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计划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计划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计划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俞惠民310003 杭州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败血症发生率较高,目前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远期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21%的VLBW至少有一次确诊败血症。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于与其他疾病混淆,但病情进展迅速,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需时较长,一些常用的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I/T、血小板计数、微量ESR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差,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理想的早期诊断指标应有明确的界值,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报值接近100%,同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报值应大于85%;能够鉴别病原菌的种类,如细菌或真菌、G阳性菌或阴性菌;能够检测疾病的进展或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等。近年来,针对败血症实验室早期诊断指标的探索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指标两大类。非特异性指标主要有急相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指标主要有细菌DNA检测。 一、急相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由肝脏产生,细菌感染时水平显著升高可达1000倍以上,病毒感染一般不升高,特异性较高,检测方便快速(POCT)、价廉,但反应相对延迟,暴露于微生物产物6-8小时开始升高,敏感性相对较低,在严重的局部感染时可能不升高,而在其他情况也可见升高,如手术、组织损伤和疫苗接种等。连续测定不升高有助于排除败血症。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主要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合成,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PCT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裂解成氨基末端PCT,32个氨基酸的CT和21个氨基酸的降钙蛋白。PCT是11号染色体上降钙素I基因(CALC-I)的表达产物。无感染时,甲状腺外CALC-1表达被抑制,限于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健康人血液中浓度非常低而稳定,< 0.05ng/ml。细菌感染时诱导全身各种组织(肝脏,其它如单核细胞、脾、肺或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CALC-I表达和PCT连续性释放入血液循环反应快速,感染开始后3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达到峰值。临床评价PCT敏感性较CRP 为高,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81%和79%。PCT水平变化与病情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抗生素疗程。但新生儿出生后有一过性增高,<3天的新生儿正常界值应根据日龄进行矫正。 血清淀粉样物质A(SAA)家族包含不同的表达产物,急性期SAA(A-SAA)和结构性SAA(C-SAA)是两种主要的表达产物。急性期SAA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有10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人体中由11号染色体上的SAA1和SAA2两个等位基因共同编码。生理情况下,人体血浆中A-SAA的含量极低,但当机体遭受感染、创伤时,急性期SAA会在短时间内升高1000倍。在体内,SAA通过细胞因子IL-1、IL-6、TNF-α介导的信号转导在肝脏生成。临床研究表明,SAA 反应较CRP快,在早期诊断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中具有高的灵敏性(100%)、特异性(93%)以及阳性预测率(96%),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报警”指标,尤其是促炎细胞因子IL-6、IL-8等,早期即快速反应增高,然后刺激肝脏合成CRP等其他炎症介质,故其敏感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脐部或局部皮肤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多有关。 4.潜在并发症出血倾向、休克。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 1.1.体温过高者,调节环境温度,解开包被,补充足够水分或温水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剂、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以防体温不升。 体温过低者,置温箱或采用暖水袋保暖,使体温恢复正常范围。体温不稳定者,2~4小时测体温1次,待体温平稳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 1.2.按医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护士应熟悉所用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配伍禁忌。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现已少用;头孢三嗪类和头孢他啶类以影响凝血机制,使用时要观察有无出血;用青霉素类药物,要现用现配,确保疗效。因治疗败血症疗效较长,故应保护血管,有计划交换穿刺部位。 2.保护性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3.保证营养供给

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4.清除局部病灶的护理 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脐部有感染者,有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涂2%碘酊,每日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刺破前、后用酒精消毒),拭去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破溃、鹅口疮,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破损感染时,应给与及时处理。 5.营养不足的护理 坚持母乳喂养,少量多次,耐心喂哺。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以保证营养供应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天测体重1次,作为观察疗效和喂养情况的评估标准。 6.病情观察 6.1.观察有无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如面色青灰、哭声低微、频繁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面肌小抽动等。 6.2.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气促、口周发绀、口吐白沫等肺炎的表现。 观察有无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速、皮肤黏膜出血点等休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症状和体征。如出现上述并发症表现时,随时与医生联系,对患儿重新评估,按相应并发症护理。 7.新生儿败血症的健康教育 7.1.向家长讲解本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7.2.指导家长如孩子发生脐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就医。 7.3.指导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正确方法。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儿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标准

费县人民医院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科室: 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 新生儿颅内出血 (3)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4) 感染性疾病: (5) 先天性感染 (5) 新生儿败血症 (6)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6) 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 (6) 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8) 小儿出血性疾病: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10) 血友病 (11) 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12)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治 (13) 慢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15)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17) 先天性心脏病 (19) 一、室间隔缺损 (19) 二、房间隔缺损 (20) 三、动脉导管未闭 (21) 四、法洛四联症 (21) 五、大动脉转位 (22) 六、主动脉缩窄 (23) 七、肺动脉瓣狹窄 (2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5) 儿童期糖尿病 (26) 川崎病 (30) 心肌炎的诊治 (31) 哮喘的诊治 (32) 小儿结核的诊断 (33) 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 (34) 腰推穿刺 (35) 腹腔穿刺 (35) 胸膜腔穿刺抽液 (36)

胸膜腔穿刺抽气 (37) 胸骨穿刺 (37) 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1、诊断规范 (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 (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 (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 (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 (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 2、治疗规范 (1)医师熟悉本科疾病治疗常规和疗效标准。 (2)一般病例治疗方案由主管医师制定,疑难危重病例治疗方案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制定。 (3)非本科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治疗方案。 (4)重大疾病和特殊病人治疗方案应会诊讨论决定,必要时实施多科联合会诊。 (5)治疗方案和主要治疗措施有明确记录。 (6)有创性治疗措施应由上级医师审批。 (7)造成器官功能损害的治疗措施须经科主任和医务科审批。 (8)修改治疗方案应有上级医师指示。 (9)因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应明确记录并报上级医师。 (10)主要治疗措施应在确诊后及时实施。 (11)禁止滥用药物或过度操作(按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及血液制剂)。 (12)抢救病人时,值班医师应立即到达现场开展工作并报告上级医师,二线医师15分钟内到达现场,需要会诊讨论的应于1小时内实施。 (13)抢救病例须经上级医师指导,重大抢救由科主任直接指导,多科抢救由院医务科协调。 (14)抢救记录应于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完成。 手术科室治疗规范 (1)认真执行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严禁超越权限实施手术。 (2)择期手术术前应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手术方案有上级医师审批意见。 (3)重大手术须经会诊讨论决定手术方案和时机。 (4)严格执行术前谈话和签字制度。 (5)当日术前术后病人应有口头或书面交班。 (9)术者及麻醉师手术前一日查看病人,检查术前准备情况。 (10)中、大型手术必须实施术中监护。 (11)术中更改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出现紧急情况,应报上级医师或紧急会诊决定,并通报病人家属签字认可。 (12)择期手术住院 5日内实施(特殊情况除外),急诊手术当日实施。 (13)传染病病人手术应严格实行隔离措施。 (14)手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在手术室或ICU稳定生命体征后方可送回病房。 (15)按时完成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及术后记录。 (16)禁止擅自实施非本专科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规范 (1)术前诊断明确。 (2)术前应完成相关检查。 (血常规、血型、感染筛查、交叉配血、凝血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肝肾功 能、心电图、胸片、专科特殊检查)。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17T17:52:49.3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颜莉莉[导读] 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易新生儿死亡及严重后果。 颜莉莉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39001) 【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253-01 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易新生儿死亡及严重后果。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现将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21例败血症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资料 21例患儿均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男13例,女8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16例;体重≤1500g 1例,1500~2500g 12例,≥2500g 8例;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6例;发病年龄0~7天12例,感染因素:羊膜早破4例,胎儿窘迫3例,皮肤黏膜感染1例,脐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孕母感染3例,原因不明2例。 2 护理措施 2.1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 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2.2保证营养供给所以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 2.3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病原菌未明前,可选择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选择用药。 2.4清除局部感染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2.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每4h监测T、P、R、BP的变化,如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2.6健康教育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讲解与败血症发生有关的护理知识、抗生素治疗过程长的原因,取得家长合作。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卫生出版社,2003:342-348. [2]张文辉,王军,张绍美,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26(2):172-174. [3]宋韶鸣.新生儿败血症[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5):233.

儿科规培制度

一、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新生儿内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对新生儿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有较详细的了解,并能独立处理;熟悉新生儿内科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执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新生儿内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通过在新生儿内科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新生儿内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地书写病历,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新生儿内科临床教学工作。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新生儿(2~3个月) 1. 轮转目的 掌握:新生儿的分类;足月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巨大儿等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护理特点;新生儿的病史询问及病历书写;新生儿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熟悉:新生儿、早产儿的喂养及用药(包括抗生素)及补液特点、新生儿输血适应证。 2. 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 正确进行新生儿全面的体格检查不少于 3 例。 四、参考书刊 胡亚美等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刘湘云等主编.儿童保健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最新版. 朱宗涵等主编.小儿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最新版. 中国医师协会编著.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训练丛书——临床医师分册、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最新版.

新生儿败血症(修)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Septicemia)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1.诊断 (1)易感因素①母亲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有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母 亲产道特殊病原菌 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②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不洁接生史,产前产时侵入性操作等。③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 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 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 尿布皮炎及脐炎;肺部感染。 (2)病原菌 ①在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主要见于早产儿, 尤其是长期动静脉插管者;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较常见;气 管插管机械通气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多见;皮肤化脓 性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②医源性感染通常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如肺炎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 ③念珠菌在晚发型败血症也可见。 2.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①早期表现精神差,自发性活动减少,吸吮无力,哭声减弱,很快可进入不吃不动,面 色差,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凉。 ②体温改变:发热(多见于体壮儿)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早产儿)。③黄疸:有时是败 血症的唯一表现,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黄疸迅速加重与无法解 释的黄疸;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2)各系统表现①皮肤粘膜:硬肿,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 感染,淤点淤斑,口 腔粘膜有挑割伤等。 ②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NEC,后期可出现 肝脾肿大。 ③呼吸系统:气促、青紫、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④神经系统症状: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和烦躁不安、前囟紧张及四 肢肌张力增高。 ⑤心血管系统:心律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 纹,脉细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少、无尿,肌张力低下。血压降低。 ⑥血液系统:可合并血小板较少、出血倾向,表现为淤点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 ⑦泌尿系统感染,脓尿。 ⑧其他:可合并骨关节化脓性炎症,表现为某一肢体自主活动减少和一个关节的红、肿、 热、痛;骨髓炎及深部脓肿。 3.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1

1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修改)(1)

发布部门:护理部页数:1 / 4 发布日期:2015/11/10 文件号:HL-B(WZCG)-017 审核人:顾建芳 修订日期:2016/5/25 版本号:1.1 批准人:禹宝庆 一.护理常规 1.定义: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 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2.观察要点 2.1观察患儿有无反应差,嗜睡,发热或者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体重不增的症状。 2.2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提示有脑膜炎的可能。 2.3观察患儿有无出现面色青灰或紫绀或有双吸气,呼吸暂停出现,提示可能有肺炎或呼 吸衰竭等,若呼吸浅表,心率超过160—180 次/分,提示可能有心率衰竭。 2.4观察患儿黄疸情况,有时候黄疸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常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 或者黄疸迅速加重或退后复现。 2.5查看患儿皮肤,粘膜,脐部或者其他部位的蜂窝组织炎,甲床有无感染。 2.6观察患儿有无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等应考虑感 染性休克或DIC,应立即与医师联系,积极抢救。 3.常见并发症及处置 3.1化脓性脑膜炎 3.1.1特殊的表现:由于前卤,后卤及骨缝未闭,常有前卤隆起或饱满等颅内压增 高表现。眼部异常:有两眼无神,双目发呆,凝视远方,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 大小不等。 3.1.2处置: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遵医嘱运用抗菌药,观察药物毒性反应。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若体温超过38.5℃时, 遵医嘱予以物理降温,防止惊厥。 3.2感染性休克 3.2.1处置:注意保暖、供氧(8~10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严密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尿量、神志。及时的建立静脉通路后,根据医嘱给予补液, 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4.护理问题 4.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有关 4.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 4.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食欲缺乏及摄入不足有关 4.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 5.护理措施 5.1常规护理 5.1.1维持体温稳定,当体温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以保暖措施,适当增加被服 等;当体温过高时,遵医嘱予以物理降温及多喂开水。保持病室整洁、调节 适宜的温湿度。 5.1.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加强巡视补液部位,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 5.1.3观察病情的变化,加强巡视,注意患儿的面色、体温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

新生儿出科自我鉴定

新生儿科实习鉴定 神经外科实习轮转结束后,就来到了新生儿科。现在在新生儿科的三周实习时间差不多结束,有点不舍,不舍得这里的小病人和老师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工作积极,态度诚恳、虚心求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三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在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指导下,我掌握了新生儿蓝光治疗、淋浴、盆浴、鼻饲、喂奶、动脉采血和静脉留置针等护理操作技术;掌握了心电监护仪和输液微量泵的使用;熟悉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了解了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早产儿的护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知识也不断地积累。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此非常感谢护士长和科室老师们的指导,特别要谢谢我的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的教导。记得第一次进入病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病房很干净,病床突然小了一号,看到的都是些小朋友。当看到这些孩子时,我会从心底的可怜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面临死亡的考验。现在想想,不由得感叹: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再也没有比生命的存在更具有意义的事情了!篇二: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短短的1个月儿科实习即将结束,回想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似乎在尝试无味瓶里的味道一样。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面对的是个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更让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医术高,更要懂得如何和他们沟通。对待患儿和蔼可亲,态度良好,虽然有些时候会遇到很多焦虑的患儿家属口不择言,而我们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宽容。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心情,孩子生病,谁的心里都会着急万分的,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为患者服务,力争做到最好。每天接触很多患儿和他们亲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们的职责正是捍卫健康的生命。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儿科的特点及儿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今后,我会继续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各科室的老师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儿科护士实习自我鉴定: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无菌观念强,基本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篇三:实习护士出科自我鉴定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所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的概念 感染由微生物入侵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叫做感染。 感染发生中的微生物因素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入侵门户等。单以数量而言,其致病数量经58个菌体;吸入1~10个结核杆菌10个菌体即可,霍乱弧菌为口途径,伤寒杆菌为1010个菌体,志贺菌属则可使人受到感染,一般来说,病原体的数量愈大,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愈大,一旦大量病原体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病情较重,反之则潜伏期长而病情较轻,或不发病。 致病力是指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能力,这种能力时病原体粘附于宿主体表、侵袭组织、产生毒性物质和抗拒、逃避宿主防御的各种能力总和。现分叙如下: 1、粘附病原体能否粘附于表皮细胞,能否引起感染的第一环节,如导致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菌株带有P-1菌毛,可与泌尿道上皮细胞的糖脂结合。 2、侵袭组织和在体内繁殖扩散某些病原体对组织侵袭力弱,附于粘膜后并不侵袭粘膜上皮细胞,仅在局部生长反之,产生毒素致病,如霍乱弧菌、产毒素大肠杆菌。某些病原体侵入粘膜,孳生反之,产生毒素,破坏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形成病灶或溃疡,但不进入血流,如志贺菌属、非伤寒沙门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等。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可产生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酶,有利于其进入表层下组织后进一步蔓延,并侵犯附近入血流向全身扩散。 3、抗拒宿主防御机能肺炎球菌、肺炎克雷白菌(肺炎杆菌)的荚膜、链球菌属胞壁成分M-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O”抗原均有抗吞噬作用。 4、毒素一般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前者是细菌繁殖时分泌的蛋白质或多肽,可直接损伤组织。内毒素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壁的脂多糖。 有病原体虽然是感染性疾病必备的条件,但是否致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只有在病原体数量大、毒力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也受外界干预因素影响,如抗菌治疗,侵入操作,气候变化等。 感染类型:分四类 1、病原体被清除 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如胃酸)或特异性免疫使病原体不能定植而被清除,如给志愿者口服铜绿假单胞菌后,部分被胃酸杀灭,部分成为过路菌而被排出体外。 2、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省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称为病原携带状态(如带菌状态、带病毒状态、带虫状态)。 慢性携带﹥3m 急性携带﹤3m 病原携带共同特征:能排出病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 病原携带,常不易为人们识别,在HAI中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隐形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仅引起宿主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度组织损伤。无明显的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但宿主能排出病原体。 感染的结果,一部分人的病原体被消除,另一部分人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甚至持续携带成为健康带菌者。

新生儿败血症36例临床病因分析 邹文凯

新生儿败血症36例临床病因分析邹文凯 发表时间:2013-11-04T13:39:22.437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作者:邹文凯 [导读] 邹文凯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①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②以体温异常(43.6%),少哭、少吃、少动(57.7%),皮肤黄疸(66.7%)为主的临床表现。③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87.2%)。④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为80%以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选择抗生素。注意新生儿脐部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感染减少该病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383(2011)11—0165—01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种类与地理位置、年代变迁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率与宿主的敏感性、地区、经济状况和围产因素有关【1】。为了解近年来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2001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36例,诊断依据文献【2】。入选病例均详细记录性别、年龄、胎龄、出生情况、临床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抗生素治疗情况。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抗生素治疗前经股静脉局部严格消毒后采血5ml30min内送细菌室培养、检测。血培养瓶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放入普通35°孵箱孵育8~12h,菌种鉴定采用API鉴定系统。药物敏感试验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的药敏试片,采用M-H琼脂纸片扩散法。 2 结果 2.1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胎龄<37周27例(61.5%),37周30例(38.5%)。发病时日龄7d20例(25.6%),8d28例 (74.4%)。感染途经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其中皮肤感染9例(24.4%),脐部感染21例(26.9%)呼吸道感染6例(25.6%),原因不明1例(23.1%);临床表现:体温异常34例(43.6%),少哭、少吃、少动45例(57.7%),皮肤黄疸52例(66.7%)为主。皮肤硬肿15例,肺出血6例,呼吸暂停4例。外周血象WBC<10x109/L28例占35.9%,WBC(10~20)x109/L15例占19.2%。 2.2 血培养结果:78份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以上3种病原菌共68例(87.2%)。其他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他肠杆菌共10例(12.8%)。 2.3 临床药敏实验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为95%~100%;对阿米卡星、菌必治、头孢噻肟钠耐药率为35%~53%;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80%~90%左右,对阿米卡星、菌必治、头孢噻肟钠耐药率为65%以下,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8%以下。 2.4 治疗及转归:本组病例均按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配合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输新鲜血等综合治疗。78例中治愈70例,未愈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病死率5.1%。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新生儿败血症按发病时间【3】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生后72h内)和晚发型败血症(生后72h后),通常发展中国家以早期发生为主,这与母亲和产时的高危因素有关。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发病时日龄72d占25.6%,8d占7 4.4%,以晚发型败血症占绝大多数,这与本组国围产期保健密切有关。本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缺乏特异;表现以反应迟钝,少哭、少吃、少动占57.7%,皮肤黄疸占66.7%为主,多数病情轻微,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新生儿不明原因的黄疸应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常规血培养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外周血象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有的不升反降,与细菌毒力及新生儿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3.2 药敏试验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随着年代、地域不同而变迁,而且,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致病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并出现多重耐药,是现代临床医学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本组资料致病菌中葡萄球菌感染占全部病例的87.2%,明显高于国内谢永强【4】报道的70.1%。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已经不适宜在目前作基础药物。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诺氟沙星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但其副作用大,临床使用受限,不宜作为首选;其他抗菌药多表现为耐药,特别是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率相当高(均超过80%)。新生败血症的治疗时多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选择有效的副作用少的抗生素,辅以支持疗法,本组治疗效果病死率为5.1%低于文献【5】报道报道10.52%。 3.3 预防:由于新生儿败血症以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应在分娩后加强对新生儿皮肤及脐部护理。并将护理方法告知其父母注意围产期,尤其是脐带脱落时加强脐部护理以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为减少早发性败血症的发生,对于产科并发症如胎膜早破、母亲产前感染出生的新生儿应严密观察,并于产后常规应用抗菌素。由于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之一,而此病原菌具有附着表面,产生细胞外粘液的特性,感染途径主要是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及皮肤接触。因此,必须加强各种导管的消毒和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和清洁以便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预防发病。 参考文献 [1]徐放生,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2005,12(1):6—7。 [2]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8,26(2):163。 [3]朱建幸,新生儿感染临床流行病学及诊治策略【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67。 [4]谢永强,邓秋连,陈卓瑶等。广州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探讨(附261例检测报告)【J】。新医学,2004,35(6):344—346。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

一、诊断 (一)易感因素 1、母亲的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母亲产道特殊细菌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 2、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产前、产时侵入性检查等。 3、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尿布性皮炎及脐部、肺部感染等也是常见病因。 (二)病原菌 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长期动静脉置管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G-)菌较常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G-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 (三)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1)体温改变:可有发热或低体温。 (2)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3)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4)休克表现:四肢冰凉,伴花斑,股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降低,严重时可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各系统表现 (1)皮肤、粘膜:硬肿症,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感染,皮肤烧灼伤,瘀斑、瘀点,口腔粘膜有挑割损伤。 (2)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期可出现肝脾肿大。 (3)呼吸系统:气促、发绀、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NICU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_0

---------------------------------------------------------------最新资料推荐------------------------------------------------------ NICU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NICU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早产儿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奶、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有关。 4、自主呼吸受损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护理常规: 1. 维持体温稳定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检测。 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 55%~65%。 2. 合理喂养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 提倡母乳喂养,无法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间歇鼻饲喂养、持续鼻饲喂养,能量不足者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并合理安排。 每天详细记录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满足能力需求。 3. 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 1 / 17

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 出现发绀时应查明原因,同时给予吸氧,吸入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 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 85%~93%为宜。 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 反复发作者可遵嘱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 4.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 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巡回记录,防止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5.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数,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 健康教育: 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等,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小于胎龄儿护理诊断 1、窒息的危险与宫内慢性缺氧有关。 2、体温调节无效与皮下脂肪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

(完整版)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规范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本诊疗规范的制定是以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2003年,“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为依据,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病原菌 依地区而异,我国一直以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近年来随着极低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和气管插管的较为普遍使用,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拘櫞酸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多。在美国以链球菌感染较多,尤其是B组链球菌较为普遍,现D组链球菌也有所增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长期动静脉置管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产前及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革兰阴性菌如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 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孕母细菌很少经胎盘感染胎儿,因母免疫力强,且一发病即接受抗生素治疗,况且胎盘有一定屏障作用。胎盘化脓性病变破入羊水,胎儿再吸入感染者更少见。但结核杆菌、李斯特菌、胎儿空弯菌能经胎盘感染胎儿。羊水穿刺或宫内输血消毒不严时可致医源性败血症。 产时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或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吞入该处细菌而使胎儿感染。孕母产道特殊细菌定植,淋球菌,B组链球菌。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致胎儿感染。 产后感染:最常见,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庖疮、尿布皮炎、及皮肤粘膜破损,脐部、肺部感染是常见病因。对新生儿的不良

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或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破坏皮肤粘膜屏障后使表皮葡萄球菌等易于侵入血循环所致。各种吸痰器、暖箱、雾化器中的水易被绿脓杆菌污染而致医源性感染。 一、败血症诊断标准 (一)具有发病的高危因素 凡有产前/产时/产后感染因素者均应考虑 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 (二)具有败血症临床症状及体征 1局部表现:脐部炎性反应,红肿且伴有脓性分泌物。 2全身表现:一般表现为早期出现精神食欲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等,发展较快,可迅速进入不吃、不哭、不动、面色不好、神萎、嗜睡。体壮儿常有发热,体弱儿、早产儿常体温不升。如出现以下特殊表现时,常提示败血症。 (1)黄疸:有时是敗血症的唯一表现,表现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严重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2)肝脾肿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 (3)出血倾向:皮肤粘膜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4)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症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5)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 (6)可合并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