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教学案例
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课件)
甲氧苄啶
甲氧苄啶 1、抗菌谱 相似于磺胺类药物,单用均易产生耐药性。 2、抗菌机制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四氢叶酸的合成,抑
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合用磺胺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抗菌增效数十 倍,减少耐药菌株的形成。
3、临床应用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菌痢、伤寒 等感染。
4、不良反应 有恶心、呕吐、皮疹、血尿、过敏反应等。
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
抗菌机制 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产生快效杀菌作用。
耐药性 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但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
性,有利于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
临床应用
1、呼吸系统感染 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 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等。
磺胺类药物的共性
抗菌机制: 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叶酸的合 成,影响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磺胺类
甲氧苄啶 (TMP)
磺胺类药物的共性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泌尿系统损害: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尿
中溶解度低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出现结晶尿,血尿、管 型尿、尿痛甚至尿闭等症状,尿液呈酸性时更易发生。
莫西沙星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军团菌、支 原体、衣原体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感染,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几乎没有光敏反应。
目录
01 喹诺酮类 02 磺胺类药物 03 甲氧苄啶 04 硝基咪唑类和硝基呋喃类
磺胺类药物的共性
抗菌作用 1、广谱抑菌药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3、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4、过敏反应 5、心脏毒性 6、对肝、肾的损害
抗菌药—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课件)
三个 问题
1
左氧氟沙星属于哪一 类抗菌药?
2
这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特点有哪些?
3
医生为何给患者选择 左氧氟沙星?
1 左氧氟沙星属于 哪一类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 基本结构:含有4-喹诺酮母核、人工合成。 ➢ 优点: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药动学特性好、
安全性较大、疗效价格比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 交叉抗药性等,已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 物,尤其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
首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 2.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左 大叶性肺炎
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替代大环内酯类。
3. 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环
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衣原体肺炎
肠道感染及伤寒: 1. 急慢性菌痢、鼠伤寒、猪霍乱、沙门菌胃肠炎 (食物中毒)、旅行性腹泻。 2. 伤寒、副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
其他:流脑鼻咽部带菌者的根除治疗;其他抗菌 药无效的儿童重症感染;环丙沙星用于囊性纤维 化患儿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一般不严重,患者可以耐受。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表现头痛、失眠、重者精神异
常、抽搐、惊厥等。常见于用量过大、有精神病/癫 痫病史、与茶碱类/NSAIDs合用时。 机制: 喹诺酮类抑制GABA与受体结合,抑制茶碱 类代谢,NSAIDs使喹诺酮类对GABA抑制增强。
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 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 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磺胺类
TMP
PABA
+ 二氢喋啶
二氢叶酸 合成酶
×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 还原酶 四氢叶酸
人工合成抗菌药课稿课件
目 录
• 抗菌药概述 •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发展历程 •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种类与作用特点 •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耐药性及其应对策略 •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未来展望
01
抗菌药概述
抗菌药的定义与分类
01
02
03
04
抗菌药的定义
抗菌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
新型抗菌药物靶点的发现
01
针对细菌的特异性靶点进行药物设计,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创新
02
探索新的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如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干
扰细菌群体感应等,以克服现有抗菌药物的局限性。
抗菌药物剂型的改进
03
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剂型,如脂质体、纳米颗粒等,以提高药物
THANKS
感谢观看
• 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药包括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等。 这些药物分别对不同的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也各不 相同。
04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合理应 用与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禁忌症
过敏反应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需权衡利弊。
给药方案与用药时机
给药方案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品种、剂量和给药途径。
用药时机
尽早开始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人工合成抗菌药》课件
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
01
患者或医务人员接触携带耐药菌的个体后,通过手部接触等方
式将耐药菌传播给其他个体。
食物和水源传播
02
被耐药菌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可成为传播媒介,导致耐药菌的扩
散。
空气传播
03
部分耐药菌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通过飞沫、尘埃等方式传
播。
耐药性的应对策略
合理使用抗菌药
严格按照抗菌药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合理 使用,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探索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抗药性风 险。
抗菌药物的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抗菌治疗 方案。
03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种类与作 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
01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
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
02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
耐药性
长期或不当使用抗菌药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影响治疗效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原则
明确诊断
在使用抗菌药前,应明 确诊断,确定感染的病
原体和感染部位。
选药原则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感 染部位、患者的生理特 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
菌药。
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 要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
以提高疗效。
THANKS
合成抗菌药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等。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胞壁合成
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 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迅速膨胀和自溶 死亡。
干扰蛋白质合成
如喹诺酮类抗生素抑制DNA回旋酶 ,阻碍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课件)
二、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为杀菌剂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1.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大。 2.对革兰阳性球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某些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分枝杆菌属、支 原体、衣 原体及厌氧菌也有抑制作用。 4.第四代药物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
三、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类适用于治疗敏感G-菌、G+菌引 起的感染。包括: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各种感染。 可首选用于急慢性骨髓炎和化脓性骨关节炎。 也可替代替代氯霉素作为伤寒治疗首选。
第四代喹诺酮类与前三代药物相比在结构上修饰,结构中引入8-甲氧基,有助于加 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 有的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多数产品半衰期延长,如加替沙星与莫西沙星。
喹诺酮类的抗菌机制:
• 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子基本骨架均为氮(杂)双并环 结构,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 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 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 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
一、 喹诺酮类抗生素
喹诺酮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
第一代喹诺酮类,具体品种有萘啶酸和吡咯酸等,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吡哌酸是国内主要应用品种。此外尚有 新恶酸和甲氧恶喹酸,在国外有生产。
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 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本代药物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因此称为氟喹诺酮。
情景导入
某县出现流行性脑膜炎,药敏试验表明其对磺胺嘧 啶敏感,为保障医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选用复 方磺胺嘧啶作为预防药,请问是否合理
38人工合成抗菌药(案例版)ym课件
① 服等量NaHCO3,以增加溶解度 ② 多饮水,加速排泄
37
柳氮磺吡啶 SASP 磺胺吡啶:有微弱抗菌活性
5-氨基水杨酸盐:抗炎和免疫抑制 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38
SML(甲磺灭脓)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 不受脓液、坏死组织中PABA的影响,易渗入
创面和焦痂 主要局部应用,大面积使用应选醋酸盐
SD-Ag(烧伤宁)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显著强于SML 亦不受PABA影响 有收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与愈合作用
39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
一、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2.抗菌谱与SMZ相似,但活性更强 3.对人体毒性小 4.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治疗溃疡病 4、不良反应:胃肠道、过敏、外周神经炎 5、忌饮酒、孕妇禁用
45
复习要点: 1、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
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2、复方新诺明组成的药理学基础 3、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的临床应用
46
案例
患者,男,52岁,某大学教师,因发热、咳嗽、 咳脓痰6天入院。
3. 其他
10
stabilize Positive node
(+)
(–) 1
break back segment
(–) 2
reseal break on front side
(–)
(–) 3
11
12
耐药性
1.药物作用靶点发生突变: DNA回旋酶的基因 拓扑异构酶IV的基因
2.细胞质膜通透性降低 外膜膜孔蛋白缺失
47
诊断:左肺中、下叶肺炎。 治疗:入院后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人卫版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演示文稿
DNA回旋酶与喹诺酮类作用靶点
DNA回旋酶
切断后侧双链
(—)
在前侧封闭切口
(—)
正超螺旋DNA
Quinolones
负超螺旋DNA
喹诺酮类抑制 DNA 回旋酶切口活性与封口活性。
第十九页,共71页。
疑问
喹诺酮类药物能否影响人体DNA复制?
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含DNA回旋酶,而含有 概念及机制上相似的拓扑异构酶Ⅱ,喹诺酮类 仅在很高浓度才能将其抑制,故喹诺酮类对细 菌的选择性高,而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少。
第二十二页,共71页。
【Resistance】
特 点:本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耐药菌: 金葡菌,肠球菌,大肠,铜绿假。 机 制:1.gyrA基因突变或拓扑异构酶变异;
2.外膜通透性降低;如OmpF缺失。 3.外排体系增强(外排泵)。 研究进展:DNA回旋酶抑制剂2-Pyridone;
外排泵抑制剂 MC-207110 。
第二十七页,共71页。
【Clinical Uses】 important
1、泌尿生殖道感染: (1)对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宫颈炎、
前列腺炎等 均有效; (2)淋病:首选环丙-、氧氟-、β内酰胺类 (3)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环丙沙星
第二十八页,共71页。
【Clinical Uses】 important
+ + 各种敏感菌
(G-,G+,衣,支,军,厌氧)
第九页,共71页。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特性—发展趋势
分代 药动学 安全性 抗菌活性 抗菌谱
应用
第1代 差 小 中等 窄
泌尿系感染
(G-,除铜绿)
第2代 较差 较小 中等 扩大 泌尿系、肠道感染
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理学)
二、常用磺胺类药物
柳氮磺吡啶(SASP)
✓ 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 也可用于肠道术前准备。
二、常用磺胺类药物
磺胺嘧啶银(SD-Ag)
⑴ 临床防治烧伤、创伤感染。 ⑵ 抗菌作用不受PABA影响。
二、常用磺胺类药物
❖ 磺胺米隆(SML)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用于烧伤、创伤感染。
❖ 磺胺醋酰(SA) 治疗结膜炎、角膜炎、沙眼。
2.治疗肠道感染的药物 柳氮磺吡啶(SASP)
3.局部外用药物 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银(SD-Ag)、磺胺醋酰(SA)
一、磺胺类药物共同特点
(二)体内过程
❖ 口服迅速吸收,在组织和体液中广泛分布。 ❖ 不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别较大,结合率低者
如SD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高。 ❖ 磺胺药主要经肝脏乙酰化代谢而失活,且溶解度降
一、磺胺类药物共同特点
(六)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损害(肾损害): 乙酰化产物溶解度低,在尿液酸性时易析出结晶。
(1)多饮水,同服等量碳酸氢钠(尿量>1.5L∕d)。 (2)尿检查(有结晶、RBC停药) (3)避免长期应用。 (4)肾功能不良、少尿、脱水禁用。
一、磺胺类药物共同特点
(六)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用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交叉过敏 措施:(1)一出现即停药,并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 激素治疗; (2)询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
学习目标
1 掌握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临床应
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2 熟悉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依据 3 了解其他合成抗菌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情景导入
导入情景: 朱先生,39岁。5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尿频、尿急、尿
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分析精品PPT课件
光毒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最为关注的不良反应之一
在无害的日光照射强度下产生异常的皮肤反应,表 现为:在日照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肿、脱屑和小 水泡,严重者可形成大疱或湿疹样皮疹,甚至发展至 非照射部位。
广谱杀菌
泌尿道、肠道感染 疗效差、耐药性强
口服有效、副作用小 ,耐药性相对较弱
氟喹诺酮类 (fluoroquinolones)
杀菌剂,具有较长PAE。抗菌谱广,作用 强,组织渗透性好:
6-F – 抗菌作用增强,对金葡菌有活性
7-Piperazine(哌嗪) – 对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7-Piperazine-CH3 – 脂溶性↑,肠道吸收↑,细胞穿透性↑, t1/2↑
8-F – 进一步↑肠道吸收和↑2
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谱菌
G-3: G-、G+球菌、结核杆菌;
G-4: 曲伐沙星(肝毒,停生产),莫西沙星 , 克林沙星。对G+球菌、厌氧菌显著强于G3,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效。
G-:Inhibiting gyrase (DNA回旋酶)
Mechanism
G-菌
– 药物抑制DNA回旋酶(gyrase),影响 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G+菌
– quinolones在高浓度时对拓扑异构酶Ⅳ( topoisomerase)有抑制作用。
stabilize Positive node
(+)
(–) 1
break back segment
(–) 2
萘啶酸 吡哌酸 氟喹诺酮类
第一节 喹诺酮类
含氟的喹诺酮统称为氟喹诺酮
药理学公开课教案: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一节喹诺酮类药物一.喹诺酮类药物概述构效关系喹诺酮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一类抗菌药.1962年萘啶酸第一个用于临床,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现已不用.吡哌酸抗菌活性强于萘啶酸,口服吸收量少,不良反应较萘啶酸少.可用于敏感菌尿路、肠道感染.1979年诺氟沙星随之合成了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氟喹诺酮类)本类药是目前发展迅速,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类抗菌药.作用机制抑制DNA螺旋酶作用,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哺乳动物细胞内也含有生物活性与细菌DNA螺旋酶相似的酶(拓扑异构酶II)本类药物对拓朴异构酶II影响小,选择指数大.耐药机制 1.细菌DNA螺旋酶改变.(与细菌高浓度耐药有关)2.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的改变或缺失(与细菌低浓度耐药有关)共性 1.抗菌谱广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氧氟沙星对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厌氧菌等有效.2.与其他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3.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尿中浓度高.4.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道,前列腺炎,淋病及G-杆菌感染5.不良反应少而轻.二.各种喹诺酮类药特点类别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第一代萘啶酸抗药谱窄,仅对大肠杆菌、变敏感菌致尿胃肠刺形杆菌有效路感染激,过敏第二代吡哌酸对G-杆菌作用>萘啶酸,对绿脓杆菌敏感菌致尿路感染及同上有效,与其他抗生素间无交叉耐药性细菌性痢疾但较轻第三代诺氟沙星广谱,作用强,对G-和G+均有杀菌尿路感染,肠道感染, 同上(氟哌酸) 作用对淋病,急性菌痢有效氧氟沙星广谱,作用强同上,呼吸道,妇科同上(氟嗪酸) 牙,鼻感染依氟沙星同上,对绿脓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呼吸道,泌尿道同上.胃(氟啶酸) 作用差肠道肠为主环丙沙星同上,对大肠杆菌,淋病双球菌同上同上(环丙氟哌嗪) 金葡菌,绿脓杆菌,厌氧菌作用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小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2.中枢兴奋,焦虑,烦躁,神经过敏,失眠,步态不稳,惊厥.3.过敏反应,药疹,瘙痒,红斑,光敏反应.4.其他,对幼年动物软组织损害及关节痛,不宜用于儿童孕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出处不明
[临床应用] 三、四代应用广泛
1.泌尿生殖道感染: 首选
环丙沙星 、加替沙星 、氧氟沙星和-内酰胺类; 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非特异性无效); 铜绿假单孢菌尿道炎:环丙沙星首选; 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均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胆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耳
均引入了氟原子,统称氟喹诺酮类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
•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 •吉米沙星 (gemifloxacin) •加替沙星 (gatifloxacin)
发展简史
各代喹诺酮的抗菌及其特点
分 代表药 类
一 萘啶酸 代二 吡哌来自 代三 氟哌酸 代 (诺氟
沙星) 环丙沙 星
开发 时间
1962应 用于临 床
70年代
1979年 合成
抗菌谱
体内过程
窄谱
口服吸收差
部分G- 血药浓度低
较广 G-较强 G+有部 分作用
口服吸收良 好,分布广 胆汁、尿浓 度最高
很广
口服吸收好
G-强
分布广
G+显著 t1/2延长 厌氧菌有 尿中浓度最
效
高
耐药 不良 临床应 性 反应 用
易产 多见 泌尿系
生
统感染
老年人、运动员甚用。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口服F=98%,t1/2=7h ; 体内抗菌活性强; 小鼠皮肤有光致癌作用:避免日光;
氟罗沙星(fleroxacin)
口服F=100%,t1/2=10h;体内抗菌很强; 广谱,血药浓度高,体内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
率低,半衰期长; 与布洛芬合用偶诱发痉挛。
第37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白雪峰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 其他合成抗菌药
37.1 喹诺酮类(quinolones)
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
对细菌DNA回旋酶(DNA gyrase) 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发展简史
1. 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 2. 第二代:吡哌酸(1973) 3. 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 4. 第四代:莫西沙星(1997) 注:第三、四代喹诺酮类分子结构中
鼻喉,眼科等疾病治疗。 可作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治疗全身感染的替换药物。
[临床应用]
2.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万古霉素首选用于耐青霉素 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氟喹诺酮类替代大环内酯类用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 菌病。
[临床应用]
3. 肠道感染与伤寒
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首选 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食物中毒) 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副伤寒--氟喹诺酮、头孢
对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及TB杆菌作用差; 用于敏感菌的肠道、泌尿生殖系感染; 外用治疗皮肤和眼部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
抗菌谱广,作用增强:
G+、G-、绿脓杆菌、部分厌氧菌; 沙眼衣原体、结核(二线抗TB); 痰液、脑脊液、尿液、胆汁浓度高。
用于全身感染。 不良反应: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氟哌酸):三代
抗菌谱广,作用强,对G-菌的作用类似于三代头孢;
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沙雷菌属,产气荚膜 梭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
对G+菌如金葡菌(<庆大,头孢),化脓溶血性链球菌 (<青霉素),肺炎球菌,厌氧菌有较强的作用;
与β内酰胺类协同抗菌;
偶CNS兴奋,转氨酶↑诱发跟腱炎,跟腱撕裂。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口服, 静脉滴注,应用广、体外抗菌活性很强; 对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有效; 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SA等有较好作用。 对氨基苷类,三代头孢耐药者仍敏感;
用于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G+、G-感染。 厌氧菌差; 诱发跟腱炎,跟腱撕裂;
(-)
A
B
C
D
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图片出处不明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G+ 解环连
氟喹诺酮类药对人体细胞拓朴异构酶Ⅱ (topoisomerase Ⅱ)影响较小 。
图片出处不明
[耐药性]
本类间交叉耐药,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
原因
1.gyrA基因突变—A亚基与药亲和力↓
2.外膜膜孔蛋白OmpF基因失活—膜通道关闭 3.形成特殊的转运蛋白,将药物自菌体内泵出
图片出处不明
体内过程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1.吸收:po好,可螯合二价、三价阳离子; 2.分布:广,Vd大;可入骨、关节、前列腺、肺组织等。 3.代谢与排泄:原形肾排泄(多),在尿中有极高的浓度。
特点: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口服用药方便,与其他常用抗
(现已
淘汰)
较少 较一 泌尿系 产生 代轻 统感染
肠道感 染
少 很少 可应用
无交
于全身
叉耐
感染
受性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抗菌特点
1. 抗菌谱广:G+、G-、绿脓杆菌、厌氧菌、 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
2. 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3. 口服易吸收,抗菌后效应(PAE); 4. 不良反应少。
[抗菌谱]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广谱杀菌药
G-、 G+、绿脓、结核、支原体、衣原体、
军团菌、厌氧菌等
抗菌机制
1. G-菌: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 2. G+菌:抑制拓扑异构酶IV ,阻碍DNA的复制
作用机制
1.与DNA回旋酶A亚基结合:G-
(+)
形成
正超螺旋
(-)
DNA断裂
(-) 封闭
负超螺旋
(-)
兴奋、焦虑、烦躁、惊厥; 剂量大,有神经病或癫痫病史,+茶碱/NSAID时发生.
3.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司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4. 软骨损害: 关节痛、关节水肿 5.肝,肾功异常,跟腱炎,心脏,眼毒.
—可逆
[禁忌与相互作用]
儿童,孕乳妇,精神,癫痫病史者不用; 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药同服; 慎与茶碱,NSAID合用; 避免日光。
曲松-首选 脑膜炎奈瑟菌鼻咽部带菌者根除治疗
伤寒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 were derided.
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 伤寒病容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
图片出处不明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一般不严重,可耐受; S兴奋(↓GABA与受体的结合)