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习作3 我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开展“晒晒我的新发现”活动,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把新奇有趣的发现记入小组循环观察日记,逐步养成留心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2.借助例文,学习小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的。尝试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在观察中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句顺。

3.重点围绕是否“把自己的发现写得有意思”评价并修改自己的习作,编辑小组“我的新发现”手抄小报,展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开展“晒晒我的新发现”活动,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把新奇有趣的发现记入小组循环观察日记,逐步养成留心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2. 尝试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在观察中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句顺。

难点:

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在观察中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句顺。

三、教学评价设计

1. 习作指导前,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提前一周进行观察,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2.借助观察记录卡与例文比较,在师生对话中推进学生感受小作者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自己的发现的,学习小作者善于观察并且能展开合理想象的好习惯。

3. 习作后,在自主修改、师生共同修改的基础上,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同时渗透修改方法,让学生明白修改自己的习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把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

4.开展班级作文编辑活动,以黑板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习作,注重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组织开展“晒晒我的新发现”观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卡,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可以走进树林、草丛、花园、麦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在观察记录表上,还可以画出自己的观察发现。

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个循环日记本,循环使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新发现,并利用早读进行交流。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谈话导入,交流“发现”,激发热情。

1.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的你经过一周的观察也一定会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下面我们就来晒晒你的新发现。根据每天早读时小组的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两个最为新奇有趣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分享你观察发现的乐趣。

小组内进一步根据循环观察日记,交流推选。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发现,并认真记录的好习惯。

预设一:学校里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细心的你有什么新发现呢?

学生交流:星期一,我来到学校发现海棠花开了;……迎春花发芽了;……教学楼新装了监控;放学路队比上学期整齐了;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比上学期更规范了……

预设二:家里

教师引导:在温暖的家里,在这个最熟悉的环境中,你用你的火眼金睛又有哪些新发现呢?

学生交流:放学回到家,我发现吊兰又长长了一大截;……我家里的小乌龟眼睛上长了一块白色的东西;……爸爸妈妈更关心我的学习了;……70多岁的爷爷迷上了电脑……

预设三:自然界

寒冬已经过去,生机勃勃的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相信,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大树下,草丛中,池塘边,甚至是泥土里,也一定会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对不对?

学生交流:星期天,我来到田野里,发现地里的麦苗返青了;……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盛

开了;……不知名的小虫子爬出来了……

3.教师小结。

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都有我们的发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就能给自己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我们写起文章来就会有内容可选。

(二)采访观察经历,培养观察习惯。

1.开展了一周的观察活动,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多。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观察到这些新奇有趣的事情的,你们愿意告诉我吗?老师想请几位也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同学来做小记者,采访几位观察成功的同学。(选择几位想了解别人是怎样成功观察的学生做小记者,参访几位刚才展示的循环日记中内容新奇有趣的同学)

——要采访别人,首先要考虑好了解些什么?大家都来想一想,关于别人是怎样观察、写观察日记的你最想了解什么?

(征集问题,教师从中提炼教学问题:你是怎样想到在这个地方观察的?观察时你看来多久,想到了什么?观察时除了看看,还做了什么?回家写日记时有没有忘记,又是怎样来做的?要进一步针对学情及时调整)

2.引导总结,习得方法。

听了别人的介绍,你受到哪些启发?

(三)范文引路,学会写下“发现”

过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新发现,想不想把你的新发现详细地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1.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①那土一粒粒的,像细细的沙。②它是深褐色的,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须,像电视机上的天线。③它不停地动着,大概是想接收春天的信息吧!

3.对比着读一读,你觉得哪段话写得好?

课件出示: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文中的小作者不仅会观察,而且还会联想呢!他把一粒粒的新土比作——();把甲虫那长长的须比作了——();不停地动着,他想到——()。

正是由于小作者加入了自己的联想,所以文章才会这么生动、形象、有趣,小朋友在写作文时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变得生动起来。

6.仔细观察,练习说话。

看下面两幅图,按照我们从例文中学到的方法来练习一下,考考你真的学会了吗?咱们比一比,看看谁最会观察,最会想象?

提示: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你的想象?

(图1)(图2)

分组进行,先说后写。

评价时,看看谁能得到三颗星:“发现星”“描述星”“想象星”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用笔表达,描绘“发现”

1.作前激趣:

刘常宁同学用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发现了草丛中可爱的小生命——正在造新房的蚂蚁和摆动长须的甲虫。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观察得那么仔细(板书:观察仔细),调动了所有的感官,用手扒;用眼看;用心想;写得那么有趣(板书:写得有趣),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际活生生的昆虫世界。

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用了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你们想不想把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