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洋舰队覆灭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
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二班李彬3015208217
摘要:作为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甚至当时被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然而装备如此精良的水师却为何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装备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最终导致全军覆灭。
本文主要通过史实,从多方面分析了北洋水师的覆灭原因,并对北洋水师的覆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北洋水师覆灭原因
一、总体战略及具体战术的失误。
除去清政府挪用军款,北洋舰队停止更新设备,军队成员素质低等原因,就武器装备而言,甲午海战也仍旧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入侵军队作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
北洋水师在装甲和火炮口径方面一直保持优势。
“定远”、“镇远”两舰号称亚洲最令人胆寒的军舰,属于当时世界较为先进的铁甲堡式铁甲舰。
黄海大战中,“定远”、“镇远”身中数百弹,又被松岛之十三寸大弹集中数次,而没有一弹钻入,都可以证明它们本身是威力超强的海战武器。
但是实战方面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操纵这些武器的人员素质不行,还有就是战略意图不当,战术指挥不对,临场作战不行。
大的战略思想,来自于北洋水师的所有者李鸿章,而李鸿章又要顾及朝野上的风声,但无论是朝廷人员还是李鸿章或者丁汝昌,都是没有现代海战经验的,这时候整个水师中没有一个外国专家就成了弊病,李鸿章的思想是消极防御,这也就确定了北洋水师死守不出的总战略方针,整个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没有制定和实施过夺取制海权的战略,坚持着防御,避战求和的思想,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而在双方决战过程中,身为水军总帅的丁汝昌却拿不出一套确实可行的军事战术来歼敌。
把诸多原因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因为认识不足,而导致行为上的不完善。
所以才出现了如上所说的种种弊端。
二、军队统帅素质低。
虽然北洋水师为了养兵是做了极大投资(1880年,在天津成立了水师学堂和鱼雷学堂。
1881年起,又先后的修建了威海卫以及旅顺口两个海军基地,且在天津设立检修船坞,1882年聘请外国专家英国人琅威理及德国人式百岭做总教习。
)但海军司令是国人丁汝昌,丁汝昌早年生活贫乏,后加入太平军程学启部下,并在战败后随程学启向湘军投降,在历经多次苦战后当上了骑兵统领,并累计战功得授总兵,加提督衔。
后因拒绝左宗棠令其西征收复新疆而投奔李鸿章。
在李鸿章手下,他多次赴欧洲接收订购的军舰,并参与了北洋舰队的建军全过程并最终当上了海军提督。
事实上,丁汝昌是骑兵出身,他原本对海军是一无所知的。
但是,当时清廷极度缺乏海军人才,尽管后来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了刘步蟾、林泰曾等一批海军学员并将他们送到欧洲学习,但在李鸿章眼里,这批海归年纪太轻,且毫无作战经验,加上这些人大都是福建广东人,于是最后让丁汝昌出任了北洋舰队的提督一职。
海军是当时最先进,最具技术含量也是最耗费银两的兵种,朝廷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希望。
但海军人才太缺乏了才让丁汝昌这个门外汉做了海军提督。
事实上,论专业和指挥能力,丁汝昌显然不如刘步蟾、林泰曾这些专业出身且留过洋的管带们。
但是在李鸿章眼里,这些年轻管带少年新进,未经战阵,又未受本国文化之熏陶,不可轻信,最后还是启用了老部下丁汝昌。
但丁汝昌是个传统的好将领。
他为人随和,视僚属如家人,视士兵如己出,从不盛气凌人。
而这就导致了军纪不严,贪腐严重。
他对于海军建设及战略思想没任何主见,对李鸿章则是言听计从,虽然是曾被派到英国学习海军经验,但是实际上在临战时,连排怎样的阵型都一无所知。
再看那些留洋的管带们,1880年起,从英国学习海军的第一批留学生陆续回国,在北洋水师
中担任着各个级别的军官,可他们大多只是懂得片面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指挥军队的能力,又不思进取,不将精力花费在练兵之上,反而勾心斗角,集体贪污,导致了整个北洋水师上层腐败无能局面的出现,军队统帅的低素质可见一斑。
而统帅素质低下,训练松散指挥不力,我们不得不认为这是北洋舰队覆灭的原因之一
三、军纪腐败。
涣散的军纪,是从上到下都十分破败,这种本来就腐糜的军纪在琅威理走后发展的更甚。
从基层上讲,北洋水师的兵,就存在着极大隐患。
如果我们拿现在的军事去衡量,当年北洋水师的兵几乎无法称为一支军队。
船只不按期进行保养和维修,船舰用于走私,训练打靶时船动靶却不动,以至于后来日军的间谍看到了北洋舰队军纪涣散,沉迷于赌博享乐,军舰上挂满了水手的衣服,炮管也被当做晾衣架来用,轻易的看出了中国海军落后的管理及水兵素质的低下,有名间谍用手在定远号的大炮的炮口里面一摸,竟然全是灰尘。
也因此日本人才敢如此从容不迫的来攻打北洋舰队。
四、制度与朝廷指挥。
日军的确虎视眈眈,但是总要有机会下手。
连续多年停止购置新战舰,海军经费的削减,毫无疑问是给予日本人进攻中国之门最好的一把钥匙。
我们讲先制度,后军事,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从日本人的成功上可以说得通。
日本是毕竟是建立起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近代化的体制,而中国还停留在一个延续了千余年的旧制度上。
当灾难降临时,国家的重要大臣,优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而并非国家利益,在相当多的重臣尤其是满清权贵看起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个人的资本。
而另一点,当一个政权水深火热时,中国总有人站出来颠覆政权搞分裂而不是一致对外,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作战决心和民族凝聚力。
同时清政府意识到了一件事,外敌再怎么侵略和攻打我们,他们要的只是几块不痛不痒的土地,一些商埠赔款和一些外交上的权利,当然这些在近代已经十分重要只不过清政府还没意识到,总之外敌不会把我们的大清政权颠覆,甚至到了后来,列强许诺能保证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愿意“结与国之欢心”,但是国内的敌人却不一样,象太平天国那样的足以使清政府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的农民起义清政府是不愿意再看到的,所以外患要防,内忧也要管,哪个更重要一些,自然是内忧。
而海军,说到底是防御外敌的。
防御外敌,差不多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认真。
历史教训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是一个国家坚强的后盾,所以必须奋发图强,推进科技发展与创新,从而提升国力,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金满楼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