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支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https://img.taocdn.com/s3/m/772d6daacf84b9d529ea7a12.png)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脊神经干出椎间孔后分为4支,即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 脊膜支:也称窦椎神经(sinuvertebral nerves),每条脊膜支穿出椎间孔,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
2)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
主要与内脏神经有关。
3) 后支:为混合性,较细,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
C2后支:粗大-枕大神经4) 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但其余各部脊神经前支分别交织成丛,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骶丛L4-L5-腰骶干全部S,C0由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组成。
骶骨前面、梨状肌前面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臀上神经(L4~S1)出梨状肌上孔,行于臀中、小肌之间,分上、下两支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臀下神经(L5~S2)出梨状肌下孔,分布于臀大肌。
阴部神经(S2~4)出梨状肌下孔,绕过坐骨棘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主要分支有:肛神经、会阴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分布于会阴部、外生殖器和肛门的肌肉和皮肤。
坐骨神经(sciaticnerve)(L4~S3)是全身最粗、最长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后,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
在股后区发出肌支分布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分支:胫神经(tibialnerve)腓总神经腓总神经(commonperoneal nerve)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浅神: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腓深神: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胫神经(tibialnerve) 胫神经发出的分支:1.肌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诸肌;2.皮支主要有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下行,在小腿下部与腓。
脊神经后支症状及体征
![脊神经后支症状及体征](https://img.taocdn.com/s3/m/9d885026fad6195f312ba6bd.png)
谢 谢!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脊神经后支自身解剖结构的影响,此 神经卡压在诊断上较难判断,辅助检查很难观察到, 所以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中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最终确 诊仍需要行诊断性治疗--------即射线下行神经阻滞, 病人症状改善,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可 明确该节段脊神经后支卡压。 封闭治疗是最为有效的诊断方法!!
内侧支较细,紧贴横突根部骨纤维孔下行,并沿 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外缘向下进入乳突与附突之间长约 3mm的骨纤维管。出管后即发出细小分枝支配同位 及下位下关节、棘肌、回旋肌、棘间韧带及棘突。由 于后内侧支在走行过程中紧邻椎间关节及横突间韧带, 故腰椎椎间的关节病变、韧带损伤或骨纤维孔内径的 改变,均可能刺激、压迫该神经而引起后正中旁一侧 疼痛和压痛,疼痛还可放射至椎间关节、多裂肌、黄 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部位。
鉴别诊断
臀上皮神经炎 鉴别要点:疼痛区域不同,无腰部症状
鉴别诊断
髋关节疾病 常见有股骨头坏死,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滑膜 炎等,这类疾病也会引起臀部及大腿的疼痛,鉴别 点主要在于:一,髋关节疾病有明显的髋部压痛, 大转子叩击痛 ,特别是腹股沟处压痛。二,此类疾 病大多伴随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无法下蹲。三, 影像学检查,X线,MRI等示:髋部有影像学改变。
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的症状及体征
河南省骨科医院 耿端
引起腰腿痛的椎管外伤害性刺激,脊神经
后支是其主要的传入中枢通路。近年来,随着 对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腿痛的研究不断深入, 源于脊神经后支的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类疼痛发病率高,约占非特异性腰腿痛的80 %,并且疼痛性质、分布区域通常不象脊神经 前支那样明显,常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常规 疗法效果较差,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如何正 确认识此类疾病,对临床疼痛治疗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脊神经解剖与功能,我们找解剖老师整理好了!
![脊神经解剖与功能,我们找解剖老师整理好了!](https://img.taocdn.com/s3/m/15e6ab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a.png)
脊神经解剖与功能,我们找解剖老师整理好了!掌握脊神经的解剖与功能是脊柱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
为此,我们邀请到郑州大学人体解剖学系的徐高磊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这些经验干货。
本文作者:脊神经组成与分支脊神经是指与脊髓相连的外周神经,共有 31 对,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窦椎神经)和交通支,含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和自主神经纤维。
1、前支前支是脊神经干发出的最粗大的分支,为混合性,其功能涉及胸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及皮肤。
人类胸神经前支仍然保留着进化早期原有的节段性特点,第1~12 对胸神经前支按照肋骨和胸椎的节段分布,称为肋间神经(其中第12 胸神经前支称为肋下神经),其余脊神经前支互相联系,组成 4 个神经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2、后支后支是脊神经干发出的向躯干背部走行,分布于项部、背部和腰骶部的分支,亦为混合性神经支。
后支较前支细小,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大部分脊神经后支均可分为肌支和皮支两大类:•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和臀部的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和臀部的皮肤。
脊神经后支旳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特点。
某些脊神经后支形成较粗大的神经干,如:•第 1 颈神经后支又称为枕下神经;•第 2 颈神经后支称为枕大神经;•第 3 颈神经后支的內侧支称为第 3 枕神经;•第 1~3 腰神经后支组成臀上皮神经;•第 1~3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组成臀中皮神经。
3、交通支交通支属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可分为两类:•白交通支由发自脊神经进入交感干的有髓神经纤维构成,其纤维成分属于内脏运动纤维,源于脊髓灰质侧角的神经元;•灰交通支为发自交感干的无髓神经纤维,由起于交感干的节后神经纤维构成。
2、脊膜支脊膜支也称窦椎神经,为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发出的一条返回椎管的细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和椎间盘等处。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https://img.taocdn.com/s3/m/2c7ded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3.png)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疗效总结概述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与脊柱退变和/或椎旁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相关。
根据病变位置不同(颈、胸、腰、舐段脊柱),表现为头面部、颈肩背、腰能臀部的疼痛及围绕脊柱区的放射痛/牵涉痛。
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椎小关节病变引起相关疼痛的发病率:腰部10%〜15%,胸背部40%〜5096,颈部45%〜55%,但未查阅到整体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发病率的文献报道。
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慢性疼痛常用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脊神经后支解剖学特点脊神经后支共31对,属于混合性神经纤维。
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CKS4〜5及尾神经除外)。
通常后内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与后正中线之间,后外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外侧。
因脊神经后支多走行于脊柱后方的骨骼、肌肉、韧带和筋膜之间的骨纤维管中,这是其容易受到刺激、卡压/损伤,进而产生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1.颈脊神经后支分布至颈项区、顶枕部皮肤和深层肌。
C2后内侧支为枕大神经,分布于上项线至颅顶部的皮肤。
如图1所示,枕大神经在其分出起始处、走行中及穿出上项线时,均易受到痉挛的肌肉或腱膜卡压,此为C2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2.胸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胸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经上下两横突之间、肋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之间,分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支配椎旁肌群的运动和背部皮肤的感觉在胸段,脊神经后支分支及走行解剖变化较多,后内侧支不但支配该神经所在的小关节,还支配它下方的一个小关节。
但是后内侧支在胸椎椎板中点偏外侧处位置较为固定,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3.腰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腰区、臀区的皮肤和深层肌,1.1~1.3后外侧支参与组成臀上皮神经,跨越潞靖后部达臀区上部;舐、尾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能骨背面和臀区的皮肤。
【解剖】脊神经后支
![【解剖】脊神经后支](https://img.taocdn.com/s3/m/11c5e1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4e.png)
【解剖】脊神经后支近年来,随着对急、慢性非特异性颈肩腰背痛的研究不断深入,源于脊神经后支的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类疼痛的发病率高,大约占非特异性颈、肩、腰腿痛的80%,并且疼痛的性质、分布区域通常不像脊神经前支那样明显,常常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对于此类疼痛患者采用对常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如何正确认识此类疾病,对临床疼痛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拟就脊神经后支性疼痛一些基本问题介绍如下。
颈神经后支在颈部的8对脊神经中,C1~7脊神经是从同序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而C8脊神经则在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颈部的脊神经干较短,穿出椎间孔后立即分成前、后支,均为混合神经。
除C1脊神经外,其余颈部脊神经后支再接着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除C2、3、4、5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皮肤外,其他颈部脊神经的后支均支配肌肉。
C1脊神经的后支又称枕下神经,属于运动神经,穿过寰椎后弓与椎动脉之间入枕下三角区支配其周围诸肌,使头部作回旋运动。
C2脊神经后支在颈神经后支中最为粗大,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外侧支支配项肌(头下斜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内侧支又名枕大神经,支配枕部的皮肤;枕小神经为C2脊神经前支降支与C3脊神经前支升支形成的颈神经第2袢发出,同时发出耳大神经。
枕大神经与C1、3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相交通,在头半棘肌下缘形成颈后神经丛。
C3脊神经后支绕过第三颈椎的横突后行,经过横突间肌内侧分出内、外侧支。
内侧支为皮支分布于项部,并在斜方肌深侧发出一支小分支—第3枕神经,分布于项部及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C4~8脊神经后支绕过相应的椎间关节后,分为内侧支及外侧支。
其中除C4、5脊神经内侧支达项部皮肤外,其余内侧支和外侧支均为肌支,支配相应肌肉活动。
胸神经后支胸部脊神经均在同序胸椎下方的椎间孔发出,穿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支。
后支分出后经上、下两个横突之间,肋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之间向后行走,分出内外侧支。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08dcde44650e52ea551898f3.png)
五、 体格检查
• 主诉痛区上方1-2节段横突根部上缘压痛,伴向主 诉痛区放散痛;
• 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 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 髋膝关节弯屈,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 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 等神经体征;
• 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 弯腰可加重疼痛。
腰腿痛常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疼痛科 黄辉
一、概 念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由于脊神经后支受 到卡压等机械刺激所造成的以腰痛、臀部及 大腿后外侧痛伴活动障碍为主的症候群。
腰神经后支区域腰腿痛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由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纤维管狭窄、肌肉
韧带创伤、劳损等刺激或卡压出现的症状。 2. 间接原因
横突的后面斜向后下,经骨纤维管至椎弓
板后面转向下行,跨越1~3个椎体,重叠分
布于关节连线内侧的关节囊、韧带及背伸
肌。腰4~5的内侧支向下跨越2~3个椎体,
抵达骶骨背面,还分布于骶髂关节。后内
侧支在腰背肌肉内与上下平面
带受上一平面后内侧支支配。
腰脊神经后外侧支
六、鉴别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LDH)
(1)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两者或同时发生,或先或后。 (2)准确的定位体征:如伸母肌力减退系L5神经根受损(L4、5间
隙突出),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S1神经根受累(L5-S1间隙), 膝反射减弱,说明股神经受损(L1-2、L2-3、L3-4间隙)。 (3)伴随症状与体征:如咳嗽、解大便,使腹内—颅内压增高的 动作,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病。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好转。 检查有的病人有脊柱侧弯。直腿抬高<70°引起患肢放射痛, 这些都是腰神经后支受损没有的。 1.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女性,脊柱广泛压痛,X线片见骨 密度减低。
脊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
![脊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44a83f7f27d3240c8447effd.png)
腰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与腰痛的关系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后支主干短,仅0.5—1.0cm即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上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1.5cm处。
下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2.0cm处。
内侧支较细,跨横突根部纤维骨孔向下绕过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缘,经乳突副突间骨纤维管,呈树状分支分别至棘突同位和下位小关节。
主干下降3个椎骨平面,由后正中线附近穿出深筋膜至皮下。
外侧支比较粗,紧贴横突背部骨沟,在骶嵴肌内向下外背侧迁曲穿行,也有分支到同位和下位小关节,主干下降一个椎骨,由骶嵴间沟穿出,在髂腰肌表面穿出腰背筋膜至皮下。
外侧支L1—L5脊神经通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依次排列。
L1--L2外侧支经过髂嵴至臀,L3可达股后腘窝上方,L4—L5越过髂嵴,骶髂关节至骶后。
相邻腰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之间互相交通,有的多次交通,其类型有:后外侧支之间交通,后支与外侧支间交通。
这种复杂神经网络和多节段重叠分布模式,带来腰痛主观定位不太明确,同时提出某支脊神经后支破坏时,不会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腰背痛神经定位方法:以小关节为界,主诉痛区在小关节连线和后正中线间提示内侧支受累。
痛区在小关节连线外为外侧支受累。
主诉痛区在小关节两侧提示内外侧支同时受累。
例如主诉腰痛在两小关节连线内,以同平面棘突作标志,向头端数3个棘突,找到同平面横突,小关节突,棘突3个压痛点,并向主诉痛点放射,则该平面为损伤平面,如腰痛位于臀或髂部外方,根据L1—L5外侧支在该处的排列顺序,应定位L1平面,若该平面横突,关节突及棘突有压痛,深压向(主诉区)放散即可定位,有时疼痛广泛内外侧都有只要在同一脊椎平面找到三点压痛,并向痛区放射痛即可定位。
利用这种神经关系追踪疼痛来源的方法称为腰痛神经定位。
济宁交通医院供稿。
腰脊神经后支痛课件
![腰脊神经后支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26b7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f.png)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诊断为神经根型腰痛。
治疗
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 、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康复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疼痛 明显缓解,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和工作。
典型案例二: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手术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老年男性,长期腰椎间盘 退行性变,腰痛伴行走困难。
治疗
采用手术治疗,行腰椎间盘摘 除术。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腰部、臀部和大腿后侧的疼痛或不适,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牵拉 痛或酸胀痛,常在腰部活动或体位改变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部分患者还可能 出现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 CT和MRI等,可帮助医生了解腰椎结构和神经受压情况。
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 间盘脱出。
康复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3 个月恢复行走功能。
典型案例三:腰椎管狭窄症的综合治疗
患者情况
诊断
患者老年女性,因长期腰痛伴间歇性跛行 就诊。
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 管狭窄症。
治疗
康复
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等,同时进行腰背肌锻炼。
脊柱小关节紊乱
总结词
脊柱小关节紊乱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通常在突然扭伤或长 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后出现。
详细描述
脊柱小关节紊乱是由于腰椎小关节错位或炎症引起的疼痛, 疼痛部位通常在腰部中间或两侧,呈锐痛或刺痛,严重时可 能影响腰部活动。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总结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表现为慢性腰痛, 常伴有腰椎活动受限,疼痛程度逐渐 加重。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https://img.taocdn.com/s3/m/13de1df4998fcc22bdd10d1f.png)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脊神经后支受机械牵拉压迫刺激,引起神经远端分布区疼痛,肌肉痉挛,临床以腰痛或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称脊神经后支(下称后支)综合征(spinal dorsal ramus syndrome).[诊断]一、临床症状特征:1.以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2.可因搬放物体,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3.疼痛部位多为腰骶部,骶髂关节,臀部,椎旁、髂嵴等处,并局部压痛,偶有股外侧和股后痛;4.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缓慢,慢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或直不起来,行走不受影响;二、检查特征:1.体见病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2.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髋膝关节弯屈,用足尖着地,足不能踏平,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等神经体征;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弯腰可加重疼痛;三、腰痛定位方法:1.是在主诉疼痛部位上方,后支分支处,先找到患侧棘突旁压痛点,然后检查该平面横突和小关节,如压痛向主诉疼痛部位放散即可确定为疼痛原发部位。
2.痛点局麻与后支阻滞实验,用1%甲紫在原发部位相应皮肤上画出标记,皮肤消毒后内注射2%利多因卡0.1-0.2ml,改用心内针垂直穿刺至横突上缘(在C型臂膀X线透视下进行更为准确),如主诉疼痛在中线附近,穿刺至横突根部,如疼痛在小关节连线以外,穿刺稍偏外2-3mm,针尖触及内或外侧支时,会出现麻木,疼痛向主诉痛区放散,注射利多卡因2ml,腰痛即刻消失,活动恢复正常。
而在主诉痛点注射,多数疼痛和肌肉痉挛不能完全缓解,活动也不能恢复正常,即使当时改善,半小时后多数疼痛再发。
四、X线检查:1.脊椎旋转移位:正常人两侧椎弓根、小关节和横突对称,正位片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重叠,小关节间隙等宽、横突等长,侧位片两侧椎弓根相互重叠,只见一椎体后缘。
腰脊神经后支痛
![腰脊神经后支痛](https://img.taocdn.com/s3/m/5a81b9b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2.png)
腰脊神经后支痛
第13页
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在行走过程中,均分别经过 各自骨纤维孔、骨纤维管或穿约胸腰筋膜间隙。在生 理情况下,这些通道结构含有保护其内神经、血管作 用机制。但因为这些通道结构本身比较窄小,而相邻 组织坚韧缺乏弹性,再加上腰部负重程度及活动度较 大,很轻易因腰椎退行性变使得上述通道结构发生变 形、变窄、粘连等改变,影响其中神经血管而造成腰 腿痛。脊神经后支不但支配脊柱后侧韧带、肌肉和椎 间关节,维持脊柱正常活动,还可将韧带神经传导、 韧带本体感觉传入中枢,反射性地引发肌肉收缩,以 保持脊柱稳定及预防损伤。另外腰神经后支尚能经过 神经反射调整腰骶部肌肉担心度,与腹直肌保持平衡。 因为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之间形成极为复杂神经网络, 相互吻合,故可将其视为腰后丛,所以单个后支分支 神经纤维,常含有附近2~3个脊髓节成份,使疼痛定 位诊疗更为困难。
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脊神经后外侧支 脊神经后内侧支
第12页
外侧支较粗,沿横突后面下行,也向同位及
下位小关节发出分支,并于骶棘肌深面向下、 外、背侧穿行。外侧支主干于骶棘肌中间束和 外侧束之间出筋膜,并在骶棘肌外侧束表面继 续下降两个锥体平面至皮下。外侧支皮下行程 较内侧支长,供给广泛。L1~3、4后外侧支 与T12后外侧支组成臀上皮神经,越过髂嵴抵 过臀部皮肤,有时可达股骨大转子平面。
2、症状:常有急、慢性腰痛,无神经根症状。 急性腰痛发作症状重,翻身、行走困难,体位 改变加重,尤其是晨起时疼痛猛烈,疼痛区域 局限或含糊不清;可伴有髋部、臀部及股后外 侧放散痛,疼痛不超出膝关节。
腰脊神经后支痛
第17页
3、体征:
(1)腰部活动受限,有时向某一个或两个方向运 动时可使疼痛加重。
1. 腰部脊神经后支阻滞术 完善脊神经后支阻滞既可直接缓解疼痛,又能松
脊神经后支处理思路
![脊神经后支处理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59dae9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0.png)
脊神经后支处理思路腰痛患者中,少部分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如肿瘤、感染、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而大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诱因;疼痛部位x线、CT、MR检查多数无阳性发现。
有的文献称之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pecific low backpain)”,有的称“发性腰痛(Idiogenic low backpain)”,还有人以各种综台征来命名;各种概念之间有重叠,同一概念的诊断标准也不同,比较混乱目前多数学者推测这类腰痛来源于椎间小关节、椎旁肌、棘问韧带等。
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腰痛多来源于脊神经后支。
疼痛部位取决于受累后支的解剖分布。
腰痛的部位并不代表该部位组织损伤。
应用受累神经的分布和解剖行径便可找到该疼痛的原发部位。
并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此建议这类腰痛用“脊神经后支综台征”这一概念。
1 病因有关这类腰痛病因的文献较多,但作者普遍着眼于疼痛部位的研究或从解剖学角度推测脊神经后支分支在某一部位受周围组织卡压、牵拉而引起下腰痛。
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1.1 椎问小关节学说Goldthwait 1911年首先提出小关节可能是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
Putt于1927年进一步强调了小关节退行性变的作用。
1933年Ghomaley首次命名为“小关节综台征。
Auterocha报道脊神经后内侧支发关节支支配同节段及下一节段甚至下两个节段的小关节。
Bogduk通过耐小关节的解剖发现了小关节囊及其皱褶——半月板样结构上均有神经末梢分布。
设想滑膜嵌顿可能为下腰痛的原因,但尚未证实。
~4ayoney最先用小关节内注射局麻药和类固醇激素的方法治疗“小关节综合征”后来又有不少人报道了此法,有救率自17%-83%不等。
近年对”小关节综合征”的争议颇多。
Garette通过双盲对比实验认为小关节内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对慢性下腰痛无疗效。
Moran认为:“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与小关节阻滞的效果相关不密切。
解剖脊神经
![解剖脊神经](https://img.taocdn.com/s3/m/560acfc75fbfc77da269b1e1.png)
11、写出如下各脊髓节对躯干皮肤的节段性支配的平面 T2 -____平面 T4 - ____平面 T6 - ____平面 T8 - ____平面 T10- ____平面 T12- 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
8.脊神经的数目是多少?其纤维成份如何?前后支的性质如 何?与前后根有何区别? 9.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和位置如何?它们的主要 分支有哪些?各支配哪些肌肉?胸神经前支有多少?支配范 围如何? 分布至胸骨角水平、剑突水平、乳头水平、 脐水平 和腹股沟水平皮肤的脊神经是哪些? 10. 有一病人右侧肱骨骨折,检查发现右肩不能外展,考虑可能 是那条神经损伤?为什么? 11. 一病人肱骨干骨折,检查发现病人损伤侧有腕下垂,肱三头 肌肌腱反射消失,请问是 什么神经损伤?为什么? 12. 一病人右足不能背屈、足尖下垂,足内翻,这是什么神经损 伤?损伤了哪些肌群?为什么? 13. 有一病人不能伸小腿,检查:股四头肌萎缩,膝反射消失、 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请问这是什么神经损伤引 起的?
手掌尺侧1/3区、尺侧1个半 皮 手掌皮肤手背尺侧1/2区、尺 支 侧2个半手指(3、4指除外)
屈腕力弱
4 ) 桡神经
行程: 臂丛后束桡神经沟 前臂肱骨外上髁前 方分两支至前臂下行。 沿途分支支配肱三头肌 手背桡侧半、 桡神经浅支 桡侧2个半手 指近节背面 桡神经深支:前臂所有伸肌 分支:
拇指不能对掌
鱼际肌萎缩
感觉障碍以桡侧3指远节最明显
脊神经后支相关技术的应用课件
![脊神经后支相关技术的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ee415d33687e21af45a9b9.png)
• 自动和独立控制 • 同时或自动交错 启动 • 更快的持续射频 毁损和脉冲射频毁损
25 | MDT Confidential
图形界面
截屏按钮 有效电压 计时器: 设置总时长:包含分 钟和秒(分:秒) 温度设置面板: 温度 增加或降低温度 设置面板: 有效电压和温度 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 点击“Change” 键改变设置
Simplicity Placement
AP AP View: View:
Lateral View:
32 | MDT Confidential
脊神经后支治疗思考的几个问题
• 脊神经后支的治疗是已神经功能灭活还是已神经 调制治疗为佳?
• 射频治疗以同时治疗几个阶段为佳? • 标准射频治疗温度、时间、周期较好的选择方式? • 脊神经后支的去神经支配会不会失去保护功能?
7 | MDT Confidential
脊神经后支常用的治疗方法
• 神经阻滞
• 射频治疗 • 冷冻治疗 • 手术治疗
8 | MDT Confidential
颈2背根神经节射频术穿刺图
9 | MDT Confidential
颈2背根神经节射频术穿刺图
10 | MDT Confidential
侧位
33 | MDT Confidential
34 | MDT Confidential
35 | MDT Confidential
脊神经后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 前支损伤
• 局部感觉缺失 • 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痛 • 感染、出血
36 | MDT Confidential
谢
谢
37 | MDT Confidential
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术
脊神经的分支简述
![脊神经的分支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a2f3a83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2.png)
脊神经的分支简述郑大解剖学腾康学院脊神经出椎管后,即分为前支、后支及脊膜支。
此三支都为混合性神经,包括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和内脏运动等纤维。
后支分布于躯干的背侧部,前支分布于腹部,脊膜支分布于椎骨、椎骨上的韧带、脊髓的血管及脊被膜。
脊神经后支脊神经后支(第二颈神经后支除外)一般都较前支细,分布区域也较前支小,节段性却比前支明显。
脊神经后支自本干发出后,于椎间关节外侧,在相邻横突之间(骶神经后支穿骶后孔)后行,大部分后支还分为内侧支(一般为感觉纤维)和外侧支(主要为运动纤维),分布于枕、项、背、腰和臀(一部分)等部的皮肤及项、背两部的深层肌肉。
(一)、颈神经后支一般颈神经后支分为内侧的皮支和外侧的肌支。
第一颈神经后支称为枕下神经,纯属运动性,支配位于第一、二颈椎与枕骨之间的椎枕肌(头上、下斜肌,头后大、小直肌)。
第二颈神经后支为所有后支中最粗大者,其内侧支称为枕大神经,除分布于项肌外,还穿过斜方肌起始部,分布于枕、项部皮肤,有时分布区可高达冠状缝。
第三颈神经后支也称为第三枕神经,沿项部中线旁上升,支配邻近皮肤和肌肉。
枕大神经有时可因某些传染病(如流感)、外伤、上位颈椎的病变(椎间关节炎、结核、肿瘤)以及颅后窝的肿瘤等因素引起枕大神经痛,可表现为发作性痛或持续性痛两类,其压痛点在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起始部,即两侧乳突连线的中点外侧3cm处,可因头颈部的运动、喷嚏和咳嗽等诱发或使疼痛加重。
(二)、胸神经后支上位六条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是皮支,沿胸椎棘突两旁穿出到皮下;外侧支为肌支,分布于背部深肌。
下位六条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为皮支,在腰部骶棘肌的外侧缘穿到皮下,内侧支则为肌支。
(三)、腰、骶神经后支腰、骶神经后支也分为内、外侧支,其中上三条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骶棘肌外侧缘,髂嵴上方穿至皮下,越髂嵴向下,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故称臀上皮神经。
上三条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称为臀中(臀内侧)皮神经,穿过肌肉分布于臀部内侧部的皮肤。
脊神经支配图
![脊神经支配图](https://img.taocdn.com/s3/m/af7a5e45d1f34693dbef3e81.png)
支配大腿外侧面皮肤
股神经
L2—4
肌支—支配大腿前群肌肉
皮支—名为前皮支(L2、3),支配大腿前面皮肤,另一支为隐神经,支配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皮肤
闭孔神经
L2、4
肌支—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和闭孔外肌
皮支-支配大腿内侧面中部皮肤和髋关节
骶(尾)丛
(L4-Co1)
肌支——支配梨状肌(S1、2)、闭孔内肌(L5、S1)、股方肌(L5、S1)
皮支—-分为外侧皮支和前皮支,支配大腿上外侧面及耻骨联合附近皮肤
髂腹股沟神经
L1
肌支-支配腹肌
皮支-名为阴囊前支,支配大腿上内侧面、阴茎根和阴囊的皮肤(女性配阴阜和大阴唇皮肤)
生殖肌神经
L1、2
肌支—为精索外神经,支配提睾肌及肉膜
皮支—名为腰腹肌沟神经,支配大腿前面、腹肌沟韧带下方一小区及阴唇皮肤
股外侧皮神经
支配颈前面皮肤
锁骨上神经
C3,4
支配锁骨区、肩部和上胸部皮肤
肌支
胸锁乳突肌支
C3,4
斜方肌支
C3,4
颈深肌支
支配头前直肌、头侧直肌(C1)、头长肌(C2-4)、颈长肌(C1—4)、中斜角肌(C3—4)、头斜角肌(C4)
肩胛提肌支
C3—5
膈神经
C3-5
运动纤维
膈
感觉纤维
心包、膈、纵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交通支
至舌下神经的交通支
支配颏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
舌下神经
C2,3
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至迷走神经的交通支
C1
支配颅后窝硬脑膜感觉
臂
丛
C5
-
T4
前
支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https://img.taocdn.com/s3/m/392a9e86d0d233d4b14e69c9.png)
1.4.在神经根管外口处脊神经的分支
(腰椎塑化标本侧面照片)
颈椎椎间管的解剖: 颈椎椎间管的截面呈椭园形,高 大于宽,国人测量高为7.9mm, 宽为6.7mm,神经根贴管的下壁, 各神经根自上而下逐渐变粗,下 位者神经根截面积的可占孔的1/2, 而横径则可占到全部(100/%)。 因此,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很大。
5.3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有以下几种: 三支型; 四支型; 五支型; 六支型。 解剖学研究者,由于取材、解剖方法与样本的不同,其 统计结果也各异。最早材料认为三支型最常见,约占 56%;而后的许多学者提出,四、五、六支型者并不少 见。有的研究认为,臀上皮神经的组成形式以五、六支 型者最为多见。从临床角度来讲,后者符合客观实际。 它们在不同平面贯穿包括胸腰筋膜后层在内的不同结构 浅出,进入臀区。
椎间关节的神经配布:椎间关节接受来自脊神经后支的分支 的配布,主要来自后支的内侧支。后支的内侧支在未进入乳副 突间骨性纤维管前就发出1~2关节支分布于椎间关节的上部。
穿过乳副突骨纤维管后又发出一返支钩绕向上配布于同一关节 的下分。该内侧支继续发一关节支向下走行,分布于下位椎间 关节的上内侧分。因此,每一椎间关节至少接受两个节段的神 经支配。这种神经支配,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都要充分考 虑在内,才会取得好的疗效。
椎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首先发出 一细支至头下斜肌。然后,分出细小的外侧支与 粗大的内侧支——枕大神经。 外侧支支配头长肌、夹肌、头半棘肌。 内侧支——枕大神经,颈2后内侧支是脊神 经后支中最粗大的一支,甚至比前支还要粗大。 从后支分出后,由头下斜肌的前侧向下,绕过头 下斜肌,反转向上内方向,走行于头下斜肌与头
第二节 脊柱区的神经和血管
![第二节 脊柱区的神经和血管](https://img.taocdn.com/s3/m/74e16cdb7375a417876f8fcb.png)
第二节脊柱区的神经和血管第二节脊柱区的神经和血管一、脊神经后支脊柱区的神经支配来自31对脊神经的后支。
各脊神经后支均较前支细小,出椎间孔后,在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外侧支,支配该区的皮肤和肌肉。
多数脊神经后支在分布上呈较明显的节段性。
需要一提的是:第1颈神经的后支又称为枕下神经suboccipitalnerve,由寰椎后弓上穿出,分支支配椎枕肌和头半棘肌。
第2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又称为枕大神经greateroccipital nerve,较精,行程中跨越枕下三角,在枕外隆凸稍外侧穿过斜方肌起点和深筋膜,与枕动脉伴行,分布于枕部皮肤。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除支配竖脊肌外,其皮支在竖脊肌外缘穿背阔肌腱膜,向下跨越髂嵴后部达臀上部皮下,又称为臀上皮神经。
上四对骶神经后支出骶后孔,第5骶神经神经后支出骶管裂孔。
其中上三对骶神经外侧支构成臀中皮神经,分布于臀中部皮肤。
各脊神经后支的行程与椎间关节关系密切,且皆行于背部深肌的肌纤维或腱纤维之间。
临床上常见因横突突或关节突肥大,背部深肌劳损、撕裂、肌纤维、腱纤维或韧带的肿胀出血等原因使后支受压,张力增加,导致腰背痛。
二、脊柱区的血管图11-5 椎动脉行程及分段示意图项部深层的动脉有枕动脉、颈深动脉、颈横动脉和椎动脉等。
枕动脉为颈外动脉的分支,在项部行于夹肌深面,于上项线外侧穿斜方肌止点,伴枕大神经分布于枕部。
颈深动脉为锁骨下动脉肋颈干的分支,在项部于头半棘肌深面上行,与枕动脉的降支吻合。
颈横动脉是甲状颈干的分支之一,在斜方肌的深面分为升、降二支,营养项、背部的一些肌肉。
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图11-5),其全程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由起始部至穿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见于颈部;第二段穿经第6至第2颈椎横突孔,有椎静脉丛伴行并包绕,其内侧邻颈椎椎体,后方有颈神经根跨过。
老年人此段常出现迂曲,可因椎骨骨质增生而受压,影响基底动脉的供血量;第三段位于枕下三角内,此段椎动脉自穿出枢椎横突孔起始,继穿寰椎横突孔,行经寰椎后弓上方,转向内侧,至穿寰枕后膜入颅而终;第四段行于颅内。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