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新用-讲义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举隅(2)
月,食纳转佳,大便畅通。以上方巩固治疗3个月,痊
愈。随诊1年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便秘日久,屡服泻药,重伤脾胃。 如李东垣日:“脾胃乃元气之本,……脾胃伤则元气
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故以补中益气汤补气运
脾,升发阳气,以益化生之源;年老阳衰,故加肉苁蓉、 枸杞子、桃仁温阳润肠、通便而收效。
收稿日期:2007一12一18责任编校:黄辉
生医药堕鏖鍪查
垫Q墨生兰旦筮垫鲞筮!翅
・21・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举隅
胡为俭
安徽省黄山市中医院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带下病病毒性感冒 道综合征水肿习惯性便秘 尿
245000
常。中医诊断:带下;西医诊断:阴道炎。中医辨证: 中气下陷,脾虚带下。治疗:补中益气,健脾止带。方 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党参309,黄芪309,白术 109,陈皮109,杜仲109,白芍109,当归109,枳壳159, 山萸肉109,升麻69,柴胡69,附子69,炙甘草59。每 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服5剂,带下明显减少,精 神好转,前方加减继服7剂,诸症悉除。 按本例带下乃脾胃气虚,气不摄津,清浊不分。 故带下量多质稀如水状,中气不足则神疲乏力,面色 无华、舌淡、脉细弱为气虚之征。方中党参、白术、黄
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中气下陷,气不摄液。治疗
拟补气健脾,升提中气,佐固精缩尿,方用补中益气汤
补中健脾,益气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
黄芪309,裳参159,白术109,升麻69,柴胡69,白芍
109,炙甘草59,当归109,陈皮109,肉苁蓉109,枸杞 子109,桃仁109。服5剂,每天1剂,水煎服。嘱患者 每天定时排便,多饮水及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多运
标;与枳壳相配伍,升降和调,肺气降而咳自止;补气
引文-补中益气汤详细解析
引文-补中益气汤详细解析《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补中益气汤各组成及中药的功能与主治处方组成解析:一、黄芪味甘,性微温。
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治自汗,盗汗,血痹,水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炙用:补中益气。
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
补虚。
小儿百病。
”《名医别录》:“主妇人子脏邪气,逐五脏间恶血。
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
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药性论》:“治发背。
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
生陇四者下补五脏。
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日华子本草》:“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癖,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
“白水芪,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芪;赤水芪,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芪治烦,排脓力微于黄芪,遇缺即倍用之。
”《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
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
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二、甘草味甘,性平。
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一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补中益气汤新用
补中益气汤新用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
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等功能。
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等各种疾病,临床运用较广泛,使用恰当,每收捷效,现举例如下。
1 治顽固性、多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男,30岁,1999年11月4日诊治。
患者咽部疼痛不适反复发作4年余,此次因喝酒后,咽部灼热,干涩,继则颊部两侧多个溃疡、疼痛,且伴低热,神疲,四肢酸软,头昏,纳呆,大便偏干,小便黄,舌淡,苔黄腻,脉虚而数,咽颊部及舌尖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诊为多发性口腔溃疡。
证属脾胃气虚、虚火上炎。
治法补益脾胃、升阳泻火。
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党参各15g,升麻6g,玄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柴胡6g,黄连6g,黄芩10g,生甘草8g。
服药4剂。
4剂后复诊,咽部疼痛明显减轻,但大便仍干、纳呆,舌淡、苔黄微腻,脉数。
上方加大黄6g,茯苓20g,继服5剂。
5剂后症状消失。
嘱其连服补中益气丸1月余以巩固疗效。
2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患者虽然年轻,但素来多病,身体虚弱,加上饮食不当,酒后损伤脾胃,使脾胃之气已戕,脾胃气虚,胃火上炎,故出现咽部疼痛和一些脾胃气虚见症,且兼见内伤发热,故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胃,升阳散热,加玄参,黄连,大黄养胃泄热,解毒散结,以疗其溃疡,最后用补中益气丸调理1月余,效果满意。
2 治气虚眩晕患者,女,55岁。
2000年2月5日就诊,患者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已动手术30年,现经常反复发作眩晕,并有2次晕厥史。
近2年来,血压常波动在65~85/47~52mmHg,曾经颈椎、头颅摄片,脑电图等检查均属正常。
自觉头晕眼花,如立舟中,四肢软弱,神疲,不思饮食,大便稀软,每日2~3次,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脉虚无力,证为脾胃气虚,清阳少升。
治法益气补脾,养血升阳,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5g,茯苓20g,当归10g,升麻9g,柴胡5g,陈皮5g,制首乌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6g。
杨士济名方讲述——补中益气汤
杨士济名方讲述——补中益气汤蜜炙黄芪5~10克、人参3 克、炙甘草3克、炒白术1.5~3克、陈皮1.5~3 克、当归1.5~3 克、升麻 l~1.5克、柴胡l~1.5克,水煎服。
因原方用量太轻,故参考后世临床常用方,对剂量进行了修改。
(附《脾胃论》原方:黄芪1.5 克(病重或劳倦热甚者3克)、炙甘草1.5克、人参1 克、当归0.6 克、陈皮、升麻、柴胡各0.6~l克、白术1克,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本方的用量,黄芪最多大为3克,其余皆为0.6~1克,意取轻清上升。
后世医家用于济急时常加大剂量,病重者参、芪可用到9~15克。
本文开篇所列的剂量需要注意的是,升麻、柴胡二药用量不能太大,一般为 1~2.5克,即使余药加至 9~15克时,这二药也不得超过3克。
因为内虚之证忌升散,本方借此二药只为升提下陷之清气,多用了此二药则使本方成了升散剂,非制方的原意。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役内伤脾胃所致的身热心烦、头痛畏冷、懒言少食、四肢困倦、自汗口渴、不愿活动、动则气短而喘、脉象虚大之症;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泄痢,或寒热似疟久久不愈之症。
清代医家柯琴说: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
本方组织是遵照《内经》”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则,选用甘温之品补其中气,升其中阳。
饥饱劳役,伤其脾胃,中焦阳气下陷,则阴火上浮,故身热心烦(这并非外感实热之证);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不升,则浊气上逆,故头痛(疼痛时作时止,不像外感者常痛不已);阳虚不能卫外故自汗;气虚故懒言、不愿活动;脾虚故少食、肢倦;脾胃虚则肺气不足故气短;肺气不足,不能敷布津液故口渴;脾虚中阳不升,清阳下陷故泄痢;正虚邪陷,邪正相争故寒热似疟久久不愈。
病属内伤,故立补中益气汤以主之。
若误作外感治,则重虚元气。
脾胃虚则肺气不足,肺为气之本,故方中以黄芪补肺护固腠理为主药;人参补元气,健脾益中,甘草和中益脾,合芪、参而除热为辅药(过度烦劳,则虚热内生,得甘温之品以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认为芪、参、草三药为除烦热之圣药);更以白术燥湿健脾,当归和血益阴,陈皮理胸中清浊相干之乱气,且防甘味药导致滞满,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明、少阳之清气,提中焦下陷之清气,清阳升则浊阴降,再用生姜、大枣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共为使药。
二十二,补中益气汤
二十二,补中益气汤
二十二,补中益气汤
主治脾胃气虚诸症1遗尿,脾肾阳虚用本方和肾气丸加味联合应用轮服。
处方一:黄芪甘草红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附子;处方二:桂附地黄丸加益智仁桑票绡。
2脱肛以及久泻不止加附子3胃下垂,加附子十克枳实三十克。
4子宫脱垂加五味子附子赤石脂车前子5气不摄血所致的各种出血症家阿胶茜草6久病气虚便秘也可以加枳壳,后用本方与麻子仁丸隔日一丸,此塞因热用,因气虚所致也。
二十三,当归散《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白芍白术黄芩各等分。
主治妊娠保胎,临盆而产,产后百病。
此方养血祛湿清热而安胎。
以此方保胎治疗习惯性流产,凡血虚稍有热着,皆可用之。
遵仲景: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应少量常服方能奏效。
门纯德善用联合方组,即治疗方案。
如寒凝血滞型脉管炎(占75%)其主症是足冷青紫剧痛,然后坏死,系由于血管阻塞所造成,而阻塞的原因是寒凝血滞。
寒凝是病因,血滞是结果。
所以开始治疗时应以温里通脉为主,活血化瘀为辅,补气养血为助。
1.先以乌头桂枝汤为主大热温经通阳,一马当先可苏止痛
2.第二方当归四逆汤兴奋末梢的阳气,在上两方的基础上活血化瘀通络
3.第三方:活络效灵丹加味。
上三方重在兴阳活血,但注意兴阳药和活血化瘀要都会消耗体内的物质储备(阴)所以
4.第四方用人参养荣汤,此方在补气得基础上养血,这样就是外发动鸿蒙,活血化瘀的基础上给他补充了物质。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
不可将以上四方合在一起总,矛盾应一个一个解决,欲速则不达。
补中益气汤新用(2)
吴某,女,28岁,农民。产后一月持续发热7天,前来就诊。诉: 平素体虚,月经提前量多色淡,产后半月余恶露方净。近7天来持 续发热38~38.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胸片均无异常,诊断 为产后发热。经西医抗菌消炎对症治疗无效,前来中医门诊就诊。 证见:精神极差,面色胱白,少气不足以息,身热汗出,纳差无味, 舌淡红体胖嫩,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辨证:中气不足,气随血脱, 气虚发热。治以健脾益气,甘温除热。方药:黄芪159,党参159。白 术129,柴胡69,升麻69,当归129,陈皮129,炙甘草159,桂枝 109,白芍129,熟地黄159,砂仁129。4剂水煎服。 二诊:精神好转,少气不足以息减轻,饮食增加,体温降至 37.5—37.80C左右,汗出减少,续服原方4剂。 三诊:精神转佳,气息平稳,饮食基本正常,体温36.5—37℃。 汗出止,舌淡苔薄白,脉缓,继以健脾益胃2剂善其后。 按:李东垣【习日:“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 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
+四川省名山县中医医院(625100) 2009年6月5日收稿
郑某,女,55岁,居民。以心悸、健忘、头昏、失眠多梦一年前来 就诊。诉:终年操劳,休息不好,饮食下降,每夜睡眠不足3小时, 梦多。实验室检查:心、脑电图、CT、血象均无异常。诊为失眠。证见: 精神不振、面色无华、头昏心悸、失眠健忘、乱梦纷纭、口淡纳差、舌 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辨证:中气不足,心气亦亏,心神失养。治以: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9,党参159,白 术129,茯芩159,当归109,陈皮log,升麻69,柴胡69,炒枣仁159, 柏子仁159,炙甘草69。4剂,每日3次,1日l剂,水煎服。 二诊:面色有好转,精神转佳,每夜能睡4小时左右,梦减少,
补中益气汤新用
嗽痰多,色白清稀,气短喘促。
伴面足浮肿,饮食量少,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脉细弱。
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症脉合参,证属脾虚肺寒,痰湿内生之喘咳证。
治以温脾宣肺散寒,止咳化痰平喘。
方用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炙黄芪、茯苓、炙党参各30g,炒白术20g,陈皮、防风、法半夏、炙麻黄各9g,干姜6g,细辛5g,桔梗15g。
每日1剂,清水煎服。
连服3剂,症减七、八,效不更方,再进3剂,诸症悉除,病告痊愈。
嘱间断服食参苓白术散,以善其后,至今未见复发。
按: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痰饮、喘咳范畴。
本病皆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外邪犯肺,肺失宣降。
又因脾虚失运,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湿上泛而为病。
遂以炙黄芪、炒白术、防风益气固表,祛风强体;炙党参、茯苓、干姜温中健脾化饮;陈皮、法半夏燥湿祛痰止咳;炙麻黄以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细辛温肺化痰;桔梗引药上行。
药证合拍,故见显效。
3 慢性胃炎吴××,女,45岁,1994年8月8日就诊。
上腹部胀痛6年。
近日加重,且饭后较甚,口淡无味,泛吐清水,喜温喜按,胃纳欠佳,大便稀溏,小便较多,经X线胃肠钡餐透视示慢性胃炎。
舌淡、苔白,脉迟弱。
症脉同参,属脾胃虚寒之胃脘痛。
治宜温中健脾,方选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炙黄芪、炙党参、茯苓各30g,炒白术、鸡内金各20g,防风、陈皮、法半夏、干姜、炙甘草各9g,木香(后下)10g。
每日1剂,清水煎服,连服5剂,胃痛减轻,胃纳稍增,无吐清水,大便成形,药已对症,守上方继服5剂。
胃痛已止,纳进有味,腹不胀痛,二便正常,诸症悉除,病告治愈。
后嘱间断服理中丸,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
多因过食生冷,或受寒所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久病则虚,由胃及脾,故成脾胃虚寒。
方中以炙黄芪、炒白术、防风健旺脾阳;炙党参、干姜、炙甘草温中散寒;陈皮、法半夏燥湿止呕;鸡内金、茯苓、木香醒胃化水谷,行气止痛。
辨证拟方用药,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得振,胃寒则散,病当治愈。
主题:补中益气汤1
主题:补中益气汤1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是一首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方剂,其配伍特点是升提药与补气药同用,方中黄芪补气益肺固表;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和中;陈皮理气;柴胡、升麻助参、芪以升举阳气;当归补血,专为气虚发热、气虚内脏下陷而设。
笔者在临证中试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大便困难患者,女,36岁,因大便困难1月余,于2003年8月2日来诊。
患者2个月前出现心悸、胸闷憋气,心电图示心肌劳累,静滴香丹注射液、维脑路通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却出现大便困难,应用通便疗法不但无效,反而加重,小腹坠胀,频繁临厕,欲解无力,甚至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大便反而稀薄,现患者神疲气怯、面色萎黄、头晕失眠、胸闷气短、乏力自汗,活动后加重,上至二楼即满脸大汗,语不接续,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而腻,脉细弱。
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升阳举陷,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柴胡9g,升麻9g,陈皮9g,薏苡仁15g,炙甘草9g,莲子15g,桔梗9g,酸枣仁15g,服用5剂则下腹坠胀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稍微成形,继服10剂大便正常,其余症状大减,继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诸症消失,心电图正常。
半年后因工作过度疲劳而复发,治疗同前而获治愈。
按:本例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气血本虚而误用活血通便以耗气伤阳,故气虚益甚。
脾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肺主一身之气,脾气虚则肺气虚,肺主肃降,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肺气虚肃降无力故大肠传导无力;脾主升清,清气在上则生飧泄,胃主降浊,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故小腹坠胀大便无力而稀薄。
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胃、升阳举陷,加山药、薏苡仁、莲子健脾益气,利湿止泄,桔梗开宣肺气,寓下焦治上,“提壶揭盖”之意,酸枣仁养血安神,诸药合用,使中气充足,清升浊降,大便自利,诸症皆除。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新用摘要:补中益气汤是补益名方,主治脾虚气陷证。
现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神经衰弱、内耳眩晕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过敏性鼻炎等,疗效显著。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中医药疗法;临床运用;治疗经验NewClinicalApplicationofBuzhongYiqiDecoctionWANGXing-hua,WANGGuang-yao,YERu-jia,HECheng-ju,ZHANGHui-dun(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Jiangsu,China)Abstract:BuzhongYiqiDecoctionisatonicprescription,attendingspleenqistagnationsyndrome.Isnowusedinthetreatmentofirritablebowelsyndrome,neurasthenia,theinnerearvertigo,chronichepatitisB,chronicallergicrhinitis,etc.,thecurativeeffectissignificant.Keywords:BuzhongYiqiDecoction;TCMtherapy;Clinicalapplication;Treatmentexperience1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1]是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病因是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导致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
本病是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临床表现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诱发因素较多,饮食、劳倦、环境、情绪等,都能引起突然发病。
如葛某,女,18岁。
慢性腹泻2年,时常发作。
每次都是突然腹部不适,腹痛即泻,有急迫感,呈稀水样,泻后缓解。
近期每天排便3~5次,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兼有脘腹痞胀。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沈一祥,田彩玲,高登学【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补中益气汤出自金·李东垣《脾胃论》一书,由黄芪、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效,是补中气的代表方。
现代药理研究以为,补中益气汤具有调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作用。
增强躯体抗击力,能够抗菌、抗病毒等。
笔者以此方加减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成效。
兹就临床应用及浅薄体会以飨同仁。
1 沉寒痼冷案患者,女,年50岁余。
盐池县制药厂工人,患周身发冷连年,经多方医治不效,现病势愈来愈甚。
见状: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却头裹围巾,身穿棉衣,脚着暖鞋,胸腹及背部又衬托于皮毛类。
如此患者仍感不热,伴有腰酸腿困,手足麻木,夜间时发痉挛症。
稍有着“凉”,其症更剧,苦不堪言。
另外左右膝关节有豆大坚硬结节数枚,本地医者疑为“骨增生”。
曾中断服用附子理中丸等药物嘱咐其中断服用以期医治,病症虽稍减,但身冷病症未能除。
近10余天,身冷病症明显加重,恶风恶寒,手足麻木甚,夜间频发痉挛症。
伴有面色无华,头晕乏力,口淡食少,平素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证属脾胃素虚,又因劳累、饮食失节,重伤脾胃,脾虚清阳不升,肌表失于温煦所致。
停服附子理中丸,治拟补益脾胃,升发清阳。
处方:黄芪30g,白术12g,党参15g,升麻9g,柴胡9g,砂仁6g,当归6g,防风9g,羌活12g,干姜9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服完12剂后,穿着如常人,再也不畏寒;手足再也不麻木痉挛;所谓“骨增生”已自行消失。
身冷病症亦不复存在,加减调理月余,诸症消失。
按:李东垣曰:“内伤饮食不节或后劳役所伤……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肝肾,次痿厥气逆之渐也……即下流,其心肺无所秉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营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阴寒处,无日阳处,便恶之也。
”清阳本应发腠理,而反下流肝肾之分野,就会皮肤无阳,因此恶风恶寒。
医道在线这样运用补中益气汤,用一个坏一个(附正确使用方法)
医道在线这样运用补中益气汤,用一个坏一个(附正确使用方法)这几天已经把补气升阳法的理论和方子都发给大家了,接下来要说一下它的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了。
首先要先说一个注意事项,这个注意事项如果不掌握的话,在临床辨证的时候乱用补气升阳法,那可能会出现医疗事故。
也就是说如果乱用补中益气汤,重用补气升阳的药物,那么临床真的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先看一个误治医案吴友良。
年逾古稀。
头目眩晕。
乃弟周维。
素擅岐黄。
与补中益气数服。
始用人参一钱。
加至三钱。
遂痞满不食。
坐不得卧。
三昼夜。
喃喃不休。
仲君孝廉谦六。
相延石顽往候。
见其面赤。
进退不常。
左颊聂聂动。
诊其六脉皆促。
或七八至一歇。
或三四至一歇。
询其平昔起居。
云。
是知命之年。
便绝欲自保。
饮啖自强。
此壮火烁阴而兼肝风上扰之兆。
与生料六味除去茱萸。
易入钩藤。
大剂煎服。
是夜即得酣寝。
其后或加鳖甲。
或加龙齿。
或加枣仁。
有时妄动怒火。
达旦不宁。
连宵不已。
则以秋石汤送灵砂丹。
应如桴鼓。
盛夏酷暑。
则以小剂生脉散代茶。
后与六味全料调理。
至秋而安。
首先咱们看一下上面这个医案,这是一个治疗眩晕的医案。
它最早出现在《张氏医通》里,后来被归纳到《续名医类案》里面,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误治后又被纠正过来的医案。
可能大家对这个医古文不是那么很熟,我给大家再简单的翻译一下。
这个人叫吴友良,年逾古稀就是70多岁了,头目眩晕。
他的弟弟周维,非常擅长歧黄之术。
与补中益气汤,即开了几服补中益气汤,一开始用人参用了一钱,后来加到了三钱。
但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痞满,就是肚子里面满闷不舒,吃不下饭的意思,并伴随着坐卧不宁,连着三四天喃喃不休,语言混乱。
然后这个时候,家人邀请石顽前往候诊。
这个石顽就是张石顽,是明清时期温补学派代表人物,这个张石顽看到吴友良,他面红目赤、恍惚不定。
然后,左侧脸颊跳动。
诊其六脉都是促脉,甚至达到了一息七八至,短的时候还三四至。
张石顽就问他的病史,这个人说:“是知命之年。
便绝欲自保。
饮啖自强。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功效与主治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调理 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腹泻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还可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慢性疾 病。
方义分析
01
02
03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 力。
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 改善消化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或用药频次,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疲劳感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轻微疲劳感,通常属于 正常现象。如疲劳感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 时用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同时,需注意 药材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饮食配合
服用补中益气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建议保持清淡、易消化 的饮食,以促进药效的吸收。
不良反应与处理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补中益气汤中的某些药材成分过敏,出现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产后调理
产妇在生产后常常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益气养血,促进产 后恢复,提高母乳质量。
其他科室应用
神经科
对于气虚所致的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补中益气汤可以起到安神益智、养心 补气的作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男科
男性气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肾益气、固本 培元,提高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疗效评价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剂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且安全性高。
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探讨课件.ppt
耳!然则奈何?曰∶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 以泻其火则愈。
• 《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 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第18页,共40页。
医论选讲(一)
• 真气根于胃:真气即元气,乃先生身之精气,非胃 气不能滋之。
• 气虚局部热:升阳散火汤→收常法常方不能获取 之奇效(与人参败毒散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25页,共40页。
补中益气汤运用价值(六)
气虚不固-咳嗽 诊断标准:久咳、咳声无力,舌淡、苔薄白、
神倦乏力,脉弱、伴咳而遗尿、咳而脱肛、宫 垂带下。 常见病症: • 久咳不已:补中益气汤+冬花、茯苓、炮姜 • 久咳遗尿:补中益气汤+冬花、盐炒益智仁 • 久咳脱肛:补中益气汤+冬花、枳壳、炮姜 • 久咳宫垂:补中益气汤+冬花、枳壳、续断
五苓,为风药已能胜湿,病去勿再服,以诸风药,损人元气,而益
其病故也。
• 10、大便秘涩,加当归梢1钱;闭涩不行者,用药水少许调玄 明粉5分-1钱,得行则止,此病不宜下,下之恐变凶证也。
• 11、久病痰嗽,去人参,初病勿去;冬月春寒秋凉时,加去根节 麻黄5分;如春令大温,只加佛耳草3分,冬花1分;夏月嗽,加五 味子32枚,麦门冬2-3分;白滑苔是胸中有寒,勿用;如病患能 食而心下痞,加黄连1-3分;如不能食勿加;如胁下痛,或胁下 急缩,俱加柴胡3-5分。
补中益气汤运用价值(五)
气虚不固-发热:可客观量化,或仅属自觉。 或见于全身,或见于局部。
诊断标准:脉洪大无力或芤,舌淡,或虽红而口 不渴,苔不厚腻,便溏尿畅,身大热 午后加重。
常见病症:
• 气虚生大热-气虚渐成者:补中益气汤+生续断 亡血暴至者:当归补血汤+菟丝子 收现代医学不可理解之奇效
补中益气汤新用
・古方今用・补中益气汤新用高 贤 胡文慧 万 虎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8000)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白术、党参、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组成。
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笔者依据“异病同治”之理,随症加减,用于一些内、妇、男科等杂病之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尿潴留 高某,22岁,女,教师。
患者于1999年11月15日住院妇产科自然分娩,分娩后即出现尿闭,曾导尿两次,但仍不能自行排尿,当时膀胱充盈膨胀脐平,检验小便:脓球(+),红血球(6),诊断为产后尿潴留。
曾抗炎治疗,注射氨苄青霉素,口服吡哌酸等西药,并热敷、针灸等均疗效不佳,不能自行排尿。
于11月21日邀中医会诊。
患者畏寒低热,动则自汗,不欲饮食,大便正常,小便不解,精神疲倦,语言无力,恶露未净,乳汁甚少,苔薄白,脉虚缓。
据此脉证分析,乃因膀胱充血,水肿阻塞水道,阳虚阴亏,关元结冷。
治宜补气润肺,温阳利水为法。
处方:生黄芪30g,车前子15g,白术、泽泻、冬葵子各12g,苏叶、麦冬、党参、当归各10g,通草6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5g,肉桂3g。
服上方3h后小便即通利,腹胀顿宽,虚汗减少,唯小便后似有隐痛感,低热未清。
前法既效、循法再剂原方加瞿麦、滑石等清热利水之品3剂后痊愈。
按:西医所称产后尿潴留,相当于祖国医学“癃闭”范畴。
其病变虽系膀胱,实常责之三焦气化失常。
本案因素体虚弱,元气不足,产时劳力伤气,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则阳气亦伤,三焦命火亦受其累。
因而阴阳失调,关元结冷,传道失职,决渎失权。
方用黄芪、白术、党参补气行水兼能敛汗,肉桂味厚性升,能疏通百脉宣导诸药而补下焦,入肝肾血分,为下行温补之品,补相火不足以引火归原;车前子味甘性寒,为行水泄热能通气行水道,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与肉桂、泽泻同用,寒温并投,升降兼施,引火归原而温阳利水;肉桂、苏叶、黄芪、党参与车前子同用,其收升上达下之效,亦取提壶揭盖之意;当归补血润肠,温中养营,和黄芪同用,又能补气血以敛汗;冬葵子润燥利窍下乳,行津液,利小便;麦冬养阴清热。
补中益气汤新用(5)
・72・新中医i2007年12月JOURNALOFNEWCHlNESEMEDICINE第39卷第12期DECEMBER2007VoI.39No.122助阳化气,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属中医学消渴、癃闭范畴。
病机多由于消渴日久,气损及阳,气化失职,水蓄膀胱所致,多见患者无力排尿,尿少而频,尿后滴沥不尽。
本病治疗关键在于振奋气化功能,治宜益气通阳、化气行水,可用五苓散加减。
如《伤寒论》日:“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桂枝辛温助阳、化气行水,能发散水邪,使之排出体外。
适用于治疗消渴病癃闭。
如治陈某,男,72岁。
患2型糖尿病20余年,烦渴、多饮、多食,2年前出现双下肢浮肿,排尿不畅,时有排尿中断和余尿。
近1周症状加重,小便量少,淋漓不尽,每天排尿量约120mL。
诊见:患者神清,双肺底呼吸音减弱,少许细湿哕音,腹部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浮肿,阴囊水肿,舌淡、苔白。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1.4mmol/L,尿糖(+++),尿蛋白(++),尿素氮12.6mmol/L,血肌酐134斗mol/L。
B超检查示:膀胱内尿潴留。
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神经源性膀胱。
治疗予在饮食疗法基础上,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
留置尿导管导尿,每4小时放尿1次。
中药予五苓散加减。
处方:益母草、猪苓、茯苓各309,泽泻、山药、白术各159,生黄芪209,车前子129,桂枝、山茱萸、巴戟天各109,炙甘草69。
每天l剂,水煎,分2次服。
配合针灸百会、中极、三焦、膀胱、阴陵泉、三阴交等穴,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穴灸5分钟,每天1次。
服15剂后,排尿明显好转,继续服20余剂,排尿恢复正常。
复查腹部B超未见异常。
3温通心阳。
治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早期征兆,是糖尿病冠心病的重要表现。
属中医学消渴、心悸范畴。
多因久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络脉损伤,进而痰瘀结聚。
补中益气汤新用
补中益气汤新用补中益汤出自《脾胃论》。
组成:炙黄芪20 克,人参10 克,酒当归10 克,白术10 克,炙甘草6 克,陈皮6 克,升麻3 克。
主治: 1:脾胃气虚。
2:气虚下陷。
笔者临床用于治疗久咳、胆总管结石、荨麻疹疗效满意。
举验案如下。
1.久咳案李某,男,60 岁。
2011 年10 月16 日初诊,自述干咳3 月余,久治不愈,特求治于斯。
见阵阵干咳不止,咳后有明显深吸气声,咳嗽严重时小便自遗,涕泪俱出,伴气短乏力,动则咳嗽加重。
舌质淡红有齿痕,脉细无力。
四诊合参,辩证为中气不足、肺失宣肃。
治以补中益气,脾肺双补。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炙黄芪20 克,人参10 克,酒当归10 克,白术10 克,炙甘草6 克,陈皮6 克,升麻3 克,川贝母10 克,紫菀12 克。
3 剂,每天1 剂,两煎合300 毫升,每次100 毫升,1 天3 次。
3 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神增。
续服上方10 剂后痊愈。
随访1 年未复发。
按:咳嗽以肺为主,分外感、内伤两大类。
本例四诊合参属内伤咳嗽。
患者久咳不止,耗气伤津,肺病及脾,咳后有明显深吸气声、气短乏力、动则咳嗽加重、舌质淡红有齿痕、脉细无力,一派肺脾两虚、中气不足之证。
前医按外感咳嗽或补肺润肺、肺肾双补无效。
吾补中益气,脾肺双补。
中气足则肺气足,宣肃之功恢复,咳嗽自愈。
补中益气,培土生金,此乃本例治法关键!李士材说:“虚羸而甚,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勿拘泥于保肺”此经验矣!2.胆总管结石案杨某,女,43 岁。
2012 年2 月6 日初诊,患慢性胆囊炎并胆总管___________结石3 年余。
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或利胆排石中药2 年,病情时好时坏,反复未愈。
近期因与家人争吵生气后右胁下疼痛加剧而就诊。
见患者痛苦面容,面色晄白,手按右胁下。
诉右胁下疼痛,时轻时重呈气窜样,右胁下压痛明显。
舌质淡白、苔薄黄腻,脉弦细。
超声检查胆总管结石两颗:大小约0.7cm*0.9cm、0.5cm*0.9cm。
补中益气汤新用(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