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现为:它是学校发展灵魂的体现、学校精神的彰显、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而网络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建构校园生态文化,要弘扬多元文化、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师资队伍、增强校园生态网络文化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校网络生态文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类生活。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载体,已经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网络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校园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空间相互融合、延伸、拓展,为校园文化这一大的生态文化系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有着自身的意蕴,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
一、校园生态文化的意蕴
对校园生态文化的解读要基于对校园文化的厘清。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人,其中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校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就其形态来看,既有校园物态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也有校园行为文化以及校园精神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精神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是基于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提出的。
“生态学”一词最早于1869年由德国的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自然研究方法,渗透到各个学科,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校园生态文化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校园中全体师生员工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而共同创造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生活生态文化主要表现在它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学生学业和生活中以群体方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学生会组织、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队等;其中体现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又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下的校园生态文化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校园文
化主体个人自身发展,校园文化主体群体之间,校园文化主体与教育者、网络和高校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文化”。
二、校园生态文化的价值
学校教育系统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协作、共同运行的生态系统。高等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就要培育相应的生态文化理念,树立生态文化观,以期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而实现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的各种人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1.校园生态文化是学校发展灵魂的体现。校园生态文化汇聚众多校园生态现象,如学校的教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文化沉淀等,能有效凝聚学校人心,展示学校形象和提高学校的文明程度。而融合生态文化的校园文化依旧发挥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积极、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生态文化通过持久的浸润感染,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素养,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品性。而这种隐性的教育意义是任何课程以及课堂都难以比拟的。
2.校园生态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彰显。学校优美整洁的校容校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都是校园生态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的彰显。校园生态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教育力量,具有一定的引导功能。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旨在生态理念的引领下,建设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校园环境,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进而彰显学校精神。
3.校园生态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常言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建设看似是无形的,但实际却是学校整个综合实力的显现。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内容众多,既有物质文化建设,也有精神文化建设,还有制度文化建设等,各种不同方面的文化建设间的协调与统筹将树立起学校完整的文化形象。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可以激励学校师生不断地反思、超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理念亦是学校发展的内涵需要,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促进学校的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网络对校园生态文化的影响
网络无时无处不在你我身边,虚拟的网络也是现实的。对学生来说,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给了大家一个平等交流、展现个性、激发灵感的舞台;就教师而言,
虚拟且现实的网络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内心,促进师生交流的渠道。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真实性,使学校、老师、学生三者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促进教育方式的完善。概括起来,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化,它和传统的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打破了传统校园文化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其发展空间,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交互网络传播和无限制参与,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平等意识和民主观念,促进主体精神的勃发。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中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较为脆弱的系统,它既可以开阔视野,充实知识,使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受益者;同样网络也能让学生颓废、堕落,使部分人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因此,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网络环境现实,把校园文化看作一个整体即校园生态文化系统,研究相应对策,建构网络环境下的校园生态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四、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文化的建构
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是在网络及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特定群体中产生的文化现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起点上,在新形式的网络环境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的精神,抓好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以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
1.重视校园生态网络文化的张力,弘扬多元文化。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集传授知识、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于一体,对知识的传递、批判和探索是其永恒的追求。当前的大学必须秉承和弘扬学术自由、文化多元的理念,从而建构相对自由的学术生态和文化生态。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民主性使各种知识、文化以及学术理念跨越学校这一狭小区域的藩篱,使其趋于无围墙、无国界化,使各种学术观点,不同民族的观念,不同地域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热点,在学校这一大的生态环境中相互激荡,相互渗透,促进自由的学术和文化氛围的形成。相应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以及多元性也容易致使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移,因此,网络文化亦要注重生态理念的引领,注重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崇尚学术自由、多元文化的同时,也要营造追求卓越、敬业创新的治学氛围,加强学校网络德育教育,提倡绿色上网,促进学校的生态网络文化建设。
2.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建设校园生态环境。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生态环境既包括合理的校园布局、别具一格的校园建筑、心旷神怡的绿化装饰等硬件设施,还包括网站建设。在重视校园网络软件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强网站建设,可以帮助师生直接、快速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管理信息的及时发布,便于全体师生方便全面地获取以及交流各种信息和文化。这种交往方式使师生的交往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在《新闻的力量》(The Power of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