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产业集聚的手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产业集聚的手段

产业集聚是做大做强产业的有效途径,它体现一种在竞争中融合的思维,即:不仅是单个企业“做精做强”与相互竞争,更是众多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唇齿的“抱团打天下”,最终咬合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要以引导、带动、促进、服务为手段,实现产业集聚。

科学制定规划,引导产业集聚。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准确把握区域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着手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并制订相应的产业政策,使区域规划、产业规划、项目规划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确定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指导产业选择、调整和发展,防止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对现有产业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明确本地区哪些产业链环节缺失需要补充,怎样加强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和如何整合现有的产业链的同时,因势利导引进一批能与现有产业和企业对接、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跟进,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继而扩展成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培育和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扩大产业集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大科技创新、创品夺牌力度,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集聚的支点。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打造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加强园区建设,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坚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原则,根据产业集聚发展规划,整合、提升、优化现有开发区、工业园,与开发区、工业园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强化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吸引同行业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集中,形成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

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产业集聚。着力完善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整个行业、整个产业和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效能、完善基础设施等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少企业由于独自搜集信息造成的成本浪费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同时,要加强有利于生产者和市场互动的公共机构和交流手段的建设,鼓励企业和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建立为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本地公共机构。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共性技术开发,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对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营造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投资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等服务体系,形成以综合服务为中心、专业服务一条龙的社会化、网络化服务体系,为促进产业集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发挥工业主导作用

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近年来,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的思想,把大办工业、大上项目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跃式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十五”初期,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44.6%;“十五”末,所占比重达到57.6%;2006年占到60.3%,与“十五”初期相比,提高了15.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交税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十五”初的29.9%上升到50.6%,上升了20.7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分量日渐加重,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2006年,县域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17‰,位居全市第3。

——规模工业贡献扩大。入统工业总量飞速增长,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提高。入统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2.3亿元,增长了13倍。实现利润由2000年的

0.2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8.55亿元,增长了29.5倍,年均增速76%。自2004年以来,规模工业实现利润增速均在150%以上,高居全市榜首。

——重点项目强力支撑。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县实施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8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完成投资12.6亿元。特别是宏凌无缝钢管、纵横综合技改、裕泰煤化工、中德实业迁扩建、奥德汽车特种玻璃5个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的同时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县项目建设力度加大,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5个超亿元项目同时投产后,新增产值18亿元,新增利税6.2亿元,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今年,纵横活性石灰窑、无缝钢管159型特种钢管项目进展顺利,中国重汽邯郸路神专用汽车一期工程等战略支撑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省市备案项目在全市排名第一。

——冶金产业成为支柱。我县从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出发,依据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和“龙头”企业,打造战略特色产业。目前,冶金产业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冶金企业中仅10家入统企业就完成总产值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2.6%提高到9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上缴税金2.2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7%。

——“超亿逾千”取得进展。工业企业规模明显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五”初期,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有10家,超亿元的仅有雪驰1家;2006年总产值过千万元的达到11家,超亿元的达到8家。2000年实交税金超100万元的企业仅有4家,没有超500万元的企业;2006年,我县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00-500万元的9家,500-1000万元的2家,2000万元以上的3家,超亿元的1家。其中规模最大的纵横公司,2006年生产中宽带钢24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67亿元,利税9.7亿元,实现利润7.9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92%,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龙头”老大。

虽然我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与其他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规模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布局还不合理,集聚效应发挥不够;三是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五是品牌效应呈现不足,在引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上成效还不突出;六是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很重。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为此,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加快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