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 “导生制”与“互教互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
任何一种新教育教学方式都是在扬弃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好比登山的台阶,每一个台阶都有它的作用,下面的台阶都是上一个台阶的基础。没有前人所做的学术积累,就不会有后人的成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意思。“互教互学”吸收了许多前任的成果,包括:国外(1974年亚历山大(Alexander, L. T.)同伴互助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美国的“合作学习”、导生制……),国内(孔子时代的“高足弟子授业”,陶行知于1934年开始推行他的“小先生制”,学校里长期也流行着学生的“结对子”学习……),等等。
导生制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导生制有几个明显的缺点:1、导生制仍然是一种单向传授,较难实现双向沟通,对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2、导生缺乏教学专业技能和艺术,教学太机械化,容易使导生制陷于呆板机械的训练;3、较适合运用于背书、简单的书写或者计算教学中,对于理解或者系统传授知识方面,导生不能替代教师的授课;4、导生缺乏教师的权威,容易出现矛盾和推诿现象;5、容易滋长导生的骄傲情绪,不利于导生的品质培养。“导生制”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广大劳动者子女只能在师资匮乏,设备简陋的初等学校学习,其教学质量很难保障。
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最先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小先生"的含义是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
小先生制与“导生制”有明显的不同:
1、目的不同,强调精神:陶行知实施“小先生制”不是为应试而是“普及”大众教育。在《如何指导小先生》中他批判道:蓝卡斯突耳的班长制——大同学教小同学,英国人老早就干过了,与我们这次所发起的运动(小先生制)是毫不相干的。这样干法只是把一个个独身守知奴变做一群合作守知奴,没有一点普及的力量。他认为,前进的小先生要具备四种精神:(1)追求真理;(2)即知即传;(3)联合起来:(4)百折不回。
2、“小先生制”不是“小先生授课制”
陶行知先生认为:依着传统的路线是把一班小学生交给一个小先生去领导。那少数出类拔萃的小先生固然可以胜任愉快;但是大多数的小先生,如果接受一班小学生之领导重任,必致一败涂地。我们原来的意思,只要每个小先生担任两三人的教育,不要他们担任整个班级的教育。倘使自作聪明,勉强寻常小先生做起传统先生来,对着三四十个小学生手指脚划高谈阔论,那便是违反生活教育,摧残小先生。所以,第一条成功之路是镇压贪多的野心,把小先生所担任的人数减少到两三个。这比较适合当今同伴互助学习,是“互教互学”的依据。
3、“小先生制”是教人过有意义的生活
小先生制的原则是“即知即传人”。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先生的职务不但是教人,他的职务是教人去教人。等到他的学生也在教人了,他那小先生的封号才有丰富的意义咧。指导小先生教人,不如指导小先生教人去教人。要使小先生知道,他的使命不但是普及文字教育,凡是他所过的有意义的生活都是负了责任要传布出来。这种做法,一是赋予了小先生责任,二是扩大的教学内容的范围,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原则。
4、“小先生”的收获是体验和智慧
陶行知先生认为:使个个小孩都愿做小先生,不再做守知奴。小先生所要交来的不是自己写的字,乃是他的学生所干的成绩。“使个个大人都愿拜小孩子做先生,不再轻视小朋友。这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但热心、智慧,与不断的努力总会使您成功”。
5、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指导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热心的导师的指导之下的小先生都会有相当的成绩;小先生一无成绩只是证明了导师冷血不努力。“他(小先生)若找不着学生,导师须指导他如何去找;他若碰了钉子,导师须辅助他求得一个解决;他若没有恒心,导师须鼓励他向前努力,他若不明了他的职务之重要,导师须将普及教育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系说给他听”。
“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
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小先生制”在占有优势资源的老师目前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需要引入时代活水、注入现代教育元素加以改造。此外,应试教育异化了“小先生制”:“过去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当的一批“小先生”,而是只注重把他们培养成“考试先生”,于是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了考生,一个时时刻刻都背负着考生之重负的学生,又如何能变成一个活泼而有创造力和服务精神的“小先生”?几乎不可能!我们的注重力和对象都出了问题,现在乡村教育依然正朝着一个狭小的胡同钻”。
互教互学
“互教互学”从主体上讲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从空间上讲包括:课内的互教互学和课外的互教互学;从范畴上讲包括:学习中的互教互学和生活中的互教互学。其中,课堂学习中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是指两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协作完成同一任务,或通过有效“互动”给同伴以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以共同体(组合、小组)平均成绩位次变化为激励依据,达成差异性目标的学习活动策略。
1、“互教互学”的提出目的
一是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是解决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无兄弟姊妹,缺乏伙伴交流问题;三是改变传统教师“独白式”教学、学生“自闭式”学习和应试成绩评价方式。
2、互教互学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课堂教学,遇到的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大班额教学,班级学生数量过多。如此多的学生,教师个别教学、个别指导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二是教师教学只能取中等生确定教学目标,造成了学困生“吃不饱”,优等生“饿得慌”,影响教学效果
3、互教互学的内涵
(1)人人都是“大”学生,人人都是小先生。即:每个学生都具有“亦生亦师”双重角色,“小先生”是指以“教”的方法促进“学”,“大学生”是指以“高标准”要求自我、自主学习(“标准”:倾听对方的信息;容纳不同的意见;深思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外化知识并促进新意义生成)。
(2)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之中的一个成员,每个成员都有教其他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做到:知识“互讲互听”、问题“互问互答”、作业“互批互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