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而且斜边上的中线将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顶角互补、底角互余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如能善于把握图形特征,恰当地构造并借助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往往能帮助我们迅速打开解题思路,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一、有直角、有中点,连线出中线,用性质 例1.如图1,BD 、CE 是△ABC 的两条高,M 是BC 的中点,
N 是DE 的中点.试问:MN 与DE 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猜想:MN 垂直平分DE.
证明:如图:连接ME 、MD ,在Rt△BEC 中,∵点M 是斜边BC 的中点,∴ME=2
1BC ,又NE =ND ,∴直线MN 是线段DE 的垂直平分线,∴NM⊥DE.即MN 垂直平分DE.
评析:题目中给出了三角形的两条高与两个中点,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有直角、无中点,取中点,连线出中线,用性质
例2.如图2,在Rt △ABC 中,∠C=900,AD ∥BC ,∠图A D
F
CBE=12
∠ABE , 求证:DE=2AB
分析:欲证DE=2AB ,则可寻DE 的一半,再让其与AB 相等,
取DE 的中点F ,连AF ,则AF=FD=12
DE ,可证得△A FD , △ABF 均为等腰三角形,由此结论得证.
证明:DE 的中点F ,连AF ,则AF=FD=12
DE ,所以∠DAF=∠ADF ,又因为AD ∥BC ,所以∠CBE=∠ADF ,又因为∠CBE=12
∠ABE ,所以∠ABF=∠AFB ,所以AF=AB ,即DE=2AB .
评析:本题是有直角、无中点的情况,这时要取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点,再连结该点与直角顶点,
然后用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有中点、无直角,造直角,用性质 例3.如图3,梯形ABCD 中,AB ∥CD ,M 、N 是AB 、CD 的中点,
∠ADC+∠BCD=2700

求证:MN=12
(AB-CD ). 证明:延长AD 、BC 交于P ,∵∠ADC+∠BCD=2700, ∴∠APB=900,连结PN ,连结PM 交DC 于K ,下证N 和K 重合,则P 、N 、M 三点共线, B A
C D P M N K 图
∵PN 、PM 分别是直角三角形△PDC 、△PAB 斜边上的中
线,∴PN=CN=DN=12CD ,PM=BM=DM=12
AB , ∵∠PNC=2∠PDN=2∠A ,∠PMB=∠PKC=2∠A ,∴∠PNC=∠PKC ,∴N 、K 重合,
∴MN=PM-PN=12
(AB-CD ). 评析:本题只有中点,而没有直角,这时要想方设法构造直角,应用性质,而条件中正好有角的关系“∠ADC+∠BCD=2700 ”,这样问题就易以解决了
四、逆用性质解题
例4.如图4,延长矩形ABCD 的边CB 至E ,使CE=CA ,
P 是AE 的中点.
求证:BP ⊥DP .
证明:如图3,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PO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O=OC=OB=OD ,
∵PA=PE ,∴PO=12EC ,∵EC=AC ,∴PO=12BD , 即OP=OB=OD ,∴BP ⊥DP .
评析:“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是众所周知的,而它的逆定理往往被大家所忽视,本题就是利用这个性质构造△PBD ,证BD 边的中线等于BD 的一半.
请同学们试一试吧!
B
A C D E P 图O
1.如图5,△ABC 中,AB=AC ,∠ABD=∠CBD ,BD ⊥DE 于D ,DE 交BC 于E , 求证:CD=12BE . 2.如图6,△ABC 中,∠B=2∠C ,AD ⊥BC 于D ,M 是BC 的
中点,求证:AB=2DM .
1.提示:结论中的BE 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由12BE 应想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应取BE 的中点F ,连结DF ,只需证明DC=DF ,即证∠C=∠DFC .
2.提示:取AB 的中点N ,连结DN 、MN 即可.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同时也是常考的知识点.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倍分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下面谈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应用。

B A
C
D E
图A
C
B D M · 图
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
1、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1,在Rt △BAC 中,∠BAC=︒90,
D 为BC 的中点,则BC 21AD =。

2、性质的拓展:如图1:因为D 为BC 中点,
所以BC 21DC BD ==,
所以AD=BD=DC=BC 21,
所以∠1=∠2,∠3=∠4,
因此∠ADB=2∠3=2∠4,
∠ADC=2∠1=2∠2。

因而可得如下几个结论: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②分成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两个顶角互补、底角互余,并且其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另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2倍.
二、性质的应用
1、求值
例1、(200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如
图2,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中线,
若CD=4,则AB= .
解析:由性质可知:CD AB 21=, 所以AB=2CD=8. 例2、(2006年上海市中考)已知:如图3,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E 为AC 边上的中点,BC=14,AD=12,54
B sin =。

求ED
C tan ∠的值。

解析:由性质拓展可知:∠EDC=∠C 。

要求tan ∠EDC 的值,可转化为求tan
∠C 的值。

在Rt △ADB 中,
54AB AD B sin ==, 所以AB=15。

由勾股定理得:
91215AD AB BD 2222=-=-=,
所以DC=BC -BD=5。

在Rt △ADC 中,tan ∠C=
512DC AD =, 所以tan ∠EDC=512。

2、证明线段相等
例3、(2004年上海市中考)如图4,在△ABC 中,∠BAC=90°,延长BA 到D 点,使AB 21AD =,
点E 、F 分别为边BC 、AC 的中点。

(1)求证:DF=BE ;
(2)过点A 作AG ∥BC ,交DF 于G 。

求证:AG=DG 。

分析:(1)因为E 为BC 的中点,
所以BE=BC 21。

要证DF=BE ,即为
BC 21DF =, 连AE ,AE=BC 21,只需证DF=AE 。

因为EF 为△ABC 的中位线,
所以EF AB 21//=,而AD=AB 21,所以AD EF //
=。

故四边形AEF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DF=AE ,从而DF=BE 这一命题得证。

(2)由性质拓展可知:∠1=∠2。

由(1)得AE ∥DF ,所以∠2=∠D 。

因为AG ∥BC ,所以∠1=∠DAG ,
因此∠D=∠DAG ,所以DG=AG 。

3、证明角相等及角的倍分关系
例4、已知,如图5,在△ABC 中,∠
BAC>90°,BD 、CE 分别为AC 、AB
上的高,F 为BC 的中点,求证:∠FED=
∠FDE 。

分析:因为BD 、CE 分别为AC 、AB 上的高,
所以∠BDC=∠BEC=90°。

在Rt △BDC 中DF 为斜边上中线, 所以BC 21DF =。

同理在Rt △BEC 中,
BC 21EF =,
所以DF=EF , 所以∠FED=∠FDE 。

例5、(2003年上海市中考题)已知:
如图6,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
线。

DC=BE ,DG ⊥CE ,G 为垂足。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2)
∠B=2∠BCE 。

分析:(1)E 是Rt △ADB 斜边上中点,连DE ,则
BE AB 21DE ==,
所以DE=DC 。

又因为DG ⊥CE ,所以G 为CE 的中点。

(2)因为DE=DC ,所以∠1=∠2。

因为∠EDB=∠1+∠2,
所以∠EDB=2∠2。

由性质拓展知:∠B=∠EDB ,
所以∠B=2∠2,即∠B=2∠BCE 。

4、证明线段的倍分及和差关系
例6、(2007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如图7,在△ABC 中,∠C=2∠B ,D 是BC 上的一点,且
AD ⊥AB ,点E 是BD 的中点,连AE 。

求证:(1)∠AEC=∠C ;(2)求证:
BD=2AC 。

分析:(1)因为AE 是Rt △BAD 斜边BD 上中线,由性质拓展可知:
∠AEC=2∠B 。

又因为∠C=2∠B ,
所以∠AEC=∠C 。

(2)由(1)∠AEC=∠C ,所以AE=AC ,AE 是Rt △BAD 斜边上中线。

由性质可得: BD 21AE =,所以BD 21AC =,
故BD=2AC 。

例7、(第四届“祖冲之杯”初二竞赛)如图8,在梯形ABCD 中,AB ∥CD ,∠A+∠
B=90°,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求证:)CD AB (21EF -=。

分析:延长AD 、BC 交于G ,连GE 、GF 。

由于∠A+∠B=90°,
所以∠G=90°。

E 、
F 分别为DC 、AB 中点。

由性质可得: AB 21GF ,CD 21GE ==。

由性质拓展可得:
∠GDE=∠AGE ,∠GAF=∠AGF 。

因为CD ∥AB ,
所以∠GDE=∠GAF ,
所以∠AGE=∠AGF ,
所以G 、E 、F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CD AB (21EF -=。

5、证明线段垂直
例8、如图9,在四边形ABCD 中,AC ⊥BC ,BD ⊥AD ,且AC=BD ,M 、N 分别是AB 、DC 边上的中点。

求证:MN ⊥DC 。

分析:M 是Rt △ADB 与Rt △ACB 斜边上中点,连DM 、CM ,由性质可得:
AB 21MC DM ==,
所以△DMC 为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N 为CD 的中点,
所以MN ⊥DC 。

6、证明特殊的几何图形
例9、(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
如图10,将Rt △ACB 沿直角边AC 所在直线翻折180°得到Rt △ACE ,点D 与点F 分别是斜边AB 、AE 的中点,连CD 、CF ,则四边形ADCF 为菱形.请给予证明.
分析:由于△ACE 是△ACB 沿直角边AC 翻折得到的,
所以AB=AE ,∠ACE=90°.
因为D 、F 分别是Rt △ACB 和Rt △ACE 斜边上中线, 所以AF AE 21CF ,AD AB 21CD ====,
所以AD=DC=AF=FC ,
所以四边形ADCF 为菱形。

三、尝试训练
1、(黑龙江中考)在△ABC 中,∠ACB=90°,AC=6,BC=8,则斜边上中线长为 .
2、(2006年重庆市中考)如图1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ACB=90°,AC=8,BC=6,沿斜边AB 的中线把这张纸张剪成△AC 1D 1和△BC 2D 2两个三角形(如图12所示),将纸张△AC 1D 1沿直线D 2B (AB )方向平移(点A ,D 1,D 2,B 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点D 1与点B 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 1D 1与BC 2交于点E ,AC 1与C 2D 2、BC 2分别交于点F 、P 。

(1)当△AC1D1平移到如图13所示时,猜想图中D1E与D2F数量关系,并证明猜想:
3、如图14,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与BD相交于O,∠BOC= 60,G、E、F分别是AB、OC、OD的中点。

求证:△GEF为等边三角形。

(提示:连AF、B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