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异同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摘要】随着新的独立审计准则的出台,风险导向审计正式落户中国。
那么,风险导向审计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与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有何不同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风险导向;制度导向;审计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发展到现在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其中: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方法,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而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其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这种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因为它着眼于全面的控制测试,而不是着眼于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即符合性测试),因而要:首先,将客户置于行业、法律、经营管理、资金、生产技术、甚至企业的经营理念等环境中,从各个方面研究环境对审计风险控制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进行评价,将其数量化,归结为固有风险。
其次,在保留制度导向审计优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此时审计人员所研究的是已经扩大了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包括会计控制,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控制,其目的不仅仅是找出薄弱环节,更要研究由于控制的缺陷而产生的控制风险,并对此进行评估。
再次,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的分析评价,审计人员利用审计风险模式,可以把风险量化,确定出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并以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及收集什么性质的审计证据。
审计学之风险导向审计概述(ppt30张)
第二部分
风险导向审计基本要素
风险导 向审计
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定、目 标与程序
证据与 记录
审计模式 的演变
认定与 目标
审计程 序
选取测试 项目的方 法
审计证 据
审计工 作底稿
现代风险 导向审计 基本流程
风险导向 审计产生 的原因
格式、内 容和范围
归档
第五章
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审计模式的演变
二者对比
3、账表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 不采用控制测 试和统计抽样方法,只凭经验选择部分项目进行测试, 所以科学性较差。而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 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 审计。 4、系统导向审计已形成标准化的程序,重视计划阶段, 把评审内部控制系统列为关键阶段。而账表导向审计 没有区分阶段和步骤,在审计之前不存在准备阶段,只 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概况和搜集试算表、总账、明 细表等会计资料。
最近数年,在英美两国的财务报 表审计中,开始强调审计战略,使 用审计风险模式,并积极采用分 析程序。这种审计可以称为风险 导向审计,是迎合高度风险社会 的产物,是现代审计方法的最新 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
1.企业环境的变化; 2.信息系统的高度发展; 3. 经济、产业和业务的日益相 关; 4. 降低审计成本的压力。
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案例1:五粮液的财务保守战略
资料来源:“从五粮液的财务保守行为 看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财务与会 计理财版》2008.3
五粮液的财务结构
五粮液的流动比率和货币资金
五粮液与其他公司和行业的资产负债 率(%)
五粮液的财务业绩
审计学06审计方法
(一)账表导向审计(20世纪40年代之前) 账表导向审计,也称账项基础审计,它适应 早期查错防弊的审计目标,从公司的账目和 凭证出发,检查各项业务分录的准确性、账 簿加总是否正确、总账与明细账是否一致。 (二)系统导向审计(20世纪40年代至今) 系统导向审计,也称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 部控制系统为主要审查对象的一种审计方法 。
1、审计目标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①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 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正比,样本量越大,抽 样风险越低。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应关注以
下抽样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 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 的可能性。 信赖过度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 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 赖程度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 下抽样风险:
总体内所有项目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以使 样本能够代表总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 由抽样结果推断出的总体特征具有合理性、 可靠性。 (二)样本选取的方法 常用的样本选取方法有随机选样、系统选 样、随意选样等几种。 1、随机选样 随机选样是指对审计对象总体或次级总体 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选取样本。例如, 用随机数表来选取样本。随机数表的
可信赖程度与审计风险是一种互补关系,二 者之和为1。 5、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抽样结果可以 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 最大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 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 部控制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 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
(三)风险导向审计(现在) 二、审计方法的体系 现代审计方法体系分为两大类:审计战略方 法和审计技术方法。 所谓审计战略方法就是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 单位审计风险情况,按照审计准则制定适当 审计计划的过程。 其主要方法包括: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 解、审计风险估计、审计重要性确定、重要 性水平分配、审计样本设计、抽样规模确定、 抽样方法选择、审计误差认定、审计证据的
《审计学》自测题
《审计基础》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秦汉时期,()制度日益完善。
A.监察B.御史C.上计D.下计2.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审计机关隶属于()。
A.司法系统B.行政系统C.立法系统D.司法系统3.审计行为是产生于()。
A.剥削B.统治C.受托经济责任D.经济利益4.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经济评价B.经济监察C.经济监督D.经济司法5.在审计工作中,揭示审计对象的差错和弊端,属于审计的()。
A.制约性作用B.促进性作用C.建设性作用D.宏观调控作用6.审计按其主体分类,是审计的()。
A.基本分类B.其他分类C.技术分类D.综合分类7.民间审计,在我国亦称()。
A.查账B.财务大检查C.验资D.社会审计8.对某一特定项目所进行的审计,称为()。
A.局部审计B.财经法纪审计C.专项审计D.民间审计9.一般民间审计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对其进行的财务审计或经济效益审计,属于()。
A.任意审计B.强制审计C.专项审计D.突击审计10.在实际工作中,与审阅法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鉴定法C.比较法D.核对法11.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盘点实物,证实书面资料与有关财产物质是否相符的方法是()。
A.监督盘存B.观察法C.调节法D.直接盘点12.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是()。
A.鉴定法B.调节法C.盘存法D.抽样法13.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是()。
A.属性抽样B.变量抽样C.任意抽样D.判断抽样14.样本的可靠程度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当内部控制系统较健全、有效时,一般可选择的可靠程度为()。
A.95%B.100%C.99%D.90%15.从8000张现金支出凭证中抽取400张进行审计,采用系统抽样法,这抽样间隔数为()。
A.10B.20C.30D.4016.民间审计组织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的审计项目之前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的正式文件是()。
2020注册会计师(CPA) 审计 第二部分 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
第二部分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知识点】审计模式演进01 账项导向审计02 制度导向审计03 风险导向审计1.阶段一:账项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 Auditing),也称为数据导向审计(Data-Oriented Auditing),是审计模式发展的初始阶段,它是以凭单审核为重心,以审查账目有无错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从会计科目入手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
后来又发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和初期财务报表审计。
◆从详细审计(英国)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及初期的财务报表审计(美国),审计的目标基本都是查错揭弊,业务活动的开展则主要是以账面上的会计事项及交易为主线,围绕着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的,因此被称为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导向审计是审计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发展的时间最长,在审计方法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当然,此审计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同时其抽样的办法也主要围绕有限抽样技术。
再有,此类模式下审计主要围绕交易进行,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
2.阶段二: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 Auditing approach),又称系统导向审计,是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之后一种新的财务审计模式。
它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为基础,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审计目标。
它的产生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审计目标的转变密不可分,审计理念亦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带动了审计技术、程序、方法的发展。
■实务界认识到,研究一个客户的内部牵制(控制)系统,特别是会计控制系统,考虑其工作流程和自我检查的效果可以有效地确定客户会计制度的可靠性程度,然后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效果来决定抽样范围,从而制定出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审计程序。
■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存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制度基础审计的实施效果。
■运用实践中审计人员往往对控制环境的了解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导致审计人员在实务中往往跳过对控制环境的评价,直接将固有风险设置为高水平。
【审计实操经验】系统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实操经验】系统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均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或以此为导向性目标,或以此为导向性目标的重要考虑对象。
因此,二者在审计程序和概念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容易导致在审计准则制定和审计教材的编写方面概念的模糊不清。
为规范相关审计概念,完善审计理论,必须了解二者的区别。
两种审计导向模式的区别主要是:①导向性目标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为基础,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据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基础,并据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涉及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检查风险的评估和计算。
②研究和评价的对象——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范围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是传统的二分法因素,主要关注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结构,其内容先是三分法因素,进而又发展为五分法因素。
③审计测试的内容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由两种测试构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由五种测试构成。
④分析性程序和重要性的使用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模式较少使用分析性程序,一职称之为分析性复核,不涉及重要性概念及评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广泛应用分析性程序,涉及重要性概念及评估。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是正常的途径,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家定
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现在只需沉淀,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
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的三种模式。
其中,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制度导向审计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盛行并占主导地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生并逐步被广泛采用。
虽然三者都是审计模式,但却存在着重大差异。
一、制度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不同尽管制度导向审计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都适用于财务审计,都要服从财务审计的目的与要求,但是,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模式,它们存在着如下差异。
1.效率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与账表导向审计模式相比,注重分析产生财务报表结果的过程与原因,减少了对凭证、账表进行直接检查与验证,突出了审计的重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2.程序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进而在重点检查关键控制点的基础上,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则在审查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风险性和异常性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进而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3.审计的内容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可以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会计处理与报告的正确性,而且可以确认和评价财务会计领域以外其他方面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且往往以后者为重点。
它既适用于财务审计,又适用于管理审计。
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是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会计处理与报告的正确性,即会计处理与报告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它主要适用于财务审计。
4.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不同。
采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时,审计人员根据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结果,考虑到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然后确定审查的重点。
而采用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时,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为重要性、风险性和异常性,即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是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固有风险的大小,并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抽取样本的规模。
最新第1章: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原理
会计资料的准确代表了企业行为的准确
内部控制健全,差错少,反之,差错多。
既定审计风险下,固有、控制风险高,则检查风险低,反之,则高。
审计人员条件
掌握相关会计知识
对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深入、全面的了解
重视对企业环境、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
证据来源
会计部门内部
开始有外部证据的取得
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股份公司和跨国公司
内外兼得
优 点
操作简单
①为确定审计重点指明了方向
②解决了因审计范围扩大而造成的审计资源不足问题
强调了审计战略的制定,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保证审计质量
缺 点
①人力、物力耗费大
②抽样误差大
③程序性错误不易发现
无法发现那种刻意隐瞒的舞弊和造假行为
对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要求高
适用单位
业务简单、量小的单位
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股份公司和跨国公司
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模式
项目
账项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审计
制度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目标
检查会计错误和揭示舞弊行为
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
追求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审计技术
判断抽样技术的初始应用
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
统计抽样和分析性检查方法的统筹应用
审计对象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各控制环节
风险导向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魏旭丹摘要: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将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融合运用到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在名称上都涉及到了“风险”的概念,但两者存在诸多差异,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防范审计风险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而拓展的审计新领域。
本文探讨两者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融合运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概述(一)风险导向审计由于传统的账表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存在局限性,不能及时揭露管理层通过集体舞弊逾越内部控制系统的行为,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寻求审计技术突破,198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推出了传统风险导向管理审计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但其在审计实务应用中并不理想,难以有效实现查错防弊的审计目标。
2003年,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 )将审计风险模型修订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强调审计人员把重点集中在出现错报的高风险领域,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结合。
(二)风险管理审计1992年美国COSO 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和监控。
在风险评估中阐明了风险的含义、类别,如何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从而形成风险管理的基础。
2004年COSO 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增加了三个风险管理要素: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同时提出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等概念,使得对风险的定义更加具体明确。
框架报告的发布将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控制转向风险管理,同时审计实务界也开始探索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计领域。
审计模式分析
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的三种模式。
其中,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制度导向审计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盛行并占主导地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生并逐步被广泛采用。
虽然三者都是审计模式,但却存在着重大差异。
帐表导向审计: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方法,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如果它们之间能够勾稽相符,就认为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
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往往只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资料,审计的方法主要是详查法,力图通过大量的凭证审核及其在会计系统内的周转来发现问题。
虽然在这一模式占主导地位的后期,判断抽样已经代替了详细审查,但这只是有限度的抽样技术,因为抽样的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还比较大,而且抽样是完全建立在审计人员自己的经验主观判断之上的。
账表导向审计模式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
这些企业的特征是:(1)审计期间的会计事项相对来说不很多,使总体的规模不大,可以保持较高的抽样比重而不致导致过高的审计成本。
(2)经济业务的性质不复杂,被审计单位的融资方式简单(业主投入资本辅以银行贷款),很少对外投资业务,即使企业管理层有粉饰报表和会计造假的驱动,其制造虚假经济业务的空间不大,更多的是在账务处理上下功夫;业主在很多场合事必躬亲,担心的是雇员、特别是中层业务和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同时,业务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在业务和会计处理上很可能发生差错。
账项导向审计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正是这样的企业经营环境所决定的。
由于舞弊行为的多样化,仅仅着眼于会计过程中的账证、账账、账表的“三相符”,在实践中却难以保证有效地查错防弊,审计人员开始把视野扩展到相关的业务领域,开始从财务部门提供的账、证、表中抽身出来,涉足业务现场(包括生产、营销、仓库等等部门),把核对账实相符纳入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开始关注诸如存货监盘、账款函证、银行对账等审计程序,把“三相符”扩展至“四相符”,由此也登上了通向系统导向审计的阶梯。
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局限性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局限性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兴起的各种背景。
然后,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优势及局限性。
最后,文章联系我国的审计国情,提出目前在我国审计界应慎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观点。
[关键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优势局限性在外部审计方法的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也即风险基础审计,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一、风险基础审计兴起的背景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
审计期望差距(expectation gap)即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执业界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存在差异。
审计自产生至今,始终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这种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使审计人员常常“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G.J.Benston)。
因此,审计界积极探索解决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导致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2.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
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在于不当分配审计资源,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难以保证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
于是,基于成本效益的推动,“一个使得审计人员计划并有效成功执行的审计概念”(斯迪威(Manin C.Stilwell)和艾利奥特(Robert K.Elliott)描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便应时而生。
3.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现代科学的发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
“制度基础审计最大的缺陷是对管理层舞弊进行审计没有效率,因为管理层舞弊往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银广夏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管理层舞弊事件。
与此同时,控制论、计算机审计技术、现代统计理论等为审计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保障。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制度导向审计
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从财务报表 的具体项目开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 试和评价,确定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错报领
域。
审计报告的差异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报告中除了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意见外,还会对被 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和措施。
制度导向审计
审计报告中主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意见,并根据内部 控制制度的测试和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制度导向审计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视,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和测试,找出制度中存在 的漏洞和缺陷。
制度导向审计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制定审计计划、进行内部控制测试、进行实质性测试、形 成审计报告和发布审计结果。
制度导向审计在评估企业风险时,通常会考虑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方面是否存在潜 在的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后,审计 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制定个 性化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审计程序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
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审计人员需要充 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及其变 化,以及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和内部 控制缺陷,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 证据。
VS
最后,审计人员需要汇总审计证据并 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以报告 其审计结果和建议。
结果讨论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效率、审计 质量以及审计风险等方面相对于制度导向审计是否存 在优势,并进行了讨论分析。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风险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 计方法,它们在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审计效 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确 定潜在的重大错报领域,而制度导向审计则更 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和测试。
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
2、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 (1)战略分析 (2)环节分析 (3)剩余风险分析 (4)实质性测试
3、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 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四)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经验风险导向审计
区别点 对风险的认识不同
着重点不同
导向不同
接下表
账表导向审计
审计人员条件 掌握相关会计知识
础
风险为基础
方法
控制测试
分析性程序
程序
了解和评价内部控 分析程序和发现重大
制开始
错报风险开始
对内控的理解 内部会计控制和内 内部控制框架 部管理控制
局限性
(三)风险导向、账表导向、制度导
向审计的区别
账表导向审计
制度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目标
检查会计错误和揭 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 追求审计工作的效率
示舞弊行为
性、公允性
性和效果性
审计技术
判断抽样技术的初 统计抽样技术的应 统计抽样和分析性检
始应用
用
查方法的统筹应用
审计对象
会计账簿、会计报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 检查所有与企业相关
表
各控制环节
的内外部因素
审计原理
会计资料的准确代 表了企业行为的准 确
内部控制健全,差错 少,反之,差错多。
重大错报风险高,则 检查风险低,反之, 则高。
企业规模 • 交易量急剧增多
扩大
• 抽样技术的应用
对内部控 制系统的 依赖
2. 目标的改变
由于受托责任内容出现变化,使审计目标发生了相应改变。
查错揭弊
验证财报的 合法公允
帐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异同
作业:帐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异同论述:1系统导向审计与帐表导向审计的异同相同点:1性质上都是财务审计不同点:1帐表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纠错查弊,系统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说明财务报表的可信性2 帐表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审计,还有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检查证据法、询问及观察法、试验法等。
3 帐表导向审计采用全面详查,系统导向审计采用抽查4 帐表导向审计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系统导向审计则是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目的是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5帐表导向审计是财务审计的初级阶段,系统导向审计财务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6局限性不同:帐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B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有问题项目的事件C由于一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围绕着交易展开的,因此不容易发现程序性错误。
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对于无规律的业务很难发生作用B强调控制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人的因素C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有效的降低风险从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
2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相同点:1他们都建立在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2 程序都是多步骤的3根本目标相同不同点:1风险导向审计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同时考虑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系统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说明财务报表的可信性2审计对象不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是传统的二分法因素,主要关注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结构,其内容先是三分法因素,进而又发展为五分法因素3 方法不同:风险导向审计采用分析程序的审计方法,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审计,还有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检查证据法、询问及观察法、试验法等。
制度导向与账表导向、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制度导向与账表导向、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刘实;许宁
【期刊名称】《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年(卷),期】2003(000)009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刘实;许宁
【作者单位】审计署农林水审计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1
【相关文献】
1.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研究比较 [J], 木雯
2.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 [J], 王琼;陈先丹
3.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 [J], 王琼;陈先丹
4.制度导向与账表导向、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比较 [J], 陈先丹;王琼
5.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审视 [J], 徐宝华;於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审计方法的联系
三种审计方法的联系审计技术和方法是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
归纳起来,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账表导向审计(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二是系统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三是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现在)。
想了解三种方法的联系,先了解下三种审计方法。
一、账表导向审计目标:账表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围绕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和程序。
发展过程: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数据稽核、账簿审计、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全部报表审计等阶段局限性:1.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2.对会计系统不了解,即使采用抽样技术,容易造成重大问题3.以交易为主的审计不容易发现程序性错误。
二、系统导向审计产生:系统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具有较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为前提条件的,伴随着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系统导向审计于20世纪50年代初逐渐走上审计舞台。
审计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和理论上应具备的业务制度;(2)了解被审计单位实际应用的业务制度;(3)详细查明其内部控制中的强点和弱点;(4)评价各个强点和弱点对各主要业务的影响;(5)确认据以编制财务报表的各种记录的可靠程度;(6)保证财务报表与主要记录一致;(7)对所审核账目的合法性、公允性形成审计意见;(8)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意见局限性: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具有局限性,以系统为基础的审计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在强调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人的因素致命弱点: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为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指南和帮助。
三、风险导向审计目标:强调审计战略,要求制定适合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审计计划,要求不仅应检查与会计系统有关的因素,而且应检查企业内外的各种环境因素,不仅应进行与会计事项有关的个别风险分析,而且应进行涉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风险分析。
产生和发展因素: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帐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异同
论述:1系统导向审计与帐表导向审计的异同
相同点:1性质上都是财务审计
不同点:1帐表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纠错查弊,系统导向审计的主要
目标是说明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2 帐表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
控制测试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法
进行审计,还有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检查证据法、询问及
观察法、试验法等。
3 帐表导向审计采用全面详查,系统导向审计采用抽查
4 帐表导向审计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系统导向审计则是以评
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目的是降低
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5帐表导向审计是财务审计的初级阶段,系统导向审计财务审
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6局限性不同:帐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
B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有问题项目的事件C由
于一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围绕着交易展开的,因此不
容易发现程序性错误。
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对于无规
律的业务很难发生作用B强调控制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人的
因素C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
没有有效的降低风险从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
部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
2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
相同点:1他们都建立在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2 程序都是多步骤的
3根本目标相同
不同点:1风险导向审计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同时考虑审计
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系统导向审计的主要
目标是说明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2审计对象不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制
度,其内容是传统的二分法因素,主要关注内部会计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结构,其内容先是
三分法因素,进而又发展为五分法因素
3 方法不同:风险导向审计采用分析程序的审计方法,系统导
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工程
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审计,还有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检查
证据法、询问及观察法、试验法等。
4局限性不同: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对于无规律的业务很难发生作用B强调控制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人的因素C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有效的降低风险从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
风险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理论尚不完善。
B 对执业的审计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5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系统导向审计:A企业界的内部控制系统日趋完善,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可以作为审计的导向B目标的转变C审计对象的规模扩大化和复杂化,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达到审计的目标;D审计界引起系统论与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是审计理论获得新的突破。
风险导向审计:A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B审计组织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 C 系统导向审计的内在缺陷及解决方法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