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

合集下载

李可给国医大师朱良春看病,附子用了180克,还加了童便!

李可给国医大师朱良春看病,附子用了180克,还加了童便!

李可给国医大师朱良春看病,附子用了180克,还加了童便!国医大师是中医的顶级大咖,但是是人就会生病,国医大师生病的时候怎么办呢?今天看一看国医大师朱良春和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之间的趣闻。

朱老在广州带学生的时候,朱老与李可先生聊天。

朱老告诉李可先生,自己有一个多年下肢冷的毛病,每到冬季就加重,冷从骨头里发出来。

李可先生稍事谦虚之后,为朱老诊脉,说属于肾经有寒,真阳亏虚,应当使用大剂附了治疗。

朱老说,他自己用过附子,用15克没有问题,并且配伍当归、黄芪、丹参等温阳通脉,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8克,超过了就头晕、血压升高,血压达到170、105毫米汞柱,很不舒服。

李可先生说18克用量不够,附子小量可以升压,大剂量就不升压。

李可先生答应为朱老处方,他前后思索了2小时,香烟抽了一二十根,开出来一个处方:制附子180克,干姜50克,细辛30克,桂枝40克,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红参30克,加适量蜂蜜、童便共煎。

朱良春先生接过李可先生的处方,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而是赞扬说:“很了不起,你能经过深思熟虑,开这么大的剂量,我就敢吃!”他马上分咐他带的两个学生去抓药,并且到幼儿园,用糖块儿哄着小男孩儿,取了童便,煎了三个小时。

朱老就按着要求服了头煎,量了几次血压,没有升高;又服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没有使血压升高。

朱老在广州服了两付药,回南通之后,又服了一付。

到第四付,就不能再服了,口干上火,血压升高了。

但是,多年的腿冷,从此之后减少了一大半,效果还是不错。

按语:李可为90岁朱老开的方,即四逆参辛桂枝汤。

从方药的顺序来看,四逆汤打头,回阳破阴;加细辛融入麻附细辛汤法,助阳透寒,因用于90岁高龄体虚之人,故减麻黄;加红参补虚,因毕竟是用于高寿之人;桂枝汤调和营卫、通调血脉。

这方子构思很巧,把四逆加人参汤和桂枝汤巧妙结合在一起,这两方是8味药,却只精选了6味药,以四逆汤法驾驭桂枝汤、麻附细辛汤,则桂枝、细辛可放手去解表散寒,而无辛散过度之虞,使之发挥到了极致。

附子功用探讨

附子功用探讨

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二、大家对于用附子见仁见智.其实本质在于阴和阳。

这已经入了仲景的门径。

可喜。

对于是否该有附子,我想是有严格的指征的。

毕竟这是毒药,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

用的对证,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

我正在用这个方法治疗脑干脑炎,效果奇佳。

而且,我也实在不清楚,如果没有附子,还有什么药可以让四肢萎缩的肌肉恢复过来。

因此,说句实话,用附子,是因为它有适应证。

并非为了逞强作势。

该用而不用,还算是苍生的医生吗?三、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其脉沉细,右尺尤甚。

舌淡。

观其面色,环唇一周皆苍白,与其面色不相配。

余即诊为肾阳虚。

我用附子之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我用附子之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我用附子之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1:应用附子的目的,不在于补哪里,而是它可以振奋精神,有足够的阳气去抵抗阴寒,这样总有一天胜利,因为人会生病是阳气虚,李可说“阳气一处不到就是病”
2:凡脉出现沉弱或者迟弱,都是心脏功能疲惫,这时就要用附子了,不能等待检查出心衰才用,那已经是剩下半条命了
3:见少阴病,附子要赶紧用。

什么是少阴病?《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脉微细,说明阳气虚,阴血不足,想睡又睡不着,有人还会出现拉肚子,想呕吐的情况,这就是少阴化寒,是四逆汤的症了
4:附子是阳之极,凡阳气不足,阴寒就内生,这时用附子,就可以把寒气散气,这就是中医讲的回阳救逆
5:经络有寒,一定要附子为君药。

什么是经络有寒?比如关节痛、屈伸不良或肢体疼痛,包括痛风等,都属于经络有寒呀
6:大虚之人,用参、术不效者,加上附子,就能让精神好,肚子饿,这样通过不断进食食物,慢慢身体就能补充,但是脉数人又瘦,就要慎用附子了
7:附子和肉桂都可以补助元阳,但元阳绝时,就要用附子而不是用肉桂,因为附子味厚,但气不厚(煮一下吃就知道),而肉桂是气味都厚,气厚就兼有走散之力,本身就病危,怎么能散?这就是仲景的少阴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的原因
8:对于阳虚自汗者,常见有三方:卫气不足者,用玉屏风散不效,加上附子即可;虚火出汗者(虚阳外浮)往往要用人参加附子;而脾阳不振,吃饭易出汗者,要四君子汤加附子,这都是经验
方中讲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李可的附子用量以及煎服方法

李可的附子用量以及煎服方法

李可的附子用量以及煎服方法编前语:李可老中医到目前为止救治各类病人数万人,特别擅长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急危重症和癌症等绝症,许多病症都被西医宣布为不治之症,许多病人都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有的因为病势严重被西医拒绝收治,这些人都是有案可查的,但在李可老中医的治疗下,他们都转危为安,并成功康复。

李可应用附子的特点是什么,怎么煎煮,用量多少,附子如何经过煎煮达到治疗目的。

孙其新教授作了深入分析并亲身验证。

孙其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出版有多部研究李可的论述专著。

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学术思想探讨附子是中药四帅之一。

李可创制的破格救心汤,附子一昼夜用到600克,而他实际用量最多达750克。

这样看来,探讨附子的用量和煎服法,就成为同道所关注的话题。

现根据其68则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1“伤寒论”附子用量煎服法1.1附子用量仲景是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伤寒论”113方,其中20方用附子。

李可认为,考“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生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附子大者为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是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四逆汤类方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附子大者为 60—9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是原方的1/ 6—1 / 10。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3404页)。

四逆汤原方在用法中指出,强人大附子1枚;而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附子均为大者1枚,相当于制附子60—90克,这是经方用药的本来面目。

1.2附子煎服法首先是药与水之比例:经笔者初步统计,伤寒之附子剂19方(除乌梅丸),其汤剂中药剂量按经方基础有效量(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计算,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6,为通脉四逆汤;最高者为1:26,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10。

其次是煎煮时间:笔者考四逆汤类方用于救急,所用的应为鲜附子(如生地瓜),这既容易浸泡,又易煎煮,故加水少,恆为600毫升,文火煎煮半小时左右(煎取220毫升,分2次服);其它制附子剂,加水1200?1600毫升,文火久煎,煎煮1个半小时左右。

【最新精选】李可常用药方

【最新精选】李可常用药方

服附子后的药效反应,在李可老中医的专著及指导学生的著作中,记录地都比较详细。

这些反应除一般性发汗、发热、感冒、吐痰、咳嗽、腹泻、肠鸣、麻木等表现之外,上述5种反映表现,均是在一般的病证当中比较少见的,正确帮助病人渡过这些激烈的关口,对于疾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李可老中医认为:病的来路,亦是病的去路。

特别是从表而来的病邪,由阳化阴,即由阴转阳之际,大都表现出突然的感冒、发热、咳嗽等阳证之表现,李可老中医认为诸多的病邪是由太阳而入里,只有从里出表,由太阳而出,最终才能使病人得以治愈。

6.附子的组方配伍李可老中医自学成才,经临床50多年的实践证明,不少以附子为主组方配伍,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如破格救心汤就是一例,该方在全国众多火神派医家手中重复应用,的确效果肯定而良好,这在中医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为此,现就其常用的以附子为主组成的经验方,进行整理如下。

(1)破格救心汤:制附子30~100~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10~30g (另取汁),山萸肉60~120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麝香0.5g(冲服)。

用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

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主治各种急慢性心衰。

(2)加味乌头汤:制附子60g,生黄芪240g,当归60g,制川乌、丹参、黑小豆、川牛膝、防风各30g,麻黄、桂枝、细辛、赤芍、桃仁各15g,肉桂10g,吴茱萸20g,蜂蜜150g,生姜40g,大枣20枚,麝香1.0g(冲服),穿山甲5g,水蛭3g,全虫30g,蜈蚣2条(后四味研粉冲服)。

用法: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兑入黄酒500ml,日3服夜1服。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属虚寒者。

(3)乌头汤加味方:制川乌30g,制附子30g,生黄芪100g,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白芍、黑小豆、乌蛇肉各30g,蜂蜜120g,桂枝、防风、全虫、甘草各15g,蜈蚣30条,豹骨15g。

对附子的详细剖析、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

对附子的详细剖析、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

对附子的详细剖析目录一,前言二,附子主要化学成份、制法、毒性三,附子用量,用法四,附子用于救脱回阳(低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休克)五,附子用于散寒止痛六,附子治风痹七,附子治癌症八,附子用于暖肝息风,治老年性震颤九,附子治阴虚阳浮,虚火上炎口疮,咽喉肿痛十,附子治盗汗,自汗十一,附子治尿频十二,附子治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水肿十三,附子治红斑狼疮与结节性红斑十四,附子治骨髓炎十五,附子治发热,戴阳症十六,乌头在扭伤,创伤中应用十七,附子补虚十八,附子治老年病,延年益寿十九,附子简易方一、前言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块根上的子根。

四川陕西栽培的乌头称天雄。

附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最重要的中药之一。

明医学家张景岳对附子有极精辟而详尽的论述:“…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除呕哕、藿乱、反胃、噎膈、心腹绞痛、胀满、泻利、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疸、痈毒、久漏冷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症。

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

善助参芪建功,尤赞术地建效。

无论表症里症,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阳,引补血药入血份,以药养不足之真阴。

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冷湿。

附子仍阴症要药,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而脉沉细者尤须用之。

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因此把附子称为药中四维,治乱(人体功能紊乱)良将是名符其实的。

不独张景岳有此评论,医圣张仲景《伤寒论》130方,用附子达21方。

近代名医赵锡武非常推崇《阴证略例》,认为王氏治疗阴证的特点是善用附子,重视温补脾肾。

我每提倡用真武汤不要怕附子用量大,取其鼓动心阳,抑阴邪上乘。

清同治年间,邛崃郑钦安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观其治病,恒以阴阳为纲,阴证则无论吐血、便血、尿血、喉蛾、失眠、牙痛、口臭、便秘,概投以附子、干姜之类效如桴鼓。

李可运用附子经验

李可运用附子经验

李可运用附子经验李可老中医运用附子经验谈俗话说:中医秘不传用量。

量效关系的确是中医方剂运用之精华,也是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传承的关键所在,古今医家对其都极为重视。

老中医李可崇尚仲景学说,将《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思想应用于临床遣方用药,尤善附子、乌头类峻药治疗濒危患者。

四逆汤是张仲景治疗心肾阳衰寒厥证的代表方剂。

李老在临床应用四逆汤时颇有心得,不仅限于少阴病,同时在肿瘤、咳喘、足心发热等病的治疗中多有应用。

医者对量效关系的把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中药复方以单味中药为载体,想要全面理解量效关系,就要从最简单的单味中药研究开始。

那么,下面我就来谈谈李可老中医关于主药附子的用量。

李老师重视六经辨证,认为“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 ,临证之时,“知其要义,一言而终”,不必执于病名,而应执简驭繁,万病一理。

李老认为,阳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形精血不能骤生,无形阳气需随时固护”,而阳气易伤难复,阳常不足,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阳气的消长进退。

李老认为,阳虚则病,阳衰则危,阳复则生,阳去则死,病危重证多是元气虚弱至极,阴竭阳亡,阴阳离决之证。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其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因其有毒,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下品。

李老临证尤善用附子。

李老认为,中医救治心力衰竭垂危重症仍生死参半的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经方的剂量问题,二是经方的枚、尺问题,三是经方的生附子问题。

四逆汤原书记载“用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而当代应用附子大部分参照教科书中 15g 左右,且还要注明先煎。

许多学者对经方原剂量进行考证,结果相差甚大,从一两之重等于 1g、3g、7. 8g、 13. 8g 到 16. 8g,相差倍数甚大。

以东汉一两约合今之 13. 8g 或 15. 6g,假设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两倍以上,则相当于现代制附子 30 ~ 60g 。

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

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

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李可(1933—)老中医,当代著名的火神派特色医家,以擅长应用大剂量附子而著称,崇尚火神派扶阳理念,精研郑钦安阳主阴从论之理,重剂应用以附子为主的方剂治疗奇难杂症,疗效卓著,受到当代众多临床医家的研究与学习。

继《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经验专辑》出版之后,又有门人弟子整理出版了《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等著作问世,现就其应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归纳如下。

1.附子的剂量探索近代由于受教科书的影响,附子的用量一般在10g左右,而且还注明要先煎,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了当代应用附子的定律。

李可老中医认为:为什么中医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乃生死参半?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历代医家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g左右;二是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2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剂量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而历代及近代用四逆汤仅为原方剂量的1/6~1/10。

如现代教科书四逆汤剂量常为制附子6~10g(先煎),干姜10g,炙甘草6g。

像这样轻的剂量,李可老中医认为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李可老中医为了探索附子的用量,历经9年的时间,在临床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摸索。

1961年7月,曾治1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制附子150g,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

由此之后,李可老中医认为,凡用经方治大症,一定要辨证得当,见机即投,不可犹豫;二是要掌握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

经数十年的临证考究,李可老中医以经方、原方折半量为准(即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述的剂量),此点又为20世纪80年代后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所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g。

【同药不同效】附子你敢用到多少?名中医李可告诉你

【同药不同效】附子你敢用到多少?名中医李可告诉你

【同药不同效】附子你敢用到多少?名中医李可告诉你注:2005年国家药典规定用量为3-15g。

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类列为下品。

【气味】辛,温,有大毒。

【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

因其毒性,在临床上应用较为谨慎,但是李可老先生在应用附子时剂量重用是人人皆知的,甚者能用到200g、300g的情况。

今天小师妹就把应用李老思想在附子治疗心衰的3则医案和李老应用附子的心得带给大家,有是病用是药,助你放下顾忌,药到病除。

医案举隅01、肺心病心力衰竭案吴某,女,49 岁,2010 年 3 月 1 日入院。

病史:患者有先天胸廓畸形病史。

2007~2009 年,因肺心病反复心力衰竭先后多次住院,常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服用西药后病情虽能有所好转,但每因天气变化,感受外邪则病情加重,也曾求治于中医,多以清热化痰为主,然均无明显改善。

近日因受凉后病情加重再次入院。

刻下症:精神疲倦,面白,口唇稍暗,气促,活动后尤甚,间有咳嗽,痰黄难咯,四肢欠温,渴饮热水,双下肢轻度浮肿,少许口干口苦,纳寐均差,小便量多,大便稍干,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数。

查体:咽充血(- ),胸廓畸形,胸椎后凸,双肺叩诊过清音,心界向两侧扩大。

听诊呼吸音稍粗,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入院时查血气分析:二氧化碳潴留明显,需要持续无创辅助通气。

中医诊断:心衰,证属:阳虚水泛,瘀血阻络。

治法:散寒蠲饮,温阳利水,兼以行气活血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合五苓散加减。

处方:熟附子(先煎)、山茱萸各30g,麻黄 3g,白芥子 4g,桂枝、炙紫菀、炙款冬花、干姜、茯苓、生半夏、细辛、茯苓、五味子、猪苓、泽泻各 15g,厚朴、苦杏仁、丹参、肉桂(泡服)、生姜各 10g,石膏 40g,麝香(冲服)0.5g。

每天 3 剂,水煎服。

3月3日复诊:服药2天后患者精神好转,气促较前缓解,双下肢浮肿消退,小便量多,大便次数增多,质烂。

仍见手足欠温,两尺脉沉细无力之症。

李可老中医附子运用经验

李可老中医附子运用经验

李可老中医附子运用经验附子,是救治亡阳重症的“第一品药”。

但因其性刚烈,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附子“有毒”,用之不当,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了附子的用量为3~15g。

李可老中医是当代著名的火神派特色医家,以善用大剂量附子著称。

可用到200g甚至更多。

今天金华佗就给朋友们介绍下李可老中医运用附子的经验特色:一、用量虽大有据可依李老认为他的一生最大的突破是对药量的突破。

主张在急危重症的治疗中运用大剂量附子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曾考证过附子的运用技巧——《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生附子1枚约合今之20g(附子大者为20~30g)。

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是制附子两倍以上,则《伤寒》四逆汤类方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

而历代用四逆汤仅是原方的1/10一1/6,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

故李可老中医临床用药一般以经方原方(即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述的剂量)折半量为准(即古之一两合15g),此观点又为现代考古发现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g,一升合现代200ml。

二、治阳:依证施用量足效达李可老先生对附子的运用,首先体现在根据阳衰/心衰轻重选择不同剂量。

具体见表1。

李可之附子用量极其严格:分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之5个等级。

其中附子用平剂(30克)、中剂(45~90克)是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治格阳、亡阳证之附子用量基本吻合。

至于附子用大剂,那是用于古代之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即西医下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是对前人和现代医学的突破。

三、治癌:逐渐加量效达即止针对癌症等慢性重症病人,李老在附子应用时,常常采用逐渐加量制附子的方法,以达最大的治疗剂量。

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用附子成倍增加,如首次用制附子45g,二诊之后加制附子为90g(1周后),三诊制附子加至150g,再诊加之300g,直至达到最大疗效(症状明显减轻或出现瞑眩反应等药效反应)。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辑4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辑4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辑4四、缩阴症合并鸡爪风男子缩阳症,临床并不少见。

女子缩阴症,却临床罕见。

1978年夏,余在县陶瓷厂任职时,遇到1例,患者段桂莲,37岁,1l时突然抽搐昏迷。

赶至其家时,见患者被家人揽腰紧抱,大汗淋漓,神情恐怖,面色青灰。

西医按癔病给镇静无效。

病因为生气之后,突然觉两乳头强烈内缩,阴道阵阵抽搐不止,旋即昏厥不省人事。

醒后只觉头晕,不时呕涎沫,天旋地转,如乘船坐车心动神摇,荡漾不止,睁眼则视一为二,手指挛缩如鸡爪,腿肚转筋不止。

四肢厥冷,口鼻气冷,唇舌青紫,脉象迟细60次/分。

四诊未毕,突然再次发病。

乃急灸双乳根穴,小艾柱(麦粒大)着肤灸关元穴,强针人中、内关(双)而解。

追询病史,知患者在7年前产后,有鸡爪风发作史,经补钙不能控制。

素体瘦弱,畏寒,虽盛夏亦喜厚衣,瓜果生冷从不沾唇,脏气虚寒可知。

寒主收引,故见厥、少二经中寒见证。

以其肝肾阴寒之气上逆,故见呕涎沫而巅眩;寒饮凌心,故悸动不宁;暴怒而厥气上攻,故昏不知人;肾主二阴,肝之经脉络阴器,过乳头,故挛缩;精气散乱,故视一为二。

拟温氏奔豚汤中剂,加山萸肉补肝肾而固脱,紫石英、生龙牡、活磁石安镇冲逆,固护元气,二虫止痉,吴茱萸散肝寒,嘱服3剂。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药进1剂,手脚回温,抽搐止,3剂后诸症均愈。

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木瓜15克,黑木耳30克,鸡蛋壳粉3克(冲),益气养血,柔肝缓急,连进6剂,其鸡爪风症亦得根治。

五、伏寒奇症高步升,42岁,家住灵石中医院北院。

1985年7月12日10时,其爱人景老师急来邀诊。

至家,见酷暑盛夏之际,10平方居室,门窗紧闭。

患者身围棉被,头顶热水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移时呃逆一声,神情恐慌,口不能言。

脉沉迟微细,58次/分,舌淡胖水滑。

询之,景老师言,病已6年。

1979年底,从天津病归,已转劳保。

服药数百剂,不效。

今日外出理发,店内高悬电扇,觉冷风从百会、大椎、风池、风府侵入,立即寒战嘎齿,不能支持。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汇总1篇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1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一、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心悸证,不愈者或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汤。

桂枝甘草汤助心阳,四逆、附子、理中类可助之。

可与桂枝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互参。

二、甘草干姜汤可治虚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阴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黄甘草汤可治水,开腠发汗,若阳虚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汤,或麻附草汤。

四、附子甘草汤可治阳虚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汤也。

五、吴茱萸汤治厥阴脏寒犯胃证,若剧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类以治之。

六、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不愈者加吴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

六经阳衰皆可加附子、理中、四逆,以上可证之。

七、五苓散证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体会14:论栀子豉汤系列方1.栀子豉汤栀子―――清热(郁热)豆豉―――宣表合用清宣胸膈郁热,除心烦―――从太阳而出也2.栀子枳实汤――伤寒差后劳复食复者胸膈郁热――栀子痞满食滞――枳实3.栀子干姜汤兼脾气虚寒――便溏者――加干姜4.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枳实――消痞(滞塞)厚朴――除满(胀)体会15:三阳病机,重在经气转输失常――失开、失枢、失阖1. 天之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2. 人之一身,凡阳气不到即是病。

3.救治阳气,治病之总则。

4.三阳病机――重在开阖枢失用!⑴太阳――失开!故治疗太阳经病重在开腠疏表⑵少阳――失枢!故治疗重在枢,三焦之气液,通畅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府以通为顺!六府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承气皆为阖剂,潜镇阳气,通降六府也。

体会16:三阴病机第一个问题:重在本气失化――湿盛!热少!风大!⑴ 少阴病机―――阳衰――热少――四逆辈⑵ 太阴病机―――阴寒――湿盛――理中类⑶ 厥阴病机―――风大或风小――气散或气闭(疏泄太过或不及)经证―――当归四逆汤;脏证―――乌梅丸加减。

李可附子小剂可妙手回春

李可附子小剂可妙手回春

李可附子小剂可妙手回春附子有大毒,据现代检验结果,15克附子就町以毒死一头牛。

如果一头牛能顶10个人的份量,那么1.5克附子粉要是给一个人吃上,应当和15克附子毒死一头牛是一样的结果吧,这你亲自试过吗?李可指出,自晋以后,以儒治医,流弊就在崇尚空谈,不重视临床,对内经等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医书就可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实际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

书上写过,不如自已用过。

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的都亲尝附子,患病则亲自处方服附子。

只有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1 李可关于附子小剂量论述李可以使用大剂量附子闻名。

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使用小剂量附子的问题时,他回答:根据我的经验,在我行医初期,即1961年治7例急危重症,某中有6例患者因附子量小而无效死亡。

据我一生见到的危症没有一个是小剂量能够冶疗成功的。

所以在急危重症方面.用小剂量附子只能是隔靴瘙痒(13页)。

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

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方面用大剂附子。

李可把附子应用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等5个等级,其中阳虚用小剂附子10克,如缺乳案之五更泻、膝关节积液案之夜尿频等,全书附子小剂者17例,占总数的24.3%,这些足以证明,其治非急危重症亦用小剂量附子。

1.1 小剂四逆汤养阳长寿李可自述:在2004年的时候,我拫据邓铁涛的建议,在南方那几个省跑得比较多,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这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阳虚的人十占八九,阴虚的人百不见一。

一开始我也解释不了,但经过好长时间反思以后,最后我找出这么几点:① 南方是丙丁火:从中医讲,南方就是丙丁,属火的那种气候。

由于外界的这种热,再加上人本身这个阳气不断释放,他里面就空虚了。

在这种情况下,损伤的阳气肯定要比北方人多。

② 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南方气候特别热,几乎就只有夏天,没有什么春、秋、冬。

孙其新谈李可用附子

孙其新谈李可用附子

孙其新谈李可用附子首先我们来谈谈《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在济南第二届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会发表的,当时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因为附子谁都想用,但附子大量、久用,对大夫和患者来讲,都是一个心有余悸的问题。

那么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水丸,那就比较好掌控了,一个人吃1.5g附子粉会怎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试验,刚开始也怕中毒,就按李可的服法,把附子磨成粉30g,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这个试验是在我自己身上做起,吃完以后,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我在做的时候,都是用日本的松夏血压计来测量,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发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说的这段话:“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不重视临床,对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书就‘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实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己用过,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都亲尝附子,患病则签字处方服附子,只有自己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

”这一点,我体会的非常之深。

我查找了一下,李可对附子小剂量有哪些论述呢?结果发现,他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在1959-1960年治疗类风关的时候,他治了6例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小剂量附子是隔衣挠痒,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量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时喜欢用大剂量附子,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可把附子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5等,大家看第17篇文章就知道了,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阳虚用小剂量,10g-15g,如:缺乳案之五更泻,关节积液案之夜尿急等,言说附子小剂量者17例,占24.3%,这些足以证明,他在治疗急危重症也用小剂量附子。

李可在2004年时,根据邓铁涛老的建议,在南方做一些考察,这一考察发现阳虚证特别多,结果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说:“我给你提个建议,小剂量四逆汤常服,(即炙甘草30g,干姜、制附子各15g,服7日停3日,从立夏服至立秋),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李可老对四逆汤的运用经验

李可老对四逆汤的运用经验

李可老对四逆汤的运用经验老中医李可,对附子的运用,令很多中医人士钦佩不已。

但最初触动李老大剂量使用附子的,还是缘于四逆汤的一次偶然“误服”,患者家属将3次的剂量,一次服了下去,却在3小时内收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让李老倍感震撼,李老也从此开启了大剂量用附子的征程。

对于李老来说,四逆汤就像是冥冥中的“贵人”,既成就了他的名气,更为天下苍生谋取了福祉。

这个帮助李老成就事业的“贵人”,到底有何能耐?且看正文!【组成】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歌】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功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虚寒证。

【方解】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

君以炙甘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

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

【方证要点】1.少阴虚寒证:以身热恶寒,手足冷,体痛,下利,腹部拘急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四肢厥逆,身体疼痛,恶寒汗出,下利清谷,呕吐,唇指发绀,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微迟弱。

2.常用于伤寒阴证、五脏中寒、前列腺炎、哮喘、感冒、便秘、下利、吐泻病、急性食物中毒、呃逆、心脏衰弱、急性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中毒性休克、急性胃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者。

3.体质要求:形体偏胖,面色多晦暗、苍白或暗黄,精神萎靡,面带倦容,目睛无神或眼泡易浮肿,唇色暗淡干枯,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或黑)润或白滑;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晨起面多浮肿。

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等。

【类似方证鉴别】1.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都可治疗下利、厥寒、脉细欲绝者。

四逆汤证无汗或全身大汗,脉沉微而迟;当归四逆汤证是其额间必微汗濈濈,脉虽细而浮数。

李可运用毒剧中药乌头附子经验

李可运用毒剧中药乌头附子经验

李可运用毒剧中药乌头附子经验仲景在历史上运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

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

何以保证无害?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

以《金匮》乌头汤为例:该方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3两,川乌5枚。

川乌1枚,大小平均5g,则为25g左右。

炙甘草3两,汉代一两合今之15.625g,以16两计,则为48g,恰为川乌之两倍。

乌头50克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取渣,与它药煎取汁混合再煎。

全方5味药,以水3升,煮取1升去渣,与煎妥之川乌蜜混合再煎,进一步中和毒性。

再看服法:先服7合(140ml,为全剂的2/3)。

“不知,尽服之,即唇舌无麻木感为“不知,则把所剩1/3的药液全部服下,以“知”为度。

一般病人服乌头汤140ml,即有效应。

临床应用乌附剂的成功经验:一凡乌、附类方(附子汤除外),炙甘草为乌、附之2倍,甘草善解百毒,甘缓以制其辛燥;二蜜制川乌,蜜为百花之精华,芳香甘醇凉润,善解百毒,并制其燥烈;三服药另煎,取汁与蜜再煎,中和毒性,使乌头之毒性降到最低点,而治疗效能不变。

上法应用川乌安全稳妥:为确保万无一失,李可从60年代起,又加以下措施:①凡用乌头剂,必加2倍量之炙甘草,蜂蜜150g,黑小豆、防风各30g;凡用附子超过30g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60g,即可有效监制。

②从古今各家本草论证得知:炙甘草扶正解百毒,杀乌、附毒。

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解乌头、附子毒。

③黑小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水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本草纲目》:“煮汁,解砒石、甘遂、天雄、附子……百药之毒。

”防风,发表去风,胜湿止痛。

治风寒外感,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毒。

”《本经集注》:“杀附子毒。

”凡剂量超过30g时,乌头剂,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煎煮时间3小时左右,已可有效破坏乌头碱之剧毒。

老中医李可重用附子经验医案

老中医李可重用附子经验医案

老中医李可重用附子经验医案临床常用量为3~15 g。

李可重用附子经验著名民间中医学家李可创破格救心汤治疗心力衰竭重症,方中重用附子为君药。

其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茱萸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力衰竭疗效卓著。

心力衰竭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力衰竭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以下两点。

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 g 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 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2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1/6~1/4。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

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力衰竭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按现代药理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

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力衰竭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

李老一生所用附子超过五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 g 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

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

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2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

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之后又具扶正作用(现代药理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作用,而无激素之弊)。

而在破格重用附子100 g 以上时,炙甘草60 g 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不必多虑。

中医脊梁李可:打破常规,重用附子!

中医脊梁李可:打破常规,重用附子!

中医脊梁李可:打破常规,重用附子!李可老中医,1930年生,2013年2月7日在山西病逝,享年83岁。

山西省灵石县。

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取得中医本科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

1融寒温于一炉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7年,崇高仲景学说,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历代百家及当代大师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治疗用药风格。

自创方剂28首,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与各种疑难杂症。

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对多种大出血症,儿科,五官病急症,皮科顽症,肺结核,结核性胸、腹膜炎有独到的救治经验。

2逆境学医23岁蒙冤监狱中学医。

李可先生1933年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一个小农商的家庭,16岁初中毕业参加军队,在西北解放前,曾经在彭德怀西北野战军作战地记者,1949年还入西北艺专文学部学习。

1953年,性格耿直的李可因对一封重要信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莫名其妙地成为“胡风反革命集团”西北地区的头目。

入狱后不久,被发现可能是一个冤案,于是准备“免于起诉”释放,李可说释放可以,但必须是“无罪释放”,否则就要把罪名性质定清楚再放。

这样,李可又被关押了2年7个月。

1961年,李可被勒令退职,遣返回老家山西灵石县。

后来,在文革期间,李可因为被诬告再次蒙冤入狱,谁要和他接触多一点就被叫去审查,所以很多年里,李可既不拜师,也不交友。

1963年,李可成为全国第一批赤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1933---】老中医,当代著名的火神派特色医家,以擅长应用大剂量附子而著称,崇尚火神派扶阳理念,精研郑钦安阳主阴从之理,重剂应用以附子为主的方剂治疗奇难杂症,疗效卓著,受到当代众多临床医家的研究与学习。

继【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经验专辑】出版之后,又有门人弟子整理出版了【跟师李可抄方记。

肿瘤篇】,【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等,现就其应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归纳如下。

1 ,附子的剂量探讨。

近代由于受教科书的影响,附子的用量一般在10克左右,而且还注明要先煎,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了当代应用附子的定律,李可认为;为什麽中医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乃生死参半?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历代医家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二是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剂量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及近代用四逆汤仅为原方剂量的1/10---1/6。

如现代教科书四逆汤剂量常为制附子6---10克【先煎】,干姜10克,炙甘草6克。

像这样轻的剂量,李可认为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

李可老中医为了探索附子的用量,历经9年时间,在临床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摸索,1961年7月,曾治1例60岁垂死老妇,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制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

由此之后,李可认为,凡用经方治大症,一是要辨证得当,见机即投,不可犹豫,二是要掌握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

经数十年的临床考究,李可以经方原方折量为准【即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述的剂量】,此点又为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所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克。

不仅是先期上海柯雪帆教授已有专著论述,并经临床验证,合乎实际情况。

【经方剂量揭秘】一书证实,考证所得经方剂量,一两折合13,88克,符合经方药物组成配伍及用量比例。

而近年来的多次经方学术会议中,都基本认同上述观点,认为一两折合3克的折算方法,背离了经方的原意。

用一两折算13.8克【李可认同15克】剂量的附子,李可认为,此量可救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有攻无不克之奇效。

更为有趣的是,李可运用这样大的剂量附子组方,尤为擅长用破格救心汤抢救濒临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得以起死回生,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闻名遐迩于当地。

与此同时,李可认为若低于【一辆折算15.6克】这样的剂量【附子】,去治疗这些濒死病人则无效,或缓不应急,贻误病机,误人性命。

回顾中医历史,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

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张仲景学术思想中最为优秀的部分。

【经方剂量揭秘】一书中提到,若按一两附子折合13.8克计算与一两附子折合3克剂量,组成大剂量附子四逆汤与小剂量附子四逆汤组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对小动物失血性休克升压的作用,发现大剂量附子四逆汤组有显效,而小剂量附子四逆汤组无效。

结果提示;用附子组成的四逆汤作用与其剂量多少相关。

这一结果也证实了,李可摸索应用的附子大剂量,不仅有历史依据,同时也有实验依据。

因此,李可认为,只由革除这一陋习,走出误区,中医才能治大病、治危病、治重病,而且近些年火神派学术思想的热潮,足以证明了李可的预见性。

2,附子的应用计量。

李可不仅从临床上探索了附子的剂量,张仲景时代的一两折合现代的15克左右,同时以张仲景时代的附子应用剂量为参照,结合不同的病症,形成了自己应用附子的特色剂量。

如以他治疗各种心衰的破格救心汤为例,其制附子用量在30---200克,经治万例病人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制附子500克以上者。

李可认为,当心衰垂危时,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的大辛大热之性,不以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

况且以附子为主药,附子的剧毒,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关于这点认识,近代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附子为主的四逆汤方,大剂量对各种动物休克均有很好的救治作用。

进一步论证了李可临床应用大剂量附子的科学论断。

近代动物实验表明,附子的剂量与治疗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而李可通过几十年临床观察,也充分证明了附子的剂量与作用疗效有显著的量效关系。

但李可认为临床附子的用量不仅要精确的辩证,同时还要兼顾病人的合并兼杂症候,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近些年李可诊治其难杂症较多,对附子在临床的应用剂量又有了新的突破,如治疗癌症,制附子起手用量多在100克左右,然后以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渐递增到200克、300克、400克,直至达到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

重症癌症患者,如果对大剂量制附子效果欠佳,常用生附子30---60克,以取得攻毒扶正之双重作用。

李可应用附子治疗重症或癌症病人,常常使用制附子逐渐加量的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治疗剂量。

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他用附子成倍增加,如首次用制附子45克,二诊之后加制附子为90克,三诊制附子加之150克,再诊加之300克,直至达到最大疗效。

另一种方法是,制附子起始量为60--100克,以每天逐渐增加10克的方法,即每服1剂中药,就增加10克的制附子,直至达到最大剂量200---400克,以求临床上最佳疗效。

如1例淋巴瘤患者,李可指导学生,其附子由初始剂量100克,逐日叠加10克,至达到300克、800克、900克、1000克,最后改用生附子30克,终于挽回重症,临床治愈。

但取得临床疗效之后,制附子或生附子用量应即减为小量,或是原剂量减去30克进行维持治疗。

又如1例多发性骨癌,女,58岁,初治制附子用100克,采用附子逐日增加10克的方法,达到150克、200克、300克,病人疼痛减轻之后,立即改制附子100克进行维持治疗,最后为取得最大疗效,又用生附子30克、生川乌30克,进行强化治疗。

李可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的时候,制附子的初始剂量一般用100克左右,然后依据病情,可逐日叠加到200克、300克,取得疗效后,立即减量,用中小剂量进行维持。

至于为什麽李可在治疗疑难杂症之时,要逐日叠加附子的剂量,他认为;应用附子一定要出现‘瞑眩效应’后,才能达到临床的最佳疗效。

这是因为,人体阳气在与阴邪争斗过程中,如果人体之阳气无法与阴邪抗争,那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病情在一天天的恶化,而也无力回天。

要想改变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只有逐日叠加制附子的用量,以便促进人体阳气的回升,当阳气回升到人体已经能与阴邪相抗争的时候,这时候就会出现‘瞑眩反应’,才是人体强大的阳气在附子的鼓动之下,所能做出的最大排阴邪反应,这时候人体才能由原来的阴盛阳衰状态,逐渐恢复到人体以阳气为主、阳主阴从的生理状态,人体才可以真正走出病魔缠身的境地,恢复到人体‘阴平阳秘’之状态。

6,附子的组方配伍。

李可自学成才,经临床50多年的实践证明,不少以附子为主组方配伍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如破格救心汤就是一例,该方在全国众多火神派医家手中重复应用,的确效果肯定而良好,这在中医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为此,现就其常用的以附子为主组成的经验方,整理如下。

【1】破格救心汤;制附子3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取汁】,山茱萸60---1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磁石30克,麝香0.5克【冲服】。

用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分5次服,二小时一次,日夜连服1--2剂。

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主治各种急慢性心衰。

【2】加味乌头汤;制附子60克,生黄芪240克,当归60克,制川乌、丹参、黑小豆、川牛膝、防风各30克,麻黄、桂枝、细辛、赤芍、桃仁各15克,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蜂蜜150克,生姜40克,大枣20枚,麝香1克【冲服】,穿山甲5克,水蛭3克,全蝎30克,蜈蚣2条【后四味研粉冲服】。

用法;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兑入黄酒500ML,日三服夜一服。

主治血栓闭塞型脉管炎证属虚寒者。

【3】乌头汤加方;制川乌30克,制附子30克,生黄芪100克,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白芍、黑小豆、乌蛇肉各30克,蜂蜜120克,桂枝、防风、全蝎、甘草各15克,蜈蚣30条,豹骨15克。

用法;上药共捣粗末,加上白酒1500克入瓶内浸泡7昼夜后,早晚各热服一次,从酒盅起服,逐日渐加,至服药后唇、舌稍麻木为度,即以此量维持至服完。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属寒性者。

【4】;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制附子30克,生黄芪120克,葛根90克,炙甘草、当归、桂枝、赤芍、何首乌、白蒺藜、黑木耳各30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芥子、红参【另煎】、生姜各10克,大枣10 枚。

后期加肾四味各30克。

用法;加水1500ML,每天分二次服。

主治颈椎病伴眩晕者。

【 5】消跟骨刺痛方;制附子30克,生黄芪120克,当归、白芍各30克,熟地黄45克,肉桂、川牛膝、木瓜、乳香、没药、通草、细辛、防己、泽泻各10克,吴茱萸、茯苓、炙甘草各15克,褚实子、威灵仙各20克,炮山甲6克,象牙屑4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后期加肾四味各30克。

用法;加水1500ML,煮取500ML,每天服2次。

主治跟骨骨刺引发的跟骨痛。

【6】温氏奔豚汤;制附子10--15--30--100--200克,红参10--30克【另煎】,山药30克,山茱萸90--120克,炙甘草10--60克,肉桂3--10克,沉香、砂仁各3--5克。

用法;小剂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600ML分3次服。

大剂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750ML,日3服夜1服。

上有假热,热药冷服,‘偷渡上焦’。

主治肝脾肾三阴寒证,以‘厥气上逆’为主症,此外还治寒霍乱,脘腹绞痛,气上冲逆,上吐下泻,四肢厥逆,甚则痛厥,寒疝水肿鼓胀,阳虚高血压、肥胖症等。

【 7】肝癌基本方;制附子45克,高丽参15克【另煎】,海藻、炙甘草、熟地黄、五灵脂【包煎】各30克,全蝎12只,蜈蚣3条,芥子、生南星、肉桂各10克,鹿角霜、姜炭、茯苓、细辛、木瓜各45克,大浙贝120克。

用法;上方药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服,连服2个月。

主治肝癌。

【8】胃癌的基本方;制附子90克,海藻、生甘草、生姜、两头尖、牡蛎、玄参各45克,木鳖子、吴茱萸、生晒参【另煎】、五灵脂【包煎】、生南星各30克,大贝母120克。

用法;加水3000ML,文火煮取1500ML,日分三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