣人心弦的激昂情绪经过了三次起伏,好像作者在痛苦地婉转,翻来覆去无法自制,整个引子使人震惊激愤。
演奏时要注意,右手的和弦要饱满、震撼,指尖将力量迅速的注入键盘内。要有一种直入听众心底的力量,而左手的连续跑动要水银泻地一般的流畅清晰,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感觉,三次起伏要越来越强,好像无助的呐喊。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好浩浩荡荡。
乐曲第一部分主部的主旋律,似冲锋的号角,又似愤怒的哀号,这段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仿佛是愤怒中的抗争,痛苦中的挣扎。丰满的八度和弦和附点节奏成为其最显著的特点,具有英雄、刚毅的气概。此后原
引子中左手的快速伴奏音型,专为大幅度急剧起伏的琶音,紧随的主旋律犹如澎湃的新潮,思绪万千。当主旋律第二次出现时,声音明显减弱,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后面四小节旋律以切分的节奏与渐强的和弦,以及逐渐加强并上行的半音进行,使乐曲的情绪更为激动、高涨,乐曲随之进入中部。
在首部的演奏中,要做好快速行进的左手与右手号角般的呼喊的完美结合。左手的音要流畅、清楚、均匀,节奏与力度都要统一,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感觉。右手以较强的力度奏出主旋律,并富有歌唱性,好像似作者本人的呼喊。(这种音型与节奏伴随整部乐曲,因此作品开头的演奏风格的把握显得更为关键)主旋律第二次出现时要与第一次在力度上形成对比,好像低声的沉思。
中间部开始的八小节带有间奏的性质,它是由引子中的典型节奏变化并模进而来。但他的调性在急剧变换,音调步步向上盘旋发展,乐曲的矛盾冲突也逐步达到高潮,表现出了感情激烈动荡之后极度悲愤的气氛。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了高潮。练习曲的高潮处是一个胜利凯旋的形象,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诗情画意的遐想,而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乐曲后面四小节又回到原调。
演奏时注意中间部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同时也是把乐曲推向高潮的重要部分。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得当,强弱变化比较大。调性变化要清楚。如何妥善处理好调性、力度上面细微的变化是需要演奏
者用心去体会和努力练习的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引子动机的再现,但是主题中出现了三连音的节奏,使得音乐更具有动力感,仿佛悲愤的心情达到了极致。在接近结尾的时候,音乐由强到弱,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它象哭泣,悲悲切切;又象诉说,发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汹涌的澜涛。这肺腑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弹奏时,注意句法,一定要弹清楚,将节奏把握好,注意句子间的连接起伏,注意强弱标记的准确做出。
四、结语
肖邦是一位独特的音乐抒情诗人,从他那发自灵魂深处的自白中,可以领悟到对时代的忧郁和伤感在精雕细琢的形式中发散出迷人的芳香。他的天才甚至将钢琴的局限性也变成美的源泉。对祖国的眷恋和思念,对他自己前途的担忧,使他在音乐中强烈突出了斯拉夫民族因素。并把这一切归入欧洲音乐的主流。肖邦为随之而来的民族乐派开拓了道路。在第一流的音乐家中,肖邦是唯一把创作集中在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地。肖邦练习曲是钢琴音乐史的里程碑。他成功的将练习曲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使得钢琴技术也变得富有诗意,它们将永远在钢琴艺术宝库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将通过对肖邦作品的学习,从中吸取好的艺术养份,来充实提高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演奏,传播钢琴音乐的美。将钢琴作品的内涵、感人之处,传播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