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课程
六年级科学上册 病毒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病毒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947537964bcf84b8d57b0c.png)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第一课病毒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1.教师讲解.(四)、展示交流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五)展示交流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2)第二课细菌教学内容:青岛版P5~P6教学构思: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课件3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18158f14bb68a98270fefa0d.png)
病毒是一类怎样的生物体?
•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 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没有细胞结构; • 它们不能脱离宿主细胞单独生存,必须寄生在其 他生物的活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变成结晶体失 去生命活动; • 病毒个头微小,测量它大小的单位是毫微米 (nm),即1/1000微米。观察病毒大小用的是 高分辩率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到几十万倍直接 测量。
科学上册
病毒
各种病毒
• 甲型h1n1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艾滋病毒
病毒的特征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繁殖
病毒的发现
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菌。那么,这种导致烟草植株患病的致 病因子是什么呢?当时人们并不清楚。
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菌。那么,这种导致烟草植株患病 的致病因子是什么呢?当时人们并不清楚。
• 常见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 风疹、猩红热等 • 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 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教室、办公室、宿舍等每天应开窗通风,,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并对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 的室内空气和地面,墙壁、课桌椅等表面进行定期消 毒工作;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 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合理 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 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4、做好相关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 5、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汁液冲淡了100万倍,发现冲淡的汁液仍有致病能力。但是, 人们一直不识这种致病因子的“庐山真面目”。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 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 • 感冒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以上的疾病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1病毒_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1病毒_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2f97796529647d26285212.png)
病毒的发现
➢ 1935年美国的Stanley首次提纯并结晶了烟 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 认的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 在离体的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并可形成结晶。 ❖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大小和形状
大小:病毒的大小常用纳米(nm、 10-9) 来度量,病毒大小从10~300nm之间,通常 大小在100nm左右。
绝大多数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 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
病毒的大小和形状
球状——球状病毒(或多面体病毒)。 动物病毒多为球状。
杆状——杆状病毒(包括棒状或线状)。 植物病毒多呈杆状。
蝌蚪状——蝌蚪状病毒。细菌病毒也即 噬菌体多呈蝌蚪状。
形状
牛痘苗病毒
病毒大小
传染性浓泡皮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
T偶数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疱疹病毒
大蚊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多瘤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
病毒是一种生物实体,其基因组是能 利用细胞的合成系统在活细胞内复制, 并合成能将病毒基因组转移到其他细 胞中去的特殊颗粒的核酸分子(DNA 或RNA)。
枯斑
病毒的发现
➢ 18代埃及王朝时代(1500年BC),浮雕刻有 一条萎缩腿的祭司——脊髓灰质炎。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早在公元前四世纪 描述狂犬病症状。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最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优质课件
![最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54a843102de2bd97058814.png)
导入新课
这是我搜集的!
脊髓灰质炎
麻疹
这些资料涉及了病毒的哪方面问题?
2
交流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症状、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3
视频《流感》
症状:Leabharlann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酸痛
主要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注射疫苗
注意卫生 锻炼身体 大家思考流感症状和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C.脊髓灰质炎
24
课堂总结
同学们,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病毒知识,可以上网或 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今天的课程到这就结束 了,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吧!
25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 呢?
26
谢谢观看 !
2020/9/13
27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大家思考风疹症状和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0
症状: 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 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 呕吐等,全身出现“鸡皮疙瘩” 皮疹 主要传播途径: 病人和带菌者 预防措施: 早诊断、正确治疗 大家思考猩红热症状和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1
症状: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 皮疹或疱疹 主要传播途径: 多种肠道病毒 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 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的食物
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 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教材】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9f1cae3c8d376eeaeaa31e7.png)
病毒的结构:
(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噬菌体)
病毒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疾病
脊髓灰质炎
麻疹
病毒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
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农业 部发布了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发生 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情况。山东省兽 医部门已在疫点销毁病牛和同群牛 九十一头。
保存食物的方法
巴氏消毒法
罐藏法
真空包装法
冷藏或冷冻法
脱水法
思考题
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鱼的内脏 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六年级科学
本课学习目标:
馒头发霉了——认识细菌和真菌
观察常见的霉菌:馒头、桔子等 探究霉菌的形成原因(重点研讨)
4. 噬菌体是指( A )。 A.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B. C. 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 D. 5.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 ) ①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 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②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的细胞内才能进 行生命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青岛版科学
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册 全册课件
微小的生物(微生物)
各种各样的病毒
烟 草 花 叶 病 毒
腺 病毒
艾滋病毒(HIV)
艾滋病毒(HIV)模式图
噬 菌 体
SARS病毒
病毒的特征
小 无细胞结构
1、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 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2、大约3万个病毒堆积起来,才 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3、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 米。
六年级科学上册 病毒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病毒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e35efb08a1284ac8504375.png)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第一课病毒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1.教师讲解.(四)、展示交流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五)展示交流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2)第二课细菌教学内容:青岛版P5~P6教学构思: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病毒》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病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7a64c2011ca300a6c390f7.png)
《病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病毒体积十分微小,人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
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听说过病毒,也许见过或听过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对于什么是病毒、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不了解。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与病毒相关的疾病,进而认识病毒的特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3.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4.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
难点:了解病毒的种类。
评价任务1.了解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2003年的“非典”给我们国家造成严重的灾难,对于“非典”你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
2.“非典”是由一种叫做SARS的病毒引起的。
到底病毒是什么,它还会引起什么疾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病毒的真面目。
(板书课题:病毒)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由病毒感人引起的疾病有哪些?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了解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
活动二:认识病毒。
1.病毒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疾病,那它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学生自由讨论。
六年级科学上册 病毒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病毒教案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fec8d4770bf78a6429540c.png)
第一课病毒
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讲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病毒课件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病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f0de20ed630b1c59eeb52c.png)
5、风疹
•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 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 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 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 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 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 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 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 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 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 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 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 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 安静休息。
2、麻疹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 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 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 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 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 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 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 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 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 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 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 病率最高(占90%)。
1、流感(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 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 热 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 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 感。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和病毒》优质课件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和病毒》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962c5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b.png)
8
病毒的个体非常微小,绝大多数都要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大约3万个病毒 才相当于一个 细菌那么大。
9
病毒类型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 如乙肝病毒。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 茄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 茄花叶病毒。
另一方面,要明确探究任务,恰当设计探究过程。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 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又给学生一个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19
13
14
15
16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7
谢谢观看 !
2023/9/3
18
小学科学教学措施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 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 性学习的材料。 2、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 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 活动。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4、精心准备探究材料 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及目标要求,并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需 求,精心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足量的探究活动材料。 5、精心备课,灵活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一方面,正确解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学用书备好课,用心研读教学用书中对每 节课的教学设计,灵活借用教学用书上的设计思路创造性的上好科学课。同时要注意写好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以后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 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2024年秋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细菌与病毒》教学课件
![2024年秋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细菌与病毒》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512c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9.png)
显微镜下的细菌
活动过程
认识细菌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细菌个体十分微 小,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于 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活动过程
资料卡: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虽 然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很多细菌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致病。例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于正常菌群,常存 在于人的体表皮肤、鼻腔,一般不引发疾病,却能在一定条件 下引发皮肤感染、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
课后试一试: 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取一部分鸡或鱼的
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让科学流行起来
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微生物》- 细菌与病毒
青岛版《科学》
材料准备
显微镜
思考: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导入新课
细菌与病毒广泛存在
空气中
水中
手上
头发上
思考: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活动过程
交流搜集的资料
认识细菌
细菌个体十分微小,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 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活动过程
认识病毒
交流搜集的资料
病毒个体非常微小, 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 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大约3 万个病毒才相当于一个细 菌那么大。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活动过程
认识病毒
乙肝病毒模型
番茄花叶病毒模型
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
冠状病毒模型
活动过程
资料卡: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 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病毒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1b7a07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f.png)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病毒一、教学目标1.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常见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二、课前准备1.PPT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2.病毒图片和样本,如病毒模型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一种能够感染宿主细胞而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一般为微小的颗粒,直径一般在20-300纳米之间,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病毒本身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病毒的危害病毒能够感染人、畜、禽等多种生物,对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一些病毒还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
2. 常见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空气传播:病人打喷嚏、咳嗽时,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别人的呼吸道;2.接触传播:病人的体液、血液、污物等直接接触或通过物品的间接接触传染;3.水生传播:病毒通过水源传播;4.食品传播:食品受到病毒污染,被人食用后感染。
病毒的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病毒传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服、勤通风等;2.减少人多拥挤的场所,如商场、超市、车站等;3.饮食要健康,不乱吃野味、不吃过期食品等。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学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垃圾分类、勤换洗衣服等。
学好公共卫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注意避开人多的场所,发现卫生死角及时上报。
疫情可视化分析介绍疫情可视化分析的工具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疫情分析和防疫措施。
4.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掌握,我们不仅了解了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还学会了常见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病毒的威胁。
四、课后作业1.回家整理一下卫生死角和不整洁的地方,并拍照上传学习群,分享个人的改进和卫生常识;2.搜集一些病毒的信息或者疫情现场图片,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形态上看,B的形态是__球__形_____;从结构上看, 它们都是由______蛋__白__质__外_和壳______内__部__遗__传__物构质成。
(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_________内,以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
活细胞
自我复制
噬菌体与细菌
(注意噬菌体与细菌体积上的差别)
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病毒 三者结构的区别
病毒的结构:
(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噬菌体)
病毒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疾病
脊髓灰质炎
麻疹
病毒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
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农业 部发布了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发生 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情况。山东省兽 医部门已在疫点销毁病牛和同群牛 九十一头。
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最小的如植物的联体病 毒(Geminiviruses) 直径仅18-20nm,
最大的动物痘病毒 (Poxviruses)大小达300-
450nm×170-260nm 最长的如丝状病毒科 (Filoviridae)病毒粒 子大小为80nm×79014000nm
比一比: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侵入生物体后会导致疾病发生。
有利方面:
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疫病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
课堂检测
1.下列病毒的类型中,错误的是( C )。
A. 动物病毒
B. 植物病毒
C. 真菌病毒
D.
2. 艾滋病病毒类型属于( B )
A. 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汁液冲淡了100万 倍,发现冲淡的汁液仍有致病能力。但 是,人们一直不识这种致病因子的“庐 山真面目”。
谢谢
大肠杆菌的体积是病毒的1000倍,
病毒是如何侵入大肠杆菌的呢?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发挥作用,将 病毒的核酸物质注入大肠杆菌体内, 而病毒的外壳最后被弃在外面
大肠杆菌死亡并破裂,释放出里 面的病毒,新一代病毒开始新的 生命旅程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使人、动植物致病
2、利用病毒制造疫苗,预防病毒病 3、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4、基因工程方面:转基因、基 因治疗等
②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的细胞内才能进
行生命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6. 根据下图回答:
A
B
C
(1)图中A、B、C各代表哪一种病毒?
A.__植__物__病__毒____ B.__动__物__病__毒____ C.___细__菌__病__毒_____
C. 细菌病毒
D.
3.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D )。
A. 艾滋病
B. 甲型H1N1流感
C. 烟草花叶病
D. 痢疾
4. 噬菌体是指( A )。
A.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B.
C. 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
D.
5.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 )
①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
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病毒导致农作物减产
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郁金香碎色
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 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 剂,例如仙台病毒 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
中国科谱博览 病毒馆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课程
各种各样的病毒
烟 草 花 叶 病 毒
腺 病毒
艾滋病毒(HIV)
艾滋病毒(HIV) 模式图
噬菌体
SARS病毒
病毒的特征 小 无细胞结构
1、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
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2、大约3万个病毒堆积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3、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
正常叶 病叶
1886年,一位德国科学家把烟草花叶病 毒植株上的汁液注射到健康的烟草植株 上。结果,健康的烟草植株很快也感染 上了花叶病。
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菌。 那么,这种导致烟草植株患病的致病 因子是什么呢?当时人们并不清楚。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D.Iwanowski,1864-1920)把患病烟草植株 的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汁 液仍能使烟草患病,这说明这种致病因 子肯定比细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