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法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堆肥法技术操作规程
堆肥法是指以好氧菌为主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废物进行吸收、氧化、分解的生化降解,而使其转化为腐殖质的一种方法。

堆肥施于农田或旱地,即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可起到改良土壤质地的作用。

其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1、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背风、交通运输方便等的地块作为堆肥垃圾处理的场地。

2、场地面积
应根据处理农家肥量的大小与堆肥后施用作物面积来决定堆肥场地的大小。

3、场地设置
3.1 地表平整结实。

该场地地面必需平整,最好用混泥土浇筑,利于机械出入与操作。

3.2 地表有坡度。

地表坡度不少于1%,以利于多于的水快速流走。

3.3 建立排水系统。

建立地下排水管系统或具有格栅和入孔的排水系统。

3.4 建立贮水池。

用以收集堆肥渗滤液和雨水。

与排水系统相通。

3.5 建立简易篷。

按略宽于每堆堆肥长宽度塔建简易篷,防日晒雨淋。

4、工艺流程
堆垛第一次发酵(即发热阶段)——翻堆、破碎进行第二次发酵(即高温阶段)——翻堆、破碎进行第三次发酵(即降温阶段)——腐熟保肥阶段——施用。

5、堆肥方法
在地面上铺草皮土一层,厚约2—3寸;然后铺放农家粪等原料,为中和堆肥的酸度,在铺放过程之间可添加石灰、草木灰等;在冬春季节,温度过低时,则可增加锯木屑等保温材料。

如此堆成底宽3~5m、高2~3m、其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垛堆,在自然通气或人工控制状态下进行发酵。

6、工艺流程过程影响因素控制
6.1 堆肥过程中温度控制。

第一次发酵也可称之为发热阶段,堆温由常温上升到50℃左右,时间约7天左右;第二次发酵即为高温阶段,必须保证堆体内物料的温度在55~60℃,并保持5~7天,以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活动,分解
有机废物以及促进腐殖质的合成。

第三发酵即为降温阶段,堆体温度控制在50℃以下,促进大量腐殖质的合成;腐熟保肥阶段,翻堆时应将半腐熟的堆肥堆紧压实,四周应用湖泥或泥封封好,有利于堆肥充分腐熟。

6.2 堆肥过程中水分控制。

堆肥的起始含水率,一般为50~60%;含水量不足,影响发酵速度,补入适量水分,并强制通风换气,可使堆肥充分腐熟。

通风换气可采用翻堆的方法来实现。

6.3 氧含量。

一般堆体中的含氧量保持在5~15%之间比较适宜。

含氧量通常以通气量来表示,并通过强制通风来实现。

6.4 PH值。

堆肥的PH值范围一般应在6~8之间较为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