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导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春秋》曾有五 家解经传承:
《邹氏传》、《夹氏传》﹑《左传》、 《公羊传》、《穀梁传》
《公羊传》于汉代景帝时,即公元前156- 前143年间,才写定成书。因其使用的是汉 代通行文字隶书,故称为今文经。
二、《公羊传》与公羊学
徐彦《春秋公羊传疏》引戴宏序曰:《公 羊传》是“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 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 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与齐人胡毋子 都着于竹帛。”
公曷为与微者狩?齐侯也。齐侯则其称人 何?讳与雠狩也。
《春秋·荘公九年》:“及齐师战于乾时, 我师败绩。”
内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伐败也。曷为 伐败?复雠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 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 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 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 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 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何休《解诂》曰:“宋称公者,殷后也。王者 封二王后地方百里,爵称公,客待之而不臣 也。”
《春秋·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谢灾。”
《公羊传》曰“外灾不书,此何以书?新周 也。”
《春秋·庄公二十七年》:“杞伯来朝。”
何休《解诂》曰:“杞,夏后,不称公者, 《春秋》黜杞新周而故宋,以《春秋》当新 王。”
公羊学家善于抓住《公羊传》政治历史哲 学的核心问题,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一门历 史哲学。
(一)“大一统”说与正统思想
《公羊传》隐公元年开宗明义阐释的是 “王正月”之大义:

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 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汉书·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公朝于王所”、 “天王狩于河阳”。
《公羊传》:
“曷为不言公入京师?天子在是也。则曷 为不言天子在是?不与致天子也。”
“狩不书,此何以书?不与再致天子也。”
《吕氏春秋·不二》曰:“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正统思想: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 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 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 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 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 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 母以子贵。
《公羊传》之名与公羊氏之籍都出自刘歆 的《七略》。
汉人注经称《春秋传》是指《公羊传》, 《说文解字》所引《公羊传》内容,也冠 名为《春秋传》,在《春秋繁露》中则径 称《传》,全不见《公羊传》之称谓。
《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
郑玄注:“谓见侵伐也,《春秋传》曰: ‘国灭,君死之,正也。’”
庄公十年“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 归”。
昭公十一年夏“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 申”。冬“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 用之”。
定公元年,楚相囊瓦欲得蔡昭公之美裘, 不予,被扣压于南郢三年,直至献裘始得 归,蔡楚结怨已深。
伍子胥父诛乎楚,心怀复仇之心逃往吴国。 定公四年,蔡昭公、伍子胥借吴王阖闾之 力伐楚报仇,破楚入郢。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
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
而以至矣。凡奸者,行久而成积,积成而
力多,力多而能杀,故明主蚤绝之。”今
田常之为乱,有渐见矣,而君不诛。晏子
不使其君禁侵陵之臣,而使其主行惠,故
简公受其祸。故子夏曰:“善持势者,蚤 绝奸之萌。”
(三)《春秋》传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君子曷为为 《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 秋》。”
春夏秋冬四季之下只有一两个字,如 “雨”、“螟”、“宋灾”之类;
有多处是“夏,四月”,“冬,十月”之 类只记时不记事;
桓公十三年春季之后只有“夏大水,秋七 月,冬十月”寥寥数字。
桓公七年甚至只有春夏无秋冬。
(五)“素王”说
素,空也。言孔子没有王侯之封号,而有 王侯的地位,空设一王之法,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滕文公下》曰:“《春秋》,天子 之事也。”
《礼记·中庸》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 度,不考文。”
“内圣”是有修养的善良君子的一种思想境界。
3.《春秋繁露义证》 (清)苏舆撰、钟哲整理 中 华书局1992年12
4.《春秋大事表》(清)顾栋高辑 吴树平、李解 民点校 中华书局1993年6
5.《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1卷清)刘逢禄撰《皇清经 解》
6.《公羊义疏》76卷(清)陈立撰 国学基本丛书本 商 务印书馆1936年1
7. 《春秋决事比》1卷 (清)龚自珍撰 《皇清经解续编》
“公羊三世说” ——“据乱世”、“升平世”、 “太平世”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曰: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 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 言之如昭?公二言十自三年近“然者则曷始为不也使。中国主之?中国亦新夷狄也”。
昭公二十三年:
“然则曷为不使中国主之?中国亦新夷狄 也”。
鲁国三桓专政,竟至将昭公驱逐在外七年 多,最后死于乾侯;
齐国崔杼、庆封专权,直至陈(田)氏夺权; 郑国子产大权独揽; 晋国为大夫韩赵魏三家所分 .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国内战争最为频繁的时 期。
春秋时期更多的是诸侯兼并和大国争霸的 战争 .
僖公十九年“梁亡”,
《公羊传》曰:“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 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何休《解诂》曰:“梁君隆刑峻法,一家 犯罪,四家坐之,一国之中无一不被刑者。 百姓一旦相率俱去,状若鱼烂。鱼烂从内 发,故云尔。著其自亡者,明百姓得去之, 君当绝也。”
“外王”则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此理想集中表 现在《春秋》中。

1.《监本附释音春秋公羊注疏》28卷附《校勘记》 28卷(汉)何休解诂(唐)陆德明音义(唐)徐 彦疏《校勘记》(清)阮元撰《十三经注疏》附 《校勘记》本中华书局1983年10
2.《春秋公羊通义》12卷《叙》1卷(清)孔广森 撰《皇清经解》本
隐公元年何休《解诂》:
王者受命必徙居处、改正朔、易服色、 殊徽号、变牺牲、异器械,明受之于天,不 受之于人。夏以斗建寅之月为正,平旦为朔, 法物见,色尚黑;殷以斗建丑之月为正,鸡 鸣为朔,法物芽,色尚白;周以斗建子之月 为正,夜半为朔,法物萌,色尚赤。
(四)大复仇与寓褒贬
鲁隐公薨,而未书葬,
《公羊传》:“《春秋》君弒贼不讨,不 书葬,以为无臣子也。”
《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正义》:“父者,子之天,杀己之天, 与共戴天,非孝子也。行求杀之,乃止。”
庄公四年《春秋》: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 三月,纪伯姬卒。夏,齐侯、陈侯、郑伯 遇于垂。纪侯大去其国。六月,乙丑,齐 侯葬纪伯姬。冬,公及齐人狩于郜。”
8.《春秋公羊传平议》1卷 (清)俞樾撰《皇清经解续 编》本《春在堂全书》
9.《春秋董氏学》(民国)康有为撰 上海大同译书局 1897年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1
士论文1981 10.《公羊学引论》蒋庆撰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上天可干预人事,并 以灾异对人事进行谴责和警告,像水旱、 虫灾、日食、地震、冰雹、陨石等都看作 是天的遣告。
在君权神授的前提下,只有天神才有制约 君王的权利和能力,故借此来震慑、警示 君王,令其反省、约束自己的行为。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以神鬼解《春秋》、说《公羊》, 天命思想、谶纬迷信的推理、历史循环论 “人副天数” “五德终始”
《孟子·滕文公下》曰: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 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 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 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 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 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 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 《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 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春秋》定公没有正月,《公羊传》曰:
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 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昭公 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 知?在季氏也。
《公羊传》:“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 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
(三)“正三统”说 “三统”之说源于“三正”。
《春秋公羊传》导读
一、Biblioteka Baidu秋、《春秋》、《春秋》传
(一)春秋
“春秋”是时代名,因编年体鲁国国史 《春秋》得名 .
1.王权衰微,无以号令诸侯。 2.诸侯国内乱,郑、鲁、晋、宋、陈、卫等
国为夺君位,杀伐争斗此起彼伏. 3.诸侯灭国兼并连绵不断,华夏诸侯群龙无
首,夷狄戎蛮乘机肆意侵扰.
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引述《公羊传》 时,多数情况下冠之以《春秋传》,只有 少数几处称《春秋公羊传》
三、《公羊传》及公羊学的主要观点
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解诂》
公羊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天是 一种有意志、有意识、有目的的强大神秘 的力量。
皇权乃神授,改朝换代受命于天不受命于 人,神化其统治。
(二)《春秋》
《孟子·离娄下》曰:“晋之《乘》,楚之 《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墨子》中有“周之《春秋》”、“燕之 《春秋》”、“宋之《春秋》”、“齐之 《春秋》”之说,墨子曰“吾见百国《春 秋》”。
孔子与《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说暴 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 之。孔子惧,作《春秋》。”
(二)“三世”说与内华夏外夷狄
是公羊学历史哲学的理论核心,是古人朴素 的进化观。
隐公元年、桓公二年、哀公十四年,《公羊 传》三次交待“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 闻异辞”。
《春秋繁露·楚荘王》:
《春秋》分十二世为三等:有见、有闻、 有传闻。……故哀、定、昭,君子之所见也; 襄、成、文、宣,君子之所闻也;僖、闵、 荘、桓、隐,君子之所传闻也。……于所见 微其辞,于所闻痛其祸,于传闻杀其恩,与 情俱也。
“三正”即以建子、建丑、建寅三个月的 朔日为一年之首的三种历法,依次叫做周 历、殷历、夏历。
夏商周三种历法各成一统,成为三统。 “通三统”即“通三王之统”。
为表示尊礼先王,新王立必要封赠前二代 王之后人为公,二王后与己为三,称为通 天下三王之统。

《春秋·隐公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 卒。”
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曷为
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春秋》为贤 者讳。何贤乎襄公?复雠也。……九世犹 可以复雠乎?虽百世可也。家亦可乎?曰, 不可。国何以可?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 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 国、君何以为一体?国君以国为体,诸侯 世,故国、君为一体也。
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 尔?其国亡矣,徒葬于齐尔。此复雠也, 曷为葬之?灭其可灭,葬其可葬。此其为 可葬奈何?复雠者非将杀之,逐之也。以 为虽遇纪侯之殡,亦将葬之也。
《公羊传》中提到了几位经师,如;子沈 子、子司马子、子女子、子北宫子、鲁[曾] 子并不在师承世系之中。
西汉尊今文经学,
《诗》则韩、鲁、齐三家,
《书》则欧阳氏、大小夏侯氏三家,《易》 则施、孟、梁丘、京房四家,《礼》则大 小戴,
《春秋》则《公羊传》. 经学早期无《公羊传》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