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包磊综述汪华审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的随之提高,人们的生活饮食结构也伴随着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公众对于健康知识的缺乏,超重和肥胖日益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将引起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肥胖本身也是一种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和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影响健康的第5大危险因素[1],并且肥胖与这些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死亡的增加呈现出正相关关系[2]。因此,肥胖应该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现将肥胖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一、肥胖的概述

肥胖(obesity)指机体长期的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能量平衡紊乱,导致机体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且脂肪的聚集可能引起人体生理功能出现异常或潜伏着诱发其他疾病的一种状态[3] [4]。

肥胖主要有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类型。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症为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的全身性脂肪过度增生的慢性病[5]。”继发性肥胖主要指临床上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病或遗传性疾病所致的肥胖。肥胖症患者的一般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增高,并在局部过多沉积。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积蓄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诊断是否肥胖的方法有很多,正常情况下,18岁以上的男性体内脂肪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为20%~25%。此标准判断肥胖不会导致漏诊。但是,现在仍然没有价格低,能快速、准确地测定人体内的脂肪量的方法。

1、标准体重

先按年龄或身高计算出标准体重,然后计算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之百分比,其值处于90%~110%为正常范围,110%~120%诊断为过重,大于120%而无原因可

寻,即可诊断为肥胖,但需要排除因肌肉发达和水分储留所引起的体重增加。其分度标准是:120%~130%时称轻度肥胖,在130%~150%之间称中度肥胖,大于150%时称重度肥胖。对于小于12周岁的儿童标准体重计算公式如下[6]: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X0.7(kg)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4.2(kg)+(月龄-6)×0.4(kg)

2岁~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

对成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我国通常采用Broca改良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体重指数

在实际工作中,用体重指数和腰围估计肥胖的程度是最实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也称体质指数,算法是:

BMI(kg/㎡)=体重(kg)/身高2(㎡)

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考虑到其局限性,如对肌肉发达的运动员或有水肿的病人,体重指数值可能过高估计其肥胖程度;老年人的肌肉组织与其脂肪组织相比,肌肉组织的减少较多,计算的体重指数值可能过低估计其肥胖程度;相等BMI值的女性的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7-10]。如有适当仪器条件时,同时测定体脂百分含量(体脂%)会有助于判断肥胖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肥胖程序制订了体重指数界限值(表1) [11-13]。

表1 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表分类

分类BMI(kg/㎡)

低体重﹤18.5

正常体重18.5~24.9

超重25~29.9

l级肥胖30~34.9

2级肥胖35~39.9

3级肥胖﹥40

世界卫生组织肥胖专家顾问组,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在2002年也曾提出亚洲成年人在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时,相关疾病发病危险度的界值,即体重指数在23.0~24.9为肥胖前期,大于25为肥胖[14],并建议各国应收集本国居民肥胖的流行病学以及疾病危险数据,以确定本国人群的体

重指数的分类标准。但以上数据不适用于太平洋岛国的居民,这些人因体形高大、肌肉发达,须采用更高的切点来定义超重与肥胖(分别为BMI≥26和32),但目前资料尚嫌不足,仅作为参考指标。

WHO针对亚太地区人群提出的BMI界限值的依据并没有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数据。因此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对我国13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总计约24万成人的数据汇总分析了体重指数与相关疾病患病率的关系,提出对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及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表2)。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指腰部周径的长度,目前公认是衡量脂肪在腹部积蓄(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在BMI并不太高者,腹部脂肪增加(腰围大于界值)似乎是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素。同时使用腰围和体重指数可以更好地估计与多种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15-16]。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分类体重指数

(kg/㎡)

腰围(cm)

男:﹤85 男:85~95 男:≥95

女:﹤80 女:80~90 女:90

体重过低**﹤18.5 ———

体重正常18.5~23.9 —增加高超重24~27.9 增加高极高

肥胖≥28高极高极高

*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

**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3、腰臀比

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是美国科研人员提出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人体健康的方法,是在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即腰围和臀围之比。腰围测量取站立位,测量骼前上峭与第12肋下沿连线的中点。臀围则通过环绕臀部骨盆最突出点测定周径。WHO建议在白种人中男性WHR≥1.0、女性WHR≥0.85定为腹部肥胖[17]。有研究表明男性WHR0.86、女性WHR0.82为我国成年人肥胖的适宜切点[18]。

亚洲人与欧洲人比较,在较低水平的BMI即有较高的WHR,而我国人群特别是南方人,虽然高BMI者的数量不多,但实际上仍存在脂肪堆积和脂肪分布异常;另外,对于女性而言,身体中多余的脂肪通常储存在臀部和大腿[19]。因此,WH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