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这里面有四个超酷的“小伙伴”在玩耍互动,它们就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就像是地球的“羽绒服”,它总是洋洋洒洒地把地球包裹起来。
有时候它会耍耍小脾气,吹来一阵狂风,那风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到处疯跑,把地上的东西吹得七零八落。
大气圈和水圈可是一对欢喜冤家呢。
当大气圈中的水汽聚集得多了,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被扎破,雨水就哗啦哗啦地落下来,这时候水圈就像一个默默承受的小跟班,任由大气圈把水洒在自己身上,在地上形成河流、湖泊,就像水圈身上亮晶晶的项链和镜子。
岩石圈就像一个顽固的老头子,稳稳地坐在那里。
不过它也会被大气圈和水圈折腾得够呛。
大气圈带来的风可以像一把把小刻刀,慢慢地侵蚀岩石圈的身体;水圈的水流淌过岩石圈的时候,那架势就像一群小蚂蚁在啃食一块巨大的蛋糕,长年累月下来,岩石圈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模样,出现了峡谷、沟壑,就像脸上长满了皱纹。
生物圈就像一个魔法小精灵,在这三个圈层之间跳来跳去。
植物扎根在岩石圈里,就像抓住了大地爷爷的胡须,然后又贪婪地呼吸着大气圈送来的空气,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圈提供的水,茁壮成长。
动物们呢,就像一群四处闲逛的游客,在大气圈下跑来跑去,在水圈里游来游去,在岩石圈上爬来爬去。
大气圈要是生气了,来一场风暴,水圈就会波涛汹涌,像一群发狂的骏马奔腾。
而这时候,生物圈里的生物们就像受惊的小老鼠,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岩石圈还是那样默默承受,顶多被吹掉几块小石子,就像掉了几颗头皮屑。
水圈要是泛滥起来,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巨兽,淹没了很多岩石圈的领地,也会让生物圈里的很多生物流离失所。
可大气圈又会来帮忙,太阳一晒,水又慢慢蒸发回去了,就像把调皮的孩子拉回了家。
这四个圈层的相互作用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闹剧,它们时而争吵,时而合作,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又变幻莫测的地球。
要是哪一天它们之间的互动突然停止了,那地球这个大游乐场可就变得冷冷清清,没有一点趣味啦。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文献材料基于2000年之前整理于2011年4月目录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与环境 (1)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1)一、四大圈层 (1)二、三大界 (1)三、固、液、气三态物质 (2)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2)一、垂直分层 (2)二、水平分异 (2)三、立体交叉 (2)四、多级嵌套 (3)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3)一、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二、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 (4)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4)一、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4)二、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6)第二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7)第一节大气的运动 (7)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7)二、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 (8)三、大气的辐合与辐散 (8)四、大气环流 (9)第二节物质输移 (14)一、水汽的输移 (14)二、二氧化碳的输移 (16)三、气溶胶的输移 (16)第三节能量传输 (16)一、高低纬间的传输 (16)二、海陆间的传输 (17)三、高低空之间的传输 (18)第四节气候分异规律 (18)一、气温分异 (19)三、气候分异 (22)第三章水圈与水平衡 (24)第一节水圈的组成 (24)一、海洋水 (25)二、陆地水 (26)第二节水圈结构与特征 (27)一、水圈的水平结构特征 (28)二、水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28)三、跨流域调水-解决水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28)第三节水的运动与循环 (29)一、水循环 (29)二、河水的运动 (30)三、冰川的运动 (31)四、海水的运动 (31)五、海面升降与三相转化 (34)第四节水量平衡 (35)一、水量平衡的概念 (35)二、水量平衡方程 (35)第五节水圈与灾害 (37)一、水灾 (37)二、水荒 (38)第四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39)第一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39)一、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39)二、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40)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41)第二节地貌与气候 (42)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43)二、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43)第五章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44)第一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形变 (44)一、岩石圈的变动与水的分布的变化 (44)三、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 (46)第二节海岸线与海岸带 (47)一、海岸线的轮廓与平衡岸弧的发育 (47)二、海岸均衡剖面 (48)三、海岸线的进退 (50)第三节海啸、地质灾害-水岩相互作用 (51)一、滑坡 (51)二、崩岸 (51)三、泥石流 (52)四、海啸 (52)第四节河口地貌 (53)一、河口分段与河口地貌 (53)二、三角洲 (54)第六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55)第一节水汽与天气 (55)一、水汽分布与天气 (55)二、水汽相变与天气 (55)第二节水与气候 (56)一、海洋水与环流、气候 (57)二、陆地水与环流、气候 (58)三、环流、气候与水的分布 (58)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58)一、大气环流与全球水分循环 (58)二、大气环流与水体运动 (59)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 (60)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60)二、风暴潮 (62)三、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63)第七章水圈、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64)第一节气候-海洋-冰川-均衡 (64)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构造运动 (65)一、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水的分布 (65)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 (65)三、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与构造运动或形变 (66)四、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 (67)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 (68)第八章地表环境预测 (69)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 (69)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 (70)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 (71)一、大气圈组成成分的变化趋势 (71)二、大气圈结构的变化及其趋势 (72)三、气候变化的趋势 (73)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 (76)一、海面的变化 (76)二、水循环与水平衡的变化 (78)三、水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 (79)第五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 (79)一、自然的成分越来越少,人工的成分越来越多 (79)二、能量流的改变 (79)三、物质流的改变 (80)四、信息流的改变 (81)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与环境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
第12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的相互作用-PPT精选文档5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面面向向2211世世纪纪课课程程教教材材
TTeexxttbbooookkSSeerriieessffoorr2211sstt CCeennttuurryy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二、风与生物
国家精品课程
在某些环境条件下,
风对生物有重要的作用。 风促使植物蒸腾加剧 ,风 还可以传播花粉 。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面面向向2211世世纪纪课课程程教教材材
TTeexxttbbooookkSSeerriieessffoorr2211sstt CCeennttuurryy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学(第二版)
面面向向2211世世纪纪课课程程教教材材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岩石、矿物产生 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
生物机械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岩石产生的 机械破坏作用。如根劈作用和动物的挖洞掘穴等。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 烂、分解进行的。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常常形成和析出 有机酸、硝酸、碳酸和其他一些物质,它们对岩石具有较强的侵蚀 能力。生物尸体逐渐堆积起来,在还原的环境中经过缓慢腐烂分解, 形成一种暗黑色的胶状物质,即腐殖质。它一方面,供给植物必不 可少的钾盐、磷盐以及含氮的化合物;另一方面,腐殖质本身就是 一种有机酸,对岩石、矿物有着腐蚀作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南京阳山北坡石炭纪-二叠纪灰岩上生长的灌丛 与五通组砂岩上生长的松林(山脊上)界限清楚
国家精品课程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面面向向2211世世纪纪课课程程教教材材
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

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其实就像一场默契的舞蹈,真是美妙得让人咋舌。
想象一下,蓝天白云,阳光透过那清澈的水面,哇,这种画面是不是很惬意?水圈里的水,不管是河流、湖泊,还是大海,都是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
然后呢,太阳就像导演,给他们灌输能量,让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飘上天。
这一过程,就叫蒸发,听起来是不是很神秘?其实很简单,水吸收热量,变成了气体,这可真是个精彩的开场。
这些水蒸气在空中就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漂浮得高高的,有时候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四处乱跑。
等它们聚集得多了,就会冷却,慢慢形成云彩。
这个时候,就像是一场温柔的聚会,大家挤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
然后,云彩里的水滴越来越大,终于忍不住要释放自己,哦,雨来了!这时候,水圈和大气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又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水蒸气到雨水,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哦,别小看这雨水,给植物浇水,给动物饮水,简直是生命的源泉。
没有雨水,地球可就要变成沙漠,大家都得无米之炊,想想那画面,是不是有点儿可怕?雨水还可以渗透到土壤里,滋润根系,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换句话说,这就是大气圈和水圈的完美合作,互帮互助,真是好搭档。
而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能量的流动也是极其重要的。
太阳的能量就像是无穷无尽的动力源,照耀着地球,推动着一切。
想象一下,夏天的阳光,晒得人直冒汗,水面上的波光粼粼,简直像是无数颗星星在闪烁。
这个能量不仅让水蒸发,还让空气变得温暖,形成气流。
这些气流就像大自然的“快递员”,将热量和湿气送往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晴空万里,有的地方却是乌云密布,这种变化就是大气圈与水圈互相影响的结果。
有时候这种能量的交换也会出一些小乱子。
比如说,过多的蒸发导致极端天气,像是暴雨、干旱,搞得大家手足无措。
其实大自然的平衡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和谐”,一旦失衡,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想想那些年,遇到台风,风呼啸着,雨狂下着,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巧学趣味地理-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

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这些圈层具有同心圈层的特点,也就是说各圈层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部分,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组成,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环境一般划分为五大圈层,分别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
这五大圈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其中土壤圈是其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物质与能量变换的中心枢纽,如图1所示。
它们环环相扣,层层相生,其中气候处于中心地位,对生物圈、水圈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运动起着主导作用,而生物圈,水圈分别对土壤、地貌的形成起着主要塑造的作用。
一、大气圈对生物圈的影响在环境的各要素中,大气圈对生物的“生活规律”及其“自身特征”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气候主要通过其构成要素“光、热、水、风”等对生物起作用。
(一)气候对生物生活规律的影响包括对生物“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的两个规律的影响作用。
1、气候对生物时间规律的影响作用(1)动物。
比如蚯蚓(中药中称“地龙”)大多夜里出来,因为只要其短时间曝光在太阳光下,就会死亡(生物学中称“光死亡”)。
甲鱼、螃蟹及河蚌等动物在月圆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部分会增加,相反在月缺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会减少。
蝴蝶白天出来,而飞蛾则是“夜猫子”,(蝴蝶与飞蛾的具体差别还在于:蝴蝶一般颜色鲜艳,触角呈棒状,飞翔时,舞姿轻盈,而且停住休息时往往是双翅合拢;而飞蛾颜色一般浅淡,其触角呈梳状等,飞翔时,展翅生硬,停住时两翅平展)。
(2)植物。
大多数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作用”,春夏长枝干,秋冬长根系,大多数植物也往往需要光照时间长,才能开花,所以大多在春夏天开花。
2、气候对生物空间规律的影响作用。
(1)动物。
比如鹤分布在沼泽地,特别是东北平原沼泽地多。
(可见鹤从来不上树,松鹤延年图纯属创作需要),而鹭则广布在我国南方水田湖泊地区,常会驻足在树的枝头。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案4-3 海-气相互作用 (6)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第三节归纳总结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着水热交换。
海洋与大气通过蒸发和降水进行着水分的相互交换,且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推动大气运动,大气通过风将动能还给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海洋与大气进行着能量的相互交换,并促使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且海洋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教师板书水热交换海—气相互作用承转海—气相互作用进行着水热交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热量平衡呈现材料三、“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和“摩尔曼斯克位置图”,提出问题:思考:1. 结合左图,说出摩尔曼斯克附近海域的热量收支状况。
2. 想一想,根据热量收支情阅读图文材料,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回答:1.热量收支状况: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
2.不会,北大西洋暖流从较低纬度将热量源源不断的输送,使其冬季水温高于0℃,港口终学生结合图文资料,探究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热量平衡,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问题情境推进课堂况,摩尔曼斯克海水温度会不会越来越低,导致港口封冻?为什么?年不冻。
教师总结大洋环流促使着热量在高低纬度之间交换,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平衡。
承转大气环流是否促进全球热量的交换呢?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热量平衡呈现“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东亚季风示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引导学生归纳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对全球热量的调节作用。
看图回顾知识并思考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对全球热量的调节作用,并归纳总结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对全球热量的调节作用。
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培养知识建构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水热交换水循环学生读图,验证推测,学生自主分析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升高与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第11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一、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水的分布气候的冷暖变化,导致冰川的进退和海平面的升降,从而引起地球表面水的重新分布。
当冰期来临,海洋水蒸发减少,海平面减低,而中高纬度大陆冰盖发育、扩展,势必导致地球表面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
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ωI=Cω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I为地球转动惯量;C为常数∑I=mr2在地球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转动惯量的变化取决于半径r。
当转动半径r增大时,转动惯量增大,从而导致转动速度的变缓;当转动半径r减小时,转动惯量减小,从而导致转动速度加快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当冰期来临,地球表面将有较多的水以冰的形式集中分布到中高纬大陆地区,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
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将导致地球自转转动惯量减小,从而使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
当间冰期来临,中高纬度大陆地区的冰盖融化,融水回到海洋,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将向较低纬度迁移,从而导致转动惯量的增大和地球自转的速度变慢。
三、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与构造运动或形变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离心力增大,使地球表层向低纬度地区移动。
由于地球表层与内部物质组成的不均匀性,地球表层运动的幅度与速度不同,便导致某些地区的挤压、某些地区的拉张和某些地区的剪切。
纬向构造带及其派生构造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离心力增大,使海水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集中,引起低纬地区的海侵和高纬地区的海退;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离心力减小,使海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引起低纬地区的海退和高纬地区的海侵。
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地球表层就会向西漂移;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地球表层就会向东漂移。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地球的四大圈层,那可像是一场超级精彩又妙趣横生的“大联欢”呢。
首先是大气圈,这就像是地球的一件超级大披风。
大气圈这个“披风”可不得了,它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小娃娃,刮起风来呼呼作响,那风就像一群奔跑的小怪兽,在大地上横冲直撞。
大气圈还会和水圈互动呢,当大气圈这个“披风”生气的时候,就会把水圈里的水揪起来,然后就有了降雨,就像大气圈把水圈的小水滴像撒豆子一样撒向大地。
水圈就像是地球的蓝色血液,在地球这个大身体里流淌。
河流奔腾的时候,就像一群撒欢的小马驹,欢快地冲向大海这个大湖泊。
而大海呢,就像一个超级大胃王,不管多少河流的水都能装得下。
水圈要是和岩石圈相遇,那可就有趣了。
水像一个小工匠,慢慢侵蚀着岩石圈的那些大石块,就像小蚂蚁啃大象一样,时间久了,还真能把岩石雕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
岩石圈就像是地球的硬骨头,它稳稳地支撑着整个地球。
岩石圈可不会轻易被水圈欺负太久,有时候它也会搞点反击。
比如说火山爆发,那就像是岩石圈在打大喷嚏,把岩浆这个滚烫的鼻涕喷得到处都是,把大气圈都能烫得“嗷嗷叫”,让水圈里的水都沸腾起来,像开了锅的热水一样。
生物圈呢,就像是地球的彩色装饰。
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四大圈层里穿梭。
动物们就像一群小游客,在大气圈里呼吸新鲜空气,在水圈里游泳嬉戏,在岩石圈上跑来跑去。
植物呢,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卫士,扎根在岩石圈里,还和大气圈做着气体交换,就像互相赠送小礼物一样。
植物还和水圈关系密切,水就像植物的饮料,要是没有水圈的滋润,植物就像没了油的小汽车,立马就焉了。
这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就像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喜剧。
大气圈吹动着水圈,水圈侵蚀着岩石圈,岩石圈又偶尔“发发脾气”影响着其他圈层,而生物圈则在这中间穿梭忙碌,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各个花园里采蜜一样。
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打闹,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奇妙的地球家园。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大舞台,那四大圈层就是舞台上的四个超级明星,它们的互动演出永远是最精彩的节目,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小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呢。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重要性1. 引言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是地球上四个主要的圈层,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第11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途径与方式(不限于该教材所列内容)。
答: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途径与方式:
(1)气候的变化,导致海平面的升降、冰川的消长,海平面的升降、冰川的消长通过均衡作用引起岩石圈的变动与调整。
同时,气候的变化,引起地球表层水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
(2)岩石圈的变动影响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与冰川的消长。
它们之间相互反馈、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水-气-岩系统。
(3)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导致气候的变化、水的分布的变化,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同时,导致地球表层物质的重新分配。
不仅会改变大气环流、水圈的结构与轮廓,还会相应地改变地球的转动惯量,从而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
(4)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不仅会引起新的岩石圈的变动,还会通过改变地面水平切向应力改变地表水的分布,通过改变洋流运行速度以及改变大气角动量来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
(5)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导致洋流的变化,从而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不同的正、负反馈途径与机制。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11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四、气候-水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 变动或变形
气 候 变
地球表层水的变化
地 球
化
自
转
、
速
大 气 环 流
度 的 变
变
岩石圈的构造变动
化
化
厄尔尼诺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地 赤道洋流
东太平洋
球
减弱
涌升流减弱
自
转
变 赤道信风
慢
减弱
黄土沟道
黄土丘陵沟壑
黄土塬
黄土塬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梁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峁
黄土桥
黄土柱
黄土柱
黄土凹陷
缺水
淤泥坝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陕西省地形图
现在的南泥湾
现在的延安
延安以北
窑洞
“领导”下基层
“老顽童”
三、黄土地貌的发育与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东太平洋海水 表层温度上升
第三节 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
构造运动导致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变化, 从而引起大气环流、洋流的变化,改变地球 的水分循环
例:青藏高原上升,干旱带北移,季风加强, 形成内流流域与外流流域;形成地形雨与焚 风
岩石圈变动: 改变海陆分布格局与地形起伏
水圈结构的变化: 水汽源和水动力, 引起了均衡运动
黄土地貌发育受制于以下几个条件:原始 地形,黄土的堆积以及水的作用
地形是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堆积是大气圈与岩石圈作用 水的侵蚀是黄土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
第五节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 作用与冰川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成的。
要弄清地球表层环境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弄清其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与规律,就必须从圈层的相互作用出发。
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的。
能量是维持地球表层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圈层间进行着多种不同能量的传输。
第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由于大气与水体之间温度的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热能交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
如冷空气经过的水面会发生降温现象,热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作用。
由于大气与水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大气运动往往影响和带动水体的运动,如风吹拂水面会产生波浪,信风作用于洋面产生洋流。
当然,水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和改变大气的运动,如在静风天气时,来到瀑布或快速活动的河流四周,立即感到风的存在,这是大气圈与水圈动能交换的结果。
大气与水体(主要是海洋)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也会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化学能的交换。
气压代表了大气势能的大小。
当大气压力不同或发生变化时,会改变水体的分布与位势。
如气压偏低时,海平面就会升高;当气压偏高时,海平面就会相应降低。
如台风经过的海面,由于台风中心气压比较低,往往会导致海平面高出四周几十厘米至几米。
当水体分布发生变化时,同样也会引起气压的变化。
又如,高山、高原冰川以及中高纬度地区冰盖的发育,将会使这些地区的近地面气压升高,导致区域间的气压差增大。
第二,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
地面与大气之间通过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在进行着热能的交换。
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也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发生着某些化学反应,如风化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同时也使岩石中的某些元素开释出来,因此两圈之间存在着化学能的交换。
通过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与摩擦作用,岩石圈的动能可以传递给大气圈,大气圈的动能也可以传递给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地球上三个重要的圈层,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地球的演化过程中,这三个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密切的
系统。
首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地球上的水循
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从海洋、湖泊和河流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
大气圈。
然后,水蒸气在大气圈中冷却凝结成云,并通过降水的形
式返回到地面,最终流入海洋和淡水系统。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地质
构造会影响水的流动路径和水文循环的速率,例如山脉会影响降水
分布和河流的形成。
其次,大气圈中的气候和气象现象也受到水圈和岩石圈的影响。
水的蒸发和降水会影响大气圈中的湿度和温度分布,从而影响气候。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地质构造也会影响气流的流动和分布,例如山脉
和高原会影响气流的运动路径和速度。
最后,岩石圈的地质活动也会受到水圈和大气圈的影响。
例如,水的侵蚀和沉积会改变岩石圈的地形,而大气圈中的风化和化学作
用也会影响岩石圈的构造和成分。
总之,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上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这些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三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优秀(1)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优秀(1)水圈与大气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圈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气候和人类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一、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大气中水分子从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地下水、蒸散等过程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大气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水循环的动力来源和降雨生成的主要场所。
2. 气候调节大气圈能够吸收和释放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地球的气候。
水圈也是气候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气圈中的水汽可影响大气温度分布以及降水分布。
3. 大气成分调节水圈与大气圈在大气成分调节方面也有相互作用。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相互转化,而这种转化能够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水蒸汽的含量,从而影响大气的组成。
二、水圈与大气圈的优秀之处1. 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为地球维持了一个稳定的、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的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平衡不仅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包括人类活动和人口数量的平衡。
2. 维持气候稳定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能够调节大气温度,从而维持了全球气候的稳定。
这也为全球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源,并且为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提供了保证。
3. 促进资源利用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自然资源,例如:农业、水资源和能源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结论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圈层之一,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地球气候、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尽可能地保护和维护好这两个圈层,以保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海洋上空,尤其是赤道附近的海洋上空的水 汽最为丰富。 2、水的相变与天气P227:由温度变化引起,水 发生相变导致的天气现象有云、雨、雪、雹、 雾、霜、露、霰(降雪之前的雨夹雪)等 (P227) 云对气温的作用P227图10-1;雾出现于冷的地面 条件,大气层结稳定,故有“十雾九晴”之说。
第10-2节 水与气候 基本要求:理解水在全球气候形成的作用。基本掌 握海洋性气候的特征。理解洋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 用。掌握洋流的概念、主要类型。 1、海洋水对大气环流、气候的作用:主要产生如 下4方面 4方面 方面的作用: 1)输送热能 输送热能:作为热能的巨大贮存库,海洋吸收 输送热能 大量的日辐射能,然后以长波辐射、蒸发、直接的 热传递3种形式 种形式向大气圈输送。如P228图10-2所示 种形式 ,尤其在赤道附近,向大气圈输送大量的热能; 2)产生海洋性气候 产生海洋性气候:主要特点是热力调节作用巨 产生海洋性气候 大(气温较差小)、水汽含量丰富(湿润)。参照 P108表5-3;
7个主要气压带: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极 地低压、极地高压。(赤道无风带 赤道无风带) 赤道无风带 2、 3圈环流 圈环流P88~89图5-9:低纬哈得莱环流、中 圈环流 纬费雷尔环流、极地环流。 第10-3节 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10-3 一、大气环流与全球水循环 就全球平均来讲,地球上的水量是平衡的,这 是水循环的结果。而水循环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 现。水循环中“蒸发、降水作用”基本受大气环流 控制; “水分输送” 也必须通过大气环流完成。 因此,没有大气环流也就没有水循环,全球的
3. 湖流:在风的作用下,如果风向稳定,陆地水 体,尤其是湖泊,所产生的具有一定方向的流动。 其特点是湖水在迎风岸堆积下沉、背风岸上升所形 成的闭合的垂直环流(图)。 第10-4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本要求:基本掌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了解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环境效应。理解海面升降与气候 变化的相互作用和均衡调节机制。
第10章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章 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掌握云雾 对地表温度的作用意义。掌握洋流的概念、 主要类型(难点)。基本掌握厄尔尼诺和拉 (难点) 尼娜现象的成因,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 象的环境效应(重点)。理解海面升降与气 (重点) 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和均衡调节机制。
第10-1节 水汽与天气 基本要求: 了解水对天气现象产生的重要作用 性。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掌握云雾对地表温度 的作用意义。 水,是联系大气圈和水圈的关键,任何天气 现象均主要通过水的3相变化产生。 1、水汽分布与天气P226 1)水汽越多,大气越不稳定,越有利于天气现象 的产生; 2)垂直方向上,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的下部 。 而到平流层几乎没有水汽,也没有天气现象 的
3)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季风产生,形成季风气候; 4)影响沿岸气候:冷暖洋流通过对大气层的水热交换影 响沿岸气候P229。
2、陆地水与(局部)环流、(小)气候P229:以 大型湖泊最为明显。 3、环流、气候与(降)水的分布P229-230不同的 的大气环流形式,或不同的气候类型,严重影响着 水的分布。例如,1)西风带控制区,在大西洋东 岸,终年湿润、多雨,内陆终年干旱少雨;2)在 季风区,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少雨,夏季多 雨。3)在热带,水分很多,而在亚热带,绝大部 分地区水分很少。
因素。例如,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盛行东北信风,海 水产生大规模地从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冷洋流;而中 高纬度地区盛行西南风,海水大规模地从低纬向高 纬流动,产生暖洋流(低纬大陆东岸的暖洋流和高 纬大陆两岸的冷洋流是地形及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结 果)。冷暖性质不同的洋流,对流经海面及沿岸地 区的气候影响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同纬度大陆东西 岸气候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 波浪:水质点的振动造成的水面起伏在海洋中 称为“风浪”。绝大部分波浪是在风的作用下形成 的“风浪” 。风浪的强度(振幅)、方向和速度取决 于风的强度,包括风向、风速等特点。风力越大、 风向越稳定,则风浪越强、振幅越大、移速越快。
一、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1、解释厄尔尼诺和拉的灾害,说明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 用P236图10-8。 二、风暴潮 三、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P236:主要解释P237图 10-9、表10-1冰期-海面;大陆度的概念。
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副热带少雨带 。 如果将全球同纬度的蒸发量与降水量相比较, 则会发现:在赤道带和中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 量,水汽有亏损,而在中低纬度地区,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水汽有盈余。于是,经过大气环流将水汽 从盈余地区输送到亏损地区,才实现了地球上高低 纬间水分的传输,使水循环和全球的水平衡成为可 能。 二、大气环流与水体运动 在大气运动所产生的风应力的作用下,大气不 断地向水体(尤其水体表层)输送动量,使水体尤其
是表层水体产生运动。表层水体的运动,受大气运 动、大气环流的影响极大,常常产生与大气环流方 向一致的定向运动。常见的定向运动有如下3类: l. 洋流:即海洋水体大规模的定向流动。是海洋水 体运动的主要形式。大规模的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环 流直接相关。例如,表层洋流具有以副热带高压为 中心旋转的性质,与近地面大气环流(风系)分布模 式非常相似(P232 图10-4)。 洋流对大气环流具有反作用,二者相互作用。 洋流的异常可导致大气环流的反常,往往导致气候 异常。 洋流和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是区域气候的控制
水量也就不可能达到平衡。P231图10-3。 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中的“蒸发、降水及水分 输送”3个环节关系密切,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例 如海洋),蒸发的快慢、蒸发量的大小受环流方向 和环流速度的影响,海洋上年平均蒸发量最大值出 现在风向、风速都很稳定的信风带(15-20°N和1020°S)。 降水的形成及降水量的大小与环流的形势息息 相关:世界降水的纬度分布有两峰,一个在赤道低 压带,这里有辐合上升气流,产生大量的对流雨; 一个在中纬度西风带,这里冷暖气团交绥,气旋活 动频繁,降水量因此也较多,是仅次于赤道带的第 二个多雨带。在这两个多雨带之间是副热带高气压
第10-3节 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基本要求:理解水循环对大气环流的的影响。了 解大气环流对实现水循环的意义。
地球上水的重新分布是通过大气环流完成 的。大气环流的方向和速度对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 作用环节:“蒸发、降水、水分输送” 起着决定 作用。 同样,大规模水体的运动对大气环流也起 着重要的作用。 复习:大气环流 1、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P88:6大风带—南北半球的低纬信 风、 中纬西风、极地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