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及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的“五步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必须以儿童个人生活实践或 直接经验作为学习的中心,要求围绕特定的生活事务来学 习知识,即“由做而学”。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 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 物。 (3)他要占有知识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思考对付这个问 题假设。 (4)他必须负责一步步地展开或推论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 方法。 (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 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 3、理解教材 • 理解教材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 ,由表象上升为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以揭示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 为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所谓理解,就是把新概念在头脑中纳入已知概念的系统,由 已知概念向新概念转化,即形成新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科学概念或规律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愈来愈具有重 要作用和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利用已知概念探索 新知识,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的中心环节,是 不断形成和发展认识结构的基本条件。 •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以理解教材。可采 用如下方式:一是引导学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 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对照、归纳和演绎。二是在上述思维活 动的基础上,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用确切的语言给概念 下定义。
三、教学规律
• 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间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 反映。 • • • •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大学教学的意义
• 1、教学一般意义——连接人类认识与个体认识之 间的桥梁
• 教学就是把社会和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的重 要纽带。个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人类历史经验 的精华,将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迅速转化为 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以便为其从事各种社会实践并创造 新的知识经验奠定基础。 • 中小学教学的三大任务: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在 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优良的道德品质 和健全的人格。 •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别是在其基础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教学中的认知活动具有专业性,高深性。
教学过程及基本规律
一、教学的涵义
词源学上的“教学”
• 汉语:《学记》中的“学”即学习——“学然后 知不足” ;“教”即教授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的原义和引申义是有区别的。教学 即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活动。 • 英语:Learn与所教的内容相联系,Teach与使 教学得以进行的媒介相联系。 目前与教学相对应 的词有 “teach and learn”和“instruct” 。 instruct常常与教学情境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 1、激发学习动机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存在一定的主观能 动性,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面。 •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如: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引人思 考的问题;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事;演示引人注目、 给人以新知的材料;巧妙的指出所学内容与原有知识的内 在联系及对未来的学习意义等。这一阶段不宜费时过多, 一旦学习动机被引发出来,应立即投入学习,并注意在学 习过程中不断地予以强化。 •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
教学系统动态要素分析
空间 结构性 要素
教师 学生 内容 环境 ……
特殊 复合体
目标 过程 活动 评价 ……
时百度文库 进程性 要素
互相作用
CAI的教学过程
计算机 学生
继 续 或 复 习
提示或补习
测验
关键:课件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体现
儒家学说
• 孔丘把“学”、“思”、“习”、“行”四者相 结合。荀况则把学习看作是“ 闻”、“见”、 “ 知”、 “行”的统一过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 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 之而止矣。”他主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知和行的统一。不过他所说的“行”限于个人 德行的实践,而不是指社会历史实践。《大学》 、《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这是中国古代儒家对学习过程的概 括。
传授科学的规律性知识 科学组织教学过程 重视操作与活动 利用非智力因素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 识和运用知识,促进其能力的有效发展。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及其弟子用“统觉”理念把教学过程 分为五个阶段: (1)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 (2)提示:讲授新教材; (3)联想(比较与抽象):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 之建立联系; (4)总结: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 (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
科学的教学过程观
•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 目的,人类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是由感性 认识能动地向理性认识逐步上升和转化的过程;认识反过 来又能动地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 ,循环上升的过程。 • 这一规律的阐述,为教学过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是 以掌握人类已知的文化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为主,经教师 的传授和引导,以求在较短时间使年轻一代能达到当代科 学文化水平。教学过程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的认 识过程,它遵循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认识和实 践统一的规律,这既可避免唯理论的片面性;又可防止狭 隘实用主义经验论的片面性。
• 4、巩固知识 • 巩固知识是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而运用知识,形 成技能技巧,继续获取新知识的必要环节。巩固离不开记 忆力。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培养记忆 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 时能迅速地再现出来,就成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 巩固知识的途径是复习。复习包括传授和学习新教材过程 中的复习,也包括总结性复习。 • 复述策略 • 精加工策略 • 组织策略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歧义
•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学生全面发展过程。 •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 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过程。 • 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 ,也是心理活动过程、社会化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是认 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复合整体。 •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 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 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特殊实 践活动过程。 •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 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本人采用该观点,理由如下:
• 6、检查学习效果 • 检查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教学过程中的 各个阶段都要做好这项工作。 • 无论在形成感性认识或形成新概念,以及从事实际作业阶 段,都包括有合理的检查工作,系统的检查工作是教学过 程继续前进的基本条件之一。检查是教和学的双方的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和纠正学习中的错 误,并善于充分利用意义识记和逻辑记忆来巩固知识、技 能和技巧。检查也是为了更好的巩固。 •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来实现。这几个 阶段标志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至于某节课包括哪些阶 段,则要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对新教材的准 备情况而定。
2、感知教材 • 感知教材即对所学教材内容获得感性认识。教材是人类实践 经验的载体,是书本知识。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过程,是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的过程。学生想要准确地理解书本知 识,就需要对它充分地感知。感知得越全面,越充分,就越 容易形成表象和概念,从而为深入地理解教材打下基础。 • 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有关的感 性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和利用学生已有 的感性经验进行感知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针对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通过参观、实习、实验或调查获得感性映象形成表 象。二是教师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有目的地进行直观演示。 三是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 • 引导学生获得表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以便迅速有 效地达于理性认识,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的定义
• 广义: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主要以一定 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 狭义:教学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 相统一的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思想品德和个性获得 一定的发展。 • 辨析: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与上课
教学系统图
反馈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学手段 人格影响 学生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 心理准备开始;产生了知与不知矛盾,出现求知内在动力。 • 感知教材: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 ,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 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 巩固知识:只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吸 收新知识,自如运用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 运用知识: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 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 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 可缺少的因素。
• 2、大学教学的特殊意义——大学教学是人类知识 再积累和再创造的过程
• 大学教学是学校教学最后一个阶段,同时又是学生进入社 会实践活动最后一个阶段,即由一种性质的活动向另一种 活动过渡的阶段。所以,与中小学教学相比,大学教学内 容更具有技术性、理论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开始涉及到一些正在研究的、还没 有定论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与中小学教学相比,大学教 学过程更具有探索性和讨论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 要完成科研性质的作业,进行研究性实验,做出探索性的 结论,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与中小学老 师相比,大学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技术员、工程师、设 计师和学者,大学教学活动更具有实验性、研究性和创造 性。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 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忽视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进步主义教育的问题 回到基础中去 中美教育优势之争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相统一的规律
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 •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 掌握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传统的教学过程
关键:及时反馈
• 5、运用知识
• 这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技巧的阶段。学生只有运用知识,做 大量的练习和作业,或进行实习、实验、操作和社会实践,才能实现 这一转化。 • 学生运用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二是在社会实 践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最初运用 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准确性。二是熟练运用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 教学过程的实践形式和一般社会实践形式相比较,既有共同性又有特 殊性。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验、实习、实际操作以及美术、音乐 和体育活动等等,是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实践形式,其目的在于印证知 识或运用知识形成各种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并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教学还包括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或必要的 社会政治文化活动,以便扩展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运用领域。 • 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形成,一般是由掌握知识开始,逐步转向半独立 作业,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较完全的独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