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材料的变形——弹性变形

合集下载

3.弹性变形

3.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现象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弹性: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弹性变形:性变形。

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在外力去除后,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原子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宏观变形也因此消失,这就是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原子间作用力的双原子模型外力(F )与原子间引力、斥力的平衡过程。

42=−=rb r a f a ,b ——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有关的常数;r ——原子间距离固体中一点的应力应变状态正应力:σx 、σy 、σz 切应力:τx y 、τy z 、τz x正应变:εx 、εy 、εz切应变:γx y 、γy z 、γz xxyzσzτzyτzxτxzσxτxyτyzτyxσy[][][]ijijijC σε=式中i 和j 分别为1-6;为刚度系数矩阵,它是联系应变和应力的弹性常数矩阵。

[]ij Cεx = [ σx -ν( σy + σz ) ] / Eεy = [ σy -ν( σz + σx ) ] / Eεz = [ σz -ν( σx + σy ) ] / Eγx y = τx y / Gγy z = τy z / Gγz x = τz x / G单向拉伸时:εx = σx / E ,εy = εz = -νσ/ E弹性常数正方性单元体上正应力σ由0增加到某值时,产生了弹性变形,当弹性变形不大时,满足胡克定律。

弹性模量εσ/=E 泊松比εεν'=γτG /=剪切模量)21(3/νE K −=体积模量()νG E +=12)21(3νK E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1键合方式弹性模量是一个表征材料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2原子结构☐体现的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

过渡族金属的弹性模量较大,原因是d层电子引起的原子间结合力大。

3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单晶,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可达四倍;多晶,介于单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第二章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第二章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0
a b f = m− n r r
4
弹性变形概述
胡克定律与弹性常数
任意一点的状态 正应力σx,σy,σz 正应变εx,εy,εz 切应力τxy,τyz,τzx 切应变γxy,γyz,γzx G ≈ 2(1 +ν )E
弹性模量与切变模量
单向拉伸
1 εx = σx E
εy = εz = − σx
19
屈服强度
提高途径
点阵阻力 晶格畸变——包括固溶 位错宽度——越小越好 位错交互作用阻力 位错密度越高越好! Gb τ =α = αGb ρ l 细晶强化!
晶界阻力
Hall-Petch公式 第二相强化
σ s = σ 0 + kd −1/ 2
20
屈服强度
其他影响
温度 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
加载速度
7
加载速率 冷变形
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
单晶体 不同晶体学方向弹性模量不同
多晶体 形变织构
宏观显示出各向同性 沿流变方向弹性模量最大
8
弹性极限
比例弹性极限
GB228-63
工程弹性极限 GB6397-86
应力σ
0
应力σ 0
应变ε
应变ε
正切值变化50%
产生0.005%或0.01%或 0.05%残余变形
9
弹性比功
弹性应变能密度
材料吸收变形功而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1 1 σ e2 u = σ eε = 2 2 E
应用实例
E
0
应变ε 应力σ
工艺方法
提高弹性极限
10
弹性不完善性
弹性后效
应力保持不变!
应变ε

第二章-材料的变形——弹性变形备课讲稿

第二章-材料的变形——弹性变形备课讲稿

伪弹性是相变造成的,不遵从胡克定律。
伪弹性变形的量级大约在60%左右,大大超过正常弹性变形.
图1-15为伪弹性材料的应力一应变线示意图。
母相→M
CD段:M弹性变形 GH段:母相的恢复弹性变形
M→母相
母相→M
CD段:M弹性变形 GH段:母相的恢复弹性变形
M→母相
AB段为常规弹性变形阶段,为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开始的应力, C点处马氏体相变结束, CD段为马氏体的弹性应变阶段. 在CD段卸载,马氏体作弹性恢复,表示开始逆向相变的应力 F点开始马氏体逆转变,马氏体相变回原来的组织 到G点完全恢复初始组织 GH为初始组织的弹性恢复阶段,恢复到初始组织状态,没有任何
在正常状态下,晶格中的离 子能保持在其平衡位置仅作 微小的热振动,这是受离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控制的结 果.一般认为,这种作用力 分为引力和斥力,引力是由 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库仑 力所产生,而斥力是由离子 之间因电子壳层产生应变所 致.引力和斥力都是离子间 距的函数。
引力
斥力
离子互相作用时的受力模型
注:对于橡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间不呈线性 关系,且变形量较大.
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胡克定律
正应力下:σ=E·ε 切应力下:τ=G·γ
σ、τ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ε、γ分别为正应变和切应变 E为弹性模量(正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G为切变模量。
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弹性模量与切变模量之间关系为:
晶体结构:对各向异性晶体,沿原子密排面E较大。 化学成分与微观组织:对金属材料,变化很小。 温度:金属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的下降速度比陶
瓷材料高出大约1倍。高温下,希望用陶瓷材料替 代金属。
弹性模量的测量

第二章 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性能.

第二章 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性能.

第二章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性能一.弹性变形的特点及物理本质特点:1.可逆性:外力去除后,变形随即消失,从而恢复原状;2.单值性:无论加载或卸载,应力应变都保持单值的线性关系;3.变形量很小:一般小于0.5--1。

为什么金属具有上述弹性变形特点?需要进一步了解金属变形的物理过程后才能解释。

我们都知道,金属是由原子规则排列组成的晶体,相邻原子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力。

弹性变形就是外力克服原子间作用力,使原子间距发生变化的结果;而恢复弹性变形则是在外力去除后,原子间作用力迫使原子恢复原来位置的结果。

为简便起见,可借用双原子模型来进行分析。

如P9及图1-5所示,金属相邻两原子在一定范围内,其间存在有相互作用力,包括有相互引力和相互斥力。

一般认为:引力是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库仑引力所产生;斥力是由正离子和正离子,电子和电子间的斥力所产生。

其中引力和斥力是相互矛盾的。

引力力图使原子n1和n2尽量靠近,而斥力又力图使二原子尽量分开。

曲线1表示引力随原子间距r的变化情况,曲线2表示斥力随r变化情况,曲线3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当无外力作用时,原子在r=r。

处引力和斥力平衡,合力为零。

所以r。

是两原子平衡间距,即正常的晶格原子间距。

下面的曲线表示了原子间势能曲线在r 。

处势能最低,处于稳定状态。

当外力作用促使两原子靠近(r〈r。

)或分开(r〉r。

)时,必须克服相应的斥力或引力,才能是原子达到新的平衡位置,产生原子间距的变化,即所谓的滑变形。

当外力消除后,因原子间力的作用,原子又回到原来平衡位置(r=r。

)即恢复形变,这就是弹变的物理过程,也是弹变具有可逆性的原因。

两原子的作用里P和间距r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P=A/r²-A r²。

/r4=A/r2-B/r4式中A和 r。

是与晶体有关的常数;式中第一项为引力,第二项为斥力,当两原子靠近时,斥力比引力变化快,因而合力表现为相斥,当r〉r。

时,引力起主导作用,各力表现为相引,同时上式还说明各力P和r的是曲线关系。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性能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性能

9
根据载荷作用性质不同:
a)拉深载荷 --拉力 b)压缩载荷 —压力 c)弯曲载荷 --弯力 d)剪切载荷--剪切力 e)扭转载荷--扭转力
10
2.内力 (1)定义 工件或材料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为使其不变形,在 材料内部产生的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力。 (2)大小 内力大小与外力相等。 (3)注意 内力和外力不同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1.金属材料的损坏与塑性变形
1.常见损坏形式
a)变形
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所发生的变化。 (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的现象。
c)磨损
因摩擦使得零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3
2.常见塑性变形形式 1)轧制 (板材、线材、棒材、型材、管材)
28
2)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及退火、正火、 调质处理后的各种软钢或硬度较低的 材料。 3)优、缺点 优点:压痕直径较大,能比较正确反映材料的平均 性能;适合对毛坯及半成品测定。 缺点:操作时间比较长,不适宜测定硬度高的材料; 压痕较大不适合对成品及薄壁零件的测定。
29
2.洛氏硬度(HR)——生产上应用较广泛 1)定义 采用金刚石压头直接测量压痕深度来表示材料的硬度值。 2)表示方法
11
3.应力 (1)定义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2)计算公式 σ= F/ S( MPa/mm2 ) 式中: σ——应力; F ——外力; S ——横截面面积。
12
二、金属的变形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三阶段: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断裂。 1.特点 弹性变形: 金属弹性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不发生变化。 塑性变形: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 2.变形原理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是由于晶体内部 缺陷—位错运动的结果,宏观表现为外形和尺寸变化。

第2章弹性变形

第2章弹性变形
几何意义:应力σ -应变ε曲线上弹性 阶段下的面积。
ae

1
ee

2 e
2
2E
εe-为与弹性极限σe 对应的最大弹性应变。
σe =E εe
29
可看出,欲提高材料的弹性比功,
途径有二,即提高σe,或降低 E。
ae

1
ee

2 e
2
2E
一般工程材料,弹性模数 E 不易改变,尤其是金属材料; 因此,常用提高弹性极限σe 方法来提高弹性比功 ae 。
例如:碳钢与合金钢的弹性模数相差不超过 5%。
16
两相合金:弹性模数的变化比较复杂,它与合金成分,第二 相的性质、数量、尺寸及分布状态有关。
例如:纯Al 的弹性模量约 6.5×104 MPa; 在Al 中加入15%Ni、13%Si,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较
高弹性模量,可增高到 9.38×l04 MPa。
5
双原子模型解释弹性变形的微观过程:
1)在无外加载荷下,晶格中原子N1和N2在其平衡位置仅作 微小热振动,这是受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控制的结果。
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曲线3): 是由引力(曲线1)和斥力(曲 线2)迭加而成,都是原子间距 的函数。
在原子平衡位置处合力为零。
6
2)当受外力作用时,原子间相互平衡力受到破坏,原子的 位置亦随之作相应调整,即产生位移,以期外力、引力和斥 力达到新的平衡。原子位移的总和在宏观上就表现为变形。
非晶态材料,如非晶态金属、玻璃等,弹性模量是各向同性 的。
15
4.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变化可引起原子间距或键合方式的变化,因此,也 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
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弹性模量将随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力学第二章》课件

《材料力学第二章》课件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区别
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而塑性变形是不可恢复的。
弹性变形能与塑性变形能
弹性变形能
01
物体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应力和应变关系呈正
比。
塑性变形能
02
物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应力和应变关系呈非
线性。
弹性变形能与塑性变形能的比较
03
弹性变形能是可逆的,而塑性变形能是不可逆的。
材料力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材料力学是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保证工程安全、优化产品设 计、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材料力学提供了对材料行为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保 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产品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单位
04
CATALOGUE
变形分析
变形的基本概念
变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 和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弹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 恢复原状的变形。
塑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 恢复原状的变形。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特点
可逆、无残余应变、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塑性变形特点
不可逆、有残余应变、外力达到屈服极限后发生。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利用材料力学理论,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建筑物的重量 和成本,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和寿命。
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利用材料力学知识,对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不 会发生断裂或变形。
机械设备的动力学分析
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对机械设备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过 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 弹性变形复习题

第二章  弹性变形复习题

第二章弹性变形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变形、弹性变形特征、弹性、刚度、切变弹性模量G、泊松比ν、弹性比功。

弹性后效、滞弹性、弹性滞后环、内耗,循环韧性、 Bauschinger效应二、填空①引起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外因(),内因()可以在其平衡的位置上产生()位移。

因此,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反映。

②高分子材料尤其橡胶类材料其弹性变形往往是()较大位移。

③在仪表、精密机械制造业中对材料的()现象有极为严格的限制。

如油压表(或气压表)的测力弹簧,就()现象,否则测量失真甚至无法使用。

④灰铸铁()大,是很好的()材料,所以常用它做机床和动力机器的底座、支架以达到机器稳定运转的目的。

⑤材料的弹性后效速度和大小除了受到()等内因的影响外,还受到它所处的()等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外因的严重影响。

应力状态也剧烈影响弹性后效,()越大,亦即()越大时,弹性后效现象越()。

所以()时的弹性后效现象比()时为大。

⑥()首先发现材料弹性变形的规律,并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体在单轴加载方向上的()与()间的()关系。

这就是著名( )定律。

当材料处在()状态下或弹性变形发生在()材料上时,情况更复杂,需用( )定律描述。

广义Hooke定律受力体中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用其单元体上的()应力分量表示。

⑦提高一个选定材质的零件的弹性比功,还可以()零件的体积。

()越大,()越大,亦即储存在零件中的弹性能()。

⑧弹簧作为减震元件使用时,它既要吸收(),但又不允许发生()。

因此,作为减震用的弹簧要求材料应尽可能具有()。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弹性材料应该是具有高()和低()的材料。

当选定弹簧材质后,在弹簧的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以及()等措施,来改变已有材质的成分、组织、结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从而提高材料的()。

⑨弹性模量E是一个只决定于()的力学性能指标。

因此,如果需要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则要从原子间结合键的本质看,具有()的材料的弹性模量高。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1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1

第一章材料的弹性变形一、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2. 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3. 线性无定形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它们的基本运动单元相应是链节或侧基、链段、大分子链,它们相应是塑料、橡胶、流动树脂(胶粘剂的使用状态。

二、名词解释1.弹性变形:去除外力,物体恢复原形状。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2.弹性模量:拉伸时σ=EεE:弹性模量(杨氏模数)切变时τ=GγG:切变模量3.虎克定律: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4.弹性比功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表示材料的弹性好坏。

三、简答:1.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弹性变形的本质。

答:金属和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主要是指其中的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所作的微小的位移,这部分位移在撤除外力后可以恢复为0。

对高分子材料弹性变形在玻璃态时主要是指键角键长的微小变化,而在高弹态则是由于分子链的构型发生变化,由链段移动引起,这时弹性变形可以很大。

2.非理想弹性的概念及种类。

答:非理想弹性是应力、应变不同时响应的弹性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

表现为应力应变不同步,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不是单值关系。

种类主要包括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和包申格效应。

3.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强度和模数的时-温等效原理?答: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模数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和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高分子材料的会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而在温度一定时,玻璃态的高聚物又会随着加载速率的降低,加载时间的加长,同样出现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的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

时间和温度对材料的强度和模数起着相同作用称为时=温等效原理。

四、计算题:气孔率对陶瓷弹性模量的影响用下式表示:E=E0 (1—1.9P+0.9P2)E0为无气孔时的弹性模量;P为气孔率,适用于P≤50 %。

2--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2--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yz

zx
• 应变的定义
• 设平行六面体单元,3个轴棱边 :
– 变形前为MA,MB,MC; – 变形后变为M'A',M'B',M'C'

x、 y、 z
•正应变(小变形)
•符号规定: 正应变以伸长为正。
•剪应变
•符号规定: 正应变以伸长为正;剪应变以角度变小为正。
材料力学 — 区别与联系 — 弹性力学
y
y
q
q
sx
ͼ 1-1a
x
0
sx x
ͼ 1-1b
材料力学 — 区别与联系 — 弹性力学
ͼ 1-3a ͼ 1-3b
2.1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 连续性假设:物体所占的空间被介 质充满,不考虑材料缺陷,在物体 内的物理量是连续的, 可以采用连续 函数来描述对象。
虽然都从静力学、几何学与物理学三方面进行研究, 但是在建立这三方面条件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 材料力学是对构件的整个截面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 要常常引用一些截面的变形状况或应力情况的假设。这 样虽然大大简化了数学推演,但是得出的结果往往是近 似的,而不是精确的。而弹性力学是对构件的无限小单 元体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无须引用那些假设,分析 的方法比较严密,得出的结论也比较精确。所以,我们 可以用弹性力学的解答来估计材料力学解答的精确程度, 并确定它们的适用范围。
当△S 趋近于0,则为P点的面力
•面力分量 •符号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面力的量纲:[力]/[长度]^2 •列阵表示:Fs={X Y Z}T
集中力
体力与面力都是分布力,集中力则只是作用在一个点

材料力学行为-第二章-孙巧艳.主讲

材料力学行为-第二章-孙巧艳.主讲
第二章 材料的变形和断裂
第一节 金属的弹性变形
一 弹性变形的特点 1 变形是可逆的,去除外力后变形消失; 2 应力应变服从虎克定律,线性关系。
二 弹性变形的物理机制
核心:弹性模量
金属材料为例
r0
原子
原子
势能
斜率
原子间作用力
弹性模量影响因素
原子结构的影响
过渡族金属具有高 的弹性模量
d电子数为6的过渡族金 属的弹性模量最高
温度的影响
3 伪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特性)
应力达到一定的水平, 合金发生马氏体相变而 产生大的变形量,应力 去除,马氏体发生逆相 变回到原来的目相,变 形回复,无残留。
第二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特点
• • • •
1)不可恢复; 2)不破坏晶体结构, 3)不改变晶体的点阵排列; 4)应力大于屈服强度才发生塑性变形。
K I K Ic
K I Y a
K Ic
K Ic Y a
构件的承受的应力最高为
K Ic Y a
构件中允许的最大缺陷尺寸确定
(2)已知零件所选择材料的断裂韧性,零件承受的工作应力,请确定构 件中允许的裂纹尺寸?
用断裂韧性指标来选材 (3)已知零件承受的工作应力,构件中允许的裂纹尺寸2a,为零件请选 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零件不发生脆性断裂?
(5) 断裂韧性的实际应用
适合线弹性应变或者小范围屈服的情况。
1)用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制造的飞机、火箭、导弹等重要零件; 2)用中低碳钢制造的大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等零件、厚壁的核反应器等。
既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又保证构件的安全。
(6) 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1)温度、加载速率和板厚的影响 KIc KId

第二节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1

第二节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1
产生原因:在应力作用下-溶质原子有序分布某一 晶向附加应变或者变形不均匀引起温度梯度变化 由热胀冷缩引起的附加应变。 长期承受载荷的测力弹簧(正弹性后效影响);
油压表测力弹簧;经过较直的工件-变弯-反弹性后 效。
(2)弹性滞后
------ 非瞬间加载条件下的弹性后效。
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 线 ------ 弹性滞后环
铍青铜 抗拉强度(Mpa):1105 屈服强度(0.2%)Mpa:1035
有色金属弹性之王
5.弹性不完善性
(1)弹性后效 Elastic aftereffect
瞬间加载------正弹性后效
瞬间卸载------负弹性后效

e
e
1
e1
e1
e2
e1
e2 e2
0
t0
t0
t
实际的弹性材料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弹性后效和弹性
滞后现象。
这两种现象在弹性元件的工作过程中是相随出现的,其后果是降低元 件的品质因素并引起测量误差和零点漂移,在传感器的设计中应尽量 使它们减小。
影响因素:
(1)起始塑性变形的非同时性有关(材料 组织不均性、固溶体浓度等);
(2)外在服役条件。如温度升高,弹性后 效速度加快。
(3)应力状态。应力状态柔度越大,弹性 后效现象越显著。
given metalcal Nanoindenter in
(111) Copper. All
particles in ideal lattice
positions are omitted and
the color code refers to
如卸载后施加反向力,位错被迫作反向运动,因为在反 向路径上,像林位错这类障碍数量较少,而且也不一定 恰好位于滑移位错运动的前方,故位错可以再较低应力 下移动较大距离,即第二次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 力降低。

2 弹性变形

2 弹性变形
弹性模量 E = σ
X轴方向, 同 轴,描写材料抵抗正应变的能力。
X X

虎克定律:各相同性体单位应变产生的单
位应力(单向应力),物理意义:表示原子 之间的结合力,它是组织不敏感元素。
广义虎克定律
各相同性体广义虎克定律形式
2.1.3 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
弹性常数4个: E,G,υ,K
弹性模量 :E = σ X /ε X X轴方向, 同轴,描写材料抵抗正应变的能力。 描写材料切应力:切变模量G = τXY / γXY 泊松比:υ= -εXX /εXY 体积弹性模量: 关系式:
机械设计中,刚度是第一位的,它保证精度,曲轴 的结构和尺寸常常由刚度决定,然后强度校核。
不同类型的材料,其弹性模量差别很大。 材料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结合键的本性和原子见的 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可 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对金属材 料),而对高分子和陶瓷E对结构和组织敏感。 熔点高,E↑
外在因素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温度因素 高温时,γ钢性能高 低温时,α钢性能高 并非高温性能好的钢 低温性能也好
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应力集中) 的影响
应力状态(应力集中)的 影响 引 出 应 力 集 中 系 数 Kt, α(尖角), γ越尖, Kt↑ 若缺口敏感:R<1 弱化 若缺口不敏感:
1.3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回顾一下塑性变形的方式和特点 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为滑移和孪生
滑移 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和滑
移方向进行的切变过程. 滑移面ⅹ滑移方向=滑移系 滑移系越多,塑性↑ 孪晶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塑性变形 方式,孪晶变形可以调整滑移面的方向,使新的 滑移系开动,间接对塑性变形有贡献.(滑移受阻 →孪生,变形速度加快)

第二章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

第二章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
弹性模量: 原子间结合 力的反映和 度量。
1、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外力(F)与原子间引力(a / r m)、斥力(b / r n) 的平衡过程。
FfFab0 nm rm rn
2、弹性常数
E = 2 (1+ )G
E: 正弹性模量(杨氏摸量) :柏松比 G:切弹性模量
3、固体中一点的应力应变状态
z z z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 晶界对变形的阻碍作用 (1)晶界的特点:原子排列不规则;分布有大量缺陷。 (2)晶界对变形的影响:滑移、孪生多终止于晶界,极少 穿过。
3 晶界对变形的阻碍作用
(3)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a 晶粒越细,强度越高(细晶强化:霍尔-配奇公式) s=0+kd-1/2
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 (有尺寸限制)
材料来说会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直至断裂。
物体受外力作用产 生了变形,除去外力 后物体发生的变形完 全消失,恢复到原始 状态的变形。
弹性变形示意
材料的弹性变形应用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
材料的弹性变形应用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
弹性变形: 变形可逆; 应力应变呈 线性关系。来自0e0
e
3、内耗 Q-1
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 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 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 面积。
工程上对材料内耗应加以考虑
4、包申格效应
产生了少量塑性变形的材料,再同向加载 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升高;反向加载则弹性 极限与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2.5 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体取 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课件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课件

2.2 弹性变形
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
刚度:
概念: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意义:构件刚度不足,会造成过量弹性变形而失效。 定义:
要增加零(构)件的刚度,要么选用正弹性模量E 高的材料,要 么增大零(构)件的截面积A。
学习交流PPT
15
2.2 弹性变形
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
学习交流PPT
29
2.4 弹性不完整性
1、弹性后效
瞬间加载------正弹性后效 瞬间卸载------负弹性后效
把一定大小的应力骤然加到多晶体试 样上,试样立即产生的弹性应变仅是
该应力所应该引起的总应变(OH)中的 一部分(OC),其余部分的应变(CH) 是
在保持该应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逐渐 产生。
46
2.6 屈服强度 1、物理屈服现象
受力试样中,应力达到某一特定值后,应力虽不增加(或 在微小范围内波动),而变形却急速增长的现象称为屈服。
它标志着材料的力学响应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 段,称为物理屈服现象。
学习交流PPT
47
2.6 屈服强度
1、物理屈服现象
光滑试样拉伸试验时屈服变形开始 于试样微观不均匀处,或存在应力 集中的部位,一般在距试样夹持部 分较近的地方。局部屈服开始后, 逐渐传播到整个试样。
学习交流PPT
12
2.2 弹性变形 4、广义虎克定律
x = [ x - ( y + z ) ] / E y = [ y - ( z + x ) ] / E z = [ z - ( x + y ) ] / E
x y = x y / G y z = y z / G
z x = z x / G

材料的变形

材料的变形

材料的变形材料的变形是指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材料产生形状、尺寸或结构上的变化。

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坏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的变形。

材料发生弹性变形时,其分子、原子或离子的相互作用力发生改变,但并未破坏化学键的强度和结构。

塑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的变形。

当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其抗张强度、抗压强度或抗剪强度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分子、原子或离子发生了移动或重排。

破坏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超过其破坏极限时的变形。

当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或抗剪强度时,会发生材料的破坏性变形,使得材料发生断裂或破碎。

材料的变形程度可以通过应变来量化。

应变是指单位长度内物体的形变量,通常用百分比或小数表示。

应变可以分为线性应变和非线性应变。

线性应变是指物体形变与外力成正比的应变,适用于弹性变形。

非线性应变是指物体形变与外力不成正比的应变,适用于塑性变形和破坏性变形。

材料的变形可以用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应力-应变曲线是通过对材料施加不同的应力,测量材料的变形程度得到的曲线。

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曲线是一条直线,称为弹性区。

在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开始产生弯曲,称为屈服区。

在破坏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曲线急剧上升,直至断裂。

材料的变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加以改善。

例如,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可以减少弹性区和塑性区的变形程度。

改变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性能和破坏韧性,使材料在承受外力时能够更好地抵抗变形和破坏。

总之,材料的变形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尺寸或结构上的变化。

了解材料的变形性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材料,在不同的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发挥其最佳性能和效果。

材料的弹性变形

材料的弹性变形

(c) 粘流态:

分子具有很高的能量,链段和整个大分子链都能运动。


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间发生相对滑动, 呈现粘性流动。 熔体的强度很低, 形变不可逆。
无屈服应力的流动变形。
2) 晶态聚合物的变形
晶区:链段无法运动
——>无高弹性。 普弹性(键长及键角)
有高强度和硬度。 非晶区: 有高弹性, 链段运动。
1.2 弹性变形力学性能指标

1、弹性模量(或弹性系数、弹性模数) (1) 广义胡克定律 (2) 弹性模量的意义 (3)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1) 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特点 2) 陶瓷材料弹性模量的特点 3) 高分子材料弹性模量的特点 2、比例极限、弹性极限 3、弹性比功(弹性比能、应变比能)



采用分子链间的适当交联 防止滑动,保证高弹性。

高弹态:高分子材料与低分子材料区别的重要标志。
高聚物的高弹性本质上 是一种熵弹性。
金属、陶瓷普弹性本 质上是能量的弹性。 原子以结合键处在晶 格位置,变形功改变原 子间距,内能变化。
熵弹性:高聚物形变 时克服分子链构象变化 的势垒。
利用熵弹性:弹 性记忆材料(热收 缩膜、管)。

汽车板簧
1、金属与陶瓷的弹性变形本质
金属
陶瓷
σ-ε:ε较小(小于1%): 原子(离子)、分子在平衡 位置附近产生可逆位移。 ——>双原子模型:
双原子模型
引力:正离子与自由电子库仑力 斥力:离子间电子作用 F合=F引+F斥
引力
引力
F合是r的函数 平衡位置处r,F合=0 F-r :非线性关系, 在平衡位置附近, 近似线性关系。 胡克定律(<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变形阶段
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弹性模量(已讲)
弹性的不 完 整 性
粘 弹

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前已叙及,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绝大部分固体材料都首 先产生弹性变形,外力去除后,变形消失而恢复原状。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可逆性变形
对于金属、陶瓷或结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弹 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间都具有以下特 征: 1、弹性变形量较小(ε<0.5~1%) 2、单值线性关系——即胡克定律
因此选用材 滞弹性在金属材料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 高分子材料中滞弹性表现为粘弹性,此时高分子材料的力学
性能都与时间有关,其应变不再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弹性后效速率和滞弹性应变量与材料成分、组织及试 验条件有关
➢ 材料组织越不均匀,滞弹性越明显.钢经淬火或塑性变形后,由 于增加了组织不均匀性,滞弹性倾向加大.
程度,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 理量。 所以,弹性模量是组织不敏感参数。
影响因素:回顾上一章内容
二、弹性模量
键合方式: ➢ 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弹性模量最高,所以像
SiC等陶瓷材料和碳纤维的符合材料有很高 的弹性模量。
➢ 金属键有较强的键力,材料容易塑性变形, 弹性模量适中。靠分子键结合的高分子,由 于分子键弱,弹性模量最低。 弹性模量与熔点成正比,越是难熔的材 料其弹性模量也越高。
乐器:对追求音响效果的元件音叉、簧片、钟等,希 望声音持久不衰,即振动的持续时间长久,则必须使 循环韧性尽可能小。
Ⅴ危害
材料的滞弹性对仪器仪表和精密机械中的重要 传感元件的测量精度有很大影响。 如精密仪表中的弹簧、油压表或者气压表的测 力弹簧,要求弹簧薄膜的弹性变形能够灵敏的 反映出油压或气压的变化,因此不允许材料有 显著的滞弹性。
Ⅳ 弹性滞后环
➢加载时,试样储存的变形 功为OABH, ➢卸载时释放的弹性变形能 为BeaH, ➢BeaH>OABH
➢加载与卸载的过程中,试样吸收的弹性能为OABe ——内耗(内摩擦)
滞后环的面积:环面积的大小表示被金属吸收的变形功的大小。
如果所加载荷不是单向的循环载荷,而是交变的 循环载荷,并且加载速度比较缓慢,弹性后效现 象来得及表现时,则可得到两个对称的弹性滞后 环(图a)。如果加载速度比较快,弹性后效来 不及表现时,则得到如图(b)和(c)的弹性滞 后环。
注:对于橡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间不呈线性 关系,且变形量较大.
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胡克定律
正应力下:σ=E·ε 切应力下:τ=G·γ
σ、τ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ε、γ分别为正应变和切应变 E为弹性模量(正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G为切变模量。
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实际上,因为在工程应用的材料中,不可避 免地存在着各种缺陷、杂质、气孔或微裂纹, 因而实际断裂抗力远远小于Fmax,材料就发 生了断裂或产生了塑性变形.实际材料的弹 性变形只相当于合力曲线的起始阶段,因此 虎克定律所表示的外力和位移的线性关系是 近似正确的。且变形量很小。
二、弹性模量
从原子本质上来看 弹性模量代表着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
伪弹性是相变造成的,不遵从胡克定律。
伪弹性变形的量级大约在60%左右,大大超过正常弹性变形.
图1-15为伪弹性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示意图。
母相→M
CD段:M弹性变形 GH段:母相的恢复弹性变形
M→母相
母相→M
CD段:M弹性变形 GH段:母相的恢复弹性变形
M→母相
AB段为常规弹性变形阶段,为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开始的应力, C点处马氏体相变结束, CD段为马氏体的弹性应变阶段. 在CD段卸载,马氏体作弹性恢复,表示开始逆向相变的应力 F点开始马氏体逆转变,马氏体相变回原来的组织 到G点完全恢复初始组织 GH为初始组织的弹性恢复阶段,恢复到初始组织状态,没有任何
弹性模量与切变模量之间关系为:
G E
2(1 )
式中,ν为材料泊松比,表示侧向收缩能力。一般
金属材料的泊松比在0.25~0.35之间,高分子材料则
相对大些。
y x
横向正应变与受力方向上正应变之比
广义胡克定律
晶体的特征之一即各向异性,各个方向的弹性模量 不同。在三轴应力作用下各向异性弹性体的应力应 变关系,可以用广义胡克定律表示。
二、弹性模量
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不大,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 力学性能指标,外在因素的变化对它的影响也比较 小。
晶体结构:对各向异性晶体,沿原子密排面E较大。 化学成分与微观组织:对金属材料,变化很小。 温度:金属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的下降速度比陶
在正常状态下,晶格中的离 子能保持在其平衡位置仅作 微小的热振动,这是受离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控制的结 果.一般认为,这种作用力 分为引力和斥力,引力是由 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库仑 力所产生,而斥力是由离子 之间因电子壳层产生应变所 致.引力和斥力都是离子间 距的函数。
引力
斥力
离子互相作用时的受力模型
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又 称之为阻尼或者循环韧性。
滞后环的应用:
环的面积代表材料以不可逆方式吸收能量 (即内耗)而不破坏的能力。也可理解为材 料靠自身来消除机械振动的能力(即消振性 的好坏)。
对工程上一些产生振动的零件很重要,可以 减小振动,使振幅很快衰减下来。所以滞后 环在生产上是一个重要的机械性能指标,具 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弹性的不完整性
通常,人们把材料受载后产生一定的变形, 而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 的状态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弹性。根据材料在 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 性可以分为
理想弹性(完全弹性) 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
三、弹性的不完整性
对于理想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和应变服从虎克 定律,并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 (1)应变对于应力是线性关系; (2)应力和应变同相位(瞬时性); (3)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唯一性). 实际上,绝大多数固体材料的弹性行为很难同时满 足上述所有条件,一般都表现出非理想弹性性质
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 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
Ⅲ 产生原因
金属产生滞弹性的原因可能与晶体中点缺陷的移 动有关。
例如,α-Fe中的C原子处于八面体空隙及等效位 置上,施加Z轴向拉应力后,x、y轴上的碳原子就 会向Z轴方向扩散迁移,使Z轴方向继续伸长变形, 于是就产生了附加弹性变形。因扩散移动需要时 间,故附加应变为滞弹性应变.卸载后Z轴多余 的碳原子又会扩散回到原来的x、y轴上,使滞弹 性应变消失。
Ⅳ 弹性滞后环
如果理想弹性行为,则应力-应变曲线的加载段与卸 载段重合,应力-应变为单值关系。加载时储存的弹 性能在卸载时完全释放。即变形过程没有能量损耗!
在弹性范围内,骤然加载和卸载的开始阶段,应变总 要落后于应力,不同步。因此,其结果必然会使得加 载线和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个闭合的滞后回线, 这个回线称为弹性滞后环。
滞后环的应用:
消振性:由于灰铸铁的循环韧性大,是很好的消振材 料,所以常用作机床床身和动力机器的底座、支架以 达到机器稳定运转的目的。汽轮机叶面除了考虑耐热 和不锈的性能之外,也由于12%Cr的铬钢有良好的 消振性能,可以减小叶片材料自身振动和外载荷下的 振动引起的共振,从而避免因共振造成叶片断裂。
瓷材料高出大约1倍。高温下,希望用陶瓷材料替 代金属。
弹性模量的测量
引伸计(extensometer) 是测量构件及 其他物体两点之间线变形的一种仪器,通常 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传 感器直接和被测构件接触。构件上被测的两 点之间的距离为标距,标距的变化(伸长或缩 短)为线变形。构件变形,传感器随着变形, 并把这种变形转换为机械、光、电、声等信 息,放大器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小信号放大。 记录器(或读数器)将放大后的信号直接显 示或自动记录下来。
但是,实际中,材料有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 象,这种现象叫做滞弹性或者弹性后效。
多数金属材料,如果不是在微应变范围内精密测量, 其滞弹性不十分明显,而少量金属特别像铸铁、高铬 不锈钢则有明显的滞弹性。
Ⅰ.正弹性后效
滞弹性的材料其应力一应变 曲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突然施加一应力于拉伸试样 时,试样立即沿OA线产生瞬时应 变Oa。 ➢如在σ0保持一段时间(A-B, 应力不变),应变aH会逐渐产生。
材料弹性变形的本质 :概括说来,都是构成材料
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 反映.
金属、陶瓷类晶体材料的弹性变形是处于晶格结点 的离子在力的作用下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产生的微小 位移;
橡胶类材料则是呈卷曲状的分子链在力的作用下通 过链段的运动沿受力方向产生的伸展.
弹性变形微观过程的双原子模型
第二章 材料的变形
引言
材料受力后就要发生变形
外力较小时发生弹性变形 外力较大时发生塑性变形 外力进一步增大时发生断裂
材料经变形后,不仅外形和尺寸发生变化,内 部组织和有关性能也会发生变化,使之处于自 由焓较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稳定,在重新加 热时就会发生回复和再结晶现象。
研究材料的变形规律及其微观机制具有十分重 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残留变形. 形状记忆合金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3、包申格效应
包申格(Bauschinger)效应:
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 应变小于4%),而后再同向加载则弹性极限增加,反 向σ 加载,弹性极限降低的现象.
图中N1、N2分别为两离子的平衡位置,曲线1为引力,曲线 2为斥力,曲线3为合力
弹性变形微观过程的双原子模型
在离子的平衡位置时合力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