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教学案(含解析)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作为命题的立意点考查。

2.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现代史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家福利制度等是学习的重点。

【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

③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斯大林模式”①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一、选择题1.(2021·苏北四市一模)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买卖,虽然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峻,但一直无法根绝。

据有关资料说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厉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度需求D.自在贸易不时没有禁绝答案B2.(2021·江苏全真模拟)〝在一个经济遭到绝后破坏的国度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少数的国度里,假设没有资本的协助,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能够的。

〞契合这一认知的政策是()A.将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允许公家兴办小企业C.由农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D.废弃部门管理的体制答案B3.(2021·苏州高三调研)列宁在«十月革命周围年»中说:树立社会主义〝要靠团体利益,靠同团体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度里先树立结实的桥梁,经过国度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那么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那么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

〞由此可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际战争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形式使苏联迅速完成了工业化D.农业团体化推进苏联农业继续开展答案B4.(2021·常州高三期末考试)1922年,苏俄在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度一切和制止买卖的同时,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集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在选择土地应用方式的权益,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俄()A.民主革命义务的完成B.乡村革新进一步开展C.土地国有政策的坚定D.小农土地一切确实立答案B5.(2021·江苏全真模拟)下面是苏联局部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表。

招致这一时期数据变化的主要缘由是()A.对农业停止重点革新B.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搜集制C.供认市场的调理作用D.农业团体化运动的顺利展开答案A6.(2021·南京、盐城高三二模)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

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名称 项目
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
背景
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 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 策下,出现了严重的经 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
济危机
政治危机
不 同
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正常的民 主统治秩序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缩减农业,部分控制企 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
措施 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转总面积达 2.07 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16.2%,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则达到 2.7 亿亩。英国圈地运动和当今中国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
()
A.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
B.说明现代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辩证关系
C.都使本国的小农经济彻底消失
D.都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加快工业化进程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加速工业资本主义 的发展,加紧对商 品市场、原料和投 资场所的争夺,促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
推动战后资本 主义各国经济 的飞速增长
[针对训练]
1.霍布斯鲍姆把 1914~1991 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
代”,他认为经历了 1914~1945 年的“大灾难”时期后,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

2019高考历史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019高考历史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
创新与调整
考纲要求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这种“独特实验”实际上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答案 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时期
核心考点 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调整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
“三夫” 时代
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
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3.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 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
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史料实证]
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 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他”指的是谁?
答案 赫鲁晓夫
归纳总结
答案
考点深化
1.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 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 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10-28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1.(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

“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需解释。

此现象(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解析】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需解释”,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

【答案】 C2.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解析】据材料五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8·河南八市联考)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

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解析】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中实行计划指导,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答案】 B4.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B5.(2018·吉林长春模拟)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九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九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

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后转向政治领域改革,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知能强化课Ⅰ从“理想”到“现实”的实验—列宁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4.特点(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

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

6.评价(1)必要性:Ⅰ从历史背景看,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帝国主义企图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扼杀在摇篮里;Ⅰ从苏俄自身看,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十分薄弱,再加上一战的破坏,只能用特殊措施保卫革命果实。

(2)不良后果:Ⅰ余粮收集制,既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Ⅰ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政府控制过于严格使资产阶级站到反革命一边;Ⅰ取消商品贸易,否定货币和价值规律,使投机猖獗,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及调整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及调整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一、选择题〔此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2017年〔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构造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说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无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开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构造的变革呈现平衡开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构造的变革趋势根本一样2.2017年〔全国Ⅲ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场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3.2015年〔新课标I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4.2010年〔卷〕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置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藏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5.2010年〔秋季卷〕如下图的曲线反响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6.2010年〔秋季卷〕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7.2014年〔全国大纲卷〕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工程,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2.新经济政策
(1)内容
①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可自行支配。
②工业:解除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租让方式让外国 资本家经营。
③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2)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答案】D
【解析】选D 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可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非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因此D项说法不能为材料观点提供依据,本题答案为D项。
(4)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2)以指导性计划指标代替指令性计划指标
(3)调整所有制结构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出现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
②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③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
①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市崩溃。
②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第10单元提升课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第10单元提升课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内容易,多储备金银由贸易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1.(2018·益阳调研)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冲刺复习必备课件 (共61张PPT)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冲刺复习必备课件 (共61张PPT)

考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 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福利国家”的建立 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 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罗斯福新政 (1)措施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 委员会的权力等。 ②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 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 ④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
(3)“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 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 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高考历史考点《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考点《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考点《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真题练习含答案押题角度1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24·邢台市高三二模]1919年7月,列宁指出:今年春夏,城市工人大约只有一半的粮食是从粮食人民委员部那里得到的,另一半不得不从投机商那里得到,前一半支出占他们全部购粮支出的十分之一,后一半占十分之九。

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A.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B.市场机制得到政府认可C.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艰巨D.经济和政治上潜藏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7月”“另一半不得不从投机商那里得到,前一半支出占他们全部购粮支出的十分之一,后一半占十分之九”和所学可知,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粮食被投机商掌握,危机严重,说明当时经济和政治上潜藏危机,D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市场机制的态度,排除B项;此时苏俄尚未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4·广东梅州二模]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

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这一转变旨在()A.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B.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实施C.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D.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4月”“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和所学可知,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后,列宁试图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粮食生产,即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无关,排除C项;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D项。

故选A项。

押题角度2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3.[2024·温州市高三三模]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法令,规定:(1)工业和建筑业按经济行政区由各地国民经济委员会进行管理;(2)撤销75个原联盟兼共和国部以及113个共和国部,将其原辖企业全部下放给新成立的105个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重庆高三调研)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

这种状况表明,当时苏联(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C.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解析:选C。

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1932年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时期的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时间可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经济危机,苏联借助经济危机的时机大肆抄底购买美国、德国的设备、技术等,使本国的工业大大增长,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苏联目的不是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而是发展本国经济,故D项错误。

2.(2018·合肥高三质检)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

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

这一现象( )A.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B.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C.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解析:选A。

从小说主题和“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可知反映了经济危机时美国人乐观应对的精神,故A项正确。

3.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明确提出:“得到明智管理的资本主义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

”此观点( )A.完全否认了当时各国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表明凯恩斯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C.准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D.成为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理论基础解析:选B。

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 1945年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

这反映出英国()A. 率先尝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 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C. 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D. 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答案】B【解析】根据“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进行了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故B正确;材料表明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并非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错误;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主体是私有制经济,C错误;D材料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考查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这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A.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B.强大的国防体系C.人民资本主义 D.减少国家干预【答案】A3、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A. 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 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C. 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 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四个角度干预经济,但材料中日本的做法没有说明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故A项错误;1960年“所得倍增计划”,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借鉴了苏联等社会主义的经验,故B项正确;材料“扩充道路、港湾……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信息不能说明日本已经建成发达福利国家,故C项错误;经济“滞胀”发生在197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二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附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二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附答案

映达补习学校艺术文历史第九十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答案写题号前面,便于整理且不易出错)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3.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4.(2010•浙江杭州高中月考)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5.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才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A.15世纪 B.16世纪C.17世纪 D.19世纪6.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1931年,英国退出金本位制。

1932年2月,一向奉行“自由贸易”原则的英国宣布实行“紧急关税法”,1932年7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材料实质反映了英国( )A.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B.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C.加强英联邦的凝聚力D.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答案】A2.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

这一法案的通过( )A.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美国的环保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中法院和国会并未破坏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得出有利于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而调节农产品的供应,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控制农产品的流通,故D项错误。

3.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

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

这反映了( )A.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国会的补救对新政的成效不大D.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答案】A4.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

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 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B.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C.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根本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依旧存在价格管制、贸易保护的弊端,故B项错误;苏联经济影响是始终存在的,不是州长们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0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专题整合提升课件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0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专题整合提升课件人民版

史学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争论
[观点一] 他(指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 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 响……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
——伯顿·W·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解读] 伯顿·W·福尔索姆基本上否定了罗斯福新政,他认为罗 斯福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 响;新政虽然改善了民众对政府的评价,但却未能实现经济的 复苏,甚至对经济复苏起延缓作用,新政的一些措施对当今的 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 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 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 苏联是在 1925 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 联是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 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 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严重失衡。 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 大规模镇压。结果在 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 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
2.变革的原因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变革的根本原 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 发展是内在的需要。 (3)经济危机、战争的发生以及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