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县域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区域概况 (2)
一、地理位置 (2)
二、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2)
(一)地形以岗地、平原为主 (2)
(二)气候温润宜人 (2)
三、行政区划 (2)
四、其他 (3)
(一)物产丰富 (3)
(二)旅游资源丰富 (3)
(二)人文环境独特 (3)
第二章长沙县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4)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4)
(一)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4)
(二)长沙县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5)
(三)面临的机遇 (6)
(四)社会基础设施水平 (7)
二、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10)
(一)人口现状分析 (10)
(二)人口预测 (12)
(三)区域劳动力分析 (15)
(四)科技产出及高技术产业概况 (16)
第三章产业结构与布局 (19)
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9)
二、综合经济 (19)
三、农业比重逐年减少,产值逐年上升 (20)
四、工业和建筑业 (21)
五、第三产业 (22)
(一)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2)
(二)贸易和经济合作 (23)
(三)运输、邮电、旅游 (23)
(四)财政、金融、保险 (24)
(五)科学技术和教育 (25)
(六)卫生、文化、体育 (25)
(七)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6)
第一章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隶属湖南省长沙市,地处东经112°56′~113°36′,北纬27°55′~28°40′之间,土地总面积1997.32平方公里。
其西靠长沙市望城县、开福区、芙蓉区和雨花区,南邻湘潭、株洲两市,东接浏阳市,北连岳阳市平江县和汨罗市。
2009年长沙县辖15个镇、4个乡、3个街道,全县总面积为1997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一)地形以岗地、平原为主
全县地势北、东、南三面高,中、西部低平,整个地势近似背东朝西的“簸箕”。
境内地貌以岗地、平原为主,山丘兼有,呈弧形带状分布。
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及西北边境,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5%;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17%;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中南部一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34%;平原多为河流、溪谷冲积而成,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42%;水面主要分布在平原、岗地之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72%。
县域内诸河均属湘江水系,浏阳河、捞刀河自东向西注入湘江。
(二)气候温润宜人
长沙县处于东亚季风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河塘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300-1800小时,无霜期34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5%,县城城区人均绿化面积35平方米,大气质量和饮用水源质量均达到了国家一流标准。
三、行政区划
长沙县原辖16个镇、4个乡,2009年长沙县撤销星沙镇,设立星沙、湘龙、泉塘3个
街道办事处。
长沙县现辖3个街道、15个镇、4个乡:星沙街道、湘龙街道、泉塘街道、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江背镇、黄花镇、春华镇、果园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福临镇、青山铺镇、安沙镇、北山镇、双江镇、跳马乡、干杉乡、白沙乡、开慧乡。
四、其他
(一)物产丰富
果园、芙蓉汽车驰骋神州
榔梨、梅花车身享誉天下
江背、天山水泥名震三湘
“谷塘鲤鱼”皇家贡品
黄兴化工漂洋过海
金井皮革出口创汇
长春茶叶万里飘香
(二)旅游资源丰富
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多采,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极富文化内涵。
流经境内的湘江及其支流浏阳河、捞刀河滋润和哺育着沿岸的土地和人民;位于高桥镇的白鹭湖,“湖因白鹭驰名,飞鹭落霞堪雅赏;山为石牛增色,牧童游客任逍遥”,山青水碧,美不胜收;位于跳马乡的石燕湖,曲径通幽,景色宜人,“一湖春水浓于酒,醉倒寻芳拾翠人”,实为游人赏景娱乐的好去处;座落于榔梨镇的陶公庙,始建于梁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六朝遗庙”的称誉,至今于幽幽的香火中,尚能品出历史丰厚的沉淀。
(二)人文环境独特
2200年的时空跨越,给长沙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丰厚的历史遗存中,有帝王兴衰的演义、有才俊雅士的佳话、有抵御外辱的壮举、有中外
交流的踪迹。
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曾哺育了黄兴、李维汉、徐特立、杨开慧、柳直荀、田汉、许光达等仁人志士;这里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铁映的家乡。
第二章长沙县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1、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优越
长沙县西侧紧邻长沙市区。
从星沙到市中心区仅10分钟车程。
根据国务院新近批准的长沙市总体发展规划,长沙县将作为长沙市城区主要的拓展空间之一,长沙市区与星沙会加速融合,星沙将成为长沙市高水平的新城区。
星沙是长沙市东部主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紧邻星沙的湖南省广电中心,为长沙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构筑了良好的信息和对外交流平台。
今后一段时间,会有愈来愈多的外来人口进入长沙县,尤其是汇聚到星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京—珠高速、长浏高速、长沙机场高速和107国道、319国道等皆从县境通过。
县内地方性公路网络也很发达。
京广铁路通过县境南部,暮云镇紧邻京广铁路和湘江。
国家规划建设的由北京到广州再到香港的快速铁路呈南北向贯穿县境,长沙快速铁路新客站位于本县东侧。
浏阳河、捞刀河穿过县境并连通湘江,可以此为基础发展一定规模的水运。
位于长沙县中南部的黄花国际机场是湖南省最大的机场,拥有特大型国内候机楼和现代化国际候机楼,并拟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扩建。
2、拥有坚实的产业依托
长沙县现为湖南省第一经济强县,大多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名列全省前茅。
长沙县的加工制造业已经具备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
2008年,全县完成GDP370.3亿元,
增长17%;完成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增长27.5%;完成工业总产值714.4亿元,增长23.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3亿元,增长31.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6887元和7885元,增长6.6%、20.9%。
县城和大部分卫星城镇的发展势头良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外来科技人才。
长沙县园区集聚作用逐步凸显,以经开区为龙头,暮云、榔梨、江背、黄花、金井、毛塘铺工业小区为辅助的园区经济基本形成。
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已成为工业的主要支柱,其中三一重工、远大空调、山河智能、印山实业等企业发展迅速。
这些因素可以作为长沙县经济发展的坚实依托。
3、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跻身全国百强县
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排名百强县第37位,跃居中部第一。
荣获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实力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全县人民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向实现全面小康快速迈进。
4、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长沙县以山水形胜和地灵人杰而称著。
浏阳河、捞刀河穿越县境,县内有大小山峦200余座,北部明月大山海拔659米。
长沙县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发展以自然风光和湖湘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长沙县是我国近现代革命发祥地之一,众多的宗教建筑和古代民居,加上茂盛的植被,形成本县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旅游景观。
长沙县境峰峦绵延,植被茂密,林木葱茏,空气清新。
农田、果园、池塘、水库、溪涧、民居等镶嵌分布,构成秀美的都市山野田园画卷。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黄兴故居、徐特立故居、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墓,此外还有陶公庙、左宗棠墓、仙人石、白鹿湖、石燕湖等名胜。
(二)长沙县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一是经济发展起步较迟。
长沙县新县治建立时间较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星沙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商业区,一部分老城镇改造难度甚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到长沙县的快速发展。
二是条块分割,多重管理。
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关系不顺。
本县有大量的部属单位、省属单位和市属单位,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的部门,“县中区“现象十分突出。
不合理的条块分割长期影响着长沙县的管理和发展,也制约着地方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目前缺少第三产业的支柱部门。
长沙县原为典型的农业地区,工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落后。
区域综合开发与第三产业的整体提升,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一部分乡镇的基本条件还比较差,要达到现代化的水平需要大量投入。
(三)面临的机遇
1、国家、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长沙县面临地区非均衡发展的政策机遇及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
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优势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集中力量把“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省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并启动了以“长株潭”为中心,一小时通勤为半径的“3+5”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
长沙县处于“长株潭”地区经济核心区,在产业布局、资金引进等方面将面临重大机遇。
2、“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机遇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两型社会”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正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所展开的一轮新的试验与探索。
因而,“长株潭”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代表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必将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极大关注,从而进一步强化湖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吸附力和“硅谷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流入“长株潭”地区。
长沙县处于城市群经济核心区域,“两型社会”建设无疑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3、长沙县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
长沙县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核心区域,其自身发展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经济强县第一位;二是工业发展特色显著。
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及家用电器三大产业集群。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逐步加快。
在提升粮食、牲猪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茶叶、蔬菜、花卉苗木三大新兴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
“百里花木走廊”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百里茶廊”被列入湖南省五大农业优势带之一。
四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境内拥有黄花国际机场以及319国道、107国道、103省道、207省道等多条国省干线,规划还将建设沪昆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以及岳汝高速、长浏高速等交通干线。
这些将为实现长沙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社会基础设施水平
1、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现状概况
长沙县毗邻湖南省省会长沙,从东侧、南面和北面紧紧环绕长沙市区,从星沙镇到市中心区仅10分钟车程,是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
交通便利,长浏高速、长永高速、长沙机场高速、绕城高速、株黄高速、省道S103线横穿县境,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省道S207线和武广高速铁路纵贯南北,国际空港黄花机场座落于境内,县城距黄花机场、长沙火车站、湘江码头均仅约8公里。
长沙县现已构筑水运、陆运、空运交互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1)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107国道、319国道和S103省道贯穿其中;长浏高速、京珠高速、长永高速、机场高速、绕城高速、株黄高速纵横交错;芙蓉大道(长沙段)已建成通车。
县城星沙已有16个现代化交通接口与省会长沙实现无缝对接。
以星沙为中心的“十分钟经济圈”、“三十分钟经济圈”已经形成。
全县“三纵十二横”骨干道路网架全面拉通,县域内公路交通便捷通畅。
2009
年长沙县通车里程达到4000公里,县道硬化率为98%,乡道硬化率为61.5%,在册村道硬化率为79.4%,路网密度达到55.4公里/万人,205.3公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等级率、村级公路硬化率及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里程三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全年客、货运量分别达到956万人次、1901.6万吨;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55598万人公里、96824万吨公里
(2)水运交通通江达海
浏阳河、捞刀河穿过县域并连通湘江,千吨级深水码头霞凝新港吞吐有序,保证了该县与整个长江流域的通达性,水运区位优势显著。
(3)航空运输架通国内外
湖南省最大的机场黄花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80余条,可通往香港、澳门、台湾、大阪、曼谷、首尔、吉隆坡等国内外60余个大中城市。
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千万人次,成为中部地区位居前列的航空港机场内拥有特大型国内候机楼和现代化国际候机楼,并且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扩建工程。
(4)铁路运输高效畅通
京广铁路复线、武广高速铁路和长石铁路纵横交错,贯通东西南北,铁路运输能力强大且高效。
交通运输现存问题分析:
物流流通成本较高:目前长沙县各运输车辆空载率高达40%以上,资源的浪费,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增加流通成本;货运站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欠合理:在规划选址中缺乏统一布局,在建设规模上缺乏全局观念,规模太小,标准低,功能单一;运输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信息渠道欠通畅:站场之间相互隔绝,信息封锁。
公路、铁路、水运、空运交通也是各自为政,各守其摊,信息不通,难以衔接。
2、给排水现状概况
县城拥有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各1座。
全县日供水能力达9万立方米。
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
07年全县已有水库166座,总容量16509万立方米;塘坝65029座,总容量27361万立方米。
其中小型水库158座:小Ⅰ型水库27座,小Ⅱ型水库131座,总库容8994万立方米,单座水库最大库容616万立方米。
另外,位于长沙市株树桥水库的饮用水工程正在兴建。
3、电力设施现状概况
长沙县实现日供电240万度,并已建成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且正在兴建一座1000千伏的变电站;拥有110千伏输电线路11条,35千伏输电线路14条,10千伏输电线路205条,主设备完好率100%。
4、电信设施
电信设施现状概况
早在1998年,长沙县已率先成为全省电网电气化达标县和第一个农村电话县,乡镇的“信息高速公路”框架基本建成,全县于2009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亿元,增长16.8%。
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6亿元,邮政业务收入0.6亿元,移动计费收入4.9亿元,联通计费收入0.9亿元。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18091 户,增长18.3%;其中住宅电话142165户,乡村电话用户101627 户。
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2378户,增长60.7%,国际互联网实现了与至少156 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宽带传输;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19315户,净增245955户。
“数字星沙”工程全面实施,建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由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通信网络。
3G网络实现县城及乡镇集镇全覆盖,宽带上网基本实现“村村通”。
电信设施现存问题分析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重设备投入、轻资源开发,致使信息资源开发手段弱,格式不规范,应用能力低。
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起步较晚。
虽已建立信息中心,但没有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致使宏观调控乏力,许多信息化的业务和工作难以落实。
信息基础设施整体薄弱。
一些部门对发展信息化认识不足,部分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小且分散,形不成合力,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支持服务的需求。
二、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人口现状分析
长沙县毗邻湖南省会长沙,从东、南、北三面环绕长沙市区,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
全县辖20个乡镇,228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总人口78.8万,其中男性51%,女性49%,城市化水平44.5%,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
1、文化事业大力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该县乡镇初级中学40所,乡镇职业中学4所,乡镇中心小学20所,乡镇完小、初小286所。
在校学生97282人,教职工5858人,离退休教师2410人。
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初中96%、高中82%。
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创建了一批国家、省、市窗口学校。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比规划提前了两年实现,从1998年开始,全县实施“普高工程”。
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活全县职教事业。
2003年,组建了“长沙县职教集团”。
这些都为长沙县的人才市场培养后续力量,同时大大提高了该县的人口素质。
2、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上升,人口不断增加
长沙县人口自然变化情况表
资料来源:长沙市统计年鉴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生人口总数大体在增加,出生率也是从2001年的8.91‰上升到08年的11.25‰。
由于生活水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条件的提高,死亡率在08年时降至3.91‰。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自然增长率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
3、人口机械增长由负到正,且增长率不断上升
长沙县人口机械变化情况表
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机械增长的人口由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并且
从05年期,都是在3000以上,机械增长率大幅度升高,这都说明长沙县的发展潜力,不断吸引外地人口的迁入,这些迁入人口能够为长沙县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尤其是技术型人才,为长沙县的发展添砖加瓦。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长沙县流动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到40万,在长沙辖区的四县(市)中跃居首位。
长沙县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其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聚集了17家世界500强企业,加之城乡结合的地理特殊性,长沙县内目前容纳了流动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1%。
仅长沙县城区就有流动人口31万。
针对这一现状,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维护好生活秩序,保证人们的安居乐业。
(二)人口预测
长沙县历年人口变化表
资料来源:长沙市统计年鉴
人口数据分析
对长沙县2008年以前各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长沙县人口总数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由于2005年以前各年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数值偏低,不能反映近期乃至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因此,选取2005年—2008年人口数据作为基础完成预测。
考虑到国家人口政策的稳定性、规划期内县域经济发展、人口抚养成本、素质提高等因素对生育观念的影响,本规划确定规划期内长沙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
长沙县毗邻湖南省会长沙,从东、南、北三面环绕长沙市区,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
由于本县产业的发展,以及良好区位和投资环境的吸引,首先,可以认为,将本县作为居住首选是绝大部分居民的意愿。
同时要看到,未来仍有部分青年因价值取向的变化、通过升学和其他就业途径,迁移到其他地方。
因此,本县居民向外迁移量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第二,由
于长沙县已成为长沙市2020年310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一主两次”中的两个城市次中心之一和长沙市商业体系规划“一主两副”的两个商业副中心之一,将会有一定数量的外来人口进入。
这样,本县规划期内机械增长率将保持正值。
综合以上因素,本规划确定长沙县机械增长率为6.30‰。
据此可做长沙县人口数预测:
1、马尔萨斯预测法
P t = P
t0
e r(t-t0)
式中,P
t
——人口规模;
P
t0
——人口数;
R——人口年增长率(人口年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根据计算长沙县人口年增长率为11.42‰,由此可预测得长沙县人口总数是:
近期(2015年)为869821人;
远期(2020年)为 921431人。
2、平均增长法
P=P
0(1+K
1
+K
2
)n
式中,P——年末人口规模;
P
——基期人口规模;
K
1
——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K
2
——年平均机械增长率;
N——规划年限。
根据计算可知人口为:
近期(2015年)为869897人
远期(2020年)为920715人
3、自然增长法
×(1+K)n±△P
P = P
式中,P——预测人口数;
P
——预测基期人口数;
K——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P——人口机械增长量;
N——规划年限。
根据计算可知长沙县2005年—2008年的平均人口机械增长量为4766人。
所以,由自然增长法预测的人口为:
近期(2015年)为866031人
远期(2020年)为911397人
4、回归分析法
设定回归方程,以x表示自变量——年份,以y表示因变量——人口数量。
根据已知人口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出散点图。
从散点图中,假定年份(x)与人口(y)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则可用直线方程
y=a+bx
近似地描述散点的分布情况。
其中,
应用上述公式即可求得回归系数a,b。
于是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y = 7997.1x + 769621
根据上述线性回归公式可预测得人口为:
近期(2015年)为857589人
远期(2020年)为897577人
对以上4预测种方法进行分析,取其中误差较接近的3种方法,即马歇尔预测法、平均增长法和自然增长法的平均数作为人口预测的结果。
计算出长沙县人口为:
近期(2010年)为868583人
远期(2020年)为917848人
(三)区域劳动力分析
1、注重人才培养,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学扩招等政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拥有大学文凭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得到长足的进步。
2、生活条件提高,劳动力身体素质普遍增强
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医药事业的发展,生活条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基本上实现小康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
3、劳动工资稳步提高,就业岗位、人员不断增多
长沙县在岗职工及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情况
资料来源:长沙市统计年鉴
由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长沙县在岗职工的人数正逐年呈递增趋势,年平均工资从2001年的9633元上升为2007年的27495,几乎三倍的增长幅度。
另外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人数总体呈递减趋势,年平均生活费也是大幅度提高,这都显示了长沙县近期良好的就业环境以及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
(四)科技活动产出及高技术产业概况
近年来,长沙县紧紧围绕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科技工作致力“整合投入资源、着力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科技兴县的初步目标。
1、科技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人才队伍庞大。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长沙县按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县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按财政决算支出的 1.3%列支递增,根据这一原则,近两年来,共支出科技发展专项经费9240万元,全县科学技术总支出5712万元,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