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评易继苍、史奕的合著《近代浙江警察史研究(1903-1949)》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评易继苍、史奕的合著《近代浙江警察史研究(1903-1949)》

◎书评述往思来,向史而新评易继苍、史奕的合著《近代浙江警察史研究(1903 - 1949)》1840年的隆隆炮声迫使中国坠人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面对来自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和宗教的全方位“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开 启了长途漫漫的“救亡”与“图存”之旅。

对拥有 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国而言,这场持续 的、长时间的“冲击”,对普通底层民众来说是一场 无尽的苦难,对知识分子而言则是精神上的崩溃与 煎熬。

面对“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但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先进的中国 人又意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西方的技艺,而是西 方的制度。

一部分开明的官绅和知识分子开始倡 议学习西方的制度,采用西方的警察制度亦在其中。

纵观世界历史,警政史是一个国家历史的重要 组成部分。

由“警察国”走向“法治国”,这是人类社 会进步的表现。

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和迈向法治社 会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警察制度的变迁。

警察制 度的变迁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社会意识、政权组 织、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紧密相连,是整个社会发展 的缩影。

中国维护社会治安的机构和官吏古已有之,但 警察称谓及其相关制度则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因此,中国警政史的相关研究内容也必定始自鸦片 战争。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于警政史的研 究,中国大陆尚处真空状态,台湾地区仅有少量的 论著出现,如王家俭(1984) ;20世纪80年代《中国 警察制度简论》出版,此为建国后大陆第一部研究 警察的著作。

之后经过90年代的发展,及至2000 年以后,警政史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对中国近代 警察史的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迈入发展快车道,然 而其缺陷和问题也极为明显。

首先是研究主题和 内容过于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历史资料的整 理与出版。

需要指出的是,与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 近代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相比,近代警政史的研 究状况仍然十分薄弱。

由于缺乏对既有史观、研究 视角及方法论的独立反思与批判,造成目前的整体 研究水准依然不高,而包括学界在内把警察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这一传统观点依然存在,造成了 警政史研究陷于狭窄而重复的工作之中。

人民公安的发展史

人民公安的发展史

人民公安的发展史
人民公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当时的中国处于动荡时期,治安形势严峻,国家需要建立起一支
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警察力量。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公安就迅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公安部门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改
革和调整。

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安部门开始进行一次长达10年的
整编和重组。

此次改革旨在加强警察队伍的纪律性和专业性,推动警
察工作的现代化。

60年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经历了短暂的动荡时期,这也对人民公安部门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安部门迅速适应了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
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今天,中国的人民公安部门已经成为了一
支高度专业化、稳定可靠、人民满意的警察力量。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
世界舞台中心,人民公安部门也在积极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和威胁。

因此,可以说,人民公安部门是中国政府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国
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之一。

这支队伍经历了多次风雨,但始终坚守着自
己的职责和使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与社会变迁

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与社会变迁

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与社会变迁
刘涛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6)010
【摘要】社会作为一个完整开放的系统,其机构与功能相适应,有什么样的功能需求,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机构,相应的机构存在,必定实现其功能。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警察机构、警察勤务的发展过程,完全是应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制度的发展需求而发展的。

运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近代中国警察发展进行研究,以期正确认识和不断改进当前的警察制度。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刘涛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6
【相关文献】
1.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立法之倒退——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的警察教育立法 [J], 柳卫民
2.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实的全新阐释——评《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 [J], 刘才俊
3.清末警察教育立法:中国近代警察教育法的奠基 [J], 柳卫民
4.南京临时政府警察教育立法——中国近代警察教育法的转型 [J], 柳卫民
5.精深·持平·创新——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研讨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修订本) [J], 李开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安部门工作回顾与展望

公安部门工作回顾与展望

公安部门工作回顾与展望【公安部门工作回顾与展望】近年来,我国公安部门在维护社会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文将回顾公安部门一些主要工作,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回顾部分:一、打击犯罪行动取得重要突破公安部门通过加大对各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公安机关通过跨部门协作和国际合作,成功破获一批大案要案,有效遏制了这类犯罪行为的蔓延。

二、维护社会稳定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安部门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通过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加强对涉及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预警和处置,公安部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三、推进警务改革迈出新步伐公安部门在推进警务改革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通过加强警察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公安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反恐怖、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犯罪等方面的能力,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任感。

展望部分:一、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为了提高公安部门的工作效能,需要进一步推进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数据分析和研判能力,公安部门可以更加精确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公安部门也面临着跨国犯罪等全球性挑战。

因此,加强与国际警务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公安部门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安部门应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要注重打击犯罪等传统任务,还要加强治安防控,应对网络安全、环境污染等新兴领域的挑战,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总结:公安部门在过去几年中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警务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民公安发展史心得

人民公安发展史心得

人民公安发展史心得1. 人民公安的发展历程真的太震撼了!就像一部超级英雄的成长史。

想想看,从过去到现在,他们经历了多少挑战和困难啊!我记得小时候,我们那片的警察叔叔总是特别亲切,大家有啥事儿都找他,这不就是人民公安守护我们的生动例子嘛!人民公安真的是我们生活中的坚实后盾呀!2. 哇塞,了解人民公安发展史后,我真的太佩服他们了!这简直就像是一场艰难的攀登。

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

记得有一次看到警察在街上迅速处理突发事件,那专业和果断,不就是他们发展成果的体现吗?人民公安的发展真的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3. 人民公安发展史,那可真是一部了不起的故事啊!好比是一艘在风浪中前行的巨轮。

以前听爷爷讲过他们那个年代的警察故事,多不容易啊!现在再看看我们身边高效的公安队伍,这变化多惊人呀!人民公安一直在为我们努力着,我们怎能不感恩呢!4. 你知道吗,人民公安的发展史太让人感慨了!就如同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我曾看到过警察们在严寒酷暑中坚守岗位,这不就是他们发展过程中奉献精神的体现吗?他们为了我们的安宁付出了太多,真的太伟大了!5. 人民公安发展史真的超精彩啊!仿佛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回想起那次遇到危险,警察第一时间出现保护我们,这就是他们发展的意义所在啊!人民公安就是我们的守护天使呀!6. 哎呀呀,人民公安的发展真的不简单啊!就像一棵不断成长的大树。

我记得有个新闻里警察为了救群众不顾自身安危,这就是发展带来的力量呀!人民公安真的是我们最可靠的伙伴!7. 人民公安发展史,那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想想以前和现在的治安变化,不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吗?他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能不爱他们吗?8. 哇,了解了人民公安发展史,我才深深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啊!这简直像一次艰难的长征。

看到警察们为了维护秩序忙碌的身影,这不就是他们发展的见证吗?人民公安,好样的!9. 人民公安发展史真的太有意义了!好像是一束照亮黑暗的光。

近10年国内警察权威研究述评

近10年国内警察权威研究述评

㊀ʌ社会公共热点问题研究ɔ近10年国内警察权威研究述评邵力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ꎬ北京100038)㊀㊀ 摘㊀要 近10年来ꎬ国内学界对警察权威的内涵㊁必要性㊁弱化表现㊁弱化原因以及重塑渠道等方面ꎬ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丰硕成果ꎮ但当前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深度不够㊁研究领域单一㊁研究方法需要创新等方面的问题ꎬ后续研究应做到加强实证研究㊁改进研究方法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ꎬ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ꎬ维护警察权威ꎮ㊀㊀ 关键词 警察权力ꎻ警察权威ꎻ弱化ꎻ重塑㊀㊀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教工委 扬帆资助计划 项目 公安机关基层党组织民主集中制运行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JGWXJCYF2016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ꎮ㊀㊀ 作者简介 邵力栋(1994 )ꎬ男ꎬ浙江绍兴人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公安思想政治与文化研究ꎮ㊀㊀ 收稿日期 2019-04-20㊀㊀ 中图分类号 D035.30㊀ 文献标识码 A㊀ 文章编号 1009-1416(2019)04-007-06㊀㊀近年来ꎬ暴力妨碍警察执法的事件屡屡发生ꎮ统计数据显示ꎬ近10年来全国袭警案件年均递增1000起以上ꎬ各地公安机关通报的袭警案件呈现密集趋势ꎮ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威胁到民警身体健康ꎬ也严重威胁到警察权威ꎬ使警察权威弱化的事实进一步凸显ꎮ因此ꎬ警察权威问题受到研究者的特别关注ꎮ近10年来ꎬ学术界在警察权威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ꎮ本文拟对近10年国内警察权威研究作一系统述评ꎬ目的在于总结成果ꎬ指出问题和明晰未来研究方向ꎬ以进一步推进警察权威研究的深入开展ꎮ㊀㊀一㊁警察权威研究的主要议题学者们从多元化的视角探讨了警察权威的内涵㊁必要性㊁存在的问题ꎬ以及重塑渠道等方面的内容ꎬ极大地丰富了警察权威研究的内容ꎮ(一)警察权威的内涵首先ꎬ警察权威的概念界定ꎬ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ꎮ张兆端认为:警察权威是指警察主体在刑事执法和治安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影响和改变一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威信㊁威望等综合影响力[1]ꎮ王文身认为:警察权威是警察组织和个体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使人产生认同的影响力量ꎬ是警察执法与民众认同的统一ꎬ是警察的政治权威㊁组织权威㊁人格权威的结合[2]ꎮ杨志芳认为:警察权威是权威的一种具体的类型ꎬ通过警察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挥作用ꎬ从而达到公众对警察组织和个人的认同与服从[3]ꎮ其次ꎬ对于警察权威属性的研究ꎬ当前还处在一个比较浅显的阶段ꎮ王占军认为ꎬ国家属性是警察的最根本的属性ꎬ警察职权的有效实施是以其国家属性为根本的ꎮ国家实力的强大与否直接制约和决定着警察权威ꎮ警察权威是政治权威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领域的集中反映[4]ꎮ刘燕玲认为ꎬ警察权力是警察权威树立的有效保障ꎬ警察权力的国家属性和法定职责决定了警察所履行的执法活动都是代表国家意志而实施的ꎮ因此ꎬ警察权威是国家政治权威的重要分支ꎬ警察权威的树立代表着国家权威的树立[5]ꎮ谭代雄认为:警察权威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ꎬ警察权力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ꎬ警察权威的树立有赖于法律的保障[6]ꎮ王帅认为ꎬ权力是一种物质意义上的力量ꎬ威望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力量ꎮ警察权威是物质和精神力量融合所产生的影响力[7]ꎮ(二)塑造警察权威的必要性近年来ꎬ暴力抗法㊁恶意挑衅警察权威的现象愈演愈烈ꎬ警察权威每况愈下ꎬ维护警察权威刻不容缓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塑造警察权威的必要性ꎮ邓婉以 和谐社会 为视角说明了塑造警察权威的重要价值ꎮ她认为ꎬ暴力袭警不仅严重侵犯警察的生命健康ꎬ还使作为 国家强制力 的警察权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ꎬ法律尊严也遭受严重践踏ꎮ因此ꎬ迫切需要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控制来维持社会的有序和稳定ꎬ这就需要从树立警察权威着手[8]ꎮ王占军从个体警察的视角论证了塑造警察权威的必要性ꎮ他认为ꎬ警察象征着严肃㊁正义ꎬ树立警察权威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有序平稳的需要ꎮ个体警察的职业信念势必会受到袭警案件频发的影响ꎬ如果当个体警察因职务行为自身利益受损而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时ꎬ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够㊁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等思想顾虑ꎬ从而动摇其职业信念ꎮ这就要求全社会的公众尊重警察个体及其履行职责的行为ꎬ形成尊崇法律和尊重警察的氛围ꎬ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ꎬ从而更有效地树立警察权威[9]ꎮ高烨从依法治国的角度阐释了塑造警察权威的重要性ꎮ他认为ꎬ十八大以来ꎬ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逐步落实ꎬ我国警察权力行使的正规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ꎮ但是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ꎬ警察执法从只依赖国家强制力到依赖民众公信力和强制力相结合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ꎮ当前警察权威弱化的严峻态势需要我们采取周期性较短的保护措施重塑警察权威ꎬ以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要求[10]ꎮ(三)警察权威弱化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ꎬ近年来ꎬ公众对警察的评价五花八门ꎬ警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亦不容乐观ꎬ警察权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ꎬ其表现为多种形式ꎮ纵观学术界的研究与探讨ꎬ笔者总结后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暴力袭警频发暴力袭警 是指执法相对人使用暴力阻碍警察执行公务或者使用暴力直接对警察进行人身攻击ꎬ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等行为ꎮ李怀泽认为:虽然暴力袭警是局部的㊁偶发的ꎬ但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ꎮ暴力袭警必然会影响警察权威ꎬ进而使得社会规则的合法性遭受破坏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大阻碍[11]ꎮ李延军认为:暴力袭警是警察权威弱化的一种极端表现ꎬ它不仅给警察群体带来人身伤害ꎬ也给警察家庭蒙上一层阴影[12]ꎮ孔大为认为ꎬ当前正处于快节奏社会ꎬ公众承受着很大生活压力ꎬ稍有不慎ꎬ就极易爆发负面情绪ꎮ袭警行为频发就是浮躁社会公众心态的一个写照[13]ꎮ2.民众的信任度下降警察权威的削弱ꎬ不仅使得公众对警察群体少了几分敬畏之心ꎬ还使公安机关难以全面履行保障国家安全㊁维护社会稳定㊁保障人民利益的重大职责ꎮ当前ꎬ社会大众的法治意识㊁维权意识越来越强ꎬ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ꎮ因此ꎬ百姓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警察的信任程度ꎮ郑洪明认为:近年来ꎬ公安机关在执法规范化和公正性方面出现了 略微的瑕疵 ꎬ导致公众对公安机关信任度下降ꎬ一小部分群众在事件发生后首先持有的是 怀疑 甚至 反对 的态度ꎬ而不是 中立 或者 支持警察 的态度ꎬ从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警察权威的流失[14]ꎮ3.社会负面舆论蔓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ꎬ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ꎬ使得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爆炸式传播ꎬ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ꎮ戎尽寒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警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ꎬ例如真实信息被歪曲报道ꎬ虚假谣言漫天飞舞ꎬ负面信息被夸大描述ꎬ一些正面典型也被认为有炒作之嫌ꎬ这给警察权威造成极大的冲击[15]ꎮ胡平平认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ꎬ使得人人都有了一个随意发声的 话筒 ꎬ许多不明真相的用户随意转载㊁恶意评论涉警信息ꎬ互联网上 弥漫 着各种涉警负面舆论ꎬ使警察形象急剧下滑[16]ꎮ(四)警察权威弱化的原因警察权威的弱化ꎬ使得警务工作得不到民众的支持ꎬ导致警察执法环境恶化㊁工作效率低下ꎬ最终会造成为民服务质量的下降ꎮ对于警察权威弱化的原因ꎬ学术界从警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ꎮ1.内部因素在警察内部方面ꎬ影响警察权威弱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滥用ꎮ当前警察权力的滥用是公众对警察负面评价的来源之一ꎮ孟德斯鸠说过: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ꎬ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ꎬ有权力的人们会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17]ꎮ王占军认为:社会转型时期ꎬ公安机关内部许多规则界定模糊ꎬ他律监督存在漏洞ꎬ自律又难以保证ꎬ一些警察在私欲的诱惑下丧失了自己的职业底线ꎬ造成了百姓对警察权威的不认可[18]ꎮ李建和认为:现阶段部分民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 重权 思想ꎬ他们把人民赋予的警察权力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ꎬ而把百姓的利益置之不顾ꎬ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ꎬ严重削弱了警察权威[19]ꎮ二是警察素质不高ꎮ张小燕认为:随着公安招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ꎬ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ꎮ但当前公安工作强度大㊁收入不高ꎬ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进入警察队伍ꎮ总体来说ꎬ当前警察素质同实战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20]ꎮ胡光认为:部分警察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心态失衡ꎬ影响到正常的生活ꎬ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行为ꎻ个别警察出现 道德赤字 ꎬ拉低了警察的整体形象ꎻ公安队伍中发生的一些 恶 性事件ꎬ严重损害了警察权威ꎬ降低了老百姓对警察的信任度[21]ꎮ三是警察内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ꎮ公安系统内部构建合理的制度ꎬ对于提升工作效率㊁树立警察权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詹林认为: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的职责划分不清ꎬ出现紧急情况容易造成警力资源的浪费ꎬ且处警方式老化ꎬ导致警务效能的下降[22]ꎮ宫志刚认为:现阶段的警械武器的使用制度也有待改善ꎬ某些领导害怕 枪支出事 而盲目 封枪入库 的做法ꎬ是执法民警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原因[23]ꎮ乔春华认为:现阶段警察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ꎬ限制了执法行为ꎮ警察个人的评价机制㊁责任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24]ꎮ2.外部因素在外部因素方面ꎬ学术界主要从法律保障㊁社会公众认同以及警媒关系等角度进行了如下概括:一是法律保障不足ꎮ宫志刚认为:现有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ꎬ这是导致警察权威难以有效保障的重要因素ꎮ警察执法的保障性法律规定分散且笼统ꎬ原则性强不具有可操作性ꎬ规定泛化而不具有针对性ꎬ警务活动缺乏足够的法律保障[25]ꎮ李海滢认为:当前社会袭警成本较低ꎬ法律震慑力差ꎬ对妨碍执法的行为惩戒不足ꎬ警察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保证[26]ꎮ二是社会公众对警察执法的认同感降低ꎮ权威的基础在于认同ꎬ警察权威也是如此ꎮ吴永生认为:权威代表着 民意 ꎬ反映了公众对警察的信任ꎬ对于警察工作的完成乃至危机的应对与化解ꎬ都起着重要作用ꎬ警察应当重视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27]ꎮ刘宏斌认为ꎬ有些地区不注重警民沟通的方式ꎬ不在意警民关系的建设ꎬ导致公众对其评价很低ꎬ严重损害了警察权威ꎮ因此ꎬ警察权威的获得不仅仅只靠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ꎬ关键还得靠公众内心的认同和服从[28]ꎮ三是媒体报道偏颇且负面舆论剧增ꎮ杨双贺从新媒体视角做了论述: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ꎬ信息传播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变ꎮ一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ꎬ追逐利益ꎬ将涉警信息恶意炒作ꎬ严重影响了警察权威[29]ꎮ王晓楠认为ꎬ公安机关对这些涉警舆情指引力量的不足㊁引导方法策略的失误ꎬ导致负面涉警舆情往往未能及时得到化解ꎬ降低了警察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ꎮ此外ꎬ警察的正面形象宣传不足也是警察权威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30]ꎮ(五)重塑警察权威的途径警察权威的逐渐弱化ꎬ使得如何重塑警察权威的问题成为近几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ꎬ学者们从本体建构和环境建构两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ꎮ1.本体建构方面在本体建构方面ꎬ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来阐释执法权威的重塑:一是执法规范化建设ꎮ刘铭㊁丁翠英认为:首先ꎬ警察做出的执法行为要基于法律授权ꎬ于法有据ꎻ其次ꎬ在执法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执法程序的合法性㊁规范性ꎬ并增强取证意识[31]ꎮ马峰认为:执法过程中对执法相对人的言语要符合法律规定和伦理道德ꎬ不能损害执法相对人的权益ꎬ从而提高执法规范化的程度[32]ꎮ二是职业素质构建ꎮ王占军认为ꎬ作为警察ꎬ应当通过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进行执法活动的支撑ꎬ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ꎬ以此来弥补警察整体权威的不足ꎮ通过进修㊁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升华自己的政治素养㊁业务能力与心理素质ꎬ以适应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对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要求[33]ꎮ袁广林认为:民警要注重培育职业荣誉意识ꎬ公安机关要定期进行组织宣传ꎬ养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ꎬ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感召力ꎬ更好地重塑警察权威[34]ꎮ三是内部制度构建ꎮ警察权威的重塑ꎬ需要制度的充分保障和有效监督ꎮ朝鲁认为:应统筹好机关㊁基层派出所及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ꎬ科学用警ꎬ优化警力资源配置ꎬ提高警务工作效率[35]ꎮ乔春华认为:完善警察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ꎬ构建公安系统内部的反腐倡廉制度ꎬ建立合理的个人评判机制ꎬ强化警察组织对个体警察的支持力度ꎬ为个体警察合理合法地履行职务的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ꎬ这些制度的落实对于重塑警察权威有着重要意义[36]ꎮ高琴心认为:要不断完善警械武器使用条例ꎬ细化警械武器的使用情形ꎬ为民警重塑权威提供 后台保障 [37]ꎮ2.环境建构方面在环境建构方面ꎬ学术界主要从以下三个渠道来论述: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内容ꎬ强化法律的保障力ꎮ陈凤艳认为ꎬ有关警察权益保护的立法还不够完善ꎬ警察权益受损后的各项救济制度还未能真正规定到实处ꎮ因此ꎬ要完善警察权益保护的立法ꎬ包括«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ꎬ切实保障警察的合法权益ꎬ尤其是要对暴力袭警㊁恶意挑衅警察权威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38]ꎮ庞明浩认为ꎬ暴力袭警行为是对国家法律权威和警察权威的公然挑衅ꎬ当前恶意袭警事件数量不断上升ꎬ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ꎮ在目前社会各种矛盾凸显的特殊时期ꎬ应当尽早在刑法中设立袭警罪[39]ꎮ杨忠民认为:在当前设立袭警罪还存在困难的情况下ꎬ应当设立区别于普通妨碍公务行为的惩处措施ꎬ加大对袭警行为的处罚力度[40]ꎮ二是内化民众的执法认同ꎮ警察权威只有获得公众的认可ꎬ警察的执法活动才能平稳规范地运行ꎮ贾鼎认为ꎬ为民办事的质量与效率是群众对公安机关评价最直接的来源ꎮ因此ꎬ民警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态度ꎬ注重服务的结果ꎬ努力为人民谋福利ꎬ有效树立警察权威[41]ꎮ施俊镇认为:畅通警民沟通是获得大众认可的一个重要渠道ꎬ公安机关应积极顺畅与民众沟通的渠道ꎬ客观对待民众投诉ꎬ不回避㊁不包庇问题ꎬ消除民众疑虑ꎬ促进警察与民众之间的了解与良性互动ꎬ确保警察执法真正得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42]ꎮ三是构建良好的警媒关系ꎮ新闻媒体是信息化时代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ꎬ正确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ꎬ可以更好地宣传警察的正面形象ꎮ程琳认为:要把处理与新闻媒体关系的工作纳入到民警日常工作的范畴ꎬ对媒体关于涉警舆情方面的报道ꎬ公安机关要加大话语权ꎬ努力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43]ꎮ王龙天认为:进入自媒体时代ꎬ公安机关要加大社会法治宣传ꎬ让公众进一步意识到随意捏造负面信息㊁恶意损毁警察权威的严重后果[44]ꎮ㊀㊀二㊁警察权威研究的不足之处虽然近10年来我国对警察权威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ꎬ但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深度不够现阶段ꎬ对与警察权威有关的问题既缺少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ꎬ也没有警察权威理论的相关著作ꎮ笔者只能从期刊文献和相关论文中进行分析总结ꎬ权威性不强ꎬ理论支撑性不足ꎮ2.研究领域单一有些重要的研究领域挖掘过少ꎬ多数研究主要侧重于警察权威的弱化原因和重塑警察权威的渠道ꎬ且研究的内容较为相似ꎮ对于警察权威的属性㊁类型㊁特点的研究着墨不够ꎮ例如ꎬ马克斯韦伯将权威分为传统型权威㊁法理型权威和卡里斯马型权威ꎬ警察权威的类型可以借鉴于此进行深入研究ꎮ笔者认为:研究警察权威的类型ꎬ对于认识警察权威本质ꎬ为重塑警察权威提供思路具有积极意义ꎮ当前ꎬ学术界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甚少ꎬ还需进一步加强挖掘力度ꎮ3.实证研究不足现有对警察权威的研究主要运用管理学㊁政治学㊁社会学㊁伦理学的方法进行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ꎬ但实证研究不足ꎬ相关数据的收集也不够全面ꎬ缺少数据分析ꎮ因此ꎬ组织方法㊁环境方法和系统方法等这些研究政治权威的典型方法ꎬ都可以在警察权威研究中予以尝试和借鉴ꎮ㊀㊀三㊁对警察权威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国内学者已经对警察权威的相关问题有了比较全面㊁充分的研究ꎮ笔者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ꎬ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ꎬ提出以下建议:1.拓宽研究领域ꎬ深化理论研究对于警察权威的属性㊁类型㊁特点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ꎬ争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更加全面㊁系统的论述ꎬ进而增强理论支撑的力度ꎮ积极学习国外在维护警察权威过程中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著作ꎬ为我国警察权威重塑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ꎬ以便更好地应对警察权威受损所带来的问题ꎮ2.细化研究类别ꎬ创新研究方法现阶段警察执法权威弱化是多种原因造成的ꎬ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ꎮ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ꎬ有利于深度剖析某一因素对警察权威造成的影响ꎬ从而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ꎮ当前ꎬ文献研究㊁定性研究㊁归纳总结等方法是研究警察权威的主要方法ꎬ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ꎬ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警察权威带来了新的挑战ꎬ传统的研究方法略显单一ꎬ不足以全部覆盖研究的轮廓ꎮ因此ꎬ不断创新研究方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ꎮ比如ꎬ近年来关于警察形象问题ꎬ网络上存在各种参差不齐的舆论ꎬ如何利用网络开展警务工作ꎬ宣传警察正面形象ꎬ塑造警察权威ꎬ需要我们在研究时运用传播学㊁社会学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ꎮ3.理论联系实际ꎬ注重成果转化在立足于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ꎬ要加强实证研究ꎬ以公安实战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ꎬ以情景式和案例式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探讨ꎮ比如ꎬ民众的认同是树立警察权威的基础ꎬ通过警民沟通的情景和处理警民关系的案例来归纳总结ꎬ可以获得民众认可的方法与技巧ꎮ再者ꎬ通过实践引导获得的理论创新再次转化为实践的指导ꎬ即形成 实践 理论 实践 的模式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ꎮ参考文献[1]张兆端.警察哲学:哲学视域中的警察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ꎬ2008:256.[2]王文身.论警察权威[D].山东大学ꎬ2011.21. [3]杨志芳ꎬ郝薇.论警察权威构建 以警察权特征为视角[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ꎬ2015(04):103. [4]王占军.警察权威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8(3):143.[5]刘燕玲ꎬ刘亚妮.论警察权与警察执法权威 以暴力袭警为背景[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0ꎬ26(03):56-62.[6]谭代雄.浅谈当前中国警察权威的下降与重建[J].公安研究ꎬ2010(01):79-82.[7]王帅ꎬ范再峰.警察权威的弱化与重塑 以暴力袭警现象为切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ꎬ2014(06):24-28.[8]邓婉.论人民警察执法权的法律保障[D].暨南大学ꎬ2016.17.[9]王占军.论个体警察权威[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8(03):105-109.[10]高烨ꎬ张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警察权威重塑[J].法制与社会ꎬ2017(12):208-210.[11]李怀泽.暴力袭警:警察权威弱化的危险信号 从社会秩序结构谈暴力袭警产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公安法治研究)ꎬ2006(05):60-63+73.[12]李延军.关于强化警察权威的思考 从警察维权说起[J].福建警察学院报ꎬ2008(05):34-38.[13]孔大为.呼吁设立 袭警罪 维护法律尊严[J].人民公安ꎬ2015(05):33.[14]郑洪明.论警察权威的重塑[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ꎬ2012(03):48.[15]戎尽寒ꎬ周彦宁ꎬ黄建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公安研究[J].2011(02):69. [16]胡平平ꎬ詹林.警务新常态下的警察执法权威重建[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ꎬ2015ꎬ24(06):94-99.[1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61.[18]王占军.社会和谐语境下警察执法权威重构的路径选择[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0ꎬ26(04):60-67.[19]李健和.论警察守法[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4(01):97.[20]张小燕.新媒体背景下警察形象危机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ꎬ2017:56.[21]胡光.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净月学刊ꎬ2016(05):124-128.[22]詹林.论警察不作为问题的解决路径 以派出所勤务工作为视角[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ꎬ2015(01):84-90.[23]宫志刚ꎬ王占军.警察执法权威的法律保障探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2ꎬ28(04):23-28.[24]王占军ꎬ乔春华.论警察执法权威运作的制度建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ꎬ2010(02):65-69.[25]同[22].[26]杨忠民ꎬ张志国.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8(03):140-145. [27]吴永生.警民关系的非对称性与警务监督[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3ꎬ29(05):101-107.[28]刘宏斌.中国社区警务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ꎬ2004(04):18-24.[29]杨双贺ꎬ孙静.新媒体环境下警察权威的重塑[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16ꎬ29(05):59-64. [30]王晓楠.风险社会视角下网络涉警舆情引导路径[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ꎬ2019ꎬ21(02):49-52.[31]刘铭ꎬ丁翠英.警察执法与警察权威 以轻微暴力妨碍执法为视角的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5ꎬ31(06):125-133.[32]马峰.浅谈我国警察权威下降的原因与重塑[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ꎬ2009ꎬ7(04):18-21.[33]同[9].[34]袁广林.警察职业素质论纲:专业化的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7(04):45-51. [35]朝鲁.乌海市公安系统警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ꎬ2018:42.[36]同[23].[37]高琴心.警察武器使用的制度性建构与进路设计[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22(04):44-48.[38]陈凤艳.论警察权力的运行与警察权威的构建[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ꎬ2017ꎬ26(01):124-128. [39]庞明浩.浅析暴力袭警的现状及对策[N].江苏法制报ꎬ2018-10-12(00C).[40]杨忠民ꎬ张志国.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8(03):140-145. [41]贾鼎ꎬ乔菲.警察形象危机的发生逻辑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8ꎬ34(01):122-128.[42]施俊镇.论我国警察执法权威的促进[J].公安研究ꎬ2010(06):45-50.[43]程琳.民警执法权威受损问题探究[J].公安研究ꎬ2013(06):5-11.[44]王龙天ꎬ杨莹.构建和谐警媒关系之道[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ꎬ2017(02):57-61.ʌ责任编辑:赵华明ɔReviewofresearchonpolice'sauthorityinChinainthepast10yearsShaoLidong(ChinesePeople sPublicSecurityUniversityꎬBeijing100038ꎬChina)Abstract:Inthepast10yearsꎬacademiccirclesinChinahaveconductedin-depthdiscussionsontheconnota ̄tionꎬnecessityꎬweakeningperformanceꎬweakeningreasonsandreshapingchannelsofpolice sauthorityꎬanda ̄chievedfruitfulresults.Howeverꎬtherearealsoproblemsincurrentresearchsuchasinsufficientresearchdepthꎬsingleresearchfieldꎬandresearchmethodsthatrequireinnovation.Furtherresearchshouldstrengthenempiricalresearchꎬimproveresearchmethodsandfocusontheconnectionbetweentheoryandpracticeꎬinordertobettermaintainpolice sauthority.Keywords:police spowerꎻpolice sauthorityꎻweakeningofpolice sauthorityꎻreshapingpolice sauthority。

从我国警察队伍的历史变迁看公安编制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警察队伍的历史变迁看公安编制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1 9 5 5 年 5月 ,全 国公 安 部 队
又进 行 了一 次整 编 。国防 部 同年 7
4月 5日中 国人民 武装 警察 部队 正
式成 立 。
部 队 接 受 同 级 公 安 部 门 的领 导 。 公 安 部 部 长 和 省 、 自治 区 、 直 辖 市公 安 厅 ( 局) 长 ,地 、市 、州 、 盟公安处 ( 局 )长 ,分 别 兼 任 武
从| j } 国警察队伍 的历史蛮迁 看公安编制管理改 革的发展趋势
■文 / 王 光 王毅虹 李 侠
我 国 的人 民 警 察 队 伍 是 在 解
的 党 ,党 中 央将 成 为 新 中 国 的领
导核 心 。在 这 个 伟大 的 历史 时 刻 , 党 中 央 决 定 迁 到北 平 ,领 导全 国 的革命 和建 设事 业 。为适应这 一历 史 性 转 变 的 需要 , 中央 警 备 团入 城部队改番号 为 “ 北 平 市 公 安 总
国 务 院 、 中 央 军 委 领 导 下 ,在 地
制 领 导 ,一 部 分 作 为解 放 军 的 组
公 安 部 队 司令 部 , 由罗 瑞 9 即 任 司 令 员 兼 政 委 ,下 辖 2 0 个公安 师 、 3 个 公安 团 ,另外接 收地 方公 安 武
装3 2 万 余人 。
放, 标 志着 中国人民 革命 即将取得 全 国胜 利 ,新 的 国家 政 权 即将 诞 生 ,中 国 共 产 党 将 成 为全 国 执 政
警部队 和总队 、支队 第一政 委 。 另 外 ,列 入 武 警 部 队 序 列 的
月公布了公安部队番பைடு நூலகம், 将原 “ 中
国人 民解 放军公 安部 队”改称 “ 中 国人 民解 放军公 安军 ” 。 1 9 5 7年 1月 , 中央 军 委 在 裁

中国警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国警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国警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国警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

当时,清政府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维持地方秩序,开始在各地设立警察机构,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警察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警察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指的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管理户籍等事务的官员或机构。

然而,当时的警察机构与现代意义上的警察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职责范围也相对较窄。

因此,可以说中国警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即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90年代以来的近代警政研究综述

90年代以来的近代警政研究综述

90年代以来的近代警政研究综述
苏全有;殷国辉
【期刊名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1
【摘要】我国举办近代意义上的警政已逾百年,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近代警政建设的研究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90年代以来,涉及近代警政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警察制度的创立、警察教育的发展、社会贤达与警政、警政的现代化、经费问题等方面.总体看来,成就十分显著.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苏全有;殷国辉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34
【相关文献】
1.中国近代警政史研究综述 [J], 段锐;刘贝
2.近代警政思想研究综述 [J], 党敏;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近代中朝宗藩关系研究综述 [J], 黄泽平;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近代中朝宗藩关系研究综述 [J], 黄泽平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综述 [J], 陈永祥;罗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研究述评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研究述评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研究述评摘要:近代职业警察的发展是我国职业警察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目前,学界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推动了近代警察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本文拟从近代警察制度确立背景、发展变迁、学界对其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随着相关史料的披露和研究方式的创新,近代警察制度的研究仍然拥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其研究成果对当代警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近代警察; 警察发展; 研究述评1.对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研究首先,关于近代警察制度确立背景的研究。

学界主要从历史学、政治学、警察学、行政学的角度分析和追述了警察制度的产生过程及缘由。

历史学分析主要考察了警察制度产生过程,政治学分析主要探讨产生缘由。

当然,这些分析并非泾渭分明,更多的是相互结合。

对近代警察制度产生及其历史变迁的研究。

关于现代职业警察在中国的历史起点,学术界比较一致的将其追溯至19世纪末的清末阶段。

关于中国近代警察的产生、初步发展以及背景原因研究。

学者在关注近现代警察制度的产生原因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近代警察的创设时期——清末。

传统中国,没有专门从事警察的职业或人员。

源于西方的警察制度为何在清末出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等问题是学者们研究近现代警察时比较感兴趣和重点研究的问题。

在警察制度产生的历史考察中,研究者指出,警察制度的建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受到“西方警政制度移植到中国境内的租界示范效应”和“早期改良思想家对西方警政理论的引入与实践”的影响,加之“传统治安体制的式微”,社会动荡不安,列强入侵,危机重重下的中国效法西方警政模式创立警察制度。

开始时,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以黄遵宪为首的维新志士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创立了湖南保卫局,开创了地方警务制度创立的历史。

1900年,在错综复杂、政事纷争、国力渐衰的背景下,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宣布改革官制,推行“新政”,“欲变法以强国,以设立警察为新政之一端”。

中国警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警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西方的警察制度自1902年引入中国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相对于警察制度在中国日益成熟和完备,有关警察史的研究却长时期处于滞后状态。

此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90年代的发展,2000年以后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目前,虽然中国近代警察史的研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明确并解决这些问题,方可使此项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关键词:警察;警察史;研究中国近代开埠以来,鉴于租界巡捕制度的优良以及西方警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一部分上层人士开始倡议采用西方的警察制度,并于戊戌变法时期在湖南试办新式警政。

由于变法失败,警政随后也被废止。

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先于北京、天津等地开办警政,后推行全国,此后历经北京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察制度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但是相对于警察制度在中国日益成熟和完备,有关警察史的研究却长时期处于滞后状态。

新中国成立前,鲜见此方面的史学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方面直至文革前,由于五种社会形态论、宏大的叙事等模式和研究方法在史学界的统治地位,致使其他研究领域,包括对警察的研究,提不到研究日程上来,这段时期,台湾学者对警察史的研究也未以足够的重视。

警察史的研究起步于七、八十年代,大陆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学术空气日益宽松自由,史学领域的拓展和学术视野的扩大,使得研究内容由宏观转入微观,研究对象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细微的方面。

因此说,研究警察的条件逐渐成熟。

另一原因为,新中国警察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总结建警经验时,须参考建国前警察的建设成就,而这一方面的论著却近于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历史工作者进行这一领域的发掘工作。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警察史的研究终于开始启动。

进入新世纪以后,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推进。

海外也由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变化,陆续出版了一些影响较大的论著。

下面拟以时间为序对警察史研究的论著作一简介。

一、早期的警察著述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警察的最早著述是由早期出使或游历西方国家的官绅所做的零星记载。

中国警察的历史发展

中国警察的历史发展

中国警察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警察(一)先秦时期的警察中国先秦时期历经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根据胡存忠、李士珍等学者考证,1尧舜时期,中央即设司空、司徒等九官,地方则置十二州牧伯。

司徒职任在掌职内务,牧伯则系地方行政长官,就此类机关性质而言,很难说不包含警察行政。

夏、商是奴隶制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时期,其警察形态随政治、法律文化的进步,当更趋规范、稳定,因文献缺乏,不能对之做详细考察。

但周代警察制度中有许多内容来自夏、商,如“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2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成熟时期,有关警察方面的内容可以做为整个奴隶制时期警察制度的代表。

西周执行警察职能的主要官员有三种:一是司徒。

主要是对奴隶与平民进行管理,通过积极的教化,防止各类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是司马,掌管兵役与军事行政。

当时军警不分,其军队除战争外,也被用来维护1参见李士珍著:《警察行政之理论与实际》,(旧)中华警察学术研究社1948年版,第9—10页;胡存忠著:《中国警察史》,(旧)中央警官学校警政高等研究班《讲演汇编》第一集,中央警官学校编审处编印1946年版,第81-93页。

2《论语·为政》。

都城和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

三是司寇,主管刑狱,亦兼负刑事及行政警察职责。

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警察制度得到发展,社会治安控制得到加强,法律制度逐步建立。

如郑国子产的大治安思想、鲁国设置的闾伍制等。

(二)秦汉至清朝中期的警察秦统一六国后,废诸侯,置郡县,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中国传统警察进入集权时代。

“集权”是指当时全国的警察权,皆统一于朝廷(中央政府),或者说,各类警察组织行使警察权均代表、体现中央的意志,但并非只有中央政府或中央政府的某一机构才能行使警察权。

秦汉之后两千多年的发展史昭示,君主专制在中央集权中呈逐渐加强的趋势,警察组织也日趋复杂、规范、普遍。

在京城,一般设有专门警察官员,在地方,则由兼理行政、司法之长官兼管警察事宜,而乡村又常以自治组织担任。

警察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警察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927年-1949年)
内政部是全国警政的主要机关,警政司 是其下设的具体执行机构。警政司之外, 内政部还直辖首都警察厅、中央警官学 校等警察机构。 中统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汪伪政权时期
(1939年-1945年)
汪精卫汉奸集团,无政治,无党务, 一切活动就是特务,连警务都是特务 的副生物。
北京正阳门火车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巡警部时期(1905年10月-1906年11月)
清末巡警
2、机构及业务 1)设警政、警法、警保、 警务、警学5个司,是全 国警察事务的最高指挥和 监督机关 2)通过户籍管理和日常 巡查记忆重点探查等举措, 多角度维护社会治安 3、评价 只是一个空架子

民政部时期(1906年11月-1911年)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1912年3月) 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4月-1926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 汪伪政权时期(1939年-1945年)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1945年)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2年1月-1912年3月)
内务部:总揽警务的机关 警务局:内务部所属具体承办警察行政管 理工作的专门机构
※庞杂的北京警政

京师警察厅 京畿军政执法处 步军统领衙门 京师一带稽查处 京师宪兵营
以上这些机关,除警察厅隶属内务部, 由内务总长管辖外,其余都由袁世凯直接控 制。这些机构都豢养秘密侦探,都有监视人 和缉捕人的特权,不受法律约束。
章太炎
赵秉钧
赵秉钧(左)徐世昌(中)毓朗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公安工作历史总结

中国公安工作历史总结

中国公安工作历史总结
中国公安工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建国初期,公安
工作主要是为实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服务的。

20世纪50
年代初,中国公安机关开始大规模开展内务治安工作,建立了一支由
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和人民武装力量组成的警察力量,并开始开展秘密
侦察和破获特大刑案的工作。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安工作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公安机关从一个仅仅负责治安管理和刑事侦查的机构,向一个
涉及信息化、反恐、反间谍、防火、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治
安管理机构转变。

公安部门的职责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此外,
中国公安机关也开始与法制建设、诉讼、刑罚执行、矫正等其他司法
机关保持密切联系。

随着国际新形势、国内新环境和科技发展的不断变化,中国公安
工作日益重要。

公安机关逐渐形成了以警务为主,辅以社区治安、出
入境管理、禁毒、危机处理等多种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的治安管理模式。

同时,在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
专项行动,比如打击网络赌博、网络诈骗、非法采矿和非法野生动物
贸易等活动。

长期以来,中国公安工作在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及为人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公安机关将继续秉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优质服务”
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为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分析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分析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警察”的称呼由来“警察”这个名词在历史上不是我国固有的。

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

而中国开始使用“警察”之名则始于清末。

意大利当代汉学家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在《现代汉语语汇的形成》一书里,做过详细的考辨。

他指出,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清廷的总理衙门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拟定了一份派遣高级官员前往外国访问考察的名单,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俾作为改革的基础。

这一波大臣出洋考察以傅云龙为始,他去了日本、美国、秘鲁和巴西等四国,计为时两年。

傅云龙归来后写了许多考察记,在日本部分即有《游历日本图经》和《游历日本图经余记》两册,书中将日本以汉字书写的“警察”带了回来。

接着,中国第一代日本专家黄遵宪又在所著的《日本国志》里简介了日本的警察制度。

“警察”这个现代名词开始出现。

但中国正式的设置警察却比他们的著作晚了几年。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联军除军事占领外,为维持治安而设了有警察之实的“安民公所”。

八国联军后的第二年,北京模仿联军之制而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

而于此同时,则是袁世凯也在河北的保定设“巡警分局”,置巡警这种职称,警察制度正式登场,取代了以前的保甲团练及捕快。

因此,现代的警察之称源于日本.在语言的形成上,这称之为回归借词,它的意思是,警察乃是汉字中原有的词汇,但汉字的这种用法早已被人遗忘,最后是兜了一大圈,再从日本那里重新找回。

在当代汉语中,这种“回归借词”举之不尽,通俗的“写真”、“人气”、“一级棒”,严肃的如“自由”、“进步”等均属之。

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就有了明确的从事司法审判的司寇,在此之前的夏商时期只是有了监狱这种司法执行机关。

公安工作年终总结回顾成绩展望未来

公安工作年终总结回顾成绩展望未来

公安工作年终总结回顾成绩展望未来一、回顾成绩2021年对公安工作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我们通力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本年度公安工作的回顾总结:1. 社会治安大幅改善在过去一年里,公安机关持续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强巡逻巡防、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案件破案率、追逃工作等关键指标均取得了显著提升。

2. 打击涉黑涉恶犯罪公安机关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涉黑涉恶犯罪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团伙。

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 维护稳定工作有力有效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舆情挑战时,公安机关果断、快速、有力地处置并维护了社会稳定。

通过抓捕在逃人员、化解群体性事件等工作,成功化解了不少潜在危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4. 推动警务信息化建设公安机关积极推动警务信息化建设,加大对技术手段的应用。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提高了警务效率和作战能力。

同时,大力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有效维护了网络空间的稳定。

二、展望未来尽管2021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依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未来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取得更大的进展。

1. 深化改革创新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

加强警务标准化建设,推动科技与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更加智慧、高效的公安体系。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安机关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加大对警察职业化培训的投入,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同时,激励干警们不断学习和创新,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 打造良好警民关系公安机关要持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开展警民联谊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等形式,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公安发展史心得

公安发展史心得

公安发展史心得
1. 公安的发展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想想以前,警察们可能就是靠着两条腿去追坏人,哪像现在各种高科技装备齐上阵。

我真心觉得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咱可得好好珍惜现在的安稳生活呀!
2. 你知道吗,公安发展史真的让我特别感慨!从过去的简单手段到如今的精密布局,这变化简直让人惊叹!就好比从走路到开跑车,那速度提升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3. 公安发展史,那真的是充满了故事啊!以前抓个小偷可能都得费好大劲,现在呢,监控一调啥都清楚了。

这发展真的太神奇了,不是吗?
4. 哇塞,了解公安发展史后,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想想以前通讯不发达的时候,传递个消息得多难,再看看现在,瞬间就能沟通到位,这进步简直像火箭一样快呀!
5. 公安发展史真的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历程!从简单的警棍到各种先进武器,这就像游戏里不断升级装备一样,太酷了吧!
6. 嘿,你想想看公安发展史,那真的是太有意思了!以前可能全靠人力去破案,现在有各种技术帮忙,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7. 哇哦,公安发展史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从过去的摸索前行到现在的有条不紊,这中间得经历多少啊,真的太了不起了!
8. 哎呀呀,公安发展史可太值得琢磨了!就像盖房子,从一砖一瓦到高楼大厦,这一步步走得可坚实了,难道不是吗?
9. 公安发展史,那简直就是一部传奇!以前条件那么艰苦都能守护好我们,现在更不用说了,我们得多感恩呀!
10. 讲真的,公安发展史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不断进步!从过去到现在,这变化真的是天翻地覆,太让人佩服了!
我的观点结论:公安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历程,见证了无数公安人员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同时也要珍惜他们为我们创造的安全环境。

中国近代警政史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警政史研究综述

作者: 段锐[1];刘贝[2]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2]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分局交巡警三大队出版物刊名: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页码: 46-5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近代警政史警察史近代中国
摘要:我国自清末开始举办近代意义上的警政建设,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近代警政史的研究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成果极为有限。

直到近三十年来,该领域研究才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步入较快发展时期,并于警政史整体研究及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对我国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对我国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对我国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刘君玲;匡萃冶
【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20)1
【摘要】20多年来,公安史研究在形成研究队伍、开展学术活动、推出和转化研究成果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深入、不系统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史研究,当前尤其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公安史研究的对象、领域、意义、方法和公安史分期等基本问题,尽快建立公安史学科;大力加强对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公安历史的研究;充分开发、利用档案资料,继续抢救“活资料”;史论结合,进行有深度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正确开展学术批评,积极促进协作交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史研究队伍。

【总页数】6页(P152-156)
【关键词】公安工作;公安史研究;概况;思考
【作者】刘君玲;匡萃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3.65
【相关文献】
1.我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启迪--对我国1978-2002年科学史研究现状定量分析的概述 [J], 苏玉娟
2.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J], 贾泽义;
3.世界设计史研究回顾及对我国设计史研究的展望 [J], 贺佳;尾方义人
4.我国现代公安刑事侦查创新发展史研究 [J], 耿青国
5.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的简要回顾与思考 [J], 李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西方的警察制度自1902年引入中国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相对于警察制度在中国日益成熟和完备,有关警察史的研究却长时期处于滞后状态。

此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90年代的发展,2000年以后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目前,虽然中国近代警察史的研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明确并解决这些问题,方可使此项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关键词:警察;警察史;研究
中国近代开埠以来,鉴于租界巡捕制度的优良以及西方警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一部分上层人士开始倡议采用西方的警察制度,并于戊戌变法时期在湖南试办新式警政。

由于变法失败,警政随后也被废止。

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先于北京、天津等地开办警政,后推行全国,此后历经北京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察制度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但是相对于警察制度在中国日益成熟和完备,有关警察史的研究却长时期处于滞后状态。

新中国成立前,鲜见此方面的史学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方面直至文革前,由于五种社会形态论、宏大的叙事等模式和研究方法在史学界的统治地位,致使其他研究领域,包括对警察的研究,提不到研究日程上来,这段时期,台湾学者对警察史的研究也未以足够的重视。

警察史的研究起步于七、八十年代,大陆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学术空气日益宽松自由,史学领域的拓展和学术视野的扩大,使得研究内容由宏观转入微观,研究对象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细微的方面。

因此说,研究警察的条件逐渐成熟。

另一原因为,新中国警察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总结建警经验时,须参考建国前警察的建设成就,而这一方面的论著却近于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历史工作者进行这一领域的发掘工作。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警察史的研究终于开始启动。

进入新世纪以后,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推进。

海外也由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变化,陆续出版了一些影响较大的论著。

下面拟以时间为序对警察史研究的论著作一简介。

一、早期的警察著述
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警察的最早著述是由早期出使或游历西方国家的官绅所做的零星记载。

1866年,出使欧洲的清朝官员斌椿曾记录伦敦的警察皆穿红衣黑裤,服饰新鲜,马匹雄壮,各持杖巡守无间,1867年,游历西方的王韬对巴黎警察的印象密同梭织,立道左,无不威严[1]。

另外,郭嵩焘、刘锡鸿等出使西方的官员的著述中也都包含西方警察制度的有关内容。

黄遵宪在出使日本期间,对日本国内的警察制度予以较多的关注,其后在《日本国志》一书中对日本的警察制度作了较详尽的介绍[2]。

葛元煦在1876所著的《沪游杂记》对上海租界工部局内的警察作过一些描述,由董事立巡捕头目,分派各种职司。

如修填道路,巡缉街市,解押犯人&&通宵巡绰。

故洋场盗贼潜踪,市肆安谧。

①和当时的国人一样,葛元煦也视租界内的警察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巡捕,这致使其对警察的介绍并未超出传统的观念认识,加以该书的主要目的为外地的游客充当观光指南,因此该书在当时的国内并无太大的影响。

早期维新思想家对警政思想的鼓吹和提倡。

郑观应在其著作《郑观应集上·巡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中主张:一是否定传统社会治安体系;二是引入西方的警察制度;三是设计创办警察方式和方法。

另外,何启、陈炽等早期维新思想家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和主张。

中国最早的学科性质的警察著作为1903年出版的《警察学》(作新社,1903年),该书较系统地阐述了警察的性质、机构、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晚清最后十年又陆续出版了一些该类书籍。

②民国时期,一些在英美等国学习警察专业的留学生陆续归国,在投身警政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著述工作。

1942年,李时珍著《警察行政研究》(商务印书馆,1942年),该书对行政警察的定义、职责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指出当时警政的一些弊端,并
提出具体改进的措施,如集中事权,提高待遇等。

此一时期的其他著作还有余秀豪著《警察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46年)、邓裕坤著《现代警察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年)等。

另外,清末至民国时期,一些省市的警察机关相继创办了警察期刊,如天津警察厅1915年出版的《天津警察杂志》,包括法令、饬文、纪要等内容。

其他的警察杂志主要有:《中央警官学校季刊》、《青岛警察月刊》、《首都警察厅月刊》等。

现在看来,上述著述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警察史研究,但却是研究警察的珍贵史料,对现今的警察史研究来讲,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中国警察史研究的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陆学界对中国警察史的研究处于空悬状态。

此时期,台湾也仅有少量的论著出现。

198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家俭著的《清末民初我国警察制度现代化的历程(1901-1928)》,③此书是台湾方面较早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警察史研究专著。

该书考察了中国警察制度现代化的历程,认为清末警政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这一成就使我国警政得以初具规模,并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80年代大陆代表性的专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警察制度简论》,④此书为建国后大陆第一部研究警察的著作。

该书以论文集的形式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警察的沿革,包括间谍、特务、法医、预审、保甲、户籍、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指出中国古代警察的特点为:(一)军警不分、政警不分,专业警察的职能寓含于军事部门、行政部门及司法等部门之中。

(二)警察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而是保卫皇帝的安全和维护皇帝的统治。

(三)出于对民众统治的需要,在民间基层社会推行联防连坐、保甲等治安组织。

该书内容全面,史料详尽,属于基础性的工具书。

此一时期的主要论文有廖一中著《袁世凯与巡警的创建》《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金旭著《我国近代的警察》(《电大法学》1984年第3期)等。

三、中国警察史研究的发展阶段
中国警察研究史的研究经过90年代的发展,2000年以后,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90年代黄晋祥的《论清末警政演变的历史轨迹》(《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2期)考察了清末警察发展的历程,指出清廷举办警政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直接原因为西方列强的要求和维护统治的需要。

詹延廷的《清末巡警与辛亥革命》(《史学月刊》1999年第4期)一文探讨了巡警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指出在革命发生的过程中,巡警作为一支准军事力量,对维持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一定的作用。

武昌之役后,一部分巡警参加了革命,大部分则陷于分崩离析。

此一时期的论文还有汪勇的《警察巡逻的由来、发展、现状及作用》(《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苏征著《中央警官学校》(《民国档案》1995年第1期)等。

2000年以来,警察史的研究有了较快进展,其特点为大量论著出现,研究向广度、深度发展。

大陆的主要专著为朝延龙等著《中国近代警察史》。

该书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全面的警察史专门著作,全书分为三卷,以丰富的史料,详尽地论述近代警察在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并探究其性质、结构、职能及其主要规章制度[3]。

该书的问世,为警察史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外的代表性专著为美国魏斐德所著的《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该书以一种相关性和连续性的历史观,探讨了晚清改革、国民党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间的联
中国系;抢劫者和革命者之间的联系;警察和罪犯之间的联系;不同背景的特务之间的联系;从1910年的天津警察、1931年的上海公安局到共产党中国之间的联系[4]。

由于该书的视角较为独特,对开启国内警察史的研究思路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