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陶行知征文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学之,笃行之
——守望行知先生的精神家园
求真中学初三(3)班刘一珩
先哲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很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客观世界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洞察未来。与此同时,与接受知识并重的是我们的努力实践。实践,是我们接受所有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即贯彻了这样的教育理念:知行相一。这一理念贯穿了他整个教育人生。而今思之,吾辈何念?守望先生之精神,博学而笃行。
我,一名普通的初中学生。于我而言,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我未曾有过多的思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脑海里对此也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可能很肤浅。
这一认识,源于我对周围同龄人学与行的观察和思考。
不可否认,作为学生,对我们来说,学习是很重要的任务,要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知识。只是,很多人把学习知识作为了第一要务,包括我在内。一直以来,我都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在校期间,我们的课程安排一节接着一节,课间休息时间也被自己利用,利用这时间来处理作业;放学回到家,放下沉重的书包,想轻松一下,耳边又会传来父母的叮咛:“快一些把作业做完吧”;周六周日,坐公交,转地铁,穿行于大街小巷参加各类补课;寒暑假,记忆中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
当然,获取知识的快乐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困惑已久的题目被解答出时,当晦涩难解的文言变得琅琅上口时,学习带来的快乐,让人为之一振,让人更加上进。只是,在不断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我经常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失去什么了呢?乐趣,目标,思考,活力。我,还有无数如我一样的同龄人,只是在接受,至于接受什么,需不需要,被放在了一边。我们就是那一个个两脚书柜,而已。
我们,丢了“行”。
我们的脑海里里似乎再也没了“行”的意识,周围,似乎也没有人强调行的重要。当然,我们也就谈不上有“行”的平台了。我发现,与获取知识相比,“笃行”二字,被无限地忽略了。且不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类话语,但是就我的生活实际来看,我感觉到了自己“一无所能”。
我发现,除了上课做作业,我似乎做不了其他什么事情。许多知识,似乎只是纸上谈兵,意义不大。尤其面临窘境时,更是手足无措。例如父母出门,要求我中饭自备,但面对
陌生的锅炉,我的脑海中空空荡荡,毫无做菜的技术与经验,只能草草在外解决;又如电灯突然熄灭,我只能请父母帮忙,平日里看书再多,也无济于事……此时我渐渐明白,作为学生,我需要的,应该不只是知识。
显然,不只是我有这种感觉,不只是我一个人“一无所能”。放眼周围,似乎是一代学生。
在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大好春光里,我们疲于应付各种试卷,无暇顾及窗外的明媚阳光,更不用说脚踩大地,与自然亲密接触了;在星星眨着眼睛的夜间,我们的身边却垒着厚厚的辅导书籍,再没有了对飞天的追问,没有了北斗星的方向……自然,社会,都需要我们去亲近,去触摸,去感知,但,我们似乎忽略了走进,忽略了接触。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有行才有知,多么浅显的道理。
无人知!
不仅如此,这种现象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学子们,补课狂潮永不停息;成年人,宅男宅女宅到底。《弟子规》有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的认识,似乎应该比几百年前的封建士子深一些吧?
不由又想到陶行知先生,先生说得好,知行应相一。先生一生,践行着这一理念。生活即教育,教育自生活。在嘉陵江边的育才,先生是这样做的;在扬子江边的晓庄,先生是这么做的;来到长江入海的吴淞口,先生还是如此。
先生早已西去,薪火应当相传。先生的精神家园需要你我守望,就是现在。
守望两境界:博学而笃行。
2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