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3月02日06:41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功以学成,业由学广。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形势下,需要构建新的学习观,以促进领导能力的不断提升。

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加强学习,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不加强学习,就难以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因此,学习不仅仅是履行职责的需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不仅仅关系个人的成长进步,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和能力体现。

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生活中不难发现,一项新的工作,我们不去学习,就无法完成。如果说在工业化时代,学习后可以指导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却须臾不可分离。因为,这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频出的时代,不学习就无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专业相互融合的时代,不

精通自身的、熟悉前沿的、掌握相关的,就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个领导管理日益讲究科学化、专业化的时代,单依靠传统的经验模式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方法手段。

学习体现在每时每刻。一些人认为,只有读书上学才是学习,缺乏一种大学习观。其实,学习存在于任何时间和地点,读书是学习,开会、交谈、娱乐、上网等等都是学习。比如,开会时我们可以学习上级的精神,明确工作方向;交谈时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思想,获得心灵的启迪;娱乐时我们可以欣赏高雅的艺术,增长自己的领导品位;上网时我们可以获得现代信息,提高自己的领导判断能力。学习贵在用心,这个心就是善于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不让一日闲过。

学习是人的毕生追求。蓄之久者发必雄,思之熟者行必达。树立新观念,实现新跨越,靠重新学习;掌握新本领,提高新技能,靠长期学习;立德增智修身,提高党性修养,靠终身学习。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紧迫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苦学不倦,争做学习型领导,争带学习型队伍,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读书是学习,工作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科学发展。学习不仅是看几本书,写几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与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把零散的东西变成系统的、把孤立的东西变成相互联系的、把粗浅的东西变成精深的、把感性的东西变成理性的。如此,对所从事的工作钻进去、研究透,自然会提高领导能力。

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2011年04月26日15:37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讲话。七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在大学学习,尽管远离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同样面临“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紧迫任务。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要树立科学学习观。

大学之大,首在大德。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首先是做人教育,励志教育,一个有德性的大学才能根基深厚,孕育人才。反观现实,重德轻才,功利化学习,“万般皆下品,唯有名利高”,考高分,走仕途,赚大钱,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为天下之兴亡而担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越来越淡薄,做人教育越来越少。

大学之学,重在学问、思想。思则睿,睿则圣。没有思想的大学教育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反观现实,应试学习方式根深蒂固,许多人机械地接受“是什么”,却很少去独立思考“为什么”、“怎么样”。填鸭式学习挤掉了探索空间,缺乏质疑精神,毫无创造可言。

大学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载体。学以致用,行重于言,大学之树常青。反观现实,在象牙塔里封闭办学,许多人一味地扎入专业课中,孜孜不倦,可是到头来也只是成为书本复读机,动辄搬书赘述,惟书本是真理,照本宣科,学用脱节,眼高手低。

凡此种种,既有社会环境原因,也有大学自身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传统学习理念、片面教育模式、功利社会环境、失衡价值尺度,使大学难以走出围城,把大

学生束缚在一个无形框框里。大学生是事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德不立则行不正,才不实则走不远,不改造我们的学习、不树立科学学习观危害极大。

那么,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如何树立科学学习观呢?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为树立科学学习观指明了方向。

首先,改造我们的灵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解决为什么学习问题。灵魂就是支柱,目标就是方向。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年仅12岁的周恩来发出了令全班师生震撼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先生远赴日本学医,为了唤醒民众,又弃医从文。“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历代读书人的人生意义所在。我们这代大学生,身逢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理应确立为民族强盛而读书治学的远大志向。有这样的心气,书才读得好、读得有意义。

其次,改造我们的学习态度,下苦功、耐寂寞学习,解决以什么样精神状态学习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一是“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学海无涯,只有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才能到达梦想的彼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读书做学问要执着坚持,只有不懈地奋斗才能收获成功。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历经磨砺,豁然开朗,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在当前浮躁之气日盛、功利之风盛行的情形下,我们的大学读书生活,还应追求这三种境界。要有敢于攀登的勇气,不怕吃苦的精神,锲而不舍的决心,抛弃幻想、静下心来,战胜诱惑、沉下气来,不为磨难而折服,不为挫折所退却。如此读书人生,一定是追梦之旅多美好,志行合一更灿烂,苦寒梅花格外香。

再次,改造我们的学习内容,既面向书本、更面向实践,解决学习什么问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客观规律的探索,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沉淀,我们理应把书本知识学扎实。不过,即使学习书本知识,也要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学习。而且,读书是学习,面向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不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将是纸上谈兵。尤其是作为新闻系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新闻工作者陈中华的事迹感人至深。十多年来,他虽身患重病,却坚持奔波在新闻第一线。有一次,他陆续接到69个来信来电,反映的都是土地承包问题。为此,他跑了10多个县、30多个村庄,与几百名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