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58西学东渐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58西学东渐岳麓版

一、选择题1.(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

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

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C )

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

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

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

[解析]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符合清朝国情,故A项

错误;对《海国图志》持反对态度的人不能代表整个封建顽固势力群体,故B项错误;清朝守旧官僚不能正确看待《海国图志》救国之法,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造成思想闭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打开国门,锁国政策早已废除,故D项错误。2.(2018·惠州)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

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

反映了清政府( A )

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C.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解析] 据材料“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

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可知清政府开始了解到国际法等外交常识,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外交活动,说明清政府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清政府逐步改变传统夷夏观念,外交观念与国际接轨,“抛弃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运用国际法中的国际外交规则

来指导外交活动,而事实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就被迫开始接受国际外交原则,故C 项错误;当时正值洋务运动初期,清政府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体西用”,故D项

错误。3.(2018·柳州)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

‘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这说明( A )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

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

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解析] 根据材料“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

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说明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A项正确;甲午战后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故B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早已成为近代化障碍,不是从甲午战后才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和甲午战后中国的前途,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4.(2018·佛山)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

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C )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解析] 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将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其主要

用意在于利用儒家思想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是为维新变法服务,并不是要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故A项错误;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其为了减少变法阻力所采用的手段,故B项错误;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维新变法,并不

是为了肯定孔子对于建制的贡献,故D项错误。5.(2018·安阳)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

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

为( A )

A .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 .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C .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 .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

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图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化以挽救民族危机,故A 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不难知道,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仅仅是在“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时期,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康有为“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可知,康有为并非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故

C 项错误;康有为并未实现中西文化矛盾的调和,故

D 项错误。

6.(2018·黄石)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

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

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A )

A .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 .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 .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 .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解析] 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

薄今”,结合所学,表明张之洞希图通过变法革新来挽救危亡,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 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与材料“不泥古薄今”不符,故B 项错误;根据所学,洋务派由于阶级属性不可能彻底改弦更张,故C 项错误;由于张之洞的阶级

属性和社会地位,不可能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故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导学号 268131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