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基客运站燃气管道勘察-报告正文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宏基客运站燃气管道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由于中铁一局施工的武汉市地铁七号线一期武昌火车站站的兴建,宏基客运站处原有燃气管道需临时管道回迁。

拟建燃气管道采用de355中压管道主管,管道型号de355 PE100 SDR11-RC,回迁管道待地铁站主体施工完成,并且其顶板覆土回填完毕后施工。燃气中压管道主管开挖段全长98米,de355燃气非开挖段中压管道主管全长190.4米。非开挖法拟采用顶管法施工。

受中铁一局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3.1条之规定,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因此拟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由于拟建管线为初步设计阶段,本次勘察目的为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有关规程、规范,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主要要求和目的如下: 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查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等,对场地均匀性、稳定性作出评价。

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4、查明建筑场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以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建筑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

8、对场地土类型、建筑物场地类别作出判定,查明地震作用下场地的液化情况,对场地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9、提出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建议并提供基坑支护设计所需要的计算参数。

1.3 勘察依据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行规范规定,本次勘察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规程进行。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8、《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

9、《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10、《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1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2、《武汉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统一技术措施》

13、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1.4勘察点布置原则、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

1.4.1勘探孔布置原则

本次勘察各勘探点位置和数量及钻孔深度是由甲方指定,共布设钻孔3个,孔深均为10m。具体位置及分布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01)。

1.4.2勘察手段

1、为确保本次勘察质量,满足现行规范及设计要求,本次采取的勘察手段主要有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

2、本次勘察的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等野外工作是由我公司于2015年7月24日开始施工,2015年7月25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投入使用的施工设备为XY-100型钻机1台。

3、本次勘察所采用的坐标为相对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1.4.3、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由甲方指定,共布设勘探点3个。我单位实际完成勘探点77个,其中钻探取土孔3个,钻孔类型均为取土标贯孔,钻探完成后,均对钻孔进行了封堵。勘探点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完成实际工作量见下表(表1.4.3):

实际工作量统计表1.4.3

2、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区位置及地形地貌

该项目位于武汉市红旗客运站背后(东侧)院墙外。南部位于紫阳东路。北侧位于客运站北侧小院内。从中石化加油站西侧“擦肩而过”。院墙内外均为停车场,周边为居民。场地条件极为紧张。拟建场地整体平坦,地面标高约27.00米。最大起伏约为0.5m。地表为混凝土地坪。

2.2 地质构造

根据湖北区域地质图,本区域无地质断裂带,场地为长江二级阶地。由于勘探深度较浅,未钻探至下伏基岩。根据武汉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断层构造通过,主要地层连续,也未发现新构造运动痕迹。

2.3 场区土层结构特征

在本场区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已取得的钻探资料、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分析结果,场区土层上部除了杂填土(Q ml)外,下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粘性土。根据年代、成因、土层结构特征及强度上的差异,场地土自上而下可分为2大层,根据力学性能差异划分出几个亚层。

各土层特征如下:

①杂填土(Q ml):

灰褐色,湿,松散-稍密状态。堆填时间大于10年。以粘性土为主,土质不均,混有少量建筑垃圾、碎石等。有一定孔隙,表层有10-20cm混凝土地坪。该层厚度1.50~2.50m,全长地表均有分布。

②-1粉质粘土(Q4al)

灰褐色,可塑状态。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厚度

2.3~

3.1m。1.50~2.50m。该层全场分布。

②-2粘土(Q4al)

褐黄色,硬塑状态,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见少量黄褐色铁锰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该层本次勘察未揭穿,层顶埋深4.60~4.80m。

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区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赋存于①层杂填土,其水量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影响。该类型地下水水量不大,测得该层水位1.40m~1.90m之间,标高范围25.28~25.95m之间。

根据国标GB50021-2001(2009年版)的相关条款的规定,工程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拟建场地附近无污染源存在,根据本项目取得的1组水样的水质分析报告(详见附件),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为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详见附件《水质分析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