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三章选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1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区域均衡的实现途径:




⑴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出,即边际劳动产出(MPL)和边际资本 产出(MPK)是资本—劳动比率(K/L)的反函数。 ⑵完全竞争条件下,MPL等于实际工资。 ⑶由于生产函数相同,则K/L较高的区域就有较高的实际工资和较低的 MPK;较低的区域将出现较低的实际工资及较高的。此外,整个区域 经济并未处于均衡状态。 ⑷资本为追求更大收益,资本将从高工资区域流向低工资区域,而劳 动力的流向正好相反。这一流动过程将持续到区际要素收益均等为止 。 ⑸低工资、低收入区域由于享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和更快的工资增长 率,就要比其他区域增长得更快一些。区域人均收入就将存在一个趋 同的过程。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2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2、区域均衡实现机制 上述新古典理论的比较静态模型(Comparative static model)可用下列式子表达(静态模型指不包含有时间因 素的模型,一般认为静态模型只是动态过程的一种理想化 的极限情形,是动态模型描述稳态情形时的简化结果)。 Yi=aiKi+(1-ai)Li+Ti Ki=si/vi+∑Kij ; Kij=f(Ri-Rj) Li=ni+∑mij ; mij=f(wi-wj)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3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①Yi、Ki、Li、Ti为区域产出、资本、劳动、技术增长率。 ②ai为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 ③si为储蓄率。 ④vi为资本产出率。 ⑤kij为i区流向j区的资本数量占i区资本存量的比例。 ⑥mij为j区流向i区的净迁移人口占i区总人口的比例。 ⑦Ri、Rj分别为i区、j区资本收益率。 ⑧wi、wj分别为i区、j区的工资率。 ⑨ni为i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区域经济学·第3章 5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均衡论——平衡增长理论
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
一、资本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 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 二、资本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 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
区域经济学·第3章 6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均衡论——平衡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均衡论——平衡增长理论 一、平衡增长理论及其 评价
平衡增长理论的观点最初产生 于20世纪40年代,指在整个工业 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 投资,使其按同一或不同比率全面 得到发展,以此来实现工业化或经 济发展。平衡增长的三种类型: 一是强调投资规模; 二是注重经济发展路线; 三是上述两者的折衷类型。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4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新古典理论认为:随着区域资本劳动率(K/L)的提高,边际劳动生产 率(以工资率表示)也提高,而边际资本生产率则下降。如果,(1) wi=wj且Ri=Rj时,当i区资本劳动率提高,MPL增加,MPK下降,则有wi >wj、Ri<Rj,并且mji>0、Kij<0,这时,劳动从j区域移入i区域,资 本从i区域移入j区域。这一过程将导致区际差异缩小而呈均衡增长;(2 )wi≠wj且Ri≠Rj时,有两种情况,一是wi>wj、Ri<Rj时,当i区K/L提高 ,情形未发生根本改变,结果同(1)。二是wi<wj、Ri>Rj时,当i区 K/L提高时,起初仍是劳动从i区流入j区,资本从j区域移入i区,但流动 强度会逐渐减弱,如果i区K/L持续提高,最终有wi=wj且Ri=Rj,区际差 异将缩小。因而,新古典理论认为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区际逆向流动最终 将导致区域差异缩小和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5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3、区域均衡的“自动恢复”

新古典理论认为,即使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内生或 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区域均衡状态,区际要素 逆向流动也能促使区域均衡“自动恢复”。在均衡状态下 ,假定有一因素发生变化,例如:某区域的产品的外部需 求增加,结果对生产该产品的要素的需求也会增加,要素 价格也随之上升,生产要素就会从其他区域流入该区域。 这种流动过程直到新的均衡状态达到为止。而且,新一轮 的均衡状态将保持在较高收入水平上(其他区域会因为要 素流出而使要素收入增加),区域均衡将自动恢复。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以均衡(equilibrium)概念为基础形成的新古典主义区域 增长理论(Neoclassical regional growth theory,以下简 称新古典理论)曾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 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发展的地理分 布是由自然环境所决定的,无法改变,从理论上讲,区域 非均衡增长只是一般经济均衡自动调节系统中出现的暂时 现象,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 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学·第3章 7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均衡论——平衡增长理论
纳克斯的观点: 1、无论从资本供给,还是从资本需求来看,落后地区都 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它与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是难 以避免的。 2、认为要打破恶性贫困循环,必须同时向落后地区的各 行业投资,扩大市场,增加生产规模。
区域经济学·第3章 8
区域经济学·第3章 9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新古典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任何区域差异现象都是暂时的,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生 产要素在区际的流动,各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将趋于收敛, 即趋于均衡。 2、区域问题产生的关键是市场机制失灵。理论核心是宣扬 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用强化市场 力的办法解决区域问题。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7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的发展演变

新古典理论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以及现实区域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 促使了一大批非均衡理论的出现。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 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赫希曼 (Hirshman)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佩鲁(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弗 里德曼(Friedmann)的核心—边缘论以及由我国学者提出的梯度理论 等,都从不同方面动摇了新古典理论的根基。这些理论尽管强调的主 题与作用机制是不同的,但是结论却有一致性,那就是区域经济增长 不是在均衡状态下进行的,而是由一系列非均衡机制构成的自我强化 的极化过程。这些对新古典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得其对区域均 衡过程进行了修正,不过它认为区域均衡最终还是会实现,但是要经 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长期看,区际差异将会缩小。但从经济发展阶 段看,一国在经济“起飞”后的一个时期区际差异会逐步扩大,到达 自主持续增长阶段以后,区域差异就会自动趋于缩小。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均衡论——平衡增长理论 二、大推动理论


大推动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于《东欧和 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1943)一文中提出的。 基本内容:该理论是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起步而设计 的一种战略思路。大推动就是对国民经济的几个部门同 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以引起这些部门的平衡增长,从 而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主要强调投资与增长的部 门间的平衡,认为只有部门或产业间的均衡发展,才能 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6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4、早期新古典理论的缺陷

早期新古典理论对区际差异最终将趋于收敛的解释,虽然 有一定普遍性,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首先,它忽视 了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差异性,空间一般用点来代替,即 使指一个区域,也将区域视为一个点来处理,就象国际经 济学中将国家视为一个点一样,区域利益主体要么抽象为 一个企业,要么抽象为一个空间主体。关于这一点我们在 以前的论述中也多次提及。主张新古典理论的经济学家将 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理想的经济增长分析中,而很少注意 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的差异(如聚集与分散),它实际上 是在“均质区”假定前提下展开研究的。因而,与其说它是区 域经济发展理论,还不如说是一般的经济理论更为合适。
区域经济学·第3章 3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均衡论——平衡增长理论
大推动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


一是对相互补充的工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能够创造出互 为需求的市场,这样就可以克服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狭小, 在需求方面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 二是对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可以降低生产 成本。不同企业可以分工协作,相互提供服务,这样就可 以减少单个企业的开支。
平衡增长的最初含义:
以大规模的投资来克服发展过程中 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不可分性。供给 的不可分性指资本(特别是社会一 般资本)的整体性,以及只有在许 多经济活动上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得 到各种规模经济利益;需求的不可 分性指由市场规模所造成的对经济 活动的盈利性以及可行性的限制。 平衡增长的扩展含义:经济发展道 路以及投资格局一定要使不同经济 部门保持平衡,不要因一个部门的 发展不足阻碍其它部门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3章 2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0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一、早期新古典理论 1、区域均衡实现途径
美国经济学家鲍茨(G.H.Borts)和斯坦因(L.J.Stein)《Economic Growth in a Free Market》(1964),20世纪60年代初期系统地提出 了新古典理论。 (1)各区域的经济产出是同质的,或者是单一的同质商品; (2)各区域劳动力同质,即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相当; (3)资本和劳动可以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4)同种商品的区际市场价格相同; (5)各区域生产技术参量相同,每个区域都有形式为Y=F(k,l)的相同的 生产函数,约束条件是规模收益不变。
区域经济学·第3章 4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均衡论——平衡增长理论
三、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 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 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 环。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 性循环,是扩大市场容量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须的方 法。
第三章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本章知识点 1、区域经济结构均衡理论 于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理论 。 2、平衡增长理论的含义及 类型。 3、大推动理论。 4、贫困恶性循环。 5、新古典主义区域增长理 论。
◆◆本章知识难点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大推动理论的理论基础 —外部经济效果。 2、大规模投资计划的理论 依据——斯密定理。 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3、新古典理论的均衡运行 机制——要素的区际逆向 流动。 4、新古典理论的应用前提 ——区际技术一致性。
区域经济学·第3章 18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均衡论——新古典理论 三、新古典理论的新进展

近些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巴罗(Barro)、色来马丁(Sala-i-Matin)和费希( Fisher)在对美国自188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这发现,技术要素决定 了美国的区域均衡程度。美国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区际差异几乎一直呈 现缩小的趋势,而这是各种区域非均衡理论无法解释的。新古典学派在将技术 要素引入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之间只有在技术水平的一致的前提下 才有收敛性。例如,1880至1990年间,美国区际差异的缩小主要得益于全美 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的缩小(占区际收入差异变化的33%)和各区域 的农业部门每个劳动力收入方差的缩小(占区际收入变化的26%),两者合计 占到了59%。美国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缩小,主要取决于农业部门的技 术进步和非农业部门向农业部门的技术转移。长期以来,美国农业技术的推广 工作卓有成效,极大地缩小了农业地区之间因技术差异而引起的收入差异。由 此可见,新古典理论的近期发展指出区际技术水平的一致性是区域收敛的必要 前提,明确了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提出了削弱区域分化的一个重要思路和途 径。区域只有在技术一致的情况下才有收敛的性质,这表明新古典理论的运用 是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决定性力量是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具有 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