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形式公益事业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形式的公益事业发展模式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公益事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益组织发展模式不完善,在项目运营、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寻求公益事业的持续性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赶碳号”项目的基础上,以公益组织的商业化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公益组织资金运作和获取民众对商业化运作的认知与评价,探索以商业运营模式实现公益活动的资金运作管理方式。

关键词: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商业化;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和利润空间减少,“开源节流”促使企业开始进入传统上不愿涉足的公共产品供给领域,这导致公益组织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社会事务的增加使得政府财政吃紧,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政府大幅减少对公益组织的投入,使得公益组织的经费来源开始吃紧;[1]政府选择公益组织进行服务外包时,对公益组织提出了严格要求,使得公益组织面临较大压力。于是,公益组织主动或被迫采取来自营利组织的成功管理方式,“商业化”开始成为公益组织拓宽经济来源和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之一。[2]

一、我国公益项目现状及问题

我国大多数公益组织的现有运营模式不清晰,发展模式不完善,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运营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创新优化和升级发展。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一些公益组织创新性地引入了商业化运营模式,显示出强有力的优势,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但长期以来,公益项目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内的基金会,实施目的主要是通过项目方式向公众募款,同时解决社会问题。由于现有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公益,项目只进行内部监督与控制,缺乏现代项目运营与资金管理及“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监督体系。

二、以项目“赶碳号”为例,研究商业化模式发展现状及意义

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以创意公益、时尚公益为主旨,积极推动民间公益项目的发展和宣传,并为众多公益组织和企业提供志愿者支持,培训和服务。“赶碳号”项目是将商业模式引入公益事业的一个代表。该组织已成功将公益项目与低碳环保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丰富有趣的益智活动宣传低碳,开展公益活动。项目倡导“将低碳理念融入轻松有趣的桌游和网络漫画中,使得受众在看动漫、玩桌游的乐趣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低碳生活理念的影响,进而努力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的理念,以时下热门的桌游为形式,将公益活动做成可复制的产品,并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向公众收取费用。

三、公益组织如何引入商业发展模式

1.运营模式

(1)企业化管理

狄兹(j. gregory dees)指出:社会企业并非单纯为财政目标而存在,而是一种多元混合的综合体,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企业光谱”概念,从主要动机、方法和目标以及主要利害关系人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企业与传统的公益组织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他的社会企业光谱中,社会企业是处于纯慈善(公益组织)与纯营利(私人企业)之间的连续体,此种概念也揭示出公益组织商业化或市场化是其转变为社会企业的途径。[4]

社会企业本身是公益组织,是通过运用企业的运营方式实现公益目标和使命。社会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它以社会使命为导向,运用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和规则,强调受益群体的有效参与,既解决了受益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解决了社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难题:被动地接受输血变为主动地造血。但公益机构要想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完成这个过程转换,就必须提升组织的综合能力,学习企业的运行与管理,创建高效的、专业的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实现组织的公益目标。

(2)低廉的有偿公益服务

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始推行公益服务的收费。收费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它有利于扩大组织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它使受益人感觉自己在“购买”服务,从而有助于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在收费很低的情况下,这种心理作用也很明显;再者就是通过收费可以有效杜绝搭便车现象,有效防止受益人产生依赖心

理。

(3)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作为购买者,公益组织作为服务提供者,政府通过合同外包的形式,广泛采用招投标机制,公益组织与企业平等参与竞标,政府根据竞标结果委托任务,中标方按照合同规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标准,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政府并不需要指定某类服务非得公益组织才能投标,营利性公司也可以参与,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对于公益组织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4)与企业合作

声誉是企业的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非常重视这一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热心于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提高声誉,公益组织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好的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载体,而公益组织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捐赠,进而取得双赢的效果。同时,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合作从商业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创造性地移植理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

(5)发展“公益创投”模式,吸收企业风险投资

公益创投是一种社会创新,就是把经济生活中的“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的理念延伸到公益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之中。与业界经常提及的“风险公益”相同,公益创投为初创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包括综合性能力建设在内的创业及发展资助,最终目的是

培育发展具有创新性创意的优秀公益服务组织,有效满足和解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问题。[5]公益组织接受企业的“创业投资”,借鉴企业管理理念经营运作,把企业的实践经验嫁接运用,把自身做大做强。企业借鉴“创投模式”,捐助公益事业,“授人以渔”的同时,通过为公益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提升员工投身公益事业热情,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形象。

2.监管:尝试为公益组织建立一个资金监管体系,使资金的去向公开透明

(1)提高财务透明度需要制定良好的透明度标准

表面上看,所谓透明,似乎只要充分披露就可以了。其实,披露本身并不必然导致透明,为实现透明,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相关和充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的信息应当是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有足够有用的信息含量。公益组织财务信息还应尽量和企业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否则有可能对公益组织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评价丧失市场价格基础。[6]

(2)财务透明度要求保证公众对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网络为公益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公益组织在保持传统的以书面报告为载体的披露方式下,应建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制定公益组织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规范;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作为公益组织财务信息公开的渠道再次;建立公益组织财务信息数据库,并予以公开;开辟公益组织财务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