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构造18沉积盆地大地构造

合集下载

沉积盆地分析

沉积盆地分析
(1)砾岩的成分 砾石的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的变化是确定母岩 的性质及物源方向的基本手段。砾岩主要分布在盆 地边缘,接近于物源区。砾石成分可直接反映物源 区的母岩成分,统计各种砾石成分及比例,即可得 知母岩之成分特征。但由于各种母岩抗风化、磨蚀 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砾石类型的比例有时不能直 接反映物源区各类岩石的相对丰度。
1/82
第十章
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
2/82
第十章 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沉积盆地的古地理分析 盆地地层格架的建立 盆地的充填和演化分析 沉积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3/82
有关术语
沉积盆地(简称盆地):是指岩石圈表面 (地球表面)在三度空间内,容纳沉积 物堆积和叠置的场所,其边界为各种不 同性质的构造活动带和自然地理障壁 (单元)。
22/82
砾岩的成分
3.物源区母岩性质的确定
23/82
(2)砂岩的成分
砂岩中的岩屑成分直接反映母岩性质。砂岩中的 颗粒矿物类型也是反映母岩性质的良好标志,砂岩最 主要的矿物是石英和长石。目前石英中的包裹体、石 英消光类型、形状以及多晶现象等标志常被用来判别 各种类型的石英。例如,来自中、酸性岩浆岩的石英 多为镶嵌接触的多晶石英,石英中可有锆石、电气石、 磷灰石等矿物包裹体;来自火山岩的石英,通常是单 晶、透明,颜色呈烟灰色,无波状消光,呈短的双锥 体,并有裂纹和熔蚀现象。来自变质岩的石英,为缝 合接触的多晶石英,具有波状消光,石英中有矽线石、 电气石、蓝晶石等矿物包裹体;来自沉积岩的石英, 颗粒比较圆滑,常为具有再旋回的次生加大现象,属 再生石英。
31/82
32/82
33/82
3.物源区母岩性质的确定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

沉积建造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 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 合的沉积岩系。 沉积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洋区、洋与陆块之 间的陆缘区(活动和被动陆缘)形成演变过程中, 在各个演化阶段及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 的沉积盆地及其充填序列,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 块在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动力学过程中形 成的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及其综合产物,具有恢复 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化的功能。
沉积地质学:是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形成作用以及 和地质背景、大地构造环境及其它各种地质作用之关 系的科学,它比沉积学的涉及范围更加广阔。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及其形成作用的科学, 包括沉积物及沉积岩的描述、分类、成因及解释(包 括来源、搬运、沉积和后期改造),即:沉积环境-沉积作用--沉积物。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中各时期自然地理景观、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轮廓及其变化的科学。决定古地理 轮廓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构造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化, 所以对某一地区古地理轮廓演变过程的分析研究,也 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对大地构造学(构造轮廓)的研究, 故常将两者结合起来,称为构造古地理。
二、地层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组合 1、沉积类型 2、沉积组合 3、几种重要的沉积组合
2、 沉积组合
1)定义: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能够 反映其沉积过程中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岩共 生综合体,即指在不同构造部位上,一定时 期内形成的沉积物。 2)沉积组合及分布:王鸿祯先生对沉积类型 组合进行过详细划分,并在《中国古地理图 集》(1985)中表示了我国各地史时期的沉 积类型和沉积组合分布。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分析
一、概述 二、地层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组合 三、主要盆地类型及沉积作用 四、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分析
第三章

大地构造名词解释

大地构造名词解释

地盾,地台相对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盾轮廓变化不大,区内地势起伏较小,由于地盾上出露的岩层都属太古宙和元古宙,对它的研究课发掘出地球演化早起历史的宝贵信息。

地轴,地台相对活动性较大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平面形态呈地槽地台学说认为地壳的演化规律是由活动转化为稳定,世界各地的地槽不断回返成为地台就体现了这种演化。

但是中国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具有相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单元。

是地质构造三重基本概念之一,是具有一定综合结构形态、属于一定构造体系的地质块体。

它的存在常由地壳物质组成或地壳结构构造的均一性,以及具有明确的界线反映出来。

其规模大小、影响深度、结构形态、活动强度都有差别:较活动的狭长带状地块,称褶皱地带;相对稳定的不规则地块,称为块垒地。

在长期复杂的地壳运动中,褶皱地带和块垒地可相互转化。

任何地块的发生和发展都受构造体系、运动性质和岩石性质所制约;反之,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地块的存在,构成一定的边界条件,也影响构造体系的形成和特征,决定地块边缘及其内部的形变特点。

拗陷地槽或地台中的下沉部分。

即一般所指的地向斜、台向斜和山间拗陷。

台地【terrace】明显较四周或一侧为高、顶面相对平坦、面积不是很大的高地。

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

由于构造的间歇性抬升,使其多分布于山地边缘或山间。

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

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台地、剥蚀台地、冻融台地等。

根据物质组成又可分为基岩台地、黄土台地、红土台地等。

台地指的是沿河谷两岸或海岸隆起的呈带状分布的阶梯状地貌。

台地是一种凸起的面积较大且海拔较低的平面地形。

台地中央的坡度平缓,四周较陡,直立于周围的低地丘陵。

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但一般而言,海拔较低大片平地称为平原,海拔较高的大片平地称为高原。

中国地质构造、地层建造、地壳结构等地质特征

中国地质构造、地层建造、地壳结构等地质特征

中国地质构造、地层建造、地壳结构等地质特征今天中国大陆的构造格架,是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建造起来的。

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属欧亚板块;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褶皱区和冈底斯褶皱系属印度板块;台湾东海岸台东山脉属菲律宾板块。

地质构造区的划分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大陆之一。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等时空发育的总体特征,中国大陆可以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区:地台区、陆间增生褶皱区、陆缘增生褶皱区。

地台区包括前寒武纪形成的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和扬子地台,它们构成中国大陆的3个核心。

基底多为复杂的变质杂岩系,盖层主要为稳定类型沉积。

华北地台包括阴山-燕山与秦岭-大别山之间,贺兰山以东以及渤海及黄海北部广大地区,北与乌拉尔-蒙古褶皱带东段接界,南与秦岭褶皱带相邻,东南部与扬子地台相连,向西过贺兰山与阿拉善地块相接。

若包括朝鲜北部广大地区,则称中朝地台(见亚洲地质)。

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地台,形成于18亿年前后的吕梁运动,有3套建造系列:太古宇和下元古界构成它的基底;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构成它的盖层;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叠加在不同时代岩层之上。

基底岩系包括4套变质岩群,代表了地台演化的4个阶段。

最老一套变质岩群出露于地台北缘,以冀东迁西群为代表,变质终止年代在36亿年以前,属早中太古代;第二套变质岩群主要见于地台南北边缘和鲁西地区,以太行山北段阜平群和鲁西泰山群为代表,变质终止年代略早于距今25亿年,属晚太古代;第三套变质岩群主要分布于地台中部及东部,以五台、太行山区五台群和辽东宽甸群为代表,变质终止年代为距今在23亿年左右,时代为早元古代早期;第四套变质岩群广布于地台中部和周边,以五台山的滹沱群和辽东辽河群为代表,变质终止年代约在距今18亿年,属早元古代晚期。

盖层沉积包括两套地层:(1)中上元古界浅海相碎屑岩、镁质碳酸盐岩,厚数千到万余米;(2)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海陆交互相煤系沉积和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陆相红色碎屑岩系。

华北陆块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华北陆块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华北陆块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划分及其构造演化华北陆块自新元古代至中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不仅是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源基地。

本文将对华北陆块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进行划分及其构造演化的概述。

一、新元古代-寒武纪1. 赵北地块沉积盆地:该盆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南部,由下到上可划分为高家店组、宝坻组、三道岗组和龙马溪组。

该盆地受晚奥陶世晚期至早志留世早期的构造事件影响,被抬升和隆起成为了一个向西倾斜、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带。

2. 大庆旗地区沉积盆地:该盆地位于华北地区的东北部,主要由泥盆纪飞仙关组组成,地质构造上表现为向南倾斜的浅斜形式。

3. 滦县地区沉积盆地:该盆地位于华北地区的中部,主要由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煤系页岩和砂岩组成。

该盆地主要是由中下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区的冲击作用所引起的构造事件形成的阻隔盆地。

二、三叠纪-侏罗纪1. 冀东地区沉积盆地:该盆地位于华北地区东北部,主要由石炭-三叠系砂岩和下三叠统至中侏罗统的沉积岩组成。

该盆地主要是由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的碰撞作用所引起的构造事件形成地裂陷。

2. 曲阳-石家庄地区沉积盆地:该盆地位于华北地区的中部,地质构造上表现为由北向南和东南向的复式断裂构造带所分隔的典型裂陷盆地。

3. 鄂尔多斯地区沉积盆地:该盆地位于华北地区的西部,主要由三叠系至侏罗系的泥盆系和长兴岗组构成。

该盆地的构造演化与中生代的印支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是华北地壳向西伸展的产物。

三、总结华北陆块自新元古代至中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这些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华北地区的地质、岩石及资源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地质科学不断进步,对华北陆块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的研究将逐步深入,为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更为精准的地质依据。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地区的火山区。
火山地貌
火山构造和熔岩流动在地表形成 了许多火山地貌形态,如火山锥、 熔岩台地、熔岩隧道等。这些地 貌形态常常成为旅游景点和自然
保护区。
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分布
岩岩
是指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在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 地区的岩浆岩带和华南地区的花岗岩带等地。
变质岩
是指由其他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在中国,变质 岩分布也很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的变质岩带和华南地区的变质岩区等地。
些褶曲常常呈线状或雁行状排列。
03
褶皱地貌
褶皱构造在地表形成了许多地貌形态,如山地、丘陵、高原等。同时,
褶皱构造还控制着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
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受到地应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形成各种断裂面的地质构造。 在中国,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
断裂类型
根据断裂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断裂构造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等类型。正断层 是指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指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则是 指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断层。
地质灾害分布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中国分布广 泛,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中南地区等山区地带。
VS
地质灾害规律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强降雨、冰 雪融化等条件下,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同时,人类工程活动也加剧 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05
中国地质构造的研究现状 和展望
断裂地貌
断裂构造常常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裂谷、断层崖、断陷盆地等。同时,断裂构造也是地 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油气勘探复习题

油气勘探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成藏组合:是含油气系统的组成部分,拥有一个或多个油气藏(田)。

这些油气藏具有共同的储集层、圈闭和盖层、运移时间、保存条件,其地理位置、所处环境和流体性质具有共同的工程特征,或者是这些特征的组合。

2.滚动勘探开发:它是在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计,在对油田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高产富集区快优先投入开发,实行开发的向前延伸;同时,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快的勘探工作,解决油气田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片。

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工作程序,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3.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和聚集方式与常规油气具有明显差异的用常规的采油技术工艺不能开发利用的油气聚集。

4.圈闭预探:是指从盆地区域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凹陷进行圈闭准备开始到圈闭钻探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全过程。

5.预测储量(三级):该储量是在地震详查和其他方法所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工业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区按照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6.探明储量:是指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后,经过油气藏精细描述评价方法计算出的油气储量。

7.隐蔽圈闭(油气藏):是指采用常规的勘探技术和识别方法难于发现的圈闭。

隐蔽圈闭几乎包含了地层、岩性、特殊类型圈闭以及与构造因素有关的复合圈闭的大多数。

8.大区勘探:是指从众多盆地的地质调查开始,通过科学探索井钻探,优选出有利含油气盆地的过程,勘探对象是盆地。

9.科学的钻探程序:正确处理勘探阶段之间相互关系与工作流程、正确处理勘探对象与勘探技术方法以及勘探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科学的勘探程序。

10.预探井:预探井是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钻探对象,以揭示圈闭的含油气性,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或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11.油气藏评价勘探:是指从圈闭获得工业油气流开始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地质特征-CAGS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地质特征-CAGS

4. 喜山期
• 喜山期最有意义的地质发展是中国东部大陆裂 谷系盆地及大陆边缘盆地的出现,使中国东部 及沿海大陆架成为第三系主要产油气区。早第 三纪气候分异明确,海域环境对近海陆相沉积 也产生了影响。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的影 响使早第三纪出现多种沉积类型。
汇报提纲
• 一、中国陆相沉积盆地的定义 • 二、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分布 • 三、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发展阶段 • 四、陆相盆地沉积特征 • 五、陆相低渗透储层 • 六、陆相沉积盆地地下水古动力场特征
⒊ 横向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湖相泥岩 这一充填型式,发育于盆地陡坡一侧,尤其是
断陷盆地深断裂一侧。由于长期的断裂活动,形成 了近源距和陡坡降的地貌环境。含有大量砾岩粗碎 屑物直接进入湖泊,形成扇三角洲和湖底扇重力流 沉积。湖泊内主要为泥岩沉积。
⒋ 横向冲积扇—纵向辫状河(网状河)—三角 洲—湖底扇湖相泥岩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地质特征
汇报人:张森琦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2010-10-27 · 武汉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 here, insert date
汇报提纲
• 一、中国陆相沉积盆地的定义 • 二、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分布 • 三、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发展阶段 • 四、陆相盆地沉积特征 • 五、陆相低渗透储层 • 六、陆相沉积盆地地下水古动力场特征
• ⑴ 西部准噶尔和塔里木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区; • ⑵ 中部鄂尔多斯—四川—楚雄中生代沉积盆地带; • ⑶ 北部松辽—二连—阿拉善白垩纪沉积盆地带; • ⑷ 东部渤海湾—华北南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沉积盆地
区; • ⑸ 江汉—苏北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沉积盆地带; • ⑹ 沿海大陆架东海—珠江口第三纪沉积盆地带。

沉积盆地地质-意义-概念及术语

沉积盆地地质-意义-概念及术语
1.张性( Tension )盆地 (拉张盆地、断陷盆地)、伸展盆地 , 2.压性盆地 (挤压盆地、压陷盆地), 挠曲盆地( Flexural basin ) , 3.转换盆地 [走滑盆地、扭(性、动)盆 地] 。
二、沉积盆地 —
相关术语
(十一)与沉积环境有关的盆地
1.陆相盆地( Terrestrial facies basin ), 2.海相盆地( Marine facies basin ), 3.内陆盆地( Interior 或Inland basin ), 4.内流盆地( Endorheic basin ), 5.滞留盆地( Stagnant basin ), 6.封闭盆地( Enclosed basin ), 7.溶蚀盆地( Solution basin ), 8.台 盆 ( Platform basin )。 …… ……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 01
沉积盆地 及其研究系统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内 容 提 纲
一、重要位置和研究意义√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术语 三、含油气盆地研究系统
一、重要位置和研究意义
内 容 提 纲
一、重要位置和研究意义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术语 √ 三、含油气盆地研究系统
二、沉积盆地
基本概念
1、盆地( Basin )---现代地貌盆地
内 容 提 纲
一、重要位置和研究意义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术语 三、含油气盆地研究系统√
三、含油气盆地研究系统 — 1.成盆地动力学
成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
1.盆地发生的背景与区域环境 发生前、演化中 2.盆地成因与深部作用 3.构造性质与变形 4.热动力学及其演化 5.流体动力学与流岩作用 6.沉积充填与成岩动力学 7.盆地演化与后期改造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的全部内容。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第一章绪论一、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的性质起初,大地构造学主要探讨局部区域地壳岩石圈形成、发展演化的地质学分支,诸如褶皱带、大陆裂谷、地台的形成演化,故称区域地质学。

它不同于狭义构造地质学,而是以构造运动、地层古生物、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海进海退研究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现代大地构造研究以全球岩石圈为对象,同时利用当代科技成果,其研究深度不仅局限于岩石圈,而且深入到了上地幔,因此大地构造学又称为全球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全球岩石圈形成、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进行区域地质特征总结、区域地壳岩石圈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因此区域大地构造学不仅工作范围局限,而且侧重于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

大地构造学侧重于理论分析与建立,具有探索性.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学科。

首先,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需要先进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第二,大地构造学需要区域构造的研究成果。

只有找出地球岩石圈不同区域的共性与差别,才能将岩石圈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分析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性,建立全球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的模式。

因此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环节。

二、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的内容(一)阐述中国区域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具体包括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几乎所有地质领域的研究.因此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中要综合分析某一区域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以查明区域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盆地

盆地

1.1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某一阶段形成的被水域占据的一个断陷或坳陷地带,它以负向运动占绝对优势,同时接受了足够厚的沉积物充填,形成了中间沉积厚度大,向边缘逐渐减薄的沉积体。

盆地:地球上周围被高地包围的低地,或者说岩石圈表面三维空间的凹地,充满水和空气。

地质意义上的盆地:指岩石圈表面三度空间上的凹地,其内部充填有沉积物,而且要具有时间的概念,即四维。

也就是指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1.2:盆地分析的意义:1世界油气勘探的实践表明,对沉积盆地科学研究和认识的突破是油气勘探获得突破的先决条件;2对已经勘探过多年的盆地,运用新理论和新技术,深入持续地开展盆地分析,可获得新的发现。

盆地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多地发现油气储量。

基本内容:沉积盆地的特征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静态特征:沉积盆地的相对稳定状态,它包含有前期自身演化的各种信息,是恢复盆地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空间上的)。

动态特征:是盆地的发展演化特征(时间上)。

研究方法上要采取动静相结合的方法2.2岩石圈:地球外部的刚性壳由能够独立地相互运动的不连续的板块组成,而这种板块的组合就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

B型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相对于大陆岩石圈板块的汇聚运动,密度较大的大洋板块俯冲于密度较小的大陆板块之下,使大洋岩石圈在俯冲带不断消亡。

相邻的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的边界称为俯冲型边界。

A型俯冲:两个大陆岩石圈板块发生相对汇聚运动,并在汇聚运动中发生碰撞形成造山带,而碰撞造山的表现也可以是一个大陆板块俯冲与另一个大陆板块之下。

相邻的两大陆板块之间的边界称为碰撞型边界。

主动大陆边缘:西太平洋型(或马里亚纳型):火山岛弧与大陆之间有一个或多个弧后边缘海盆或小洋盆,故也称洋内弧沟系。

安底斯型(或科迪勒拉型):大陆岩浆弧与大陆衔接于一体,故称为陆缘弧沟系。

被动大陆边缘:也称稳定边缘、不活动边缘、大西洋型或离散型边缘,位于板内,其两侧的大陆与大洋属于一个统一的板块2.3盆地所处的基底地壳类型;盆地在板块构造中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盆地发育的时代2.4盆地所处的基底地壳类型;盆地在板块构造中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盆地发育的时代。

高一地理的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的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的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在长时间内受到构造力、风化作用、重力和水力等因素作用下所呈现出的各种地形。

地貌研究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形态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中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下构造力、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造成的。

常见的构造地貌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和地堑。

1. 山地:山地是地壳的隆起部分,形成于板块碰撞或地壳运动的过程中。

常见的山地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相对平坦的地面,通常位于山地之间或其上。

高原的形成可以是构造抬升或重力侵蚀作用的结果,如青藏高原和巴西高原。

3. 盆地:盆地是一种地壳运动和构造力作用造成的凹陷地形。

盆地通常由山脉或山脉系统的抬升造成地壳的下陷,如四川盆地和内蒙古盆地。

4. 地堑:地堑是由地壳的拉伸和断裂造成的地表裂陷,形成的地表地形深而狭长,如东非大裂谷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二、风化地貌风化地貌是由大气的风、水、温度和植被作用于地表岩石而形成的地貌。

常见的风化地貌类型包括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和溶蚀地貌。

1. 侵蚀地貌:侵蚀地貌是由风化物质被移动和搬运而形成的,如峡谷、隐士和风成差。

2. 堆积地貌:堆积地貌是由风化物质在特定区域沉积而形成的。

常见的堆积地貌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和冰川冲积地。

3. 溶蚀地貌:溶蚀地貌是由溶解和溶解作用造成的,常见的溶蚀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和溶洞。

三、水力地貌水力地貌是由水的侵蚀、沉积和运动所形成的地貌。

常见的水力地貌包括河流地貌、湖泊地貌和海洋地貌。

1.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的侵蚀、沉积和运动形成的。

常见的河流地貌有河流峡谷、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2.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由湖泊的侵蚀、沉积和水体水文的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湖泊地貌有湖滨平原和湖泊岛屿。

3. 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由海洋的侵蚀、沉积和海流作用所形成的。

常见的海洋地貌有海岸地貌、海陆相互作用区和海底地貌。

大地构造参考答案

大地构造参考答案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作业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非火山外弧:是海沟内侧顶部隆起带,由俯冲作用产生的混杂岩增生楔堆积而成,相对于内侧火山弧而称外弧,岛弧带具有内、外弧的称双弧带。

前陆盆地:介于克拉通与造山带前缘的沉积盆地。

又称山前坳陷、前渊。

前陆是指克拉通与冒地斜相邻的部分。

优地槽:指含有强烈火山活动的地槽。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古地磁:各地质时代的岩石常具有不同的剩磁特征,成为研究古磁场的“化石”。

蛇绿岩套:在洋脊处形成一种特殊的岩浆岩组合,即蛇绿岩套,它在剖面上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即下层杆榄岩,中层辉长岩,上层玄武岩,最顶层为放射虫沉积层,其中玄武岩又分为下部垂直岩墙岩脉和上部枕状玄武岩层。

毕尼奥夫带:俯冲带在地表的表现之一是地震带,世界上的地震带分为两大类型,即洋脊地震带和俯冲带地震带。

毕尼奥夫带就是俯冲带地震带。

软流圈:在上地幔的顶部(盖层) 地震波速是稳定增加的,往下出现低速层, P 波速不再增长, S波衰减,可降至零,说明低速层为局部熔融层,岩石为塑性,又称为软流圈。

莫霍面:地震波速从地壳进入地幔时明显增大,指P 波波速增大,突变界线约为7.7km/秒,地壳中纵波速小于7.7km/秒,进入地幔则大于7.7km/秒。

称为莫霍不连续面。

海底磁异常:地磁场倒转是地球磁极方向改变所致,具有全球一致性变化,即地磁北极变为南极,南极则变为北极,因此岩石中古地磁的剩磁在某一时期为正向(与现代磁场同向),同时为正异常,在另一时期变为反向(与现代磁场反向),同时为负异常,正负异常的形成是因历史上正向磁场剩磁叠加上现代磁场会得到加强而变为正异常,而历史上反向磁场剩磁叠加上现代磁场则会抵消磁场强度而变为负异常。

海沟:是俯冲带在地表入口的形态,由俯冲的牵引作用形成,海沟外侧(洋侧)斜坡稍缓于内侧(陆侧)斜坡。

被动大陆边缘:亦称稳定大陆边缘或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板块的离散运动有关,是在拉张应力体制下地壳减薄、大幅度沉陷的产物。

1 沉积盆地分析-总论

1 沉积盆地分析-总论

第一章
第一节
盆地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一、盆地 不同的学者曾对盆地下过各式各样的定义,下面仅列举一部分学者的意见, 来讨论盆地的概念: 朱夏(1965)曾将盆地定义为“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 洼陷构造”或理解为“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的 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A. W. Bally(1975)指出盆地的定义是指包含有超过1 km厚沉积物的沉降体制, 它现今仍或多或少保存有原来的形状。这个定义不包括有厚的和常有复杂变形 的沉积物的摺皱带,虽然它们有时也会产出一定数量的油气。 M. T. Halbouty(1979)所给的定义是“盆地是一定的地质时期,在独立的地理 区域,相对统一的构造环境中,由来自一处或多处沉积物源的沉积物所组成的 沉积岩体”。 K. F. Dallmus(1955)则指出了盆地的两重概念,他把所有卷人地壳变形的或不 是纯地形的所有盆地均作为动力盆地。 W. R. Dickinson (1974)也提出了盆地的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盆地仅仅是一 个等深的或地形上的洼陷,另一种更重要的含义在于盆地是形成一厚层沉积层 序的岩石棱柱体。
第一章
盆地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A. G. Fischer(1975)曾指出对于地貌学家或地理学家来说,地球上的 盆地为岩石圈表面在三度空间上的凹地,其中充满了水或空气。对于地 质学家来说,地球上的盆地还具有第四度空间即时间的概念,并包括有 地表形成的成层岩石,也就是包含有厚达数千米的沉积物及火成岩。这 些盆地的形状和深度并不是受陆地表面或海底限制,而是受较深的深成 岩系或变质岩系基底的限制,填充在盆地内的沉积物及火山岩记载着盆 地的发育历史。根据盆地内填充沉积的情况,划分成从补偿盆地到不补 偿盆地的一系列盆地。 R. C. Selley (1976-1985)按三重概念将盆地分为三种,即地貌盆地、 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所谓“地貌盆地”是指被天然高地围绕的一块低 地。大陆地貌盆地可以是较小的山间平原,也可以是横贯大陆的河谷; 水下的地貌盆地可以从小型的冰碛湖到大型的大洋盆地。所谓“沉积盆 地于是指一个平缓褶曲的沉积层向中心倾斜的地区。其中岩相带的走向、 古水流方向与盆地的形状、构造一致,沉积层的厚度愈向盆地边缘愈薄, 说明沉积与盆地的下沉是同时的,故亦称为同生沉积盆地。“构造盆地” 亦称沉积后盆地。在这种盆地中,岩相带的走向与古水流的方向、盆地 的现存构造无关,说明形成盆地的沉降运动发生在变形岩层沉积之后。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_省略_0000_附简要说明_从全球看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_省略_0000_附简要说明_从全球看

第24卷 第1期2003-02/1-2 地 球 学 报ACTAGEOSCIEN TIA SINICA V ol .24 No .1Feb .2003/1-2改回日期:2002-7-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第 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1.陆壳与洋壳的差别?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33km,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

组成: 陆壳为三大岩类, 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

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

年龄:陆壳老(最老44-45亿年),洋壳新(最老2亿年)。

2.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

第 2 章:地槽-地台学说1.地台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

2.地盾地盾: 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3.克拉通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至少自古生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4.地台基本特征1.地台是块状的辽阔地貌单元,一般具等轴状展布的几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高原或盆地。

2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盖层:由显生宙岩系组成,厚度小,变形微弱,未变质。

基底:时代老,厚度大,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

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地槽经过造山作用演化形成地台。

3. 地台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比较稳定。

4.地台区有自己的特征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5.在其发展过程中岩浆活动微弱、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

6.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较弱,常形成一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7.地台基底岩系中有各种变质矿产,盖层中主要为一些外生矿产。

5.构造层构造层: 地壳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构造单元里于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

沉积学和盆地分析

沉积学和盆地分析

沉积学与盆地分析的新理论与方法沉积学是地质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沉积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是沉积物和沉积作用,包括研究未曾石化和已经石化的天然沉积物及自然环境中沉积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沉积学作为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与流体力学和地层古生物学密切相关,与物理学、化学、海洋学、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建筑学也有重要联系。

沉积学作为地质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在过去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是因为沉积学研究不仅涉及像地球岩石圈演化这样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如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和铁、锰铝铅锌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港建设、河道疏浚、谁看防淤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

1沉积环境及其演化1.1碳酸盐和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体系近年来,混合沉积机制研究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海平面变化对混合沉积体系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在潮坪、潮缘和浅海滨岸带,海平面变化对混合沉积环境影响最大,可以形成广泛的混合沉积;在平坦的碳酸盐台地,海平面上升可使沉积速率增大,造成混合沉积发育,而海平面下降则导致台地浅水区缩小和台地顶部暴露,减少了混合沉积体系的机率出现;在碳酸盐缓坡,无论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缓坡中均可见到数量不等的混合沉积。

(2)构造升降通过控制盆地类型、物源区、沉积区的分布形态以及物源供给量来控制混合沉积,对活动大陆边缘混合沉积体系的影响尤其明显。

此外,风暴流、浊流及等深流等突发事件作用,通过对原有沉积物的改造和实现跨环境搬运、再沉积而形成浅海-盆地相混合沉积;气候通过冰期-间冰期的变化影响海平面的变化和物源的供给控制混合沉积体系。

1.2事件沉积学事件沉积学是从“灾变论”复活、发展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风暴、不整合、季纹泥沉积、洪泛面以及大洋缺氧等事件是一系列区域性甚至洲际性事件,而磁极倒转、气候突变、构造巨变、星球撞击(陨击)、凝灰/火山灰沉降、海平面上升、冰川作用、生物绝灭等事件具全球性。

大地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
--板块构造及沉积盆地
一、基本概念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Geotectonics):是 研究岩石圈组成、结构、运动(包括变形 和变位)和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构造 地质学分支学科。(万天丰,2004)。
大地构造学是以整个地球和整个岩石圈作 为研究对象,也可称为全球构造学,侧重 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因而富于推理性和探 索性。其基础为区域大地构造学。
主要参考书目 杨桥.2004.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 陆克政等.2001.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 张恺.1995.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
Davies.G.F.1999.Dynamic and Mantle Conve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杨森楠,杨巍然。1985。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地质出版社。 程裕淇。1994。中国区域构造概论。地质出版社。 张宗命。1982。中国石油大地构造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示盆地内石油生成的数量与热体制有关。盆地 内温度高不仅有利于石油生成,而且有利于油 气运移。
热流值的常用对数衰变值(据Dickinson)
盆地沉积类型和构造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盆地的板块构造位置
自青海高原至四国海盆剖面,示地壳分异及 第三纪以来沉积发展(据王鸿祯)。 东部为过渡型地壳盆地,沉积类型属外海、边缘海和活 动陆棚类型沉积,然后从东而西为大陆地壳盆地类型, 分别属近海盆地、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类型沉积。
国内外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体系,有以下四种:
1)以区域地质学为主线:
杨森楠,杨巍然,1985,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地质出版社。
程裕淇,1994式为主线: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 大 地
向分区的特征。 按板块观点,中国大地
构 构造位置位于印度板块与亚
造 洲板块碰撞带和亚洲板块与
位 太平洋板块俯冲带附近,致
置 )
使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与板 块的碰撞和俯冲至为密切。
二、中国区域地质概貌及特点
2.2.2.
西部地区:构造线以北西西为主,由许多地槽褶皱系和中间 地块组成,习惯上称为西部地槽区。










硅镁层断裂主要是张性断裂,它控制着华北、苏北、江汉等
断 裂 简 述
地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发生和发展。重要的有沧州深断 裂带、聊城-兰考深断裂带以及汾渭地堑深断裂系等。其共同特 点:平面上呈“之”字形折线,追索现象十分明显;剖面上为一系
) 列阶梯式正断层与盆地同步发展,往往形成箕状凹陷的边界,普
断 系19大兴安岭-太
裂 行山-武陵山深断
简 述 )
裂系20汾渭地堑深 断裂系21华南北西 向深断裂系。
3.特提斯-喜马拉雅断裂系
2.2.3.
指中国西南部以一系列巨大的弧形断裂为主干的断裂系。这
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断裂体系,它控制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巨型
中 地槽带的发展,并使古亚洲大陆上的一些古断裂重新复活,为特
相对稳定的地区。它可以是保存下来的古地台碎块或早期固结的
褶皱地区,如佳木斯隆起。
(二)地台区构造单元名词
划分依据: 基底及盖层构 造在地史阶段 和空间分布上 的差异性,岩 浆活动和深断 裂特征。
一级构造单元:
1.地台:指大陆壳上地形起伏不大的稳定地区。具有明显的 基底和盖层双层结构。在An∈纪变质基底之上的沉积盖层,厚 约1~3km,发育比较完全。如俄罗斯地台、塔里木地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yot: submerged flat-topped seamount 1,000 – 1,700 meters below the surface.
走滑引张盆地
共轭剪切面和应力
走滑盆地的六种类型
• A.断层弯曲盆地(左); 冈萨雷斯盆地(右,委)
• B.阶超盆地(左);死海 走滑张裂盆地(右)
裂谷与被动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
• 重力和磁异常 • 枢纽 • 前-与同裂谷
沉积(Tr、 J) • 后裂谷沉积 (K、T) • 盐底辟 • 地壳类型
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 1.原大洋阶段 • 2.后裂谷早期阶段:碎屑楔
的形成 • 3.成熟大陆台地和大陆隆的
形成 • 陆缘填积阶段,大三角洲进积
C. Further development results in 2 of the rifts developing into an ocean, the third is a failed arm (aulacogen)
D. Less likely is that all 3 arms develop into oceans
北美三个走滑盆地的比较
• 挪威豪耐伦盆地 • 南加州里吉盆地 • 北加州小硫河盆地
• 塌垒;河流为主的冲积 扇;湖泊沉积;冲积平 原和扇三角洲沉积;海 洋浊积岩;大致的层理 走向和倾向;向斜轴和 倾伏
• 走滑方向;正断层或高 角度逆断层,短线在下 投盘上;沉积物沿主走 滑边缘的搬运方向;沿 盆地其他边缘的主搬运 方向;沿盆地轴的沉积 物搬运方向;冲断层, 三角在仰冲盘上;沉积 地层界限
基本盆地类型剖面图
WILSON CYCLE & BASIN EVOLUTION
张裂盆地
张裂盆地几何类型
a.相连的地堑:坦噶尼喀湖
b.分支的张裂构造: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之间 的巴斯海峡
c.高阿特拉斯裂谷 d.大滩 e.詹尼弧盆地 f.裂谷迁移过渡带(红海)
莱茵地堑近于对称的几何形态
• a,块状图上近于对称 • b,一些部位的复杂化 • c,沉积系列 • d,纵向剖面:中生界、底部碎屑、
Plate Tectonics and Sedimentary Basin Types
SB = Belt RMP = Rifted margin prism SC = Subduction complex FTB = Fold and thrust belt RA = Remnant arc
盆地大地构造
全球盆地分布
世界盆地与油气田
Bally 的盆地 分类
Bally 的盆地分类
1.与大洋岩石圈形成作用有关而不与大缝 合线伴生的盆地 11.与大洋地壳形成作用有关的盆地
111.裂谷 112.与大洋转换断层伴生的盆地 113.大洋深海平原 114.位于大陆和大洋之间的大西洋型被动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 1141.叠置在早期裂谷系之上的盆地 1142.叠置在早期转换系之上的盆地 1143.叠置在早期潘诺尼亚型和西地中海 型弧后盆地上的盆地 12.位于前中生代大陆壳上的盆地 121.克拉通盆地 1211.位于早期裂谷地堑上的盆地 1212.位于早期潘诺尼亚型弧后盆地之上 的盆地 2.与挤压大缝合带伴生的刚性岩石圈之上 的缝合带周围盆地 21.邻近B-型消减带的深海沟
311.弧前盆地 312.环太平洋型弧后盆地 3121.与B-型消减带伴生的以洋壳为底的 弧后盆地(狭义的边缘海) 3122.与B-型消减带伴生的以大陆壳或过 渡壳为底的弧后盆地 32.与大陆碰撞伴生位于A-型消减带凹侧 的弧后盆地 321.在大陆壳上的,或潘诺尼亚型盆地 322.在过渡壳或洋壳上的,或西地中海 型盆地 33.与缝合带上大剪切系有关的盆地 331.大盆地型盆地 332.加利福尼亚型盆地
弧前盆地大地构造
弧前盆地构造位置
弧前伸展盆地
弧间盆地
环太平洋弧沟系
小安的列斯弧间盆地
弧内盆地
弧内盆地的位置
吕宋弧的弧内与弧后盆地
分 类 一 九 八盆 八地
Ingersoll
修正和增补
• 1.大洋盆地不论休眠与否 • 2.会聚边缘增加“楔顶盆地” • 3.混合交错位置增加“地幔柱诱发盆地”和
“冲击成因盆地”
应 力 与 盆 地 形 成
盆 地 应 力 分 类
盆 地 类 型 的 世 界 分 布
盆地的板块构造位置
Plate Tectonics, Sedimentation, and the Coherent Logic for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sins
22.邻近A-型消减带的前渊和下伏台地沉积 221.具有埋藏地堑的断坡,只有小型块
状断裂作用或完全没有 222.以块状断裂作用为主的盆地 23.中国型盆地,与远端块状断裂作用伴
生,这种断裂作用与挤压或大缝合带有关, 但不与A-型消减带伴生 3.缝合带上盆地,位于挤压缝合带或包含 在其中 31.与B-型消减带伴生的
G. Closure of oceans results in island arc development above the subduction zone
H. Continued closure results in collision with major fold and thrust belts. But often the failed arm (aulocogen) is still preserved
Forming an Aulacogen
– As the crust begins to bulge it breaks to form the three rift zones
Forming an Aulacogen
• Two arms fill with water to form oceans
Ocean Basin Floor
Abyssal Plains: flat seafloor in deep water beyond the continental slope. Depth: 4,000 – 6,000 meters.
Flattest place on earth – topology of the oceanic crust is fairly irregular, but sediments fill in the irregularities, resulting in “mud-flats”. Sediments = fine pelagic deposits. Pelagic sediment – settles slowly through the ocean water and is made up of fine-grained clay and the skeletons of microscopic organisms.
• The third, failed, arm trends inland
AULACOGEN DEVELOPMENT
TRIPLE JUNCTION Bulge in continental crust over rising
mantel plume
Development of 3 radial rifts
里吉盆地的构造和沉积特征
渤海湾拉分盆地
走滑挤压盆地
中央盆地的演化
地质剖面图
大尺度构造剖面
海沟盆地
海沟的分布
弧沟系构造特征
日本海沟和秘鲁海沟
海沟坡的构造特点
海沟的各种沉积物
海沟坡的沉积速率
楔顶盆地
FORELAND BASINS
- Are convergent (compressional) basins in continental settings.
Plate Tectonic Settings for Basin
Formation
Crust Type/Heat flow – Oceanic vs. Continental • Plate Boundary Type/ Syndepositional Tectonics – Convergent – Divergent – Transcurrent
• C.走滑旋转盆地 • D.走滑挤压盆地:平面图
(左);平面图(右)
六种走滑盆地(二)
• E.多成因盆地:走向滑动; 区域缩短(左)
• 走向滑动盆地,区域伸展 (右)
• F.复历史盆地:区域伸展 形成盆地(左);后来受 到右行走滑,转变为走滑 盆地
花状构造类型
地震剖面的正花状构造
负花状构造的反射剖面
石灰岩、沥青页岩、蒸发岩、泥灰 岩、泥炭、冲积物
苏彝士湾东边缘(一)
苏彝士湾东边缘(二)
坳拉槽
裂谷与坳拉槽
Aulacogens
• Aulacogens are inactive rifts of a radiating three-rift system that develops over areas of crust that are being uplifted
AULACOGEN BASIN
FOREARC & TRENCH
坳拉槽的演化
GEOL466 - Lect. 28
Aulacogens
A. Doming by a mantle plume associated with volcanicity
B. Rifting (rrr junction) is initiated
Bedded cherts.
Pelagic Sediments
Ocean Basin Floor
Volcanic features are common:
Seamounts: steep sided volcanoes that rise abruptly from the seafloor, sometimes forming islan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