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3则
彭万年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验案三则_姜帅
眠不稳,饮食不振,经常梦遗而排出赤色液体,苦于求医,曾经某医院检查拟诊为前列腺炎伴精囊炎,用药无效。
诊其脉来细数,舌红、苔薄白,自觉咽部似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按其证情,乃木郁不达,相火内扰,心肾失交,阴络受伤之象。
治宜清平相火,交通心肾,药用:生地炭18g,杭麦冬15g,甘青果15g,飞青黛3g,酸枣仁30g,远志10g,青龙齿30g,炒川连3g,琥珀6g,灯心草3g,玄参炭15g,先进7剂。
药进1周,证情明显好转,其他无变。
拟原方再服旬日,后患者前来告之,一切如常。
嘱其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养身必先养心,方可达到安然无恙。
按本证在古今文献中虽未详加记载,但徐师根据中医理论,因证施治,终使患者症减病愈。
事后吾辈将此案问教于先生,以求明示,先生笑言:“吾不过略加分析,从二火论治,辨证用药而矣”。
从案中可知,患者早年丧妻,情志不遂,久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二火相炽,而伤阴耗液,火迫络伤,心神不宁,故见眠差、梦遗而色赤。
诊其脉弦细数,舌红少苔,此皆阴伤火动之象,故其治以滋肾水为主,水足则火熄。
方中重用生地、玄参、麦冬以壮水制火。
古人云:“精之藏制虽在收稿日期:2013-01-09作者简介:姜帅(1985-),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学。
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相火扰心,心神不宁,精血随梦而遗泄”,故佐用灯芯草、黄连、琥珀清之、镇之以安君位,君位已定,五脏皆安。
病症因情志变动而生,理当兼以调治,方中所用酸枣仁、远志、龙齿即为此意。
理正法合,用药精细,加以言语疏导,终获良效。
5小结以上虽仅选四案,然每案皆可堪称经典。
案1罗某之咳血,徐师依其脉证,断其咳血之证乃因阴虚火动,火迫肺络,肺失清肃所致,其治亦未囫于轻清理肺,和络止血之法;而取王汝言“补左制右”法以滋阴润燥,清平相火,未治咳而咳自止,未治血而咳血自愈。
案4血精一证,古今虽无成法可依,然徐师临证,灵活变通,依据病者具体证情,详加分析,颇有见地地指出,此证乃因肝郁化火,扰及心神,二火相炽,水火失交,热伤阴络而致,拟用方药紧扣病症机理,加之言语疏导,以除病根,此等手眼实令吾辈钦叹。
彭万年教授临证运用仲景经方思路浅析
彭万年教授临证运用仲景经方思路浅析关键词:经方;临证思路;彭万年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1-0004-02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药因配伍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经方”。
然“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尤其随着近现代医学兴起,不少医师更对经方临床运用望而生畏。
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在医疗、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尤擅用经方治疗疑难疾病且疗效卓著。
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彭万年教授临证运用仲景经方思路总结介绍如下。
1整体观念识病诊治仲景创立了中医学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体系,成为了中医临床治病独具特色的优势特点,同时,在《伤寒论》中也有很多辨病识证诊疗用药思路[1],比如《伤寒论》的篇名“辨……病脉证并治”命名就是辨病辨证综合诊疗的体现,可以看出,在辨别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疾病诊治也是中医学临床的重要内容,仲景对疾病的认识,都是将疾病统一在一个包含了对疾病病因、病位、病势、正邪力量等的综合判断的模式之下,是一种对疾病整体的、动态的综合判断模式[2],彭万年教授在繁忙的诊疗中也常教导学生,中医临床诊病辨证固然重要,更要重视辨病,辨病和辨证的灵活结合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思路。
辨证论治重视疾病的证候特点,或者从病因出发,或者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或者是对疾病发展阶段特点的特殊认识;辨病则更要重视对疾病的整体全部演变过程的把握。
辨证论治中证候相同可以一方治多病,异病同治,这是中医学一大特色;辨别疾病,认清楚疾病,同病异治,一病用多方,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就是进行疾病的辨证分型论治,这也是基于对疾病本质的更深刻更全面认识,也体现了中医学的疾病诊疗整体观念思路。
比如仲景治疗消渴“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肺胃热胜,津气两伤用白虎加人参汤;如“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为肾气亏虚所致,则用肾气丸。
彭万年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仲景治消渴病十大法,并且指出治消渴不能唯重养阴润燥,必要时需使用祛湿清热法[3]。
彭统涛细谈扶阳第一药——附子(上篇)
彭统涛细谈扶阳第一药——附子(上篇)彭统涛说中医,有趣有料有味道!导语附子是扶阳派第一药,有起死回阳之功效。
用得好,治病救人,用的不好,害人性命。
用药之法,当学神农尝百草,没有治病救人的悬壶理念,怎么敢去尝遍百草呢?你自己都不敢尝,怎么敢给患者用呢?扶阳第一药——附子(上)当年我开始接触扶阳派的时候,用附子也经常走入误区。
经常会遇到各色各样的假附子。
所谓的假附子,就是毒附子,用胆巴泡过的,用化学物质泡过的附子,把附子的药性全部都改变了。
用现代医学,西医的理解方法,附子和胆巴的功效差不多?不可以这么理解,附子的主要成分是乌头碱。
当年我用附子的时候,病人会出现头昏,而且身上痒。
我当时还特别的高兴,以为是药物反应,这是好事情。
偶然一次查询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我用过的附子出现的反应,很可能是假附子引起的中毒。
真附子如果炮制的好,不旦没有毒性,还会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但是假附子用过,不仅没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反倒还会出现很多的副作用。
当年用附子的时候,用过很多假附子,主要当时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分辨附子的好坏。
市面上出售的附子大都是这样的。
后来,慢慢在自己身上试(详情请参见公众号3月14日发布的《彭统涛浅谈附子的体会》),就是因为出现了这么多假附子,所以倒逼我去找好附子。
于是我在第二年到四川江油亲自去采集附子。
我在江油呆了七天。
从附子的加工采集加制作,全程盯着。
眼见为实,我才确定这些看到的附子是好附子。
确定这一批附子的质量,我一次性就购买了4吨附子,4吨才能保证我一年附子的用量。
这些附子用着放心,因为是自己亲自采的。
当时整个市场上的附子,可以说全部都有毒。
自己采集自己加工,才能知道药物的药性到底在那个阶段。
所以说我敢说我的附子在全国来说,质量是第一流的。
亲自采集附子,从地里面挖出来,切成片,然后单独熬。
煮几个小时,整个附子毒全部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很高的药效。
当时我就喝了几大碗。
喝完之后就感觉全身轻松很多,附子的药效非常强。
重用附子验案举例-精选文档
重用附子验案举例1 鼻衄谢某,男,25岁。
2006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1周来每天上午日出至正午出现鼻腔出血,量多盈碗,正午过后,出血自行停止。
曾经多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
经用止血敏等中西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明显,而来求治。
诊见面色苍白,声低神乏,头晕心悸,双侧鼻腔均有血痂。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略数无力。
患者常工作至深夜两三点才能休息。
细审症状,虽表现为出血之热象,但又有声低神乏、脉细无力之阳气不足表现。
且常工作至深夜,阳气当藏不藏,以致虚阳上浮。
日出至日中之时,阳气升腾,两阳相攻,逼血妄行,而致鼻衄。
治拟温补虚阳,重镇浮阳止血。
方选潜阳丹加减:制附子(先煎)、炮姜炭、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血余炭、砂仁各20g,甘草15g。
药进1剂,出血量已明显减少。
再服1剂后,鼻衄已止。
按:《内经》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肾中真阳,只有封藏固密,才能正常发挥它的生理作用。
本例患者乃虚阳上浮所致,故用潜阳丹治宜温阳壮火、重镇摄纳、引火归原,方中重用附子,故收桴鼓之效。
2 心悸符某,女,68岁。
2008年7月16日初诊。
患者10年前因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心房纤颤、慢性心衰,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
10天前因患感冒,心悸等症又有加重。
因其经济困难,要求中药治疗。
诊见心悸气短,动则更甚,畏风怕冷,面部浮肿,口唇青紫,四肢欠温,下肢浮肿,按之凹陷。
血压70/40mmHg,心率约200次/分。
舌淡胖嫩、苔白润滑,脉沉促细无力。
证属病在少阴,阴邪偏盛,心肾真阳衰竭,治疗应以回阳救逆为急务。
急予以制附子颗粒6包,甘草颗粒5包,干姜颗粒6包,用热开水冲服。
约半小时后,心悸气短有所缓解,血压85/50mmHg。
再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加减:制附子(先煎)60g,麻黄、白术、防己、牛膝各15g,茯苓30g,生姜50g,细辛、甘草各10g。
3剂后,畏风怕冷消失,心悸气短、肢厥、面部浮肿、唇绀、下肢水肿等症状也明显减轻,血压130/80mmHg,心率90次/分。
运用附子治疗疑难病验案
检查 : 双下甲肿大 , 黏 膜淡 , 鼻道有 少许 清稀 分泌 物 , 治宜 益气 健脾。药用 : 黄芪 1 0 g , 防风 1 0 g , 白芍 1 0 g , 白术 ( 炒) 1 0 g , 桂 枝 1 0 g , 白芷 6 g , 辛夷 1 0 g , 细辛 3 g , 苍耳子 6 g , 柴胡 1 0 g , 乌梅 6 g , 甘 草3 g , 鸡 内金 1 0 g , 焦 山楂 1 0 g 。常规 服 1 4剂后鼻通 气改善 , 鼻 涕减少 , 检查 : 双下 甲稍大 , 黏膜 淡红 , 鼻道 分泌 物不 多净。原
内蒙 古 中医药
痛、 鼻鼽 、 腹肿者 , 阳明并 于上 , 上者则其孙 络太 阴也 ” 。隋 ・ 巢 元方 的肺 气虚寒学 说是 历代医家对 鼻鼽病 因病 机认识 的基本 观点 , 此外还有肺经 郁热 、 肾 阳不 足等学 说。近代干 祖望等 认为本病 多为营卫失调 , 风寒之邪侵 袭 , 使肺经 受邪 ; 或为脾失 健运 , 清 阳不升 , 使 清窍 为浊阴所扰 ; 或 因肾 阳不足 , 肺脾 失煦 而至嚏。近年来 由于环境 、 体质等 因素 的影 响 , 过 敏性鼻 炎的 发病率呈 明显增加趋势 , 临床上 以学 龄前儿童最 为多见。本病 病位在肺 , 内因与脏 腑虚损有 关 , 主要为肺 、 脾、 肾气虚或 阳虚 所致 。外 因由风、 寒等六 淫之 邪侵袭 为患 。肺 主一 身之气 , 脾 为气血生 化之 源, 肺气 的充实 有赖于脾 的运化 精微不 断充 养 , 脾之运化 有赖 于肺之宣发敷布 , 精微 方能濡养全 身。小儿 脏腑 娇嫩 , 脾 胃不 足 , 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 , 土不生金 , 肺气亦 亏 , 故 嚏痒 发作 , 肺失宣降 , 津液输布失调 , 水 湿停聚 , 故鼻塞 、 清涕长 流。故 陈老师认为 ̄ J , J L 鼻鼽多由肺脾气虚 , 外感寒 邪所致 。
治疗慢阻肺,脾、肺、肾同调,扶正固本
治疗慢阻肺,脾、肺、肾同调,扶正固本中医的不传之秘,治疗慢阻肺的诀窍,脾、肺、肾同调,扶正固本1975年,我在河南中医学院上学,当时跟随的老师叫别良忠,1928年出生的他,当年也就47岁,是一位嗜书如命、幽默健谈的可爱先生。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一段日子里,别老师一改往日的幽默风趣,变得整日郁郁寡欢,甚至抽起了已戒断多年的纸烟。
某日下课后,他叫住我,先是问了问学业,接着深深叹息一声,幽幽说道: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努力学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因我和别老师的老家,相去只有几十里地,算是老乡,他平日对我也多有照顾,私下交流也比其他同学多些,对他的了解也更深入些,但此刻面对他突然的感慨,我一时也是摸不着头脑。
他却没有继续他的感慨,话锋一转,声音变得积极而坚定:“小李,你知道中医的不传之秘是什么?”我的心跳骤然加速,难道别老师要给我面授机宜了?中医的不传之秘在量别老师看见了我眼睛里的兴奋,却依然只是平静地开始讲述,而且一开头,就把结论告诉了我——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就是药剂的用量多少。
他接着往下说:现在传世的中医经典书籍多如牛毛,但不管是你们的教科书,还是经典的医书《伤寒论》等,你们看到的药方剂量,基本是固定的,用药有一定的范围。
但其实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用药的剂量更是千变万化,阴阳互变,错综复杂的,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医世家的不传之秘。
比如黄芪——在20克以内,其利尿作用明显,30克以上呢,就趋向瓶颈,开始出现抑制;在15克以内呢,可以升血压,但到了35克以上,反而会降血压。
比如白术——正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比如薄荷——用3克以内可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上,则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说到附子的用量的时候,别老师给我讲了他临证的一个医案,某患者,胃脘胀痛,某医生处以桂附理中汤加味治之,其中附子6克,服药6剂后,其效不著,后请别老师治疗,他辨证之后,大胆将用量提升至40克,其余不变。
彭万年经方治疗糖尿病(转载)
彭万年经方治疗糖尿病(转载)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从事《伤寒论》教学和内分泌科临床工作近30余载,临床诊疗擅用经方,选方灵活,疗效颇佳,海内外求诊者甚众。
《伤寒论》中的经方组成简明扼要,方理缜密,彭师推崇《伤寒论》,属于经方派,临证重视固扶脾肾之本,认为血瘀之变贯穿糖尿病始终。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多年,感受到六经辨证的灵活性和经方的实用性。
现按经方所属六经篇章的顺序,将导师运用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1 太阳病篇 1.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常出现心悸、胸闷、睡眠质量较差等症状表现。
彭师认为以上症状多因久病心阳渐衰、心神失敛、水饮痰瘀乘虚内扰,君主不明则易心悸胸闷、眠差、卧起不安。
此方原为仲景治太阳病发汗太过或是发汗不当伤及心阳而出现的变证。
其根本病机也是心胸之阳受损,邪气内犯,心神失守为主,故出现惊狂、卧起不安等表现。
此方以桂枝温通复阳,与甘草辛甘相合,阳气乃生;生姜、大枣补益中焦,中焦健则痰饮无以生;牡蛎、龙骨、夜交藤重镇安神;瓜蒌皮宽胸化痰,肃清饮邪;少佐田七活血化瘀,心脉畅则阳气复。
原方加蜀漆旨在祛痰饮,蜀漆涌吐之力较强且有毒,久用恐伤正气,故彭师用此方实则为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加减。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加减:桂枝12 g,生姜12 g,大枣20 g,龙骨30 g,牡蛎30 g,田七10 g(先煎),夜交藤20 g,瓜蒌皮15 g,炙甘草8 g。
1.2 旋覆代赭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噫气频、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
彭师认为糖尿病胃轻瘫常伴有胃气渐虚、痰浊内阻、肝气犯胃、胃虚失和之病机,故而症见心下胃脘痞硬;如胃虚肝气横逆犯胃,则脘闷、噫气频发,或噎膈反胃等。
主要责之于胃虚痰阻,邪犯阳明,虚气上逆,故用旋覆代赭汤合大半夏汤加减。
方中旋覆花下气除痰,且咸能软坚,以治心下痞硬;以赭石镇浮逆之气;生姜、半夏重在温化痰饮、和降胃气;党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胃气;沉香、木香加强行气降逆,诸药使脾胃健运,肝胃和降,痰浊消而噫气除。
门九章教授活用附子汤验案3例
doi: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1. 07. 00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1) -07-1324-02
附子汤 始 载 于《伤 寒 论 》,由 制 附 子、人 参、白 术、 茯 苓 、芍 药 组 成 ,主 治 少 阴 寒 湿 身 痛 证 。 此 方 以 附 子 命 方 ,组 方 严 谨 ,药 物 精 当 ,临 床 适 用 范 围 十 分 广 泛 ,用 之 得 当 ,常 可 起 沉 疴 ,去 痼 疾 。 笔 者 导 师 门 九 章 教 授 为 山 西省名中医,临证善 用 经 方,思 路 开 阔,应 用 附 子 汤 灵 活施治于多种疑难病症,疗效显著,现择 3 例典型病案 略 述 如 下 ,供 参 考 。 1 失眠重症
临床实践证 明,以“扶 正 抑 癌 ”思 想 为 核 心,结 合 “治未病思想指 导 抗 复 发 防 转 移”,“辨 证、辨 病、对 症 治疗三结合”,“注 重 脾 胃 功 能 的 重 建”,“对 抗 放 化 疗 副 作 用”,“提 高 生 存 质 量”,“注 重 心 理 治 疗 ”等 学 术 思 想指导治疗结直肠 癌,能 够 稳 定 病 灶,改 善 临 床 症 状, 提 高 免 疫 功 能 ,提 高 患 者 生 存 质 量 ,明 显 延 长 患 者 生 存 期 ,与 放 化 疗 结 合 更 有 增 效 减 毒 作 用 ,显 示 了 中 医 药 在 结直肠癌防治中的优势和重要地位。
·1324·
光明中医 2011 年 7 月第 26 卷第 7 期 CJGMCM July 2011. Vol 26. 7
恶性 肿 瘤 的 发 生,虚 衰 于 前,癥 积 于 后,治 之 不 可 过于攻伐,重伤人体 之 真 气,只 有 细 心 调 理,使 癥 积 慢 慢消融方为合理。李斯文教授倡导并尊崇扶正抑癌思 想 治 疗 恶 性 肿 瘤 ,在 上 述 患 者 中 取 得 了 成 功 ,通 过 中 医 整 体 的 辨 证 论 治 ,改 善 机 体 细 胞 微 环 境 ,可 以 促 使 肿 瘤 细 胞 向 正 常 细 胞 转 化 ,从 而 实 现 恶 性 病 变 的 逆 转 ,这 无 疑将成为未来恶性肿瘤治疗和研究的热点。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附子,又名砒霜、附子砒霜,为毒性极强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附子常被用于治疗寒邪内盛、肾阳不足、阳虚寒冷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附子治疗疾病的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一,附子治疗寒疝。
患者张某,男,45岁,因寒疝引起的腹痛、腹冷、睾丸下垂等症状就诊。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诊为肾阳虚寒,属于肾阳不足型寒疝。
医生开具了附子理中丸的方剂,患者每日按时服用,并配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腹部不再感到冷气,睾丸也逐渐恢复正常。
案例二,附子治疗冷痢。
患者王女士,30岁,因腹泻、便稀、恶寒等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确诊为寒湿侵袭引起的冷痢。
医生给予了附子泻心汤的方剂,患者服用后腹泻情况逐渐好转,同时也减轻了恶寒的症状。
案例三,附子治疗阳痿。
患者李先生,50岁,因阳痿多年未能治愈,来到中医门诊求治。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了附子理中丸配伍补肾壮阳的方剂,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阳痿症状明显改善,性功能逐渐恢复。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展示了附子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附子属于剧毒药物,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使用。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虚弱者,禁忌使用附子。
在使用附子治疗疾病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合理搭配其他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附子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较好的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对于一些寒邪内盛、肾阳不足、阳虚寒冷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谨慎使用,遵循医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重用附子临证治验4则
i
_
鍪
善 篓参
… 垂 善 一
升 阳散火 汤 出 自李东 垣 《 内外 伤 辨 惑 论 》 “ : 治男 子 1 特发 性血小 板减 少性 紫癜
妇 人 四肢 发 困 热 , 热 , 骨 间热 , 热 如 火 燎 于 肌 筋 表 于某某 , ,4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男 7 0 9年 3月 1 2日就诊 。
分 泌 与代 谢 疾 病 的诊 治 。
至 1 0剂 ,血 小 板 波 动 在 1 0 1 92 0 1 间 。 0 5x0 5x0 之 病告痊愈 , 嘱每 日食 生 花 生 米 5 g 随访 3年 , 复 0。 未
发。
收 稿 日期 : 0 2 0 — 5 2 1— 4 2
按: 特发性 血小 板减 少性 紫癜 (T ) IP 是一 组免 疫
病 , 肝传 脾 , 知 当先 实脾 ” 意 。诸 药 合 用 , 清 阳 尼松 , 至减 完 。 之 使 直 出 于 上 窍 , 浊 阴 自归下 窍 , 而 中焦 之 气 生 生 不 息 , 7剂 后 , 状 明 显好 转 。黑 附 子 加 量 至 10 , 症 2 g 自无 清 阳不升 、 阴火 上 乘 之虞 。复诊 时热 已 消其 大 生 姜 加 至 10 , 2 g 继续 服 用 。 至第 5 服 0剂 , 尼松 已 波
关 键 词 附子 治疗 应 用 验 案
中图 分 类 号 R2 27 8 .1 文献标识码 A
( 阳 市第一 中 医院 , 南洛 阳 4 10 ) 洛 河 7 0 0
加 量 至 10 , 、 2 g 近 远期 疗 效 明显 , 效地 改 善 了患者 有
的生 活质量 。
之旨; 消渴 E久 , l 阴虚 内热 而 灼 伤 营 阴 , 以 当归 、 故
医案聊斋之三十七聊——附子案
师 弟 : 以 ,如 果 欲 使 其 阳 长 而 长 所 寿 , 不 能 毕 其 功 于 一 役 。应 当 在 峻 补 之 并 后 , 以缓 补 , 量 频 用 , 其 微 微 生 火 , 施 小 使 不 燥 不 烈 , 且 不 忘 孤 阳 不 长 、 生 阳长 而 阴 之 理 ,适 当配 以养 阴 之 药 ,方 可 长 服 延
s |
2 1 5 第 5期 02年 月
_霹 囊 孽碲 霹 赛 , l 癌I
有 御 医 的 胆 略 , 知 未 必 能 能 行。
l
师第 : 如何说起 ? 这 师 兄 : 御 医 大 笔 一 吴 挥 , 生 附 子 三 枚 , 枚 一 开 每 两 , 行吗 ? 你 师 弟 : 生附子是 多 了 这 些 , 是 大 了 点 , 就 是 吃 量 我 了 熊 心 豹 子 胆 也 开 不 出 这
师 兄 : 虽 然 也 有 如 此 见 识 , 未 必 你 可
死 亡 。现代 研 究认 为 , 所 含 的乌 头 碱 可 其 直 接 损 害 心 肌 细 胞 , 毒可 致 心室 纤颤 。 中 师 冗 : 是 他 拿 着 药 方 又 去 请 教 他 于 熟 识 的 一 位 王 大 夫 , 王 大 夫 听 了病 情 , 那 看 了 药 方 , : 药 为 对 证 之 药 , 非 妥 当 说 “ 量 之 量 。”建 议 他 减 半 服 用 。 怖 养 : 也 不 失 为 妥 当 之 法 。名 医 蒲 这 辅 周 曾说 : “宁 可 再 量 , 可 过 量 ” 用 温 不 , 法 宜“ 而 勿 燥 ” 。 温 嘛 师 冗 : 是减 半而 服 , 果 向 愈 。 于 病 师 弟 : 来 附 子 原 不 必 三 枚 , 则 药 看 否 过病所矣 。 师 冗 : 过 吴 御 医 不 如 此 看 。隔 天 他 不 过 来 复 诊 , 舌 诊 脉 观 色 后 生 疑 , 头 发 察 扭 问 :令 尊 是 否 依 余 开 之 方服 药 ?” “ 师 弟 : 御 医 果 是 高 人 , 张 仲 景 都 这 比 高 明 。当 年 王 仲 宣 是 “ 汤 勿 服 ”仲 景 察 受 , 知 “ 候 固 非 服 汤 之 诊 ”而 此 只 是 减 量 , 色 ,
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
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一位原籍四川的业内人士,开始曾学习西医,后考研专志研究中医。
2009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附子农户查访,历时数月。
初期和附农接触时,由于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
直至这位业内人士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才得以听到真话。
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
期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按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是将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500kg鲜附子,配250kg胆巴,一般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天,再进行去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
此法一般需用2.5kg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0.5kg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
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再说胆巴的特性:胆巴的化学式为CaCl2(不等于食盐NaCl),其性属扶阴而有毒,农村有用以自杀的。
至于近年来盛行大量灌胆巴的另一种真正用意,其实是因为胆巴价廉于附子甚多,灌胆巴后上秤,附子可增重近1倍,而且外观光亮好看又重身,自然赚头大增。
故江油附子户有句行话:无胆不重,无胆不亮!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至于去皮,除因附子之毒性富集于皮部外,亦为了商品之外观好看,唯古法之竹刀去皮,因收成加工期在1年之中只有10多天,故需动用加聘的人手甚多,往年是0.3元工资为0.5kg附子去皮,2007年则出至每千克1.6元,也不容易请到人。
不法商人的生产法,非常令人震惊:首先是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等品,混合煮制附子,煮10多分钟,即可全部去皮。
上列药物属严重致癌品,但可以低成本高速去皮,并使附子色白、透明、质亮、好看。
然后再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做不流水退胆1~2次。
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给附子再一次直接灌入胆巴汁。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王庆华。
戚沁园,陈春元。
毕小丽.徐小帆(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关键词:经方;疑难杂病;治验;彭万年;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P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4一0606—02彭万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
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遣方用药匠心独具。
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甚众。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
特撷其要,实录临证数案,以飨同道。
1活用四逆散治疗肝邪虫积胁痛梁某,男,38岁。
主诉:发现肝吸虫病半年余,伴胁肋痛。
现症:诉半年前于外院发现肝吸虫病,现口干口苦,腹胀,余无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可,二便调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挟痰湿,肝脾失调。
治以调肝健脾,兼以攻补。
疏以四逆散加味:太子参209,白术309,云苓309,柴胡lOg,枳壳159,赤芍209,丹参159,槟榔159,田七片(先煎)lOg,茵陈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
每日I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前症好转,无肝区不适及腹胀等症,舌淡红偏黯苔白,脉略数。
本虚之象已现,小柴胡汤化裁以和解少阳,加强行气散结之力。
处方:党参209,白术209,茯苓209,柴胡69,黄芩159,枳壳159,槟榔159,薤白159,法半夏129,赤芍159,香附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
继服7剂。
1周后,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象,守原方酌加调补脾肾之药物,攻补兼施,除邪祛瘀,补益脏腑。
服药7剂后,患者诸症如失,精神好。
检查肝吸虫项目多次,结果连续呈阴性。
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四逆散证仅出现在《伤寒论>少阴证辨证论治篇的第318条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心痛由气滞和血瘀,眩晕由肝阳上亢导致,因此在治疗上应用3个治则共同组方治疗本病,实际本方由清脑汤合宽胸化瘀汤组成,清脑汤是在多年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中总结的处方。
彭万年教授验案三则_桑方方
取三分之一,嘱其早饭后半小时服1次,中午十二点服1次,服后饮热粥一小碗,经调1周后,午后稍有汗出,已无发热。
此证乃为脏无他病(西医已诊知),发热有时,则汗出亦有时,不是外感风寒之邪,发热汗出不止,亦不是阴阳两伤之自汗不止重症。
依据《内经》云:“阴虚者阳必凑之,故时热汗出耳”及《伤寒论》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因此汗出有时之证,只要归属于太阳病,一般阳气耗损有时,常见于巳、午和未3个时辰,即9:00—15:00时之间。
此时卫阳之气不能在最充实之时,发挥“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之功,导致营卫不和,营阴外泄。
《伤寒论》53条指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所以必须运用调和营卫之桂枝汤治疗。
但有医家已运用,因其效不得法。
《伤寒论》54条告诉我们:“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汤必须在营卫不和之前,煎汤服送,一是截收稿日期:2011-12-08作者简介:桑方方(1985-),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方治疗疑难杂证研究。
断病势,减轻发热汗出的发作程度;二是避开汗正出的时候,以防过汗[2]。
4讨论桂枝汤是众多医家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它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内、外、妇和儿诸科。
笔者认为桂枝汤临床运用于汗证中应遵循3个原则:①因病机而用。
桂枝汤是调阴阳,和营卫之方。
临床运用时必须抓住阴阳不调,营卫不和之病机。
②因病人而用。
在小儿不足四岁之前,剂量减为三分之一;小孩不足10岁之前,剂量减半;10岁以上等同成人。
其中小儿之体乃稚阴雉阳,桂枝汤为养正力大,发汗力弱之方,故小儿服用桂枝汤后必须服用热粥,鼓胃阳以助卫阳。
同时必须遵循桂枝、生姜、白芍和大枣等量与炙用甘草相伍,这才符合“酸甘化合为阴”与“辛甘化合为阳”并举的原则,起到以调阴阳为期,以和营卫为度的目的。
名医经验——彭培初
名医经验——彭培初学术观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不通乃百病之源,凡病唯求于通。
重视肝肾三焦相火。
一、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外台》中已随处可见,诸如泻心汤5张,处处可体现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变化,乌梅丸苦辛酸合剂亦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剂,千金小续命汤的配伍则是千古不朽,临床上有着宽广的治疗天地。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是苦寒清热的寒凉药,附子、肉桂、炮姜则是温热补阳的大热药,两者一寒一热大相径庭,一攻一补治各有别,然把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治疗效果。
如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出现尿素氮、肌酐升高,临床表现头晕、面色苍白、泛恶、纳差肢冷等,既有肾阳不足虚寒的一面,又有湿热内蕴、消化功能受损、实热的另一面,为此当用寒热并举、攻补兼施之法以切合病机,药选天麻、黄连、黄芩、黄柏、制大黄、附子、肉桂、炮姜、海藻、昆布、焦山楂、六曲、茯苓、米仁,疗效颇著。
另外,为减少毒素刺激,以大黄、焦楂曲、海藻、昆布吸附毒素使其从大便而出,可大大缓解症状。
又如脑梗引起的血管性意识障碍,为血脂沉积于脑血管中堵塞管道所致,严重者出现神志与意识的障碍,属“痰迷心窍”,血脂则是“痰”或为“湿热”与“瘀”相挟。
临床用天麻、黄连、黄柏、黄芩、制大黄、三棱、莪术、水蛭、郁金、石菖蒲,其中附子、肉桂、炮姜温肾通髓补脑,对降低血脂、醒脑安神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严重的可用礞石滚痰丸涤痰醒脑,或牛黄清心丸开窍醒脑。
高血压病以眩晕为特有症状,临床上常用平肝潜阳、镇肝熄风,育阴潜阳等法,临床有时难以奏效。
中医有“颠顶之上唯风可到”之说,祛风以治头风,确是有理论依据的,以寒热并举之千金小续命汤加减治高血压、眩晕,方中麻黄、附子、肉桂与黄芩、黄连配合,羌活、独活,防风、防己及活血祛瘀的三棱、莪术相伍,共奏扩血管、降血压的功效。
乌梅丸是厥阴方,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剂,其中附子、肉桂、干姜、川椒目、细辛温热之品合黄连、黄柏、当归组合而成,既可治蛔厥,又治泄泻,以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亦具有一定的效果。
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擅用附子有秘诀!
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擅⽤附⼦有秘诀!⼈称“吴附⼦”的吴佩衡,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云南四⼤名医之⼀,从医六⼗余年,⼤⼒倡导经⽅学理,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为临证诊疗的准则,他尊古⽽不泥古,毕⽣坚持⾃⼰的信念,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中医学贡献了⼀⽣。
吴附⼦临证经验丰富,在⽤药⽅⾯,独步天雄,擅⽤附⼦!吴附⼦到底是如何⽤附⼦的?且看正⽂!吴⽒擅⽤附⼦,视“附⼦味温,⽕性迅发,⽆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品药”(《中药⼗⼤主帅》)。
善于⼴⽤、重⽤、专⽤之,胆识兼备,屡起疑难⼤症,世誉“吴附⼦”,可谓实⾄名归。
其⽤附⼦风格、法度直逼郑钦安。
当代著名经⽅学家黄煌教授曾评价吴⽒:“他对附⼦的研究颇深,其医案中对阴寒证的识别、附⼦的⽤量以及那确切的疗效,既让你惊⼼动魄,⼜让你不由称奇叫绝!”(《医案助读》)1⼴⽤吴⽒治疗阴证,可谓⽅⽅不离附⼦。
但凡⾯⾊淡⽩⽆华或兼夹青⾊,倦怠⽆神,少⽓懒⾔,⼒不从⼼,动则⼼慌⽓短,⾃汗⾷少,畏⾷酸冷,溺清便溏,诸寒引痛,易感风寒,甚或形寒怕冷,⼿⾜厥逆,恶寒蜷卧,喜暖向阳,多重⾐被,⼝润不渴或渴喜热饮⽽不多,⾆质淡或兼夹青⾊,⾆苔⽩滑或⽩腻,脉象多见沉、迟、细、弱、虚、紧等症,都可以⽤附⼦治疗。
“凡遇阳虚不惮⽤姜附,且以⼈⾝脆薄,药必胜病之故,分两稍微加重,岂有他哉?诚以病情病势如此,不能不如此也。
乌附虽为毒药,若⽤之得当,煎之极熟则有⽴起沉疴之功”(《医验⼀得录》)。
在《吴佩衡医案》中,阴证计有55例,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多个病种,每案均⽤附⼦,且均为君药,剂量恒重,远超过其他药味。
其中四逆辈37案,⿇⾟附⼦汤8案,含附⼦⽅如真武汤、乌梅丸、潜阳丹、应症⽅加附⼦等10案。
尤可钦者,孕妇患阴证,亦⽤附⼦,且量重惊⼈。
2重⽤作为⽕神派传⼈,吴⽒不仅⼴⽤附⼦,⽽且善⽤⼤剂量,惊世骇俗,可谓⽆出其右者。
他认为:“病⾄危笃之时,处⽅⽤药⾮⼤剂不能奏效。
彭坚教授的10个经验方
彭坚教授的10个经验方彭坚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名家、湖南省名老中医,他出生中医世家,具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
为了帮助广大民众解决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问题,彭坚教授特意公开了他多年研究后的10个秘方。
以下是这10个经验方的简要介绍:1. 延寿方:打老儿丸【组方】怀山药、山萸肉、茯苓、牛膝各45克,熟地、杜仲、肉苁蓉、巴戟天、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小茴香、远志、石菖蒲各30克。
【制法】研末,加适量炼制过的熟蜜,制成蜜丸。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每日2次。
2. 心脏病方:参七散【组方】西洋参600克,三七、丹参、红景天、天麻各150克。
【用法用量】研末,每天两次,每次5克。
3. 糖尿病方:降糖汤【组方】生黄芪、生地黄、天花粉、黄精、桑叶、丹参、葛根、升麻各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4. 颈椎病方:颈椎舒络汤【组方】桂枝、白芍、葛根、丹参、羌活、独活、秦艽、川芎、甘草各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5. 冠心病方:冠心汤【组方】丹参、川芎、赤芍、桂枝、桃仁、红花、当归、枳实、郁金、甘草各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6. 高血压方:降压汤【组方】生石决明、生地黄、菊花、枸杞子、牛膝、桑叶、丹参、杜仲、甘草各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7. 支气管哮喘方:定喘汤【组方】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法半夏、杏仁、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8. 慢性胃炎方:胃炎汤【组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厚朴、生姜、大枣各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9. 慢性肠炎方:肠炎汤【组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芩、黄连、木香、陈皮、半夏、厚朴、生姜、大枣各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10. 失眠方:安神汤【组方】酸枣仁、龙眼肉、合欢皮、夜交藤、丹参、川芎、赤芍、当归、白芍、甘草各10克。
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医案研究
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医案研究目的:系统总结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方法:(1)检索研究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文献,提出系统整理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必要性;(2)基于跟诊学习经验、系统整理医案,总结出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3)对646例医案进行定性的数据录入后,通过SPSS17.0进行了频次、频率的统计分析。
结果:导师在继承仲景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思想的基础上有创新,其特点概括为:善用四君保胃气、温肾健脾扶阳气、阳中益阴存津液、气血双治化瘀血、三脏同调治水湿、防重于治贯于实。
在临床治疗杂病经验方面,导师提倡从扶正与祛邪的角度入手,重视本虚与标实的处理。
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导师提出了治疗消渴主要有十法。
分别为:一、柔肝缓急,养血复阴法;二、和解少阳,清泄胆热法;三、清下胃热,生津止渴法;四、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法;五、滋阴清热利水法;六、润肠滋燥法;七、泻下实热,荡除燥结法;八、活血化瘀,泻下瘀热法;九、滋阴清火,交通心肾法病;十、温补肾阳,滋养阴液法。
清热祛湿法也是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方法。
在消渴病并发症方面,导师选取了目前国际上治疗难度较大的糖尿病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应以脾肾两虚为主线,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
一期为消渴肾病早期,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二期为消渴肾病中期,以脾肾阴阳两虚为主;三期为消渴肾病晚期,以脾肾阴阳两虚重证为主。
各期均兼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痰饮水湿等病邪,可随证加减。
并与广东一方制药厂合作,成功研制了糖肾方1号、2号方中成药,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师认为病机以气血阳阳不足为本,痰饮、瘀血、热邪、寒邪为标。
治疗上既应时时护阳气、存津液、养阴血,又应随证调整化痰,消饮、活血、清热、散寒的比例。
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导师认为病机中心气亏损、心阳不足的关键,而脾肾两虚为病机的核心。
而痰饮不化、瘀血阻结、气郁不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江云教授运用大剂量附子为君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验案举隅5600字
彭江云教授运用大剂量附子为君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验案举隅5600字【摘要】介绍彭江云教授运用大剂量附子为君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
彭江云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多属本虚表实、虚实夹杂,其主要病机为肾虚督寒、肝肾两虚、筋脉失养,强调肾阳虚衰在发病中的重要性,以温化寒湿、通经活络、强腰固肾为治疗原则,配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活血散瘀辨证论治,治疗重用附子以温肾壮阳、散寒止痛,再结合强筋健骨之品如杜仲、狗脊、骨碎补、淫羊藿等。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肾虚督寒;大剂量附子;名医经验;彭江云彭江云教授是云南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继承人,云南省名中医,云岭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及医院管理工作34年,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学术继承人,深得导师真传。
她继承吴生元教授运用大剂量附子经验,擅长附子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运用大剂量附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有独到之处,并创新和发展了扶阳学术理论与实践。
AS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中轴关节),并可不同程度累及骶髂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
其典型症状是腰或骶髂部疼痛、晨僵、腰椎各个方向活动度减少、肌腱附着点病变等[1]。
AS作为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关节以外的并发症有急性葡萄膜炎、肺部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肾损害等[2]。
笔者有幸跟随彭江云教授学习,将其运用大剂量附子治疗AS经验进行总结,旨在彰显彭江云教授临床经验之精髓,丰富学说。
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一般认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七情内伤等导致肝肾亏虚,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而形成本病[3]。
中医学将AS归属于“痹证”范畴,亦有医家称其为“骨痹”“肾痹”“大偻”等[4-5]。
2 治疗方法彭江云教授认为,AS患者以肾虚督寒型为主,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此类患者大多肝肾亏虚,久致筋络失养,经络不通、不荣,不通、不荣则痛,外感寒邪,致肾虚寒凝。
经方临证治疗验案3则
经方临证治疗验案3则
彭慕斌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7(25)1
【摘要】已故著名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说:"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笔者在学习运用黄煌教授"方证相应"理论过程中,感到朱老的话诚非虚语!兹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3则败案,后改用经方治愈的病例,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彭慕斌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湖北应城432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经方临证验案4则
2.王寅教授运用经方临证验案举隅
3.经方临证验案举隅
4.经方临证验案三则
5.杨国华教授经方今用临证拓展验案3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3则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 3 则胡艳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315-02 导师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医疗、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 40 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擅用经方治疗疑难疾病且疗效卓著,在运用有毒中药上更有独特的心得体会:(1)顺用。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如患者表现为脾肾阳虚证型,熟附子的应用就顺其自然。
所以在临证时遇脾肾阳虚的证型往往提笔即熟附子;所谓有是证用是方。
(2)逆用。
相反、相畏的药物不是应用的必然禁忌。
但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强调炮制、用量比例合适,方可增效减毒。
(3)巧配。
姜附并用,炙甘草大量用可增强温补脾肾之力,降解附子毒性。
故强调用量、服用时间与配伍的重要性。
1 / 9常附、淮、萸相配以减少附子燥毒之性。
(4)鉴古。
知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相反相畏药物合用方剂,如甘遂半夏汤及赤丸等,可资借鉴。
笔者临证跟诊数载,耳濡目染,对导师运用有毒方药的经验感受良多。
此谨举导师运用有毒方药临证验案数则为例说明之。
1.治糖尿病腹痛急症案例患者李 X,女,75 岁。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常于彭师处开中药治疗,病情稳定。
2019 年 7 月 26 日,突发右下肢疼痛,并呕吐。
于我院急诊科治疗。
对症处理后,呕吐虽止,但随即出现腹胀,无排气、排便;再次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遂送至彭师处诊治。
时症:患者呈急症苦倦面容,语气低微,腹痛、腹胀明显,欲呕不吐,不思饮水,口苦;无法下咽食物;右下肢疼痛;3 日无排大便,排气少;小便黄、少;触诊腹部膨隆,疼痛拒按。
舌红苔白厚,舌中裂纹多,脉沉偏弱。
处方:柴胡 6g,黄芩 15g,桔梗 15g,炙麻黄 6g,熟附子 10g(先煎),细辛 5g,川连 6g,藿香 15g,鱼腥草 15g,广木香 15g(后下),炙甘草 6g。
---------------------------------------------------------------最新资料推荐------------------------------------------------------ 四剂药尽,患者复诊,见患者面容舒缓,语声较上次洪亮,自诉服上方一剂后,即排气有大便,便量偏少,腹痛感减轻,仍有欲呕感,可进食少量;但仍腹胀,双下肢无力感明显,脚软,行走无力。
其脉细弦,舌红苔黄厚,舌中裂纹多。
彭师处方:柴胡 8g,黄芩 15g,桔梗 15g,熟附子 10g(先煎),川朴 15g,川连 6g,藿香 15g,广木香 6g(后下),细辛 6g,炙麻黄 6g,大黄 6g,鱼腥草 15g,炙甘草 6g。
四剂药尽,再次复诊时,患者面带喜色,行走有力,自诉腹痛腹胀完全消失,无呕吐,可正常饮食,大便 1-3 次/天,小便正常。
其舌红苔白,脉弦。
其血压、血糖控制均可。
后治疗继续以基础病为主。
按:患者突发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稍有缓解,但随即又发,原因与时令节气、患者年龄、基础病均有一定的关系。
患者发病季节为夏季,岭南地区夏季多潮湿,湿性重浊粘滞,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
湿滞经络关节,阳气布达受阻,可有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感;脾主运化水湿,喜燥而恶湿,但对湿邪又具有易感性,故脾运湿而恶湿;湿气困阻脾胃,则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可有不思饮食、脘3 / 9腹胀满、小便短涩之证候。
患者于夏季感受湿邪,脾土受困,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故有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湿邪内阻,水饮内停,故小便短少,大便困难;湿邪停滞关节,故出现下肢疼痛沉重,行走不利;患者年龄偏大,肾气不足,加之脾阳受损,气机失畅,胃气反逆,故出现欲呕之症;患者本就存在慢性病反复发作,病程长久,故脉象沉而弱;舌苔白厚亦为湿邪停滞的表现。
彭师两次处方以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细辛(具毒性)汤加芳香化湿药加减,迅速解除患者欲呕感,缓解腹胀腹痛,除湿理气,而用药有效。
初方广木香用药 15g,意在行气止痛,着重止痛;二方中广木香用量 6g,是以患者腹痛大有缓解,仍有胀感,故加川朴消胀止呕;两次处方均加以藿香芳香化湿,鱼腥草通利小便。
老年病人症急病杂,故与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取效。
2.治高血压案例患者伍 XX,男,76 岁。
因高血压病常在彭师处用中药调治,平素血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019 月8 月22 日就诊前突发心悸、头晕,时测血压210/180mmHg。
观察患者神情无神,大汗淋漓,唇紫。
彭师立即予患者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化,口服降压药波依定降压,扶患者至安静地休息。
---------------------------------------------------------------最新资料推荐------------------------------------------------------ 20 分钟后,患者觉心悸减轻,头晕好转,已无大汗出,测血压150/90mmHg。
观其面色和缓,舌质黯淡偏胖,脉象和缓。
处方:柴胡 8g,黄芩 15g,桔梗 15g,熟附子 8g(先煎),菟丝子 15g,夏枯草 15g,丹参 15g,赤芍 15g,地龙 15g,三七 10g(先煎),猪苓 15g,炙甘草 8g。
日一剂,共三剂;另三七、红参、西洋参各 10g,煎水频服。
3 剂后,患者复诊。
观其面色红润,精神佳,近三天血压值恢复以往水平,无头晕、心悸现象,纳可,二便调,唯有夜间睡眠欠佳。
彭师诊脉,脉弦有力,舌质转红体略胖,苔薄。
继续巩固用药:党参 15g,白术 15g,茯苓 15g,熟附子 8g(先煎),菟丝子 15g,杜仲 15g,丹参 15g,山药 15g,三七 10g(先煎),防风 15g,白芷 15g,夜交藤 15g,炙甘草 8g。
共 7 剂。
嘱其按时作息,不可过于劳累,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患者再次复诊,已无特殊不适。
按:《素问middot;至真要大论》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者,意在5 / 9木郁所发病之病。
本案患者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肝风中风等病证范畴。
一般认为,高血压与肝的关系密切。
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可以伤肝。
病虽属肝,然乙葵同源,肝肾相生,火之虚旺,必助于火,而木气横逆,复损于脾胃,木克土也[1]。
患者一向血压控制稳定,突发心悸、头晕,一是处于嘈杂环境,扰乱心神,紧张不安,以至心情抑郁,怒气伤肝;而肝火虚旺,损及脾土,脾胃升降失职,则清阳之气不能布于上,浊阴之气不能注于下,故有头晕;二是患者年龄偏大,肾气本就虚损,加之突发症状,更加虚弱以至心血得不到濡养,出现心悸、唇紫。
彭师嘱患者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化瘀理气止痛,缓解其极度不适症状,待其好转后,观其舌脉,以补益脾肾、活血化瘀为法,再开方治疗。
一方中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附子、菟丝子温补肾阳,夏枯草、地龙平肝潜阳,余丹参、赤芍、三七等活血化瘀,柔滑血管,达到缓解症状,解除病痛之效果。
另嘱患者三七、红参、西洋参各 10g 煎水频服,亦有保健活血降压之功效。
本案特别之处在于:风火相煽的急症高血压心悸头晕患者,仍用大辛大热有毒的熟附---------------------------------------------------------------最新资料推荐------------------------------------------------------ 子等取效。
3.治糖尿病重症案例患者程 XX,男,33 岁。
患者多饮、多尿,消瘦 3 月余,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尿液结果提示:空腹血糖 1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 13.50%,尿糖(4+)、尿隐血(1+),确诊为 2 型糖尿病,因觉西药副作用较大,故未服用西药降糖药降糖;后患者出现心慌无力感,在别人介绍下至彭师处就诊。
2019 年 2 月 13 日初诊。
患者诉近 3 月消瘦 10 斤,体乏,心慌无力,每日饮大量水仍觉口渴,尿多有泡沫,饮食正常,睡眠欠佳,接触患者可闻到患者呼出淡淡烂苹果味道。
患者舌红苔白中有裂纹,双手脉浮数弦。
彭师处方:党参 15g,白术 15g,茯苓 15g,熟附子 10g(先煎),丹参 15g,淮山 15g,山萸肉 15g,田七片 10g(先煎),猪苓 15g,炙甘草 8g,玉米须 15g。
因春节原因,开方 14 剂,日一剂,遵医嘱服用,作息按时,饮食清淡。
2 月 27 日第二次复诊,患者再次验血、尿指标,空腹血糖降至9.0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 10.0%,尿糖转阴,尿隐血转阴。
服用 14 剂中药后,患者症状好转,体乏力感减少,心慌消失,7 / 9口中无呼出烂苹果气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下降,而尿糖、尿隐血转阴,说明治疗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发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地步。
从上述三则医案中可以看到,彭师在处方时,常用到附子。
附子在仲景《伤寒论》中以及各版本《中国药典》当中,均为有毒中药,而本论文在前文中对附子这味有毒药物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根据笔者平素跟诊中对导师使用附子的经验理解做简单论述。
导师处方时使用有毒中药,是有斯证用斯方,在治疗病人的临床中,通过辩证论治、望闻问切后,辨明病机是虚寒痰湿的情况下,使用附子,达到温阳的效果,而不会发挥附子的毒性作用;另外,导师应用附子,通常是先煎,而不是生用,根据病人体质,用量从 5 克到 10 克不等。
通常 14岁以下的小患者因年龄偏小,身体承受能力较弱,起始量为 5 克,温阳有效,且不会有燥热迹象,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加量或者维持原本剂量;一般体质偏弱的年轻女性或者年纪偏大的患者,导师经常予 8 克-10 克的药量,此类患者因为工作或者压力过大的原因,脾肾亏虚,常感到四肢冰冷、心慌气短,加之体质又弱,药量过大恐过于燥热,故 8 克或 10 克附子配伍补益其它健脾益气之品,既能达到温阳除湿有效,又能免于药量大而燥热。
当然,导师也有大剂量用附子获效的案例。
导师能娴熟应用附子等有毒方药,我想一方面是导师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熟读仲景经方,灵活运用经方的结果。
---------------------------------------------------------------最新资料推荐------------------------------------------------------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