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细菌耐药性检测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1、细菌自身因素:基因突变或获得耐药基因质粒
2、经验性使用抗菌素:致使细菌形成耐药或中介
3、对于未确诊为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4、滥用广谱抗生素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不能生长繁殖
2、损伤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
3、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菌丧失生长
4、破坏核酸的代谢,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
5、抑制细菌叶酸代谢等。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机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头孢抗菌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球菌:一代>二代>三代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三代>二代>一代
四代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几乎相同,并具有抗假单胞菌作用。
2、氨基糖苷类:
机制:①依靠离子的吸附作用,吸附在菌体表面,造成膜的损伤②和细菌核糖体30S小亚基发生不可逆结合,抑制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
的合成,造成遗传密码的错读,产生无意义的蛋白质。
3、大环内酯类
机制:①可逆结合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23S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和肽链的延伸;②肺部浓度较血清浓度高③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4、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菌无作用
作用机制:①通过外膜孔蛋白和磷脂渗透进入细菌细胞②作用DNA旋转酶,干扰细菌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
5、糖肽类和环脂肽类
6、磺胺类和三甲氧苄嘧啶
7、四环素类
8、林可霉素类
9、氯霉素类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意义:
1、可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2、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3、发现或提示细菌耐药机制的存在,能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产生或加重细菌的耐药
4、检测细菌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以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的原则:考虑药物的临床疗效,耐药菌株流行
情况,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经济等综合因素。
目的:达到控制感染性疾病。
A组(首选):包括对特定菌群的常规试验并常规报告的药物
B组:包括一些临床上重要的,特别是针对医院内感染的药物,也可用于常规试验,但只是选择性地报告
C组:包括一些替代性或补充性的抗菌药物,在A、B组过敏或耐药时选用
U组:仅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O组,对该组细菌有临床适应症但一般不允许常规试验并报告的药物。试验方法:
1、稀释法: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
优点:精确,可靠,可用于研究
缺点:细菌生长情况不可查
2、纸片扩散法:半定量,最常用
影响因素:①培养基厚度②观察时间③标准菌株对照④菌量
注意事项:
①挑取至少3个菌落制作待测菌液
②接种时均匀密涂
③贴片时,用无菌镊子轻轻触压纸片,使之与培养基充分接触,贴纸片后不能更改纸片位置
④药敏纸片贴的数量要适量,一般9cm的平皿最多贴6张药敏纸片
⑤整个贴片过程应在15min内完成
3、E-test法:定量,但比稀释法更不准确。
4、联合药物药敏试验:
目的:①治疗混合型感染;
②预防或推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③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计量以避免达到毒性计量;
④对某些耐药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更好。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可出现四种结果:
①无关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活性等于其单独活性
②拮抗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低于单独抗菌活性
③累加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时的活性等于两种单独抗菌活性之和
④协同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大于其单独作用的总和
细菌耐药机制
1、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钝化酶和修饰酶;(具专一性)
2、抗生素作用的靶位改变,包括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DNA解旋酶、DNA拓扑异构酶Ⅳ的改变等;(具专一性)
3、细菌膜通透性下降,包括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通道蛋白丢失;
4、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
细菌耐药监测
细菌耐药表型监测
1、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青霉素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检测(头孢硝噻吩纸片法)、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VISA和VRSA检测、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检测
2、肠球菌耐药性检测:万古霉素耐药性检测、氨基汤苷类高水平耐药检测
3、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碳青霉烯酶检测(EDTA协同试验和改良Hodge试验)
4、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检测
5、碳青霉烯类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检测
细菌耐药基因型检测(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