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制备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气体制取专题复习、练习、检测题

气体制取专题复习、练习、检测题

气体的制备一、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依据:二、收集装置的选择选择依据:收集装置收集方法法法法排空气法:ρ>ρ空,口进ρ<ρ空,口进适用范围且排水法:气体从口进三、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检验方法将,若,则是氧气。

将,若,则是二氧化碳。

装置图装置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液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制O 2:①②制O 2:制CO 2:注意事项 1.试管应,防止。

1.长颈漏斗,防止。

对应练习: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鸡蛋冒气泡,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A.H 2 B.CO 2 C.O 2 D.N 2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锥形瓶内放入若干块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步骤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①④②③⑤D.②①④③⑤3.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B CD A.装置B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装置A 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氧气C.装置C 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D.装置D 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b 4.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①②③④⑤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 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 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5.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回答下列问题:b a1②③④⑤⑥⑦图1图2(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有(填仪器序号),选择的药品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专题复习课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专题复习课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3 CO2 CO2 4
澄清石灰水
紫色石蕊试液
——鉴别CO2的方法
二:氧气的性质
1
2
3
---检验氧气的方法
1,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或者二氧化碳?
CO2
澄清石灰水
2,如何验证氧气和二氧化碳 已经验满?
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小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性 助燃性 不支持燃烧, 不燃烧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CaCO3+2HCl==CaCl2+CO2↑+H2O

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反应物要求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
必须含有所制气体的元素等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气体验满 气体检验
气体的性质
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性 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 2
氧 气
二氧化碳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针对练习
基础题
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 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 A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针对练习
能力题
2、冬季在我国北方用石灰浆刷墙后, 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它起的作用 D 是( ) A、提高室内温度 B、增大室内CO2体积分数 C、降低室内潮气 D、提高室内温度,增大室内 CO2体积分数
针对练习
综合题
3,现有木炭、红磷、铁丝、镁条4种物 质(填化学式)。 C (1)常用于冬季取暖的是 ; (2)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用来制作 烟幕弹的是 ; P (3)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军事上 Mg 用作信号弹的是 ; (4)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才 Fe 能燃烧的是 。

题型03 气体制备和除杂题-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之三轮题型巧突破(解析版)

题型03 气体制备和除杂题-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之三轮题型巧突破(解析版)

题型03 气体制备和除杂题气体制备和净化,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中考化学的热点。

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恰当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化学原理分析制备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从而选用恰当试剂和装置除去这些杂质,以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

此类试题涉及的仪器种类多、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杂、气体的种类(甚至包括要求高中掌握的气体)多,所以出题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学生感觉实在不妙……一言难尽。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题型、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几个方面,对该类试题做一个全面解读,希望能给同学们中考送上一丝清凉,能以愉悦的心情参加中考,取得骄人的成绩!01 药品的选择02 反应原理03 净化装置04 干燥装置05 收集装置06检验装置07金属的锈蚀条件08尾气处理装置一、气体制备方案流程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三、常见气体的制备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装置拓展】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装置图装置特点 安装简便 便于添加液体 可控制溶液滴加速度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适用范围用于制取少量气体用于平稳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用于剧烈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用于平稳反应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制气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3.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验满四、常见气体的净化 1.气体的净化在实验室制备的各种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酸雾、水蒸气或其他气体杂质,须经过净化与干燥才能得到实验所需的纯净气体。

选择气体吸收剂的原则是所选吸收剂只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与被提纯的物质不反应。

常见气体杂质的吸收剂及净化装置见下表:可吸收的 气体杂质净化装置易溶性气体, 如HCl 等酸性气体,如 CO 2、SO 2、HCl 等CO 2气体中 混有的HCl 气体水蒸气、酸性气体, 如CO2、HCl等还原性气体,如COO22.气体的干燥3.尾气处理(1)常用装置五、注意事项有关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实验中的“先”“后”顺序1.制取气体时,先净化后收集。

2.检验气体时,先验水后验杂(其他气体杂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知识点归纳

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发生装置:A B C D E 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在道管处连接一支注射器,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拉注射器,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推注射器,水会进入长颈漏斗,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装置的优点:B:装置简单,节约药品,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

C:可随时添加液体,用于制取较多量气体。

D和E:可控制液体的添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F: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1).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选择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A)。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选择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B或C或D或E或F)。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收集装:排向上向下水排空排空法气法气法1.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1)凡是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如:氧气)或难溶于水(如:氢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2)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氢气)。

说明:1.密度与空气接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2.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但不干燥。

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气体一般用排水法。

3.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但不纯净。

要收集比较干燥的气体一般用排空气法。

4.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有气泡冒出是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冒出的的空气,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总复习 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总复习 课件

发 反应物状态

装 置 反应条件
• 初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 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 • (1)固 → 加热 固+固→加热
(2)固+液→不加热
小结
固—热型
固----液型
反应物 反应物是固体,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
(条件)条件为加热 体,条件为常温
发 生 装 置
A
B
C
D
A、装置简便,但是不易控制反应物的用量
(3)现欲制取一瓶氨气,除已有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铁架台(带铁夹)外,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用到的仪器

酒精灯。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 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
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l)实验室制取硫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④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
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
溶液。 氢氧化钠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中考化学专题复 习课: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总复习 课件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名校课堂60-67页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中考化学专题复 习课: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总复习 课件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②能用装置C收集的有____H_2_、__O_2_、__C_H__4_、__C_O__
③若用装置B收集气体应从_左__端进入
④若用装置D收集H2气体应从__右__端进入。
练习.改正下列制取气体装置中的错误,说明原因。
制氧气
1、伸入试管内的导 气管应刚露出胶塞、 2、试管口应向下倾 斜、3、伸入集气瓶 导管度应刚伸入瓶口、 4、酒精灯度应对准 药品部位加热

2023中考复习专题突破常见气体的制取专练

2023中考复习专题突破常见气体的制取专练

微专题08 常见气体的制取【核心知识梳理】 一.反应原理 1.制取氧气(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 3=====MnO 2△ 2KCl +3O 2↑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 2O 2=====MnO 22H 2O +O 2↑ 2. 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 === CaCl 2+CO 2↑+H 2O 【备考补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①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会使制得的CO 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②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③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原因是碳酸钠是粉末状固体,其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及气体的收集。

3.制取氢气:Zn +H 2SO 4=== ZnSO 4+H 2↑二.气体发生装置1.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反应物状态(固固型或固液型)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2.常见气体发生装置 (1)固体加热型实验装置用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倾斜向下的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冷凝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②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点燃酒精灯后应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再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目的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固液常温型实验装置A BCD用途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装置优点组装简单便于添加药品便于控制反应速率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注意事项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以下长颈漏斗需伸入到多孔隔板以下;固体药品选用块状【备考补充】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的改进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图⑥图⑦图⑧图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均是对B装置的改进,其中装置①~⑦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⑧、⑨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三.收集装置1. 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王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学设计说明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教学形式,在历年的中考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例。

而在初中化学所学的实验内容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得也很多。

实验本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机械重复,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量不够,课堂教学效益低。

所以我在设计这样一堂专题复习课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对所学内容进行新的组合,来实现一种高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的挖掘、拓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课的重点除了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进行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教学外,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备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备
④水槽;⑤集气瓶;⑥铁夹。
答案:(1)①酒精灯
②试管
③铁架台
④水槽
⑤集气瓶
⑥铁夹
(2)图乙中制取装置的两处明显错误:

;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


解析:(2)图乙制取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是:①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
(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字母,下同),若用G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从
(填
端通入。
(4)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
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解析:(3)实验室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
灭酒精灯
①检查气密性;
②加入石灰石;
③加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
[例1] (昆明中考)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答案:(1)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可选用装置 A 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
燃酒精灯,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撤出导管;②熄灭酒精灯。故选 b。
答案:(2)2KMnO4
K2MnO4+MnO2+O2↑
b
(3)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加入水或细沙的目的是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一、制取气体的原理 1、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气体原理原料氧气高锰酸钾2KMnO 4K 2MnO 4+MnO 2+O 2↑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H 2O 22H 2O+O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 32KCl+3O 2↑二氧化碳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氢气 锌粒和稀硫酸Zn+H 2SO 4=ZnSO 4+H 2↑2、工业制取气体工业制取气体 原料方法 氧气 空气 分离液态空气 二氧化碳 石灰水 CaCO 3CaO+CO 2↑ 氢气水 2H 2O2H 2↑+O 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的条件。

其具体装置如下图所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且需加热 固体反应物(加热)——固 + 固加热注意事项: (1)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4)导管稍露出橡皮塞(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复习要点用手微热冒气泡;注入水液面不下降;向右推导管口冒气泡;向右推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2)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主要考虑:①气体的密度;②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3)具体装置如下: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时,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装置注意事项:1、气体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可 其相对分子质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则密度比空气大;若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把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3、当使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4、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该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

以氯气制法为线索进行高考气体制备实验专题复习

以氯气制法为线索进行高考气体制备实验专题复习
执行步骤 4 , 否则执行步骤 30
录项中的首簇号和文件长度 , 否则跳到步骤 2 0 5. 在数据区中读取该簇的内容该文件的 内容并送到 MP3 解码器解码。 如果该簇大于文 件长度 , 当读取的字节数等于文件长度时 , 文件 读取结束 , 否则执行步骤 6 0 6. 依首簇号在 FAT1 中找到该文件的簇 链, 根据簇链的指示找到该文件的在数据区中 的下一簇, 重复步骤 5 0
查的方法,2002 年试题中出现了实验室制备
氨气及如何收集 、干燥气体的方法 ,2003 年 试题则考查了气体制备实验 中需要注意的防 止倒吸操作以及氧气的检验法 ,2004 年高考 全国卷 I 试题中又涉及到仪器气密性检验及 乙烯的制备。2005 年的填空题涉有到氨气和 乙炔的制法及 CO 的还原性 。因此做好高考实 验专题 中气体制备实验的复习相 当必要且十 分重要。 那么如何进行气体制备实验的复习呢? 气体的制备涉及到实验原理、药品选用、仪器 装配、气密性检验 、气体验满 、提纯干燥 、气 体收集、安全措施 、尾气处理 、仪器拆卸、性 质实验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如果一一按本宣读 讲解必然造成词不达意、枯燥冗长、讲者乏味 听者厌倦、且抽象难懂的后果。但若以一个具 体实验为线索 ,通过对该实验的分析讲解从而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的话 ,显然效果会较佳 。 而所选的这个实验必须是能够全面地体现实验 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步骤和普遍原则且为学生所 熟识的。纵观高中教材,选择氯气的实验室制 法最为妥当。 首先可用制取氯气 的真人操 作录 像 做
住扣 心盆 滩 ‘ 本 姚 Nhomakorabea为引子,引导学生回忆氯气制备的全过程。
提醒学生注意制备气体 以前必须进行装置气 密性检查 。并总结检查方法 ,即双手捂住气 体发生装置 ,借手的热量使容器 内的空气膨

《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专题复习导学案

《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专题复习导学案

《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专题复习导学案专题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和三种方法来收集气体。

2.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操作。

3.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鉴别常见的气体,并能描述实验现象。

4. 初步学会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常见气体制取实验再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仪器的组装和选择,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3. 通过装置改进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利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实验操作的探究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情感。

专题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 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操作。

2. 运用气体制备、净化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及优点的理解。

2. 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方法。

课时安排:本专题的复习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常见气体的鉴别与除杂。

点评:复习的目标能细化到三维目标,这在复习课难能可贵,其设置的目标也能充分体现本专题的学习要求,语言叙述清晰明了,重点、难点把握得当,课时安排符合复习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复习1. 请按下列图示,回忆相关知识,如果有什么疑问请及时翻阅教材或与同学交流。

2.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对常见气体的制取知识有了一定积累,请你回忆下列相关知识。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有、、;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或。

(4)试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①选择发生装置A制取气体应具备的条件是、;选择发生装置B制取气体应具备的条件是、。

②C、D、E为气体的收集装置,C适用于;D适用于;E适用于。

设计意图:作为复习课,学生对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各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

青海省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专题二 气体的制取

青海省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专题二 气体的制取

青海省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专题二气体的制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8九上·宿城月考)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 倾倒液体B . 点燃酒精灯C . 检查装置气密性D . 加热液体2. (2分)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方法是()A . 用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电力电解水B . 在高温下用焦炭和水蒸气反应C . 用太阳能分解水D . 在高温下用铁粉与水反应3. (2分) (2018九上·开平月考)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 .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 . 铁丝生锈质量增大,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所以这些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 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只要与空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 .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二、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52分)4. (9分)(2017·贵港)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________.(4)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5. (15分) (2017九上·灌云期中) 课堂上老师按图I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II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1)按图I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_(填“甲”或“乙”).(2)同学们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变红.①小明发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他采取采取给试管加热的方法就很快观察到了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②实验结束,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这是因为浓氨水________.(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6. (11分) (2015九上·平顶山期末)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若选用B装置制取某种气体,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小明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7. (8分) (2017九下·扬中月考)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气体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氧气2KC1O3乙2KCH-3O a t2KM11O4------ t SHaOj ---------- 2H3O+ O3t氨气2NH+U1+C&O助CaCl2+2NH3t +2H2O氢气Zn+HiSO4=ZnSO4+H21COjCaCO3+2HCl=CaCl34-C:O21+H20so3Na2SO3+H3SO4C 浓)恥岱S+HN+gCh t陀CU+4HMOK 浓)=Cu(NO 禺+2N61 +2巴0C阿CaC汁2 讯0 —Ca(OH)3+ C佩f氯气MnSMHCl(浓MnCb+Cl31 +2H3ONO3C U+8HNO3(稀)=$C U(NCIM+2NO t+ 4H^OC2H4C2HjOH 協各M t +H201 •设计原则:侖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 •装置基本类型:焉装置类型固体反应物(加热)装置示意图主要酒精灯、试管固液反应物(加热)酒精灯、烧瓶、分液漏斗⑴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以防止 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 流而引起试管破裂;⑵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 1/3处; ⑶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 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 岀。

⑴在用简易装置时,如用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 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 ⑵加入的液 体反应物(如酸)要适当;⑶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 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

⑷制CH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和装置滸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稳定性可将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三种。

1、 收集方法:奩A 、 排水集气法凡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如图甲。

B 、 排空气法一种是向上排空气法,凡是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可用此法, 如图乙;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则用向下排空气法,如图丙。

2、 收集装置:奩⑴ 图甲可收集 Q 、HL 、N 2、CL(饱和NaCl 溶液)、NQ CQ(饱和NaHCQ 溶液)、CQ 等。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带答案解析) 专题二 气体的制取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带答案解析) 专题二 气体的制取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专题二气体的制取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验二氧化碳B. 倾倒液体C. 量取液体D. 稀释浓硫酸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硫酸B. 装入锌粒C. 制备氢气D. 收集氢气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AB. BC. CD. D二、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52分)4.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端进入(填“b”或“c”),若要用E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瓶中需装________,且气体从________端进入(填“b”或“c”)。

(5)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b.锌粒与稀硫酸c.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5.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A 装置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填上图装置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研究显示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验满时采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________装置(填上图装置字母)。

(4)图F 所示的装置可以替代启普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

I、该装置右侧放的药品是________,左侧放的药品是________。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专题知识复习:实验室气体制备 人教课标版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专题知识复习:实验室气体制备 人教课标版
A.锌和盐酸发生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 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 化碳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 化氢
气体尾气处理的延伸:在实验室里可按右图 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气体R,并吸收多余的R气, 则R是( )D
A.CH4 B.HCl
C.Cl2 D.NH3
1.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 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 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Ⅱ]或[Ⅲ]两种简易装置 代替[Ⅰ]的b~c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
AMnO2和浓HCl,B 饱和食盐水 ,C 浓硫酸
D Al粉
,E NaOH溶液 .
(2)本设计的缺点是:
未能收集升华的氯化铝,可能造成导管堵塞,
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会造成氯化铝潮解
(3)请你设计比较合理实验装置
小心翼翼珍藏着,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最后的几年光景几乎 长大后,才发现生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的简单,我们时刻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学习、工作、家庭……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在每一条路上,我们总是想追求最好的,努力付出过后,结局如何,只有我们自己慢慢去体会。
食盐水除去HCl气体 Cl2(CO2):选用饱和
NaHCO3溶液除去CO2 气体
干燥剂的选择及使用
1、常见干燥剂
酸性干燥剂 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
碱性干燥剂 如碱石灰、生石灰、氢氧化钠等不能用来干燥酸 性气体;
中性干燥剂 如氯化钙 氯化钙不能用来干燥氨气.
2、选择原则
①气体在被干燥的过程中要不能被减少
实验室气体制备 专题知识复习
制备思路

发生
净化

装置
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制备专题复习
一、常见气体制备原理
1.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2.氧气: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KMnO4K2MnO4+MnO2+O2↑
②氯酸钾受热分解:2KClO32KCl+3O2↑

③双氧水催化分解:2H2O22H2O+O2↑
3.氨气:(1)工业制法:合成氨工业N2+3H2 2NH3
(2)实验室制法①: 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②浓氨水滴入到生石灰(烧碱或碱石灰)快速产生氨气③直接加热浓氨水④直接加热NH4HCO3
4.氯气:①常温氧化浓盐酸: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②加热氧化浓盐酸: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5. 二氧化硫:(1)工业制法 :燃烧硫磺得到二氧化硫:S+O2SO2
(2)实验室制法: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Na2SO3+ H2SO4=Na2SO4+H2O+SO2 ↑

6.一氧化氮:(1)工业制法(硝酸工业的第一步反应):4NH3+5O24NO+6H2O
(2)实验室制法:3Cu+8 HNO3(稀)=3Cu(NO3)2+2NO↑+4H2O
7.二氧化氮(1)工业制法:(硝酸工业的第二步反应):2NO+O2=2NO2
(2)实验室制法: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二、常见气体制备发生装置
反应装置类型 反应装置图 适用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固、固加热型 O2、NH3等 ①试管要干燥②试管口略低于
试管底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
固定加强热

固、液加热型或液、液加热型 NH3 、 Cl2、等 ①烧瓶加热时要隔石棉网②反
应物均为液体时,烧杯内要加碎
瓷片

固、液不加热型或液、液不加热型 O2、NH3、H2、CO2、SO2、NO2、NO等 ①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漏斗插
入液面以下②使用分液漏斗可
控制液体流速




三、常见气体的净化
(一)净化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二)气体的净化装置与方法(a装液体,bcde装固体)

1、酸性杂质用碱性吸收剂、碱性杂质用酸性吸收剂来吸收。如CO(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
的a或盛碱石灰的b或c或d来除去杂质。
2、还原性杂质,CO2(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灼热CuO的e
常考:①.CO2 中混有SO2——饱和NaH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
②.CO2 中混有HCl——饱和NaHCO3溶液 ③.SO2中混有HCl——饱和NaHSO3溶液
④.Cl2中混有HCl——饱和NaCl溶液 ⑤H2(HCl)、N2(NH3)、NO(NO2)用水吸收
(三)干燥:1、常见的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气体 不可干燥气体
干燥

装置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2SO4 酸性 液态 H2、N2、O2、CO2、CO、SO2、HCl、Cl2等 H2S、NH3 洗气瓶
固体NaOH、 生石灰、碱石灰 碱性 固态 H2、N2、O2、CO、NH3等 CO2、SO2、HCl 干燥管、
U形管
2、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长进短出”。
②除杂试剂为固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形),气体一般是“大进小出”。
3、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①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原因: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肯定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
将水蒸气完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原因:加热时气体中最好不混有水蒸气。如除去CO2中
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
②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
干扰。如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
2
四、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 排液体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原理 收集的气体不与液体反应或难溶于液体 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收集装置

适用气体 H2、O2、NO等 Cl2、HCl、CO2、NO2、SO2等 H2、NH3等
补充:NO 只能用排水收集,不能用排空气的方法收集;
NH3 通常用排空气收集,如果排液体可以排四氯化碳溶液来收集。
五、常见气体的尾气处理
1、Cl2、SO2、NO2——NaOH溶液;NH3——水或者稀硫酸
2、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HCl、NH3等)用防倒吸装置


六、常见气体性质的检验

气体 鉴别鉴定方案
H2 ①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前者变红色,后者变蓝色。
②点燃,用干燥的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有水珠产生;另用一个附有澄清石灰
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石灰水不变浑浊。
CO ①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前者变红色,后者变浑浊。
②点燃,发出蓝色火焰,用干燥的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没有水珠产生;另用
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石灰水变浑浊。
NH3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NO 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红棕色。
NO2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变无色。
SO2 ①通过品红溶液,品红褪色;②通过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色。
Cl2 黄绿色气体,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色。
水蒸气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
补充:检验SO2氧化性的实验:通入氢硫酸或者硫化钠的水溶液,如果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有氧化性。
检验SO2还原性的实验:通入溴水或者高锰酸钾观察是否褪色
检验SO2漂白性的实验:通入品红
检验SO2酸性氧化物的实验: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只变红不褪色
检验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实验:将氯气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看是否褪色
七、气密性的检验
【例1】图A


图A 图B 图C

方法: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焐热烧瓶,导管口是有气泡逸出, 过一会移开手或毛巾,导管末
端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图B
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装置末端导气管插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
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3】图C: 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K,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颈中形成水柱,一段时间内液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八、喷泉实验
(1)原理:内外形成压强差
(2)范围: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滴管内的液体
(3)实验成功的关键:气密性好;烧瓶干燥;收集的氨气尽量

(4)引发图一喷泉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5)引发图二喷泉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
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
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