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

数乘方运算。

2、程与方法: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

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师: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今天老师要现场制作拉面。首先将面揉搓成1根长条,这里用绳子代替,我们只考虑面条的根数。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为了同学们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开,现在面条是几根?我继续拉扣一次,面条是几根?

生齐答:2根;4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次)

提问:(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

(2)观察等式右边的算式,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它们?

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四个算式特点?

(-3)╳(-3)(-3

4

)×(-

3

4

)×(-

3

4

)×(-

3

4

)×(-

3

4

)

(共同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2)思考:正方形面积与边长a的关系?正方形体积与棱长a的关系?

a·a=a2a·a·a = a 3

(3)猜想:a·a·a……·a的结果?记作,读作。

(4)总结: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

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

4、例一:(-2)3,(-2)4

5、练习

6、6例二(-2)3,(-2)4,(-2)5,(-3)4

,(-3)3 ,(-5)2 ,(-1)3

(-1)2

②思考:观察例二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伴进行交流。 ③总结: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为0。

将例1中底数换成为正数或0,结果有什么规律? 那么10的n 次方等于多少呢?有什么规律?

总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和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7、拓展延伸:(根据教学时间灵活安排) 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①计算:(-2)4

,-24

,(

3

2)3

3

2

3

②思考:(-2)4可以写成-24吗? (

3

2)3

可以写成

3

2

3

吗?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习题2.10第一题; 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报纸,一方面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会不会沿着同方向对折纸,如果学生随意对折,那么对折后报纸的层数就不太好数;另一方面折纸活动和拉面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复?在和其他老师交流过,我最后舍弃了折纸,直接用拉面情景引入。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出发,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真正地做到了

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小结时,对容易出现的错误概括地非常全面,甚至把课堂上没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举例,如:26不能写成2×6。可见,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好,教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