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患者的早期评估及处理okr

合集下载

多发伤骨盆骨折患者早期急诊救治流程的评估分析

多发伤骨盆骨折患者早期急诊救治流程的评估分析

T 程 研 究 ,2017,21(3):471—477. 柏 小金 ,黄文 良 ,徐林 ,等 .关 节镜 下膝 关节 前交 叉韧 带重
建 术后 的早期专 科康复 治疗效 果分析 .中国疗养 医学 ,2016,
25(8):826—828. 郑 晓捷 ,柳思露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快速康 复的护 理探讨 .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 ,2016,10(1):202—203.
· 166 ·
中国实用 医药2018年7月第 13卷第20期 ChinaPrac 』 ! : ! : 表 2 两组患者干预后关节功能评分及 VAS评分 比较 ( ±S,分 )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O.05
3 讨 论
当患者膝外 翻或者 内翻时 ,膝关节在过度伸屈状 态下易
235-236.
高珞珞 ,王洁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 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
护士进修杂 志 ,2016,31(20):1866—1868.
张太 良 rL ,张磊 ,廉 r 志明 ,等 .关节 镜下前交叉韧 带重建保 留残




端 与] 否干预膝关1 I 节本体感觉 功能 恢复 的 Meta分析 .中 国组织
多发 伤 骨盆 骨折患者 早期 急诊救 治流 程 的评 估分析
张 红 利 杨 娥 玲 谈 碧 波
【摘要 】 目的 探究多发伤骨盆骨折患者早期急诊救治流程的建立方法及效果。方法 65例多发 伤骨盆 骨折 患者 ,按照是否建立创伤处理 团队分为观察组 (33例 )和对 照组 (32例 )。观察组基 于损 伤控 制骨科 (DCO)理论建立创伤处理 团队 ,对照组未建立创伤处理 团队。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效果 。结果 观 察组 手术 出血量 、受 伤至急诊救 治时 间、手术时 间、骨痂 出现 时间及骨折 愈合时 间均优于对 照组 ,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 6.06%(2/33),对照组死亡率 为 28.13%(9/32),观察组死亡率低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尸<0.05)。观察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 于对 照组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尸<O.05)。 结论 早期急诊救治流程有利 于缩短受伤至急诊救治 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推广 。

多发伤诊断标准

多发伤诊断标准

多发伤诊断标准
多发伤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伤情分级标准:多发伤的伤情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伤势程度来进行分级,例如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分等。

2. 多发部位标准:多发伤一般涉及到多个身体部位和系统,需要对受损的部位和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同时对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

3. 诊断与处理标准: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当先确定体征和症状,如疼痛、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而后对伤情进行分级并制定治疗计划。

4. 休克指数标准:伤后的休克指数是多发伤诊断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患者体重、血压、拍脉等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总之,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协调,确保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置措施与流程详解

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置措施与流程详解

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置措施与流程详解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置措施与流程详解》创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需要及时且正确的处理。

多发伤患者的早期评估及处理okrta

多发伤患者的早期评估及处理okrta



高处坠落伤
临床特点
⑴生理紊乱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多发伤常伴有严重生理紊乱和病理变 化,机体对这些严重紊乱代偿能力很小。 伤情变化快,常在短时间内死亡。据报 告,受伤2、3、4、5个部位的死亡率分 别为49.3%、58.3%、60.4%、71.4%。伴有 头、胸、腹多发伤占84.4%。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已达70 万,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4位。 3-5年前统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约10 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 一位。 仅2006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达到 89455人,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交通事故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已超过12万人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已超过12万人 创伤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发伤的特点——死亡率

死亡率呈三峰分布:即刻死亡、早期死亡、 晚期死亡。
即刻死亡常见于:大脑裂伤、脑干损伤、 高位脊髓损伤、大血管损伤、心脏损伤等。 预防的意义高于救治——即刻死亡


多发伤的特点——死亡率

晚期死亡——指入院几天~几周。
80%继发于脑外伤。 20%因多器官衰竭或感染所致脓毒血症。


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大宗病例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显示,严重颅 脑损伤(GCS≤8)、1SS≥16分、创伤早期心脏 骤停、MODS(受累器官数≥3个)及感染性休 克等是多发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发伤的特点


早期死亡——发生于受伤和有效治疗之间。 所有的院内死亡病例中,62%在入院后4小 时——最需要有效和决定性的治疗。 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和消耗性凝血病—— “致死三联征”(1ethal triad)为多发伤早期的 主要威胁。 设计一套有效的创伤救治系统,将会降低 该阶段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多发伤与复合伤的急救 (2)

多发伤与复合伤的急救 (2)

1)化学复合伤
•多见于战阵是使用军用毒剂时,也可见于民间化学 致伤因素,最常见的是农药,强酸强碱,工业有害气 体与溶剂、
救治与护理
•清除毒物: •皮肤染毒:消毒时先用纱布,手帕等蘸去可见液体,避免来回擦拭扩大染 毒范围,然后用消毒剂消毒。消毒剂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消毒10分钟后应用 清水冲洗局部。大面积皮肤染毒时,可以全身清洗消毒。 •伤口染毒:立即除去伤口肉毒剂液滴,四肢伤口上方扎止血带,用消毒液 加数倍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简单包扎,半小时后放开止血带。 •眼染毒:立即用2%碳酸氢钠液,0.5%氯氨水溶液或清水彻底冲洗 •经口中毒:立即催吐,最好用2%碳酸氢钠液,0.02%-0.05%高锰酸钾或 0.3%-0.5%氯氨水溶液,每次500ml反复洗胃10余次,洗胃后用活性炭粉1020g混于一杯水中吞服,洗胃液以及呕吐物及时予以消毒处理。
3、伤情评估
危机生命的伤情评估:
气道情况 呼吸情况 循环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
4、确立多发伤的诊断
凡因同一伤因而致下列伤情两条以上者定为多发伤:颅脑 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骨盆骨折伴有休克、脊椎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上肢肩胛 骨、长骨干骨折、下肢长骨干骨折、四肢广泛撕脱伤
救治与护理
• 防治肺损伤 补液、抗休克 • 抗感染 保护心、脑、肺、肾功能 • 创面处理:需转送者做好创面的包扎处理; • 尽早对烧伤创面进行冷疗 • 争取在伤后6小时内进行清创; • 深度烧伤创面位于长骨骨折处时,可早期切痂植自体皮; • 骨折可内固定或石膏托固定; • 手术切口不能避开烧伤创面时,手术应在烧伤创面发生感染前进行。
5-8min
美国西雅图
5min以内

多发性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ppt)

多发性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ppt)

多发性创伤诊断治疗特点
早期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是抢救的方向 1、窒息或呼吸不全 2、循环障碍 3、未能制止的大出血
搬动病人时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重视记录,保证有关资料的完整性 注意整体性,切忌片面性,为避免漏诊请记住:
CRASH PLAN
多发性创伤的治疗
早期
中期
晚期
抢救生命 复苏 损伤控制手术
确定性手术
鉴别:复合伤、多处伤、联合伤等。
[1]Krug EG, Sharma GK, Lozano R; Am J Public Health 2000, 90:523-6.
严重性
严重创伤是损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三大杀手(心脑血管疾病、肿 瘤、创伤)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严重的、多部位、 多脏器创伤发生率日趋增高
发性损伤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878-891
多发性创伤创伤评分
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是以 解剖学损伤为基础,用数字表示损伤级别和比较严重程 度的方法。AIS是单发伤编码定级的方法。AIS采用人体 分区九分法:头、面、颈、胸、腹和盆腔、脊柱、上肢、 下肢、体表
多发性创伤早期诊 断与治疗(ppt)
优选多发性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
多发性创伤
创伤是由于机械致伤因子作用导致的组织破坏和功
能障碍。
1993年10月中华创伤学会首届全国多发伤学术会议
对多发性创伤(polytrauma, multiple trauma)定义 达成以下共识:
由一与个单致发病伤因相素对导而致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同时发生 的创单伤一(如致头伤、因胸素、造腹成等的)2,个且或至2个少以有上一解个剖部部位位的的创损伤伤可;能 威胁严生重命程,度将视这IS类S(创创伤伤称严为重多度发评性分创)伤值[1而]。定创,伤凡严IS重S≥程16 度评者分定( 为ISS严)≥重16多分发者伤为。严重多发性创伤

多发伤病情评估和创伤评分护理课件

多发伤病情评估和创伤评分护理课件

评估目的与意义
目的
准确评估患者的伤情,为制定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
意义
及时、准确的病情评估有助于减少并 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评估方法与流程
方法
多发伤病情评估的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
流程
评估流程应遵循紧急优先的原则,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紧急 情况,然后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 疗方案。
创伤评分系统的应用
01
创伤评分系统在急诊科、重症医 学科等科室广泛应用,主要用于 快速评估患者的伤情和预后,为 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2
创伤评分系统还可用于临床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以了解创 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和规律。
创伤评分系统的优缺点
创伤评分系统的优点包括客观、量化、 易于操作等,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 确的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
监测生命体征
疼痛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 压、呼吸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创伤患者往往伴随着疼痛,应采取有效的 疼痛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创伤评分护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车祸伤患者被送往医院,经过初步评估,患者存 在多处骨折和脏器损伤。在创伤评分护理流程中,医 护人员迅速采取措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 了紧急手术。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最终患 者康复出院。
多发伤病情评估和创伤评 分护理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影像学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 更智能、自动化的病情评估和创伤评 分系统,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分析

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分析

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1T11:40:08.7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郑嘉[导读] 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在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明显、有效的指导作用,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摘要:目的:探究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转诊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建立多发伤患者院前救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程度(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在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明显、有效的指导作用,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发伤院前急救 ;早期预警评分;CRAMS评分作用分析Application of early warning score combined with CRAMS scor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multiple injuri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uiding role of early warning score combined with CRAMS scor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Selec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7 - April 2018 were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referral as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ith norm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method,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nursing application of early warning score CRAMS score to evaluate patients for injury, establish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treatment nursing mod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ansit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th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nursing (96.7%)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nursing satisfaction (76.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early warning score combined with CRAMS score plays an obvious and effective guiding rol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multiple injuries pre-hospital first aid;Early warning score;Analysis of CRAMS scoring effect 伴随社会上交通与工业的飞速发展,多发性创伤已成为群众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多发创伤早期评估救治

多发创伤早期评估救治
或GCS评分
2、复 苏
1)吸氧 2)V通道:抽血、配血、补液 3)评价复苏效果:R、P、BP、脉压、血气、
乳酸、尿量 4)抗休克裤或骨盆骨折外固定
5)监护: 6)留置导尿管和胃肠减压管:便于复苏时观
察尿量和防止误吸
3、二期评价
经初期评价和复苏后伤员趋于稳定,应进行 二期评价:头、颌面、颈、胸、腹、骨盆、 脊柱、四肢、直肠、神经系统。
时,应控制飞行高度4000米以下。 ⑥ 需紧急会诊、手术等处理者,提前与院内联系,
以便作好准各。
(二)急诊科救治
三个环节:急诊科 ICU 手术室
急诊科: 初期评估、复苏、二期评估
1、初期评估
(1)气道与颈椎:通畅 损伤
(2)呼吸:有无 呼吸道梗阻 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肺挫伤、连枷胸。
入抢救室 迅速脱衣 问答:
因此,在低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三者之间 恶性循环而患者处于生命极限状态,此时不 能忍受长时间的确定手术。
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脑、胸、腹等部位是否存在致命性损伤。 主要包括:
1
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
2
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
3
按照“CRASH PLAN”顺序检查
4 必要的辅助检查
救治原则(1)
院前院内急救
急诊科急救可分为院前(外)急救和急诊 科急救,
急诊科的急救质量,关系到后续治疗效果 和病人的预后.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将急救技术、急救药品以最快 的速度送到伤病人身边并实施急救,然后 将病人安全地后送到相应的医院。
具相应的条件
包括:(人,物)经过严格训练熟练掌握 急救技术的急救人员,性能良好的急救运 输工具,通讯设备,精良齐全的器材和急 救药品。

多发伤患者的护理评估及处理

多发伤患者的护理评估及处理

呼吸形态的鉴别
颅脑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
• 伤员的神志是清楚还是昏迷是判断 伤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来院时清醒,伤后有昏迷史,应检 查有无脑神经的病理反应,更应注 意颅内损伤体征的继续出现; 每 15-30分或1小时观察神志、瞳孔、 血压、脉博、呼吸; 如果伤后清醒, 来院昏迷或伤后立即昏迷,并持续 加重,则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果伤 后出现昏迷,症状持续不变,则有 脑干挫伤的可能;如果一侧瞳孔散 大,对侧肢体软瘫或痉挛,脉博沉 而慢,表示颅内压增高到危险程度, 有紧急开颅的指征。
多发伤的 三个死亡 高峰期 3
2
第二死亡高峰
死亡率:30%
出现在伤后6-8h之内,这一时间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死 亡原因主要为脑内、硬膜下及硬膜外的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 骨盆及股骨骨折、肢体离断及多发伤大出血。如迅速及时,抢救 措施得当,大部分病人可免于死亡。这类病人是抢救的主要对象。
第三死亡高峰
65%
车辆撞击
72%
炸药爆炸
95%
高空坠落
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1.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2.伤情严重、休克率高 3.伤情复杂、容易漏诊
4.伤情复杂、处理矛盾 5.抵抗力低、容易感染
多发伤的三个死亡高峰期
1
第一死亡高峰
死亡率:50%
出现在伤后数分钟内,为即时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脑 干、高位脊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主动脉等大血管撕裂,往往来 不及抢救。
多发伤的处理程序
创伤骨科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首先要做到初步观 察:神志、面色、外出血情况,伤肢姿势,衣服撕 裂和污染程度等明显特征。对下一步进行哪些急救 处理,可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其次是重点检查: 紧急情况下,全面细微的检查,既不可能也不需要 ,但急救开始或伤情稳定之后,应迅速进行有重点 的系统检查,以免漏诊与误诊;再者是按A、B、C 、D、E 、F顺序检查:A-呼吸道B-呼吸C-心脏D-消 化系统E-排泄F-骨折或按照cradiac plan字母的顺序 检查:C-心脏R-呼吸A-腹部S-脊柱H-头颅P-骨盆L肢体A-周围血管N-周围神经;而后的注意要点:颈 椎骨折合并颅脑颌面伤,颈椎骨折容易漏诊。骨盆 骨折容易合并膀胱、尿道损伤。股骨近端骨折可合 并髋脱位。重危伤员的化验检查,如血红蛋白、红 细胞压积、血气分析等,对观察伤情变化有重要价 值,应急时进行。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与策略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与策略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伤情,选择适当 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如 清创、止血、骨折固定等 。
非手术治疗
镇静止痛
多发伤患者常常疼痛难忍 ,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止 痛药缓解症状。
液体复苏
根据患者失血情况,给予 适当的液体复苏治疗,维 持循环稳定。
有效制动
对于骨折患者,需要进行 有效制动,避免进一步损 伤。
重症监护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
在ICU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并发症和危险因素。
呼吸支持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
循环支持
对于循环不稳定的患者, 需要进行循环支持治疗。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与处理
及时诊断与处理
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及时诊断,确 定损伤部位和程度,采取相应处
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药物、 机械通气等,维护器官功能,防
止衰竭。
器官功能支持
如果发生器官功能衰竭,及时采 取支持措施,如透析、输血等,
维持患者生命。
血栓预防与处理
抗凝治疗
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的形成。
预防长时间卧床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减 少血栓的风险。
及时诊断与处理
理措施,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抗生素预防
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 素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少感染的 发生。
伤口清洁与护理
定期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护理,保持 伤口干燥、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器官功能衰竭预防与处理
器官功能评估
对多发伤患者的各个器官功能进 行全面评估,了解损伤程度和可
能的发展趋势。
器官功能维护
发病机制
01 外力作用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由专业化的创伤外科 或类似的急诊外科,或有较多处置经验的 较大的科室负责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具有 明显优势。
创伤急救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
医院急救
后续专科治疗
多发伤的早期评估——AIS
1969年,美国医学会(AMA)和机动车医学发 展协会(AAAM)制定了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 )。
影响坠落伤伤情的因素包括高度、地面性 质和着地部位等。
三层楼坠落的死亡率达50%,高于5层楼以 上坠落后生存罕见;高度<3 m的坠落伤以 四肢与颅脑伤为主,>3 m的坠落伤以脊柱 、骨盆伤为主,高度>8 m的坠落伤以胸腹 内脏损伤为多。
高处坠落伤
临床特点
⑴生理紊乱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多发伤常伴有严重生理紊乱和病理变
AIS将人体划为头、面、颈、胸、腹和盆腔、 颈椎、胸椎、腰椎、上肢、下肢、体表等11 个部位。按组织器官解剖损伤程度,规定 了每处损伤1~6分的标准。
将AIS值逐项记录,AIS≥3分为重度损伤,6 分属几乎不能救治的致死性损伤。
多发伤的早期评估——ISS
Baker在AIS基础上提出多发伤的创伤严重度 评分法( 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
●不是各种创伤的简单相加—— 1+1>2 ●病情重,经过复杂,早诊断难,预后差
*复合伤---两种以上致伤因素 *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多处受伤
多发伤的病因
钝性或穿透性损伤最为多见。 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均可引起多发伤。 多种损伤形式合并存在。
树干插入
南京07.28大爆炸——中大医院抢救记录
多发伤的早期评估及 处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 张绍东
流行病学
创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一大公害,为青 壮年的首位死因。
A:12~21岁和65岁以上为发病率最高。 B:1~4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 现代创伤特点 A:高能量损伤为主,多发伤发生率高。 B:易因迅速而严重的生理紊乱造成死亡。
我国的情况
ISS也存在不足——例如同区域只记1个损伤,不 能真实反映多脏器伤的严重性;肝、胰十二指肠 等复杂脏器与脾、小肠等区别不够;限取3部位分 值,更多部位伤的严重性无法体现。
多发伤的早期评估
脑外伤生理评分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评 分标准(GCS)。
评分范围:3~15,15分为正常。 具体包括:眼部运动(4分)、言语反应(5
呼吸(Breathing):利用呼吸设备进行。 气管插管通气是最有效的供氧方法。
检查患者的胸部、颈部、呼吸形式、频率、 深度、是否存在腹式呼吸、胸廓对称度、 是否发绀等。
要立即确诊和治疗那些危及生命的损伤: 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连枷胸及大量 血胸。
一级程序(C=Circulation)
延迟复苏(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即对创伤失血性休 克,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不主张快速给予大 量液体进行即刻复苏,而主张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 只给予少量的平衡液维持机体基本需求,使机体血压维持 一个较低水平的范围内,在手术彻底处理后进行大量复苏 ,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点。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 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的扰乱机体的代偿 机制和内环境。
多发伤所致损伤泛围广、失血多、生理扰 乱大、死亡率高。
钝性损伤通常比穿透性损伤更常见,伤情 更严重,诊治难度更大。
抓紧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 (golden hour)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对 生存率的影响更大。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
从我国现有的急救水平现状来看,伤员到
临床特点
⑷容易漏诊 创伤部位多,闭合伤与开放伤同时存在,明显 外伤与隐蔽外伤同时存在,大多数伤员不能诉 说伤情,医师缺乏经验,易于发生漏诊。
具体表现:①未按多发伤诊疗顺序进行重点检查; ②专科医生受专业限制只满足于本专科诊治, 而忽略了其他部位创伤;③容易被易于觉察的 伤情所左右,忽视了深在、隐蔽的创伤;④某 些闭合伤或内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表现不 明显,没有引起重视。
交通事故
多发伤的定义
多发伤最初指累及不同解剖部位的复杂创 伤,有多个伤口。
根据1993年10月我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 现代多发伤——是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 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 以上解剖部位的创伤,其中至少有一处较 严重。
含义
同时
●单因素→
两个部位→ 危及生命
相继
头、颈、胸、腹、骨盆、上、下肢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已达70 万,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4位。
3-5年前统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约10 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 一位。
仅2006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达到 89455人,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交通事故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已超过12万人 创我伤国急每救年是因急交诊通医事学故的致重死要已组超成过部12分万人
据统计,创伤感染致死率占全部死亡的 78%。一个脏器衰竭死亡率为25%,两个为 50%,三个为75%,四个以上无一生存。
多发伤的特点——死亡率
死亡率呈三峰分布:即刻死亡、早期死亡、 晚期死亡。
即刻死亡常见于:大脑裂伤、脑干损伤、 高位脊髓损伤、大血管损伤、心脏损伤等。
预防的意义高于救治——即刻死亡
休克发生率一般为50%。 胸腹联合伤为67%。
临床特点
⑶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 多发伤早期低氧血症高达90%,尤其颅脑
伤、胸部伤伴有休克或昏迷者,PaO2可降 至30-40mmHg。
临床可分两型: 1.呼吸困难型:缺氧现象较明显,易于识别; 2.隐蔽型:临床上缺氧体征不明显,仅有烦躁
不安的现象。如不注意低氧血症,给予止 痛剂,可能发生呼吸停止。
多发伤的特点——死亡率
晚期死亡——指入院几天~几周。
80%继发于脑外伤。 20%因多器官衰竭或感染所致脓毒血症。
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大宗病例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显示,严重颅 脑损伤(GCS≤8)、1SS≥16分、创伤早期心脏 骤停、MODS(受累器官数≥3个)及感染性休 克等是多发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金1小时
“黄金1小时”:指积极、快速、有效地进行创伤 复苏,最终目的是缩短损伤至手术时间,把创伤 复苏移至手术室及最终到达ICU。
新“黄金1小时” :指在手术室里的创伤患者出 现生理极限,即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三联 症之前的一段时间。
救治模式简介
分诊分科式——由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收 治休克、腹部创伤、骨伤和颅脑损伤等,涉及其 他学科损伤或问题时,请相关学科会诊解决;
抗休克治疗,并行休克监测。 常规安放导尿管。
多发伤的诊断——需特别注意的几 个方面
严重通气障碍是比休克更为严重的致死因 素。
应警惕体表和四肢看似严重的伤情掩盖更 致命的损伤,或因一处明显重伤而漏诊其 他部位损伤。
意识障碍或截瘫可掩盖胸腹体征。
脑损伤时颅内高压可使胸腹内出血呈假象, 一旦血压骤降常来不及救治。
化,机体对这些严重紊乱代偿能力很小。 伤情变化快,常在短时间内死亡。据报 告,受伤2、3、4、5个部位的死亡率分 别为49.3%、58.3%、60.4%、71.4%。伴有 头、胸、腹多发伤占84.4%。
临床特点
⑵休克发生率高 多发伤损伤范围广、伤情重、失血量大,
易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有时可与心源性休 克(血气胸、心包填塞、心肌挫伤等)同 时存在。
多发伤的治疗
院内复苏 一级程序包括ABCDE(气道,呼吸道,循
环、伤残、暴露) 二级程序包括病人的全身评估和实施恰当
的治疗。 三级程序包括住院后患者情况的再次系列
评价,以及回顾特殊创伤病人的康复过程 及诊断性用药和治疗。
一级程序(A=Air way)
气道(Air way):评估、管理、稳定气道。在维
循环(Circulation):保持充足的循环血容 量和控制出血对预防和逆转休克至关重要。
多为低血容性休克。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推荐首先使用2L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
再根据需要输血。
大量输血时,需要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以避免后期出现凝血机制障碍。
液体复苏理念的发展
创 伤失血性休克,传统观念是用等张晶体液和(或)胶体液 及时、快速、足量输入,以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 恢复至正常水平,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阻止休克的进 一步发展,被称为即刻液体复苏(immediate fluid resuscitation)。
创伤病房集中救治式——设立专门的创伤外科, 收治多数多发伤、休克、骨伤、腹部损伤和颅脑 损伤等;
整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急救模式——将创伤 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康复治疗有机结合,注重 确定性手术、ICU监护等创伤救治的各个环节, 是现代的、完整的创伤急救模式。
理想的救治模式
按照创伤分级救治原则,设置专业创伤治 疗中心,建立专业的创伤外科医师负责的 严重创伤救治模式,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 ,提高成功率。
将人体分为6个区域:头颈(包括颈椎)、颌 面、胸(包括胸椎)、腹(包括腰椎)、四肢(包 括骨盆)、体表。
ISS值为3个最严重损伤部位AIS值的平方和, 即每区域只取一最高值,不超出3个区域。1 处AIS为6分时ISS直接升为75分(相当于 3×52 )。
多发伤的早期评估
Baker提出,ISS≥16分为严重多发伤,≥50分 者死亡率很高,75分者极少存活。
持生命的基本操作中,首要的治疗是患者下颌 向上、向前,从而使舌从咽后部移开, 重建通畅的气道,也为插管做准备,这
一点非常重要。 对一些不能通过上述方法建立气道的患者,需要
建立一个外科气道——环甲软骨切开术(或者环 甲软骨针刺术)。 气道稳定后,必须给予充足的氧气来纠正代谢性 酸中毒和PH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