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学派极其代表作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颐和朱熹

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程颐出生于一个仕宦世家,年十四五即同其兄一起问学于周敦颐。皇祜二年(1050)年仅十八岁的程颐就曾上书当时的宋仁宗,提出了“勿徇众言,以王道为心,以生民为念,黜世俗之论,期非常之功”的“应时而作”变革主张(参见《河南程氏文集》卷五《上仁宗皇帝书》)。当时著名学者胡瑗正在主持太学,程颐便游于太学,他所作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为胡瑗赏识,委以学职。二十七岁时,科举廷试落第,从此不再参加科试,大臣屡荐而不仕,在洛阳收徒讲学。其兄程颢卒,在司马光等人推荐下,“以布衣被召”,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训导年幼的哲宗。其为人严苟,不久与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党”交恶,被贬外任,回洛阳管理西京国子监。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新党”得势,尽黜“旧党”,程颐被“放归田里”,后又“送涪州编管”。宋徽宗继位,程颐受到赦免,回洛阳,复官。但不久又被撤销,人也被监视,门人被驱逐。卒时许多门弟子因怕受牵连,甚至不敢参加其葬礼。

程颐少其兄一岁,却比其兄多活了二十几年,所以在思想学术上的贡献也较其兄为多,他是后来被称作“程朱理学”一派的真正奠基人。

1、理气论:程颐认为,一切事物莫不有其“所以然”,事物的“所以然”即事物的“理”(亦称“道”),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所以一阴一阳,道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三);又说:“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这就是说,一阴一阳是气不间断的循环过程,而道则是这一过程之所以产生的内在根据。这一思想,发展了《周易》哲学中的阴阳理论,表明了程颐对“理”的认识和规定的深入。程颐反复强调了以“理”为本的思想,认为“天下只有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他不同意张载关于气能聚散的理论,认为气不是循环的而是“生生”,即不断消尽又不断产生的,气不断产生的根源就在于“道”,“道则自然生万物”,“道则自然生生不息”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从理气论引出理事论,程颐提出了“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周易程氏传序》)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认为理是事物内部的根源,事物是理的外在表现,理为体,事为用,体与用是统一的,同时也都是实在的,两者相即而不离。这一思想实际是针对佛教哲学中本体“实而不现”、现象“现而不实”,把本体与现象截然两分观点的反驳,程颐在此点上发展了中国本土的传统哲学。此外,在理气的动静观、变化观等问题上,程颐的思想也都有特色。

2、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程颐用儒家的“理”来规定人的本性,提出了著名的“性即理”的观点,大大发展了儒家的性善论。所谓的“性即理”,就是认为社会的道德原则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本性。他具体区分出了两种“性”,“天命之性”是性之本,“气质之性”是人一生出来时所禀受而成的,前者即“理”,它才是性的根本。

他认为,孟子讲人性本善是讲的前一种性,荀子、扬雄讲人性本恶、人性善恶混是讲后一种性。他认为讨论性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因此提出,“论性不论气,不备(指孟子);论气不论性,不明(指荀、扬)”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这个观点以后为大多数理学家所接受。

3、修养论:在修养功夫即人的自我培养和自我实现方面,程颐主要是提出了“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这一让后来的理学家反复读者讨论的命题。程颐认为,人的道德情操和境界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主敬”的修养,即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内心,使心不放驰,始终保持一种敬畏的心境。但是,驻有“主敬”的修养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学习即“格物穷理”,具体研究事物的道理,以不断充实自己,并以之来检查自己的思想是否合于理义。

程颐的讲学语录及一些书信、诗文、杂著,以及他的名著《程氏易传》被后人与程颢的著作合编在一起而为《二程全书》,今有校勘标点本的《二程集》。朱熹,1130年生,1206年逝世,婺源(今属江西省)人。宋代书家。字元晦,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遁叟,晚称遁翁,人称考亭先生。官至宝文阁待制,谥文公,封信国公。改徽号,从祀孔庙,世称“朱子”。学识渊博,集宋代理学大成。工书,笔势迅疾,无意求工而悉合书家矩雉。法颜书《争座位帖》,苍郁沉厚,古雅有骨。尤善大字,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宝之。《故宫周刊》第139期刊其行书尺牍一幅,甚精。著述宏富,有《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子》等。《城南唱和诗》,朱熹书于乾道三年(1167)。纸本,行书。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后有李东阳、吴宽等写的跋。《庚子消夏记》、《钤山堂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诗帖平和从容,温柔典雅,血肉丰满,脱尽火气,用笔老练精到,起伏成实,提拔有致,笔笔富有变化又十分和谐,笔势委婉飞动,动中取静意,已成自家面目。但他不以书名,因以学掩之。他的一些尺牍,虽不以书法姿态而出现,但由于晦翁的文理修养,都已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信手写来,点划之间自然而不放纵,真是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使人见之无不肃然起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