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五个维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五个维度解析
作者:隋博文庄丽娟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鉴于农业经营组织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五个维度,并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实际,对“五个维度”分析框架进行了理论解析和实践探讨。
关键词:农业经营组织五个维度北部湾经济区
农业经营组织是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农业产业链直接相关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多为农业企业或农业类企业。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一般是指融合并运用了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的农业企业(含农业类企业)。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关于农业经营组织创新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利益联结、产品附加、社会责任、技术应用等方面,包宗顺(2012)根据江苏省1086个农户问卷调查资料,论述了劳动力资源利用与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耦合关系;刘绍吉(2011)以云南曲靖为例,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联结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变迁是市场经济作用的必然;郑风田(2013)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该走出只注重产量的误区,更应重视产品质量,特别是要提高农业、农产品附加值;张胜荣等(2013)强调要促使农业经营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要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其中农业企业自动自发是核心和关键;王铁等(2014)基于甘肃省358家企业的调查,认为农业经营组织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运用,包括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包括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及玉林、崇左等地市)作为沿海后发地区、传统农业大区,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等利好政策驱动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凸显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其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尚处在起步阶段,人力资源、利益联结、产品附加、社会责任、技术应用等“维度”建设参差不齐,而这五个“维度”又恰好构成了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软件”和“硬件”、“内核”和“外核”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个“维度”:人力维(即人力资源的维度)
在一个国家或组织发展中,各种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人力资源确是根本。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包括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两部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属人口群体中蕴含的体力、智力和协作力的总和。我国真正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比较全面、系统的去认识、解析“农民”不过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有学者根据我国农民的制度特征及其职业、收入、空间等因素,将改革后我国农民分化为务农农民、非农农民和兼业农民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务农农民包括传统农民、专业户、合作社经营者,非农农民包括
农民工、个体私营营业主,兼业农民包括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民、以非农为主的兼业农民等;因此,一般意义上,农民是指务农农民和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民。当前我国农村普遍的现状是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素质低,因此,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传统农业大区经济的关键。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各地市通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农民培训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效推进了沿海后发地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另外,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也在尝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准入制度和全员培训制度,从提高人力资源专业水平的维度进行组织创新。
第二个“维度”:利益维(即利益联结的维度)
理性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家在做经济分析时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意思是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基于理性经济人假定,农业经营组织从某种程度上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的利益联结“共同体”。然而,受外部制度环境、内部制度安排以及有关技术和信息、资产特性、产业特性、激励与风险等因素影响,不同农业经营组织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亦不同,主要有单纯技术和信息服务型(又称专业技术协会)、服务+交易额返还型(又称专业合作社)及服务+交易额返还+二次分配型(又称股份合作社)等。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及各地市政府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实践探索,农企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产销运作形式不断创新,并初步建构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即在起初“公司+农户”模式的基础上,以订单(协议)为纽带,发展形成了“公司+合作组织(协会)+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公司+种养大户+农户”四种衍生型模式,未来有望形成“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据2014年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这四种衍生型模式共辐射带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地市100余万农户,这些农户80%的收入与从事农业经营组织有关。目前来看,“公司+合作组织(协会)+农户”模式,利益联结更紧密,互惠双赢效果更突出,已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推模式。事实上,目前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利益相联,互存互利,互促互荣。为此,三方要树立“共赢”理念,共同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三个“维度”:产品维(即产品附加的维度)
有学者指出,任何类型的组织创新都是三方面集聚作用的结果,即观念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作为农业经营组织,产品创新也就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实现组织创新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创新。经济在发展,农产品消费也在升级。实践表明,同样的特色农产品,有无叫得响的品牌,其市场销售额完全不同。品牌的力量,在竞争激烈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格外重视,当前,北部湾经济区的一些蔬菜生产基地只是初步做到了规模化生产,但产业链仍未做大,所供应的蔬菜大多停留在粗加工的阶段。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户分散经营,产品质量不好控制,给品牌推广、提高农作物附加值带来诸多不便。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